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催化剂负载酰肼基活性炭除甲醛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义安 狄剑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7,124,共10页
为解决甲醛污染生活环境的问题,利用缩合反应将聚酰肼(PAH)接枝到硝酸改性的活性炭上制备聚酰肼接枝活性炭(ACm-g-PAH),为消除其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负载锰银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可见光光催化剂(Mn_x/Ag_y-TiO_2)于ACm-g-PAH表面,进一步组... 为解决甲醛污染生活环境的问题,利用缩合反应将聚酰肼(PAH)接枝到硝酸改性的活性炭上制备聚酰肼接枝活性炭(ACm-g-PAH),为消除其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负载锰银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可见光光催化剂(Mn_x/Ag_y-TiO_2)于ACm-g-PAH表面,进一步组装了自净化除甲醛材料锰银掺杂纳米二氧化钛负载聚酰肼接枝活性炭(Mn_x/Ag_y-TiO_2-l-ACm-g-PAH)。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Mn_x/Ag_y-TiO_2-l-ACm-g-PAH的外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软件Originpro 8.5将其催化甲醛数据与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并研究了其催化甲醛的动力学规律;对比分析了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浓度对Mn_x/Ag_y-TiO_2-l-ACm-g-PAH材料甲醛移除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活化时间为2 h,活化温度为650℃,DCC用量为活性炭质量的2%,PAH浓度为11 mmol/L时,所制备材料Mn_x/Ag_y-TiO_2-l-ACm-g-PAH的甲醛移除率为99.6%;甲醛质量浓度在5~28.2 mg/g的范围内,Mn_x/Ag_y-TiO_2-l-ACm-g-PAH的甲醛移除率呈现衰减趋势;经过10次清洗后,材料的自净化能力减少为原来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除甲醛材料 活性炭 动力学 光催化
下载PDF
聚酰肼接枝改性活性炭除甲醛材料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义安 狄剑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9-1488,共10页
为解决甲醛污染问题,开展了多胺高分子接枝活性炭环境材料制备研究.采用质量比为1∶1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对活性炭表面改性,再以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胺化反应的缩水剂,通过PAH(聚酰肼)和活性炭缩聚反应制备了除甲醛材料ACm-g-P... 为解决甲醛污染问题,开展了多胺高分子接枝活性炭环境材料制备研究.采用质量比为1∶1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对活性炭表面改性,再以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胺化反应的缩水剂,通过PAH(聚酰肼)和活性炭缩聚反应制备了除甲醛材料ACm-g-PAH(聚酰肼接枝改性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影响ACm-g-PAH除甲醛的因素,再由正交试验得出ACm-g-PAH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活化温度为90℃,w(DCC)为2.0%,c(PAH)为12 mmol/L.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50℃与相对湿度为45%~85%区间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甲醛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吸附甲醛的ACm-g-PAH经弱酸还原再生技术处理后,再生5次的ACm-g-PAH对甲醛的去除率仍能达到初生材料的89.2%.FTIR(红外光谱)证明了在DCC存在下,聚酰肼高分子PAH与ACm(改性活性炭)表面羧基缩聚反应的事实.随着c(PAH)的增加,SEM(扫描电镜)显示活性炭孔内的PAH呈堆积的现象;TG(热重分析)图谱的测试结果表明,ACm-g-PAH的降解温度在330~420℃之间.研究显示,ACm-g-PAH对甲醛的去除率最高为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肼 甲醛 活性炭
下载PDF
构造-沉积格局控制下的砂体展布规律——以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倚安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翔 李建 杨田 张琪沅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3,229,共8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砂体展布规律及构造-沉积格局对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文中对该区325个岩心样品的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阴极发光测试等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2段—盒1段沉积期,盆地北部造山带的构造抬升...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砂体展布规律及构造-沉积格局对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文中对该区325个岩心样品的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阴极发光测试等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2段—盒1段沉积期,盆地北部造山带的构造抬升使得物源区供给能力增强,砂岩成分成熟度明显降低,优质砂体主要发育在心滩相带;平面上,自北向南,沉积相由三角洲转变为冲积扇-辫状河复合沉积相,河道摆动频繁,形成了大面积网毯状砂体,垂向上,岩石组合由山2段的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转变为盒1段的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展布 沉积格局 构造演化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倚安 李士祥 +2 位作者 田景春 周新平 杨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7-309,共1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取芯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详细的岩芯观察为基础,以Z43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低密度浊流沉积及混合事件层三...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取芯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详细的岩芯观察为基础,以Z43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低密度浊流沉积及混合事件层三种沉积类型。砂质碎屑流沉积整体呈块状,岩性为中—细砂岩,内部可见多个接触面,为多套砂质碎屑流沉积垂向叠置形成。低密度浊流沉积中大部分为中—薄层的正粒序砂岩垂向叠置而成,部分泥质含量较高,表现出砂泥互层的特征。混合事件层主要由下部干净的块状细砂岩与上部富含变形泥岩撕裂屑的砂质泥岩或泥质砂岩成对组合形成,其成因为浊流流动过程中侵蚀泥质基底,黏土物质或泥质碎屑的混入导致浊流向泥质碎屑流转化,最终形成下部浊流沉积上部泥质碎屑流沉积的混合事件层。相近位置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垂向叠置,指示了复杂多变的重力流流体演化过程。对重力流沉积类型的准确认识,能进一步促进对深水重力流流体转化过程的理解,明确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为鄂尔多斯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及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浊流 砂质碎屑流 混合事件层 深水重力流 沉积类型 延长组
下载PDF
青刺尖油枯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庆玲 刘刚 +4 位作者 夏陈 古春梅 赵甲元 张义兰 汪淑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04-813,共10页
以青稞和豌豆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评价不同质量浓度青刺尖油枯挥发物对其生长的影响,并研究其化感作用;测定青刺尖油枯气态挥发物对豌豆、青稞幼苗的IC_(50)值;最后,用GC-MS分析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青... 以青稞和豌豆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评价不同质量浓度青刺尖油枯挥发物对其生长的影响,并研究其化感作用;测定青刺尖油枯气态挥发物对豌豆、青稞幼苗的IC_(50)值;最后,用GC-MS分析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青刺尖油枯挥发物对两种植物幼苗的生长均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且作用效果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对豌豆幼苗的生长,各浓度在1~16 d每日间断处理,都显示抑制效果显著(P≤0.05),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2.88和1.44 g/cm^(3)质量浓度处理的抑制效果与黄花蒿一样,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呈升高的趋势,豌豆幼苗的IC_(50)值为0.752μg/mL.青稞幼苗的生长,各浓度在1~16 d每日间断处理,0.18和0.36 g/cm^(3)质量浓度抑制效果显著(P≤0.05),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减弱;0.72、1.44和2.88 g/cm^(3)质量浓度促进效果显著(P≤0.05),且随质量浓度的增加,促进效果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青稞幼苗的IC_(50)值为4.160μg/mL.结论:青刺尖油枯在0.18~2.88 g/cm^(3)质量浓度对青稞、豌豆的幼苗生长有不同影响,对豆科的豌豆,在此质量浓度范围均表现出抑制效果,而且呈现饱和效应;对禾本科的青稞,低质量浓度表现为抑制,高质量浓度表现为促进.GC-MS分析测定表明,青刺尖油枯有4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萜类、醇类、酯类、烷烃类和氮类等5大类,其中,萜类含量最高,是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刺尖 青稞 豌豆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辣蓼上调cGAS-STING信号通路改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脾脏免疫损伤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涵笑 张易安 +5 位作者 郭琰娜 梁少姗 丁康宁 卢梦涵 唐陆平 何永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6,133,共8页
为了探究辣蓼水提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脾脏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试验将48只健康、体重接近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辣蓼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 为了探究辣蓼水提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脾脏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试验将48只健康、体重接近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辣蓼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PBS,阳性药物组每天按体重灌胃给予庆大霉素20 mg/kg,辣蓼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20,10,5 g/kg的辣蓼水提液,小鼠给药体积为按体重0.2 mL/10 g,连续给药8 d。给药2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灌胃LD50(5×104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0.2 mL,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麻醉小鼠安乐死后取脾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鼠伤寒沙门氏菌负荷量测定,以及α-干扰素(IFN-α)、β-干扰素(IFN-β)、γ-干扰素(IFN-γ)、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TANK结合激酶1(TBK1)、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与环腺苷酸鸟苷酸合成酶(cGAS)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脾脏结构不清晰,红髓、白髓分辨不清,增生明显,有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渗出物明显;而辣蓼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脾脏均无明显病理变化,减轻了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模型组小鼠脾脏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负荷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辣蓼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脾脏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负荷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脾脏干扰素(IFN-α、IFN-β、IFN-γ)、IRF3、p-IRF3、p-TBK1与STING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辣蓼高、中剂量组干扰素(IFN-α、IFN-β、IFN-γ)、TBK1、p-TBK1、p-IRF3、cGAS和STING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辣蓼具有改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脾脏免疫损伤的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cGAS-STING通路从而诱导干扰素产生而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 鼠伤寒沙门氏菌 脾脏 干扰素 TANK结合激酶1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在线评论有用性预测研究
7
作者 张逸安 杨颖 +1 位作者 任刚 王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4,共8页
在电子商务时代,在线评论被视为一类重要的商品评价,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但是指数级增长的评论数量和非结构化的评论数据给评论有用性预测模型的特征选择和精确度提升带来了挑战。此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浅层特征和评论文... 在电子商务时代,在线评论被视为一类重要的商品评价,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但是指数级增长的评论数量和非结构化的评论数据给评论有用性预测模型的特征选择和精确度提升带来了挑战。此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浅层特征和评论文本的特征提取,往往忽略了评论照片所包含的图像信息,同时评论文本、照片、浅层特征这些多模态的信息需要应用多模态融合方法进行信息的提炼融合。基于此,文中将评论照片和评论文本作为影响在线评论有用性的潜在特征,并根据KAM知识采纳理论设计浅层特征集合。对于3种模态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三模态评论有用性预测模型(TMCAM),用于实现跨模态信息的交互和融合。实验结果检验了TMCAM模型的优越性能,证明了图像和文本信息的互补能够达到比单一模态信息更好的效果;浅层特征能够辅助预测评论有用性;相比简单的模态特征拼接,利用协同注意力机制进行跨模态信息交互有助于提升对评论有用性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有用性 协同注意力机制 多模态融合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火炭母缓解鼠伤寒沙门菌致小鼠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幸玲 丁康宁 +5 位作者 王幽丛 张易安 刘逸雷 刘涵笑 唐陆平 何永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68-2777,共10页
【目的】探讨火炭母口服液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火炭... 【目的】探讨火炭母口服液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16、8和4 g/kg火炭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等体积的PBS,连续给药8 d。预防性给药2 d后,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0.2 mL PBS,其他组小鼠一次性灌胃0.2 mL 5×10^(4) CFU/mL鼠伤寒沙门菌溶液。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取肝脏,制作组织切片并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平板培养基培养肝脏组织悬液检测小鼠肝脏载菌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TANK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有淤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明显肿胀、排列紊乱,胞质染色加深,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经火炭母处理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少量炎症细胞,淤血及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情况得到改善,肝细胞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而中、低剂量组除肝细胞胞质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外,其他病变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显著增加(P<0.05),IRF3、P-IRF3、IFN-α、IFN-β和IFN-γ表达显著下降(P<0.05),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炭母各剂量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火炭母能明显增强TBK1蛋白的磷酸化和IRF3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增加IFN-α、IFN-β、IFN-γ的蛋白水平(P<0.05),且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1β的分泌(P<0.05)。【结论】火炭母可能通过上调TBK1-IRF3途径诱导IFN产生,缓解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致小鼠肝损伤,以8 g/kg给药剂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鼠伤寒沙门菌 肝损伤 TANK结合激酶1 干扰素调节因子3
下载PDF
路圈Cartesian积的局部替换图的L(1,1,1)-标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俊峰 洪雷 +3 位作者 王惟帝 邢诗豪 张易安 吕大梅 《高师理科学刊》 2021年第2期1-4,共4页
图G的一个L(1,1,1)-标号就是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一个映射f,使得当d(u,v)=1,2,3时,都有|f(u)-f(v)|≥1.不妨设0为最小标号,则称图G的所有L(1,1,1)-标号中最大跨度f(v)的最小数为图G的L(1,1,1)-标号数,记为λ_(1)(G).给出了一类路... 图G的一个L(1,1,1)-标号就是从顶点集V(G)到非负整数集的一个映射f,使得当d(u,v)=1,2,3时,都有|f(u)-f(v)|≥1.不妨设0为最小标号,则称图G的所有L(1,1,1)-标号中最大跨度f(v)的最小数为图G的L(1,1,1)-标号数,记为λ_(1)(G).给出了一类路圈Cartesian.积的局部替换图的L(1,1,1)-标号数的确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 1 1)-标号 L(1 1 1)-标号数 Cartesian积
下载PDF
火炭母经口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易安 黄钰荣 +7 位作者 王幽丛 黄仲朝 刘涵笑 沈幸玲 刘逸雷 丁康宁 唐陆平 何永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6-123,143-145,共11页
为了探究火炭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试验进行火炭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在急性毒性预试验中,SPF级KM小鼠最高攻毒剂量达到6000 mg/kg时所有小鼠未死亡,故正式试验SPF级KM小鼠每个重复10只(雌雄各半),一次性灌胃给药,重... 为了探究火炭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试验进行火炭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在急性毒性预试验中,SPF级KM小鼠最高攻毒剂量达到6000 mg/kg时所有小鼠未死亡,故正式试验SPF级KM小鼠每个重复10只(雌雄各半),一次性灌胃给药,重复2次,给药后4 h内仔细观察受试小鼠的临床表现,连续观察7 d。长期毒性研究中,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火炭母高剂量组(4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饲喂药化饲料30 d,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0 d。攻毒结束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后腔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动物福利安乐死后进行大体剖检变化观察,采集主要脏器测量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的10只大鼠用于恢复试验,攻毒组大鼠药化饲料换成基础日粮,继续饲养15 d后检测以上项目。结果表明:急性毒性研究中,火炭母半数致死剂量(LD_(50))大于5000 mg/kg,属于实际无毒级别。长期毒性研究中,低剂量组雄性大鼠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总数(PLT)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5),中、低剂量组雌鼠总胆固醇(CHO)浓度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雌鼠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雌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雄鼠的肝脏系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以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的数值均在文献报道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没有剂量依赖性,各剂量组脏器无药物引起的中毒性病理变化。说明火炭母实际无毒,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急性毒性 小鼠 长期毒性 大鼠
下载PDF
从内部视角读懂博物馆的当下与未来——《解读博物馆:知情者说》评介
11
作者 章亿安 《博物馆管理》 2024年第3期4-10,共7页
《解读博物馆:知情者说》是一部博物馆学基础理论著作,脱胎于作者开设的博物馆学课程,通过对博物馆作为一种机构的存在原因、运作方式以及各项职能的直观分析,探讨了博物馆领域的专业实践。作者史蒂文·米勒是一位拥有40多年博物馆... 《解读博物馆:知情者说》是一部博物馆学基础理论著作,脱胎于作者开设的博物馆学课程,通过对博物馆作为一种机构的存在原因、运作方式以及各项职能的直观分析,探讨了博物馆领域的专业实践。作者史蒂文·米勒是一位拥有40多年博物馆从业经验的专家,他以自身职业生涯为基础,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凝结为哲学思考,以生动的语言呈现于书中。该书主要特点包括其理论富于实践性与批判性,重新诠释永久收藏品对博物馆的意义,以及关注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趋势。不仅对博物馆从业者具有参考价值,为博物馆学入门者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案例,还为博物馆学研究开拓了新鲜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博物馆志 永久藏品 书评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小雪 张健 +3 位作者 丛双 周爽 徐晓沐 陈慧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2期4303-4307,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患者实施生物...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实行基础的康复训练、清洁间歇导尿及反射性排尿训练,并实行定时定量的饮水计划。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的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记录患者的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以及患者的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大排尿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以及LUTS评分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针刺 生物反馈 神经源性膀胱
原文传递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lymphomas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from(auto)antigen driven selection to the activation of NF-_(k)B signaling 被引量:5
13
作者 zhang yian WEI Zheng +1 位作者 LI Jing LIU P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246-1255,共10页
Lymphomas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are typically present at sites such as the stomach, lung or urinary tract, where lymphoid tissues scatter in mucosa lamina propria, intra- or sub-epithelial cells. ... Lymphomas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are typically present at sites such as the stomach, lung or urinary tract, where lymphoid tissues scatter in mucosa lamina propria, intra- or sub-epithelial cells. The infection of certain pathogens, such as Helicobacter pylori, Chlamydophila psittaci, Borrelia burgdorferi, hepatitis C virus, or certain autoantigens cause these sites to generate a germinal center called the "acquired lymphoid tissue".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MALT lymphoma is a multi-step process. Receptor signaling, such as the contact stimulation of B cell receptors and CD4 positive T cells mediated by CD40/CD40-ligand and T helper cell type 2 cytokines like interleukin-4, contributes to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 number of genetic alter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MALT lymphoma, and among them are important translocations, such as t(11;18)(q21;q21), t(1;14)(p22;q32), t(14;18)(q32;q21) and t(3;14)(p13;q32). Fusion proteins generated by these translocations share the same NF-?B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is activated by the 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s of the membrane 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family, B cell lymphoma-10 and MALT1(CBM) protein complex. They act downstream of cell surface receptors, such as B cell receptors, T cell receptors,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s and Toll-like receptor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biological process of MALT lymphoma. The discovery of therapeutic drugs that exclusively inhibit the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B cell lymphoma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 lymphoma helicobacter pylori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genetic alteration NF-_(k)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