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古文自然语言处理生成任务的大语言模型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丹浩 赵志枭 +4 位作者 张一平 孙光耀 刘畅 胡蝶 王东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45-58,共14页
大语言模型的频繁发布为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针对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的评测体系日趋成熟,而面向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仍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古文领域评测为切入点,从语言和知识两个维度构建了一批古籍领域评测任务... 大语言模型的频繁发布为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针对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的评测体系日趋成熟,而面向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仍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古文领域评测为切入点,从语言和知识两个维度构建了一批古籍领域评测任务,并选取当前各大榜单中性能较为优越的13个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进行评测。评测结果显示,ERNIE-Bot在古籍领域知识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模型,而GPT-4模型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最佳性能,在开源模型中,ChatGLM系列模型表现最为出色。通过构建评测任务和数据集,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古籍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标准,为古籍领域大语言模型性能评测提供了参考,也为后续古籍大语言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基座模型选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任务 大模型评测 古籍 领域知识
下载PDF
校园网络IPv6地址规划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全珍 张义平 +1 位作者 刘涛 王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3期44-47,共4页
IPv6技术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必然趋势,是校园网络规划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IPv6地址规划需要考虑路由性能、路由策略和安全等因素,合理的IP地址规划可以直观地识别节点属性,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IPv6地址分配方法主要有单调分配、... IPv6技术是互联网升级演进的必然趋势,是校园网络规划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IPv6地址规划需要考虑路由性能、路由策略和安全等因素,合理的IP地址规划可以直观地识别节点属性,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IPv6地址分配方法主要有单调分配、稀疏分配、最适合分配、随机分配和前缀委托等。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介绍IPv6地址的规划,期待能为有类似需求的单位提供一点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 IPV6 地址规划 DHCPV6 最适合分配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构造变形分析:来自地震剖面的约束
3
作者 王建伟 刘俊民 +3 位作者 张义平 田连玉 颜小宁 丁丽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7-1949,共13页
六盘山盆地先后经历早古生代克拉通碳酸盐岩台地、古生代海陆交互、中生代内陆湖盆等过程,发育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3套烃源岩,是当下可拓展的油气有利区之一。但是,该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受青藏高原、阿拉善、鄂尔多... 六盘山盆地先后经历早古生代克拉通碳酸盐岩台地、古生代海陆交互、中生代内陆湖盆等过程,发育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3套烃源岩,是当下可拓展的油气有利区之一。但是,该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受青藏高原、阿拉善、鄂尔多斯等块体相互作用,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大量褶皱与断裂等构造,地壳结构及盆地属性经历强烈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六盘山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带优选。基于此,选择六盘山盆地3条关键地震剖面,结合野外构造变形特征和钻井信息,讨论了六盘山盆地中生代以来多期构造事件下的盆山演化过程,主要包括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侏罗纪)局部伸展断陷,早白垩世早期挤压与晚期伸展,新生代以来受青藏高原增生扩展,六盘山地区强烈挤压,造就了现今六盘山褶皱逆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地震剖面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解译 中—新生代构造
下载PDF
云南曲靖和蒙自万寿菊主栽区有害生物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张艺萍 杨慈琳 +5 位作者 许凤 钱绍方 张丽芳 王丽花 王继华 汤东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9,306,共8页
近年来,我国万寿菊单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有害生物的发生越发严重,影响万寿菊产量与品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关于万寿菊有害生物调查,前人报道多集中于吉林、海南、黑龙江、贵州、甘肃、山西等地,对云南万寿菊主产区的有害生物缺乏系... 近年来,我国万寿菊单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有害生物的发生越发严重,影响万寿菊产量与品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关于万寿菊有害生物调查,前人报道多集中于吉林、海南、黑龙江、贵州、甘肃、山西等地,对云南万寿菊主产区的有害生物缺乏系统调查。因此,本次研究在全国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区和近两年来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最高的种植区,即曲靖市沾益区和蒙自市冷泉镇进行有害生物系统调查,发现曲靖地区万寿菊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枯萎病;主要害虫包括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棉铃虫等10种;主要杂草有粗毛牛膝菊、鬼针草、马唐、千针苋等19种。蒙自地区万寿菊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炭疽病;主要害虫包括美洲斑潜蝇、四斑长跗萤叶甲、棉铃虫等9种;主要杂草有粗毛牛膝菊、马唐、尼泊尔蓼、细柄野荞麦等1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病害 虫害 草害 调查
下载PDF
关于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适用条件的探讨
5
作者 张仪萍 邵煜 +2 位作者 张土乔 张燕 周永潮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059-1065,共7页
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出发,详细地阐述了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从两个方程的推导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欧拉方程适用的充要条件是黏性偏应力张量的散度为零,流体黏度为零只是欧拉方程成立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伯努利方程... 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出发,详细地阐述了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从两个方程的推导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欧拉方程适用的充要条件是黏性偏应力张量的散度为零,流体黏度为零只是欧拉方程成立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伯努利方程除了需要适用欧拉方程外,还需要满足流体正压、质量力有势、流动定常的条件,如果需要保持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则正压流体条件需改为等熵流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方程 伯努利方程 理想流体 等熵流动 绝热流动
下载PDF
单宁提取物对西门塔尔育肥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一平 田雨晴 +6 位作者 李秋凤 曹玉凤 王明亚 吴春会 白振川 唐春娟 李素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3-172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单宁提取物对西门塔尔育肥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膘情正常、体重[(543.13±13.54)kg]相近、健康无病的西门塔尔杂交牛60头,按年龄、体重、膘情、毛色均等的原...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单宁提取物对西门塔尔育肥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膘情正常、体重[(543.13±13.54)kg]相近、健康无病的西门塔尔杂交牛60头,按年龄、体重、膘情、毛色均等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和30 g/(头·d)的单宁提取物。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组(P≤0.05)。2)第120天时,Ⅲ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C组(P<0.05),Ⅱ组、Ⅲ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C组(P<0.05)。3)第60天时,Ⅰ组、Ⅱ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第120天时,Ⅱ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4)第60天时,Ⅰ组、Ⅱ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Ⅱ组、Ⅲ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C组(P<0.05)。第120天时,Ⅰ组、Ⅱ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Ⅱ组、Ⅲ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单宁提取物可提高西门塔尔育肥牛的生长性能,改善氮代谢和抗氧化性能。本试验条件下,西门塔尔育肥牛饲粮中单宁提取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 g/(头·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提取物 生长性能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脉冲激光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金属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镜波 张义萍 +3 位作者 邓超 李龙义 王楠 樊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238,共11页
目的选择性地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表面良好的导电性,满足它在共形天线上的应用。方法采用波长为1064 nm的纳秒脉冲激光器对惰性极高的CFRP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结合化学镀铜技术,制备激光改性... 目的选择性地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表面良好的导电性,满足它在共形天线上的应用。方法采用波长为1064 nm的纳秒脉冲激光器对惰性极高的CFRP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结合化学镀铜技术,制备激光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改性后的材料表面进行表征,利用焊点拉脱方法表征金属层结合力。结果研究表明,激光能量密度越高,则CFRP基材表面树脂被去除得越多;激光搭接率越大,则碳纤维束表面越粗糙;在适当的激光能量密度(60 J/cm^(2))和横/纵向搭接率(50%)下,会产生大量的极性化学基团。当激光能量密度为10~100 J/cm^(2)、激光搭接率为0%时,CFRP表面镀铜层的结合强度为0.57~3.16 MPa,且激光能量密度与镀层结合强度呈正相关。当激光能量密度为60 J/cm^(2)、激光搭接率为−100%~90%时,CFRP表面镀铜层的结合强度为0.19~3.24 MPa,且激光搭接率与镀层结合强度呈正相关。结论脉冲红外纳秒激光在一定能量密度和搭接率的条件下,可改变碳纤维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实现金属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红外纳秒 表面改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 化学成分 金属化
下载PDF
低聚木糖和牛磺酸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田雨晴 张一平 +6 位作者 吴春会 王明亚 徐宏建 李妍 李建国 李秋凤 曹玉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8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OS)和牛磺酸(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45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公犊牛60头,按照体重[(80±1)kg]相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为对照组(C...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OS)和牛磺酸(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45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公犊牛60头,按照体重[(80±1)kg]相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为对照组(C组)、10 g/(d·头)XOS组(X组)、4 g/(d·头)Tau组(T组)、10 g/(d·头)XOS+4 g/(d·头)Tau组(XT组)。添加剂饲喂至犊牛77日龄。每天记录犊牛采食量和腹泻情况,在犊牛45、63、77和93日龄晨饲前称重并测量体尺,在犊牛63、77和93日龄分别连续3 d采集粪便,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4组间犊牛始重无显著差异(P>0.05),T组犊牛末重显著高于C组和XT组(P<0.05)。犊牛45~63日龄时,4组间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差异不显著(P>0.05),X、T、XT组料重比(F/G)与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犊牛64~77日龄时,4组间犊牛ADG、ADFI、F/G均差异不显著(P>0.05)。犊牛78~93日龄时,T组犊牛ADG显著高于C、X、XT组犊牛(P<0.05),ADFI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与X、XT组差异不显著(P>0.05);4组间F/G无显著差异(P>0.05)。日龄对犊牛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ADG、ADFI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X、T和XT组犊牛45~63日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X、T和XT组犊牛45~63日龄腹泻率分别降低30.11%、32.69%、34.62%。日龄对犊牛腹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腹泻率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处理和日龄之间的互作效应对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XOS和Tau对犊牛各日龄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犊牛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体尺指标显著提高(P<0.05),体长指数、体躯指数、胸围指数显著提高(P<0.05),管围指数显著降低(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4)犊牛63、77日龄时,各组间犊牛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犊牛93日龄时,T组犊牛CP、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和XT组(P<0.05);各组间DM、EE、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处理和日龄的互作效应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添加4 g/(d·头)Tau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CP及NDF表观消化率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低聚木糖 牛磺酸 腹泻率 体尺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运动相关的irisin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姜禹彤 丁璟 +3 位作者 张祎 张艺萍 邱吉巍 魏迎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0,93,共6页
糖尿病是一种成因复杂、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仅口服降糖药物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欠佳。运动是糖尿病初期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鸢尾素(iris... 糖尿病是一种成因复杂、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仅口服降糖药物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欠佳。运动是糖尿病初期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鸢尾素(irisin)是一种运动相关的肌肉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irisin水平下降有关。相关机制研究发现,irisin通过预防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发生、促进胰岛β细胞的生成以及影响机体糖脂代谢等对糖尿病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此外,irisin水平降低还与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有关。本文总结和分析了irisin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阐述了irisin对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运动
下载PDF
负风压作用下隐框玻璃幕墙承载行为和脱胶损伤实验研究
10
作者 周练 张凯 +4 位作者 徐涵 王斐亮 章一萍 唐丽娜 杨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0-1138,共9页
隐框玻璃幕墙连接用的硅酮结构胶发生损伤导致玻璃面板坠落是当前幕墙服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动力学方法对幕墙的脱胶损伤进行检测和评估,该方法通常需要额外施加荷载激励,且测量的动力响应数据易受环境影响,难以实现幕... 隐框玻璃幕墙连接用的硅酮结构胶发生损伤导致玻璃面板坠落是当前幕墙服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动力学方法对幕墙的脱胶损伤进行检测和评估,该方法通常需要额外施加荷载激励,且测量的动力响应数据易受环境影响,难以实现幕墙安全状态的可靠评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负风压作用下利用玻璃面板的挠度和转角对玻璃面板的脱胶损伤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方法.首先,设计一系列隐框玻璃幕墙脱胶损伤实验,验证了在风荷载作用下利用挠度和转角对玻璃面板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测的可行性;之后,基于实验结果构建了隐框玻璃幕墙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系统,实现玻璃面板脱胶位置和数量的实时监测和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框玻璃幕墙 负风压 挠度 转角 损伤监测
下载PDF
北山南部西山煤窑地区晚中生代陆内构造变形特征与时限约束
11
作者 韩乐乐 陈宣华 +7 位作者 邵兆刚 丁伟翠 张义平 李冰 徐盛林 王叶 刘奎 杨欣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0-1969,共20页
北山南部西山煤窑地区侏罗系与白垩系的构造变形记录了中亚地区晚中生代的主要构造演化过程,对揭示中亚地区的陆内变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应用遥感影像、野外地质观测、构造解析及磷灰石(U-Th)/He(AHe)年代学方法,对北山南部西山煤窑地... 北山南部西山煤窑地区侏罗系与白垩系的构造变形记录了中亚地区晚中生代的主要构造演化过程,对揭示中亚地区的陆内变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应用遥感影像、野外地质观测、构造解析及磷灰石(U-Th)/He(AHe)年代学方法,对北山南部西山煤窑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时限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力学机制。西山煤窑地区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以二叠纪花岗岩和晚石炭世辉长岩NE向逆冲至下—中侏罗统煤系地层之上为特征,上盘岩系经历剥蚀形成飞来峰,下盘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逆冲推覆距离约10 km。晚石炭世辉长岩的磷灰石AHe年龄显示160~130 Ma的快速冷却事件,指示该地区经历了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挤压变形,可能是亚洲南缘班公-怒江洋与北缘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远程效应。变形的侏罗系的AHe年龄(120~100 Ma)揭示了早白垩世晚期的隆升事件。结合区域构造事件,表明研究区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的伸展断陷,可能与早期地壳增厚的伸展垮塌作用有关。晚白垩世之后,正断层反转为逆冲断层,将变形的侏罗系与上覆岩系共同压覆在下白垩统之上,指示北山南部构造背景由伸展转为挤压,局部地区经历了弱挤压变形,并改造了先存挤压与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南部 晚中生代 陆内构造变形 构造解析 磷灰石U-Th/He定年
下载PDF
贺兰山构造带深部电性结构与动力学机制
12
作者 徐大兴 邵兆刚 +7 位作者 陈宣华 张进江 徐盛林 李冰 张义平 余苇 邓文兵 丁奕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1-1936,共16页
贺兰山构造带是华北克拉通西部中生代以来的典型陆内构造变形区域。对野外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分析与反演,获取贺兰山构造带的深部电性结构。结果揭示,贺兰山构造带上地壳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中下地壳存在完整且厚实的地壳根。大地电... 贺兰山构造带是华北克拉通西部中生代以来的典型陆内构造变形区域。对野外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分析与反演,获取贺兰山构造带的深部电性结构。结果揭示,贺兰山构造带上地壳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中下地壳存在完整且厚实的地壳根。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显示,贺兰山构造带西北部的河套盆地深部存在向NW方向上涌的低电阻率通道,东南部的银川地堑与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地幔物质上涌的特征。贺兰山构造带晚侏罗世WNW—ESE向挤压的褶皱冲断带与白垩纪以来的构造隆升过程和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记录了早期深部地幔物质向NW方向上涌的现象。在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持续俯冲与回撤过程中,以及青藏高原向东北缘扩展的联合控制下,贺兰山构造带的邻区深部地幔物质向地壳上涌,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岩石圈发生减薄,地幔物质与地壳发生交代作用,在刚性的贺兰山块体限制下,形成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构造带 大地电磁 深部电性结构 上涌通道 深部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TaqMan探针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步检测兰花中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
13
作者 孙爱青 王丽花 +3 位作者 张艺萍 杨秀梅 许凤 苏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7,239,共10页
为建立一种同步定量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的高效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CymMV和ORSV CP基因高度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并筛选,获得156 bp和148 bp的靶标... 为建立一种同步定量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的高效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CymMV和ORSV CP基因高度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并筛选,获得156 bp和148 bp的靶标序列及对应的最优特异性引物探针组合,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拷贝或6.2×10^(-3)fg,最低稳定检出限为10拷贝或6.2×10^(-2)fg,是RT-PCR的10~100倍;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扩增效率分别为97.7%和100.2%,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00和0.999;对其他5种常见病毒均无扩增曲线,检测特异性强;批组内与批组间重复性试验Ct值变异系数≤0.60%,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利用该方法和基因芯片法分别对4个种属的66个兰花样品进行方法验证,该方法相较于基因芯片法检出率提高了53.85%(CymMV)和162.5%(ORSV)。综上所述,本方法可同时高通量检测CymMV和ORSV 2种病毒靶基因,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可为开展病毒精准鉴定、科学防控以及从源头遏制病毒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兰花叶病毒 齿兰环斑病毒 TAQMAN探针 RT-QPCR 兰花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主要树种的树干径流碳通量
14
作者 祝正 乔青 +4 位作者 宋清海 沙丽清 张一平 巩合德 周文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6,共8页
为探明热带雨林树干径流在森林碳收支中的地位和不同树种对树干径流碳通量的影响,本研究在中国西南部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选择6个优势树种(绒毛番龙眼、大叶白颜树、梭果玉蕊、细罗伞、蚁花、窄序崖豆),对树干径流量、总碳(total car... 为探明热带雨林树干径流在森林碳收支中的地位和不同树种对树干径流碳通量的影响,本研究在中国西南部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选择6个优势树种(绒毛番龙眼、大叶白颜树、梭果玉蕊、细罗伞、蚁花、窄序崖豆),对树干径流量、总碳(total carbon,TC)通量及组分〔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无机碳(total inorganic carbon,TIC),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解态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颗粒态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和颗粒态无机碳(particulate inorganic carbon,PIC)〕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结合该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研究结果,探究树干径流在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地位。结果显示:各碳组分的最高浓度均在雾凉季,除了POC的最低浓度在干热季外,其他碳组分平均最低浓度均在雨季。各碳组分除颗粒态无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外,其他组分的浓度均随径流量增加而减小。这6个优势树种由于树冠结构,有无附生植物以及树皮形态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树干径流量和碳动态的种间差异。有机碳是树干径流输出的主要形式,占总碳的82.43%;其中溶解态有机碳的输出比例最高,相当于全碳的71.30%,随后为溶解态无机碳(13.25%)、颗粒态有机碳(11.13%)和颗粒态无机碳(4.32%)。虽然树干径流量仅占总降雨量的0.62%,但树干径流的输出的年总碳(TC)通量为14.8 kg C·hm^(-2)·a^(-1),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的1.18%。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树干径流在水量和碳输出方面对热带季节雨林的碳贡献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有机碳 溶解态无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颗粒态无机碳 树干径流
下载PDF
西安市不同区域同年龄段儿童视力现况及差异性分析
15
作者 张烨 何小康 +7 位作者 于露 张一平 李浩 李剑 闫博霖 刘应尧 杨格强 杜兆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95-799,共5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区域同年龄段儿童视力现况及差异,为预防儿童近视采取有效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选取2022-12西安市中心医院筛查的6所城区,10所城乡,112所农村学校中6-12岁儿童41 285人的裸眼远视力和电脑屈光检测数据。结果...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区域同年龄段儿童视力现况及差异,为预防儿童近视采取有效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选取2022-12西安市中心医院筛查的6所城区,10所城乡,112所农村学校中6-12岁儿童41 285人的裸眼远视力和电脑屈光检测数据。结果:西安市不同区域近视检出率分别为城区47.16%、城乡38.59%、农村32.29%,总近视率为37.50%。6-12岁近视率城区较城乡高,城乡较农村高;近视率女生均高于男生;近视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低度近视:城区近视率明显高于城乡及农村;高度近视:农村近视率明显高于城区及城乡。西安市不同区域远视储备不足率分别为城区92.08%、城乡93.67%、农村90.92%,总远视储备不足率为92.09%。6-12岁远视储备不足率城乡较城区高,城区较农村高;总远视储备不足率女生高于男生;8岁前为远视储备不足率的发展高峰期。结论:西安市不同区域6-12岁总近视率及总视力储备不足率均具有差异性,8-9岁为近视发展加速期,8岁前为远视储备不足率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呈一定增长趋势,而远视储备不足率达高峰后呈现递减趋势;女生总近视率及总视力储备不足率均高于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屈光度 近视 视力储备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配合比设计
16
作者 章一萍 刘星 +5 位作者 周练 李碧雄 唐丽娜 农清舜 方灵峰 何华亮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为得到具有最佳力学性能且满足稠度要求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最优配合比,以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掺量为自变量,以砂浆稠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为响应目标值,采用响应面法设计Box-Behnke试验,并建立回归模型,实现了满... 为得到具有最佳力学性能且满足稠度要求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最优配合比,以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掺量为自变量,以砂浆稠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为响应目标值,采用响应面法设计Box-Behnke试验,并建立回归模型,实现了满足既定目标稠度为70~110 mm的多目标综合优化,且对所提出的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对短切玄武岩纤维砂浆的稠度和强度有显著影响;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5、砂胶比2.0、粉煤灰掺量20%时,其稠度、抗拉、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97 mm、1.99 MPa、38.50 MPa、9.59 MPa;对于稠度和抗拉强度,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误差低于4%,抗折强度及抗压强度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误差分别为12%、28%,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离散性大的特点一致,验证了响应面法对于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RSM) 短切玄武岩纤维抹灰砂浆 配合比优化 稠度 强度
下载PDF
河南一次伴有龙卷的多阶段强对流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17
作者 杨慧 张一平 +3 位作者 崔丽曼 张璞 史一丛 李可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299-312,共1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和ERA5再分析等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22年6月13日河南一次伴有局地龙卷的多阶段强对流过程(以下简称“6.13”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过程不...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区域自动站、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和ERA5再分析等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22年6月13日河南一次伴有局地龙卷的多阶段强对流过程(以下简称“6.13”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过程不同阶段对流触发维持机制以及濮阳局地龙卷的雷达监测特征。结果表明:(1)这次东北冷涡槽后西北气流形势下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天气种类多的特点。(2)雷达监测到该过程强对流系统分3个阶段相继经过河南,各阶段强回波均持续8~9 h,移速30~50 km·h^(-1),强对流系统以多单体为主,受西北气流引导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且落区有重叠。(3)河南上空始终维持强条件不稳定层结和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是“6.13”过程多阶段强对流天气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第一阶段河南本地强对流主要是由风场日变化、局地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分布共同作用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或辐合中心触发;第二、三阶段强对流则由前期或同期周边区域强烈发展的地面中尺度雷暴高压伴随的阵风锋(出流边界)触发。(4)濮阳县局地龙卷由发展迅速的超级单体产生,该单体回波生成后12 min出现钩状回波和中尺度气旋性涡旋、18 min出现龙卷涡旋特征(TVS),且钩状回波和中尺度气旋性涡旋较龙卷发生有6 min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雷暴大风 龙卷 东北冷涡 形成机制 CAPE重建
下载PDF
归芍六君子汤联合中药漱口治疗耐药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田丽凡 王春林 +2 位作者 张毅平 叶磊 李姜言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归芍六君子汤联合中药漱口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对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门诊治疗的脾胃虚弱证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和治疗组(标... 目的探讨归芍六君子汤联合中药漱口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对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门诊治疗的脾胃虚弱证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和治疗组(标准四联疗法联合归芍六君子汤和中药漱口)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Hp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2.5%)(P<0.05);治疗组Hp转阴率(90%)高于对照组(72.5%)(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联合中药漱口治疗Hp相关性胃炎,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归芍六君子汤 中药漱口 耐药
下载PDF
Late Triassic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of South Tianshan,Central Asia:Evidence from Syn-tectonic Sedimentation and Detrital Zircon Provenances of the Kuqa Depress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QIN Xiang CHEN Xuanhua +7 位作者 SHAO Zhaogang zhang yiping WANG Yongchao LI Bing SU He WANG Ye LIU Kui HAN Lel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8-568,共21页
The Tianshan range,a Paleozoic orogenic belt in Central Asia,has undergone multiple phases of tectonic activit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N-S compression after the early Mesozoic,including the far-field effects of the Ce... The Tianshan range,a Paleozoic orogenic belt in Central Asia,has undergone multiple phases of tectonic activit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N-S compression after the early Mesozoic,including the far-field effects of the Cenozoic Indian-Asian collision.However,there are limited reports on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initiation of Triassic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in the Tianshan range.Understanding this structural context is crucial for interpreting the early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during the early Mesozoic.Growth strata and syn-tectonic sediments provide a rich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studies of orogenic belts.Based on detail fieldwork conducted in this study,the middle-late Triassic Kelamayi Formation of the northern Kuqa Depression in the southern Tianshan fold-thrust belt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typical syn-tectonic growth strata.The youngest detrital zircon component in two lithic sandstone samples from the bottom and top of the Kelamayi growth strata yielded U-Pb ages of 223.4±3.1 and 215.5±2.9 Ma,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the maximum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bottom and top of the Kelamayi growth strata is 226-220 and 218-212 Ma.The geochron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detrital samples from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and Late Triassic revealed abrupt changes,suggesting a new source supply resulting from tectonic activation in the Tianshan range.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tectonic sedimentation of the Kelamayi Formation and the South Tianshan fold-thrust system provides robust evidence that the Triassic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of the South Tianshan range began at approximately 226-220 Ma(during the Late Triassic)and ended at approximately 218-212 Ma.These findings provide crucial constrain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raplate deformation in the Tianshan range during the Tri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 strata basin-mountain coupling TRIASSIC Indosinian event Kuqa Depression South Tianshan
下载PDF
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清慧 李乃荟 +2 位作者 张一平 狄成乾 吴凤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9,共15页
【目的】明确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麦、豆填闲减轻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白菜和白菜连作土为供试材料和供试土壤,设置小麦填闲(W)、箭筈豌豆填闲(P)及小... 【目的】明确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麦、豆填闲减轻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白菜和白菜连作土为供试材料和供试土壤,设置小麦填闲(W)、箭筈豌豆填闲(P)及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WP)3个填闲处理,以不填闲作物为对照(CK),分析不同填闲处理对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Illumina MiSeq技术,探究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找出与白菜幼苗生长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再通过环境因子关联性分析,探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填闲处理均促进了白菜的生长,降低了土壤EC值,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小麦填闲处理提高了土壤pH。qPCR结果表明,填闲处理对土壤总细菌丰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土壤总真菌的丰度,豌豆填闲处理及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丰度。Illumina MiSeq结果发现,在属水平上,填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TM7a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Leptolyngbya_EcFYyyy-00、瓶毛壳属(Lophotrichus)、无茎真菌属(Acaulium)、Sodiomyces的相对丰度;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处理显著增加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马赛菌属(Massil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基于S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TM7a、马赛菌属(Massilia)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与白菜生长呈显著正相关,Leptolyngbya_EcFYyyy-00、无茎真菌属(Acaulium)、瓶毛壳属(Lophotrichus)、Sodiomyces和镰刀菌属(Fusarium)与白菜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填闲也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豌豆填闲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香农指数和逆辛普森指数,降低了真菌香农指数,增加了逆辛普森指数;小麦填闲处理和混合填闲处理增加了真菌香农指数,降低了逆辛普森指数。PCo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土壤EC值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土壤环境因子。【结论】填闲处理均能促进白菜幼苗生长,其中以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对白菜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填闲处理增加了潜在促生菌鞘氨醇单胞菌属、TM7a、马赛菌等属的相对丰度,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Leptolyngbya_EcFYyyy-00和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潜在生防菌毛壳菌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闲 白菜 促生 土壤化学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