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及西黄方中麝香酮在正常、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志 谢建絮 +3 位作者 李婉斯 葛泓钰 张永太 冯年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45-2550,共6页
目的比较麝香及西黄方中麝香酮在正常、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激素、孕激素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麝香组、西黄方正常组、西黄方模型组,灌胃给药(含2.73 mg/kg麝香酮)30... 目的比较麝香及西黄方中麝香酮在正常、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激素、孕激素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麝香组、西黄方正常组、西黄方模型组,灌胃给药(含2.73 mg/kg麝香酮)30 d,于0.083、0.25、0.5、1、1.5、2、4、6、8、24 h采血,GC-MS法测定麝香酮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麝香组比较,西黄方正常组AUC0~t、AUC0~∞、MRT0~t、MRT0~∞、t1/2z升高(P<0.01),CLz/F降低(P<0.05);与西黄方正常组比较,西黄方模型组AUC0~t、AUC0~∞、MRT0~t升高(P<0.05),CLz/F降低(P<0.05)。结论西黄方中麝香酮生物利用度高于麝香中,体现了复方配伍的协同作用。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中,麝香酮消除减慢,体内作用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西黄方 麝香酮 乳腺癌癌前病变 体内药动学 GC-MS
下载PDF
工业固体废弃物矿化封存CO_(2)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冉武平 张永太 +1 位作者 艾贤臣 金拱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18-6727,共10页
近年来,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_(2))含量急剧上升,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为了解固体废弃物封存CO_(2)的研究进展,通过综述目前最典型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钢渣、石膏)矿化封存CO_(2)。结果表明:这3种... 近年来,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_(2))含量急剧上升,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为了解固体废弃物封存CO_(2)的研究进展,通过综述目前最典型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钢渣、石膏)矿化封存CO_(2)。结果表明:这3种固体废弃物由于具有高反应活性、储量大、转化率高等优势,间接碳酸化路线与直接干法碳酸化路线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矿化效率高、纯度高等优点,未来应优先考虑直接湿法碳酸化和间接碳酸化路线。其中催化剂主要用来提高反应速率和矿化效率。主要影响因素有颗粒大小、温度、CO_(2)压力、pH、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和液-固比,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可见,矿物碳酸化封存CO_(2)是现在乃至未来最具有潜力的技术,不仅可以应对全球气温显著变化,还可以实现“以废治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钢渣 石膏 矿物碳酸化路线 催化剂 CO_(2)
下载PDF
水氮一体化模式对不同设施辣椒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晨曦 杨剑婷 +7 位作者 张永吉 张云虹 张瑛 祁建波 张林巧 周如美 张永泰 陈以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8,共8页
以4个设施辣椒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氮一体化模式对其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氮模式(沟灌施氮)相比较,水氮一体化模式(滴灌施氮)提高了不同辣椒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回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幅度表现为:... 以4个设施辣椒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氮一体化模式对其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氮模式(沟灌施氮)相比较,水氮一体化模式(滴灌施氮)提高了不同辣椒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回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幅度表现为:扬椒2号>科技之光9号>苏椒5号>扬椒5号。同时,水氮一体化模式提高了不同辣椒品种在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促进了植株生长,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其中扬椒2号的提升效果大于其他品种。此外,水氮一体化模式提高了不同辣椒品种初花期、盛花期和盛果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和氮同化能力,有利于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其中扬椒2号的提升效果大于其他品种。通径分析表明,与其他生育阶段相比较,盛花—盛果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对提高辣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水氮一体化模式通过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和氮同化能力来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氮积累(主要在盛花—盛果期),从而提高了辣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且扬椒2号的提升效果最佳,因此更适宜水氮一体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一体化模式 设施辣椒 品种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Abortive Process of a Novel Rapesee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Line Derived from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Brassica napus and Sinapis alba 被引量:5
4
作者 WANG Juan GAO Ya-nan +4 位作者 KONG Yue-qin JIANG Jin-jin LI Ai-min zhang yong-tai WANG You-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41-748,共8页
Somatic hybridization is performed to obtain significan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lines, whose CMS genes are derived either from the transfer of sterile genes from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donor parent to... Somatic hybridization is performed to obtain significan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lines, whose CMS genes are derived either from the transfer of sterile genes from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donor parent to the counterpart of receptor or production of new sterile genes caused by mitochondrial genome recombination of the biparent during protoplast fusion. In this study, a novel male sterile line, SaNa-IA, was obtained from the somat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Brassica napus and Sinapis alba. The normal an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aintainer line, SaNa-IB, and the abortive process of SaNa-IA were described through phenotypic observations and microtome sections. The floral organ of the sterile line SaNa-IA was sterile with a shortened filament and deflated anther. No detectable pollen grains were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terile anthers. Semi-thin sections indicated that SaNa-IA aborted in the pollen mother cell (PMC) stage when vacuolization of the tapetum and PMCs began. The tapetum radically elongated and became highly vacuolated, occupying the entire locule together with the vacuolated microspores. Therefore, SaNa-IA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MS lines, such as ogu CMS, pol CMS and nap CMS as shown by the abortive process of the an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anther aborti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semi-thin sections somatic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辅助中性γ-CD-MOF载小白菊内酯工艺优化与体外释放评价
5
作者 郭静雯 何远志 +1 位作者 张永太 冯年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5-620,共6页
目的 以K^(+)离子与γ-环糊精(γ-CD)自组装形成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γ-CD-MOF)作为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的载体,以期改善PTL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γ-CD-MOF,中性化处理得Neu-γ-CD-MOF,再以超临界CO_(2)... 目的 以K^(+)离子与γ-环糊精(γ-CD)自组装形成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γ-CD-MOF)作为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的载体,以期改善PTL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γ-CD-MOF,中性化处理得Neu-γ-CD-MOF,再以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scCO_(2))活化Neu-γ-CD-MOF。考察并优化了scCO_(2)法载药工艺,对载PTL的Neu-γ-CD-MOF(PTL@Neu-γ-CD-MOF)进行系统表征和体外释药评价。结果 scCO_(2)活化后可得分散均一的Neu-γ-CD-MOF。使用scCO_(2)辅助PTL载入Neu-γ-CD-MOF,载药量可高达26.58%。以优化工艺制备的PTL@Neu-γ-CD-MOF可显著增加PTL的水溶解度,药物在水中的表观溶解度为PTL原料药的2.2倍,并显著提高药物溶出速率及累积释放度。结论 scCO_(2)法可提高Neu-γ-CD-MOF的载药效率,PTL@Neu-γ-CD-MOF纳米粒可解决PTL低溶解度的问题,改善药物溶出特征,从而实现PTL的高效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 小白菊内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纳米递药系统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Water Chestnut Starch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Varieties 被引量:1
6
作者 zhang Yong-Ji LI Ai-Min +7 位作者 zhang Ying SU Peng zhang Tian zhang yong-tai ZHOU Ru-Mei zhang Yun-Hong YU Xu-Run XIONG Fei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463-1473,共11页
Water chestnut(Eleocharis dulcis) is widely cultivated in many countries for its edible and starchy corms. In this study, starches were separated from Guangxi biqi, Hubei biqi and Anhui biqi, and the morphological and... Water chestnut(Eleocharis dulcis) is widely cultivated in many countries for its edible and starchy corms. In this study, starches were separated from Guangxi biqi, Hubei biqi and Anhui biqi, and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rch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nule size, total starch and amylose contents among starches from the three water chestnuts which present similar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starch of Guangxi biqi exhibited higher swelling power and solubility than that of Hubei biqi and Anhui biqi. Thermal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starch were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water chestnuts. When hydrolyzed by porcine pancreatic α-amylase(PPA), starches from Hubei biqi and Anhui biqi had higher hydrolysis degree. The starches from the three water chestnut varieti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se studies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chestnut starch in food and non-food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OCHARIS dulcis STARCH morpholog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往复筒法测定麝香缓释微片的体外释放度
7
作者 黄潘雯 陈菥 +3 位作者 张永太 刘颖 冯年平 王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4-1081,共8页
目的:应用往复筒法测定麝香缓释微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缓释微片主要活性成分麝香酮的体外分析方法,比较其在不同浓度吐温-8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中的平衡溶解度,确定释放介质的种类... 目的:应用往复筒法测定麝香缓释微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缓释微片主要活性成分麝香酮的体外分析方法,比较其在不同浓度吐温-8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中的平衡溶解度,确定释放介质的种类,考察停留时间、滴水时间、往复速率和筛网孔径等因素对麝香酮释放行为的影响,并与桨法进行比较,同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所建分析方法线性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合格。往复筒法释放介质为0.05%吐温-80 200 mL,停留和滴水时间为20 s,往复速率15 dip·min^(-1),上、下筛网目数分别为20和40。与桨法相比,往复筒法中麝香酮在不同pH条件下能完全释放,且释放曲线平稳递增。结论:本研究可为往复筒法在中药缓释制剂的体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缓释微片 往复筒法 桨法 麝香酮 体外释放度
原文传递
消胀贴膏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泽慧 张恺 +5 位作者 杨涛 邢枫 刘成海 张永太 刘珍达 冯年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7-265,共9页
为分析消胀贴膏敷脐改善肝硬化腹水的生物标志物与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住院患者分为安慰剂组(4例)和消胀贴膏组(5例),并纳入10... 为分析消胀贴膏敷脐改善肝硬化腹水的生物标志物与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住院患者分为安慰剂组(4例)和消胀贴膏组(5例),并纳入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试验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17-528-11-01)。消胀贴膏组患者给予消胀贴膏脐部贴敷,安慰剂组给予生药含量低于5%的凝胶贴膏,每日1贴,连续3日。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结合UPLC-Q/Orbitrap-MS/MS分析技术,对给药前后患者尿液中内源性代谢轮廓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分析比较肝硬化腹水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尿液代谢轮廓,最终指认了31个生物标志物,其中14个生物标志物受消胀贴膏干预有显著回调(P<0.05),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苯丙氨酸与色氨酸代谢通路是消胀贴膏发挥药效的关键通路。消胀贴膏改善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肝硬化腹水 消胀贴膏 生物标志物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西黄方主要活性成分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血浆药动学及尿排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建絮 张咏佳 +3 位作者 黄潘雯 张永太 王志 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2-1651,共10页
分别建立西黄方中乳香-没药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β-乳香酸(β-BA)在大鼠血浆、尿中的UPLC-MS/MS分析方法,考察配伍对AKBA、β-B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比较其在正常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 分别建立西黄方中乳香-没药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β-乳香酸(β-BA)在大鼠血浆、尿中的UPLC-MS/MS分析方法,考察配伍对AKBA、β-B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比较其在正常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差异。结果显示,与乳香-没药+牛黄提取物组(RM-NH组)、乳香-没药+麝香提取物组(RM-SX组)相比,西黄方正常组血浆中β-BA的AUC_(0-t)、AUC_(0-∞)显著增加(P<0.05或P<0.01),T_(max)减少(P<0.05或P<0.01),C_(max)增加(P<0.01);AKBA与β-BA趋势相同,与RM-SH组相比,西黄方正常组T_(max)减小(P<0.05),C_(max)增加(P<0.01),吸收速率加快;尿排泄结果表明,复方配伍后β-BA、AKBA尿排速率和尿排总量呈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西黄方正常组相比,乳腺癌癌前病变组血浆中的β-BA表现出AUC_(0-t)、AUC_(0-∞)增加(P<0.05),T_(max)增加(P<0.05),清除率(CL_(Z/F))降低的趋势;AKBA的AUC_(0-t)、AUC_(0-∞)呈增加趋势,体内滞留时间(MRT_(0-t))延长,CL_(Z/F)降低,但与西黄方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状态下β-BA、AKBA的累积尿排泄量与尿排速率降低,表明病理状态可影响β-BA、AKBA的体内过程,使其以原型药物的形式排出量减少,表现出与正常生理状体下不同的药动学特征。该研究建立了UPLC-MS/MS的分析方法,适用于β-BA、AKBA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西黄方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方 乳腺癌癌前病变 血浆药动学 尿排泄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学模型研究SuperTab 40LL对麝香缓释微片压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婉斯 黄潘雯 +3 位作者 张永太 张咏佳 王志 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978-4985,共8页
该文选择复合型乳糖SuperTab 40LL为填充剂,研究西黄方多单元释药系统中麝香缓释微片的制备。分别设计含不同比例的SuperTab 40LL和MCC的麝香缓释片处方,于不同压力下压片,通过Walker、Heckel和Ryshkewitch-Duckworth方程,表征不同处方... 该文选择复合型乳糖SuperTab 40LL为填充剂,研究西黄方多单元释药系统中麝香缓释微片的制备。分别设计含不同比例的SuperTab 40LL和MCC的麝香缓释片处方,于不同压力下压片,通过Walker、Heckel和Ryshkewitch-Duckworth方程,表征不同处方的压缩性和成型性,通过Kawakita方程,描述不同处方的流动性,结合SuperTab 40LL和MCC的外观形态及微片的抗张强度,全面分析SuperTab 40LL对麝香缓释微片压缩成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eckel方程能较好的描述SuperTab 40LL的压缩变化过程,Kawakita和Ryshkewitch-Duckworth方程适用于药物粉体和辅料直接压片过程。SuperTab 40LL作为一种新型辅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压缩成型性,在压缩过程中可发生粒子破碎和塑性形变,增加了粒子间的接触面积和结合位点,使混合粉体易于聚集成型。MCC表现出协同作用,SuperTab 40LL与其联合应用有效改善了麝香缓释粉体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当两者比例为2∶1时,可制备出载药高、成型好的缓释微片,达到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SuperTab 40LL 微晶纤维素 缓释微片
原文传递
西黄丸干预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咏佳 黄潘雯 +2 位作者 张永太 王志 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546-3555,共10页
研究西黄丸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48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选8只设为空白组,其余4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孕激素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1.8 mg·kg^... 研究西黄丸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48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选8只设为空白组,其余4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孕激素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1.8 mg·kg^(-1)·d^(-1))以及西黄丸低(0.3 g·kg^(-1)·d^(-1))、中(0.6 g·kg^(-1)·d^(-1))、高(1.2 g·kg^(-1)·d^(-1))剂量组。给药30 d后,HE染色观察内脏、乳腺组织病理变化,计算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孕酮(progesterone,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磷酸化VEGFR2(p-VEGFR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VEGF、FGF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e aspastic acid-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mRNA表达。HE染色显示该模型对大鼠肝、肾有一定损伤,模型组乳腺组织重度增生,西黄丸高剂量组乳腺组织表现为轻度增生。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卵巢系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组子宫系数显著降低(P<0.01)。ELISA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高剂量组E_(2)和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大鼠VEGF、FGF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西黄丸中、高剂量组VEGFR2、p-VEGFR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CXCR4、SDF-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西黄丸高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以上结果表明,西黄丸可有效干预乳腺癌癌前病变,其机制可能为调整E_(2)、P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从而控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乳腺癌癌前病变 新生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