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患者的局部载药缓释系统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耿永晨 张宇翔 吴雪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局部载药缓释系统(DDS)逐渐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新方法,本文就脊柱结核DDS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章首先介绍脊柱结核与DDS,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脊柱结核患者的DDS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出其在临床治疗中...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局部载药缓释系统(DDS)逐渐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新方法,本文就脊柱结核DDS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章首先介绍脊柱结核与DDS,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脊柱结核患者的DDS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出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促进病灶恢复、重建脊柱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等作用,最后通过各文献研究与临床治疗经验,从植骨材料、药物负载方式、3D打印人工骨、抗结核药缓释涂层等4个方面,总结脊柱结核患者的DDS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为DDS在脊柱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局部载药缓释系统 临床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苹果尺寸差异对糖度模型适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小刚 朱明旺 +4 位作者 姚金良 李斌 廖军 张宇翔 刘燕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8,共7页
为消除水果自身尺寸差异对其糖度预测模型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水果分选模型精度,应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装置采集不同果径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多种预处理后,分别建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再用苹果果径75~85mm... 为消除水果自身尺寸差异对其糖度预测模型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水果分选模型精度,应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装置采集不同果径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多种预处理后,分别建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再用苹果果径75~85mm组中的建模集预测苹果果径分别为65~75、85~95mm组中的预测集样品,最后用果径组65~75、75~85、85~95 mm中的建模集和预测集,分别作为混合苹果尺寸糖度预测模型的建模集和预测集,并利用特征光谱选择算法对模型进行简化,建立苹果糖度通用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与建模集和预测集果径不同时所建立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最优组相比,其相关系数Rp由0.805提高至0.94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值RMSEP由0.778减小至0.480,RPD由0.96增加至3.05,再对建立的通用模型进行简化,可以降低苹果尺寸对苹果糖度模型的影响,提高模型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近红外光谱 混合尺寸模型 尺寸差异 水果分选 无损检测
下载PDF
植物油微胶囊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及自愈合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文 旷强 +1 位作者 张宇翔 吕悦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60,共7页
为了研究植物油微胶囊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及自愈合机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基于12分子沥青模型构建沥青微裂缝模型,采用植物油提取物油酸、亚油酸以及石油基再生剂乙基四氢化萘作为芯材,探究三种芯材释放后沥青微裂缝的自愈合进程... 为了研究植物油微胶囊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及自愈合机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基于12分子沥青模型构建沥青微裂缝模型,采用植物油提取物油酸、亚油酸以及石油基再生剂乙基四氢化萘作为芯材,探究三种芯材释放后沥青微裂缝的自愈合进程,计算沥青分子的自扩散系数并分析不同芯材的作用机制,同时构建沥青-集料模型,采用粘聚能、粘附能、粘附强度等指标分析融入不同芯材后沥青-集料界面的微观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芯材的释放加速了沥青分子的自扩散,提高了微裂缝的自愈合能力,且微裂缝自愈合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与芯材融合后老化沥青的粘聚能和粘附能分别提高了37.2%和36.8%以上,并且老化沥青-集料界面的粘附强度增加;与石油基再生剂相比,植物油能更好地促进微裂缝的愈合。通过分子动力学技术可以更深入地探查微胶囊沥青路面的自愈合机制,从而为微胶囊芯材的设计与选择提供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微胶囊 自愈合 分子动力学 粘聚能 粘附能 粘附强度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泡一氧化氮和嗜酸性粒细胞对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阳 张宇翔 张蓉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泡一氧化氮(Ca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甘肃省兰州市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的36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泡一氧化氮(Ca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甘肃省兰州市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的36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评估FeNO、CaNO、EOS的相关性,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估FeNO、CaNO和EOS对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哮喘患儿的FeNO、CaNO中位数高于其他疾病患儿,过敏性鼻炎患儿的EOS中位数最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FeNO、CaNO中位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NO与CaNO呈正相关(r=0.59,P<0.05),FeNO与EOS呈负相关(r=-0.61,P<0.05),CaNO与EOS呈负相关(r=-0.63,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FeNO在疾病分类中的重要性最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疾病中,FeNO、CaNO、EOS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均最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1、1.00)。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诊断哮喘的曲线下面积为0.96,灵敏度为0.902,特异度为0.881。结论FeNO、CaNO和EOS在鉴别诊断兰州地区3~6岁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下呼吸道感染方面展现出较好的潜力,且基于三者构建的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可有效提升对哮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泡一氧化氮 嗜酸性粒细胞 儿童 哮喘 过敏性鼻炎 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水源供给服务供需流空间不匹配特征识别及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官冬杰 张喻翔 +3 位作者 陈明珠 朱康文 周李磊 张艳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70-5082,共13页
如何识别水源供给服务在自然-人类社会系统中的空间流动过程和匹配特征,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视角定量评估流域尺度下的水源供给量和需水量,结合水资源安全指... 如何识别水源供给服务在自然-人类社会系统中的空间流动过程和匹配特征,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视角定量评估流域尺度下的水源供给量和需水量,结合水资源安全指数和热点分析构建水源供给服务流模型,揭示水源供给服务供需空间匹配关系,依据水源供给服务流空间属性特征划分供需匹配关系的区域类型,借助地理探测器从自然、社会和生态三个角度讨论影响各区域类型水源供给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0、2020年重庆市流域水源供给量与需水量均先减少后上升,供需比平均值分别为1.17、1.08、0.9,整体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局部仍有供需不匹配现象。空间上中高度赤字区域集中在主城区内,向外辐射为轻度赤字区域,盈余区域分布在东北和东南方向。(2) 2000、2010、2020年重庆市水源供需比冷、热点范围均在缩小,流域面积分别相对减少了25.34%、9.2%。水源供给服务流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自东北、东南方向向西流动的路径,同时冷点区内部呈边缘向中心流动。(3)汇流区集中在西北部,经流区位于中部,外流区集中在东南和与东北部。影响汇流区供需匹配关系的主导因素是蒸散发,解释力为74.08%;影响经流区的主导因素是第三产业GDP,解释力为51.44%;外流区各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均较低。不同影响因子之间蒸散发与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强。研究可以为重庆市自然资源的管理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源供给 空间匹配 供需关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震旦系大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新进展
6
作者 闫海军 杨长城 +11 位作者 郭建林 刘曦翔 曹正林 杨东凡 王忠楠 邓惠 张钰祥 杨山 季丽丹 王丽珍 夏钦禹 郑国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9,共12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大型古老深层岩溶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气藏,气藏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小尺度缝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特征,气藏开发面临储层表征难、井位部署和效益开发难度大等系列...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大型古老深层岩溶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气藏,气藏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小尺度缝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特征,气藏开发面临储层表征难、井位部署和效益开发难度大等系列挑战。为此,以川中地区安岳气田灯影组气藏为对象,通过地质工程一体技术化攻关,深化了对储层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的认识,提出了气藏开发新模式,创建形成了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灯影组储层主要为岩溶成因储层,具有“叠合岩溶差异控储”的发育特征;②岩溶储层非均质性强,“溶蚀相成因控储”可精细刻画储层的非均质性;③灯影组气藏宜采用“单井指标叠加论证气藏规模”的开发新模式;④创新形成了“双界面”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定量刻画方法,并指导平面选区,其中Ⅰ+Ⅱ类井比例由评价期的40%提高到方案建设期的100%;⑤创建了小尺度缝洞识别、刻画及表征技术,并指导钻井轨迹设计,测试百万立方米气井比例由开发评价期的41.6%提高到建产期的60%;⑥配套完善了分段酸压工艺技术,高效动用了优质储层,并解放了低品位储层,储层渗透率由改造前的0.62 mD提高到酸压改造后的6.77 mD。结论认为,“十四五”期间,在上述开发技术的支持下,安岳气田由台缘带灯四段高效开发转向长期稳产和台内地区多层系效益开发,蓬莱含气区由单井高产转向区块高产和气藏规模建产,将强力支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十四五”末天然气上产500×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安岳气田 蓬莱含气区 震旦系 小尺度缝洞 叠合岩溶 溶蚀相 双界面法
下载PDF
运动伪影校正技术改善肾动脉瘤锥形束CT图像质量
7
作者 刘伯山 宋莉 +4 位作者 张玉香 邹英华 赵国栋 李响 巩悦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3-367,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伪影校正技术(MFT)对于改善肾动脉瘤锥形束CT(CBCT)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例拟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肾动脉瘤患者,于CBCT引导下行肾动脉造影,采用MFT处理运动伪影;对MFT校正前、后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 目的观察运动伪影校正技术(MFT)对于改善肾动脉瘤锥形束CT(CBCT)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例拟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肾动脉瘤患者,于CBCT引导下行肾动脉造影,采用MFT处理运动伪影;对MFT校正前、后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评估其显示肾动脉、载瘤动脉及靶区血管树情况,测算单位密度像素平均值(mean)、标准差(SD)及血管边缘锐化误差率。结果MFT校正后,肾动脉瘤最大密度投影图像显示肾动脉、重建CBCT图像显示载瘤动脉均明显优于校正前(P均<0.05);利用Flightplan for Liver软件可自动提取清晰的血管树;肾动脉瘤CBCT图像SD及血管边缘锐化误差率明显减小而mean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MFT可有效改善肾动脉瘤CBCT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伪影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RV减速器两级齿廓修形对振动的影响
8
作者 乔雪涛 翟进 +3 位作者 刘锋卓 张宇翔 李优华 徐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2-71,共10页
针对RV减速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振动问题,目前主要针对摆线轮修形,很少考虑渐开线齿轮修形对RV减速器振动的影响。文章以RV-20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渐开线齿轮和摆线轮修形对减速器振动特性的影响。在SolidWorks中分别建立了修形前、后的... 针对RV减速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振动问题,目前主要针对摆线轮修形,很少考虑渐开线齿轮修形对RV减速器振动的影响。文章以RV-20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渐开线齿轮和摆线轮修形对减速器振动特性的影响。在SolidWorks中分别建立了修形前、后的行星轮和摆线轮的参数化模型,共得到5组RV-20E减速器整机参数化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中进行模态仿真,验证了RV减速器在正常工况下不会产生共振;然后将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试验,以针齿壳为评价点、以该处振动信号时域图与频谱图为结果,分析RV减速器的振动响应,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仅渐开线齿轮齿廓修形的情况下,RV减速器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低了14.79%;在考虑两级修形后,RV减速器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低了3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两级齿廓修形 模态分析 振动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改善缺氧复氧状态下成骨细胞损伤
9
作者 赵伊婷 张裕祥 +1 位作者 马洁 何雪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69-5674,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析。方法:取成骨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建模前后Real-Time 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给予建模后成骨细胞不同质量浓度(10,20,4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12,24,36,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成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3)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中低表达,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处理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对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缺氧复氧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肠道菌群通过Treg/IDO信号通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裕祥 玛依拉·艾尼瓦尔 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316-3320,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通过调节性T细胞(Treg)/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轴信号通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将C57BL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5周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处理组(NC组)和高脂饮食(含0.2...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通过调节性T细胞(Treg)/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轴信号通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将C57BL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5周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处理组(NC组)和高脂饮食(含0.2%胆固醇,42%脂肪)处理组(HF组),每组10只。通过主动脉表面油红O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主动脉斑块和硬化损伤面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细胞中CD_(4)^(+)CD_(25)^(+)叉头框蛋白p3(Foxp3)+Treg在CD_(4)^(+)T细胞中的百分比;蛋白免疫印迹法定量动脉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粪便微生物群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HF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和硬化损伤面积增加(P<0.001),CD_(4)^(+)CD_(25)^(+)Foxp^(3+)/CD_(4)^(+)T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均降低(P<0.001)。与NC组比较,HF组小鼠IDO1含量降低(P<0.001)。小鼠斑块与Treg、IDO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7,-0.66,P<0.01)。厚壁菌门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r=0.64,P<0.01);放线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负相关(r=-0.74,P<0.01)。厚壁菌门与IDO1呈负相关(r=-0.59,P<0.05);拟杆菌门与IDO1呈正相关(r=0.67,P<0.01)。厚壁菌门与Treg呈负相关(r=-0.63,P<0.01);变形菌门与Treg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肠道菌群改变可能通过Treg/IDO1信号通路,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调节性T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高脂饮食 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的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预测
11
作者 向华 夏文龙 +3 位作者 刘波涛 孔梦婷 张玉祥 杨浩波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预测是气藏开发的重要环节,更是排水采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气井开采后期,气井底部会出现积液聚集现象,积液过多会造成气井停产,为了避免停产问题,必须对气井油管积液高度进行预测,但传统石油工程模型预测气井油管积液... 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预测是气藏开发的重要环节,更是排水采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气井开采后期,气井底部会出现积液聚集现象,积液过多会造成气井停产,为了避免停产问题,必须对气井油管积液高度进行预测,但传统石油工程模型预测气井油管积液高度,存在着具体计算需要大量经验参数等问题。提出一个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预测气井油管积液高度的方法,以气井的套压、油压、油管下深、油层中深、日产气、日产水、井口温度7种生产数据为特征,采用集成学习方法,结合多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以迭代逐步改进的方式来提高模型的整体性能,从而精确预测气井油管积液高度。通过与32口井仪器探测实测值、回归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对比分析,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预测效果也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仅3.87%,调整后的相关系数R2为0.85。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与现有的油管内积液量和环空积液量预测模型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回归树
下载PDF
科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研究——基于经典扎根理论与fsQCA的混合式方法
12
作者 王炳成 张玉香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5期49-55,91,共8页
科教融合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术界对于科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尚不深入。基于科教融合背景,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 科教融合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术界对于科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尚不深入。基于科教融合背景,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方法,揭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形成路径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科研志趣、自我效能感、融合教学能力、研究性学习意愿与多元学业评价机制均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单个影响因素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第二,科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教学—研究双驱型、内外协同型、科研主动型和评价激励型四条路径。研究结论对科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创新能力 经典扎根理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下载PDF
基于混合驱动的分离罗拉运动轨迹规划研究
13
作者 张玉香 吕传硕 +1 位作者 杨淑启 王延蒙 《纺织器材》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针对当前棉精梳机分离接合机构运动输出特性固定、振动大等问题,分析棉精梳机分离罗拉分离接合工艺,确定分离罗拉运动的位移关键点位置,根据差动轮系的运动规律提出交替驱动和分段驱动2种动力分配方案,并采用三次样条曲线作为交替驱动... 针对当前棉精梳机分离接合机构运动输出特性固定、振动大等问题,分析棉精梳机分离罗拉分离接合工艺,确定分离罗拉运动的位移关键点位置,根据差动轮系的运动规律提出交替驱动和分段驱动2种动力分配方案,并采用三次样条曲线作为交替驱动位移曲线、S型加减速曲线作为分段驱动位移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最佳分离罗拉运动轨迹。指出:当设定棉纤维长度为30 mm时,2种驱动方案均能满足分离接合要求;采用混合驱动机构对分离罗拉高速正反转运动进行分解,实现伺服电机混合驱动分离罗拉,其运动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驱动 棉精梳机 分离罗拉 差动轮系 三次样条曲线 S型加减速曲线 分离接合
下载PDF
情报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变革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佳南 于洪 +3 位作者 王延飞 张宇翔 王艳华 蒋勋 《科技情报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意义]新质生产力最显著的特征是科技创新,新时期情报既有耳目、尖兵、参谋作用,更发挥着引领的新作用。[方法/过程]文章从情报学视角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变革,探讨了其给传统情报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核心要... [目的/意义]新质生产力最显著的特征是科技创新,新时期情报既有耳目、尖兵、参谋作用,更发挥着引领的新作用。[方法/过程]文章从情报学视角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变革,探讨了其给传统情报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基于数据形成智慧赋能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情报工作需适应新生产力,通过技术革新,如智能化情报采集和知识图谱应用,提升情报工作效率和质量。[结果/结论]文章强调构建与新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包括加强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通过情报在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化推动,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 新质生产力 情报工作 生产关系 智能变革
下载PDF
环状RNA在大脑功能调控及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茜茜 高菲菲 +3 位作者 杨潇宇 高靖麒 张玉向 阎春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兴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大脑中广泛表达,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ircRNA通过吸附微RNA、结合蛋白质和翻译多肽等多种机制,在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大脑生理病理过程中...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兴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大脑中广泛表达,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ircRNA通过吸附微RNA、结合蛋白质和翻译多肽等多种机制,在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大脑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在药物成瘾领域,circRNA的表达在成瘾动物模型和成瘾者大脑中显著改变,调控涉及伏隔核、前额叶皮质等构成奖赏环路脑区的神经适应性变化。此外,成瘾相关circRNA还与神经递质系统、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神经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通过调控药物成瘾相关的基因表达网络,影响药物成瘾的形成和维持。本文就circRNA的生物发生和调控机制,及其在大脑生理病理功能调控和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药物成瘾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成瘾
下载PDF
孔喉结构对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张钰祥 闫海军 +7 位作者 位云生 曹正林 郭建林 杨胜来 邓惠 陈掌星 郑国强 王忠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渗流机制复杂。选取川西北地区双鱼石区块栖霞组储层岩心,通过多尺度CT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储层条件下的单相渗流、气水两相渗流及应力敏感试验等,系统定量地研究超深层多类型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渗流机制复杂。选取川西北地区双鱼石区块栖霞组储层岩心,通过多尺度CT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储层条件下的单相渗流、气水两相渗流及应力敏感试验等,系统定量地研究超深层多类型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参数与渗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深入剖析裂缝、大孔和基质孔隙对超深层多类型气藏气体单相和气水两相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于中深层储层,增加喉道数量对于提高目的超深层储层的渗流能力非常关键;裂缝发育增加了岩样喉道数量、提高了岩样的连通性从而来大幅度提高岩样的气体渗流能力,并降低了含水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缩小了岩样的气水两相共渗区间,但裂缝受压易形变的特质导致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增强,在高压差时岩样的渗流能力和弹性能也急速下降;大孔喉发育提高了储层的储容能力,其抵抗变形能力强的特质有利于降低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在高压差时维持岩样较高的渗流能力和弹性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考虑对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在生产初期控制产气速度以维持长期稳产,对孔洞型和孔隙型储层增大生产压差或进行压裂和酸化等工艺措施以释放储层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气藏 栖霞组 碳酸盐岩 渗流机制 缝洞结构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声表面驻波局部图案化微操控方法
17
作者 张宇翔 刘久玲 +2 位作者 刘明华 游然 何世堂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1,共8页
针对目前声表面驻波微操控方法在微流道的完整宽度上形成驻波图案,缺乏实现区域化操控的可行性的问题,量化分析了短脉冲激发的声表面波在声学微操控结构中产生与控制局部微粒图案的方法。通过对单指对叉指换能器机械波形的加式合成,建... 针对目前声表面驻波微操控方法在微流道的完整宽度上形成驻波图案,缺乏实现区域化操控的可行性的问题,量化分析了短脉冲激发的声表面波在声学微操控结构中产生与控制局部微粒图案的方法。通过对单指对叉指换能器机械波形的加式合成,建立了短脉冲激励下的波形传播解析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立式声表面波微操控器件的全截面仿真模型,研究对激励信号施加脉冲延迟和频率调制时,微操控器件的时均基底位移以及微流道内声场分布的变化规律。为验证理论模型,制作微操控器件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修改激励信号的相对时延和有效脉冲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声场中生成驻波区域的位置及宽度,二者均呈线性正相关,与理论及仿真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驻波 微操控 调制短脉冲 微粒图案化
下载PDF
基于谱元法的复杂海洋空间甚低频声传播特征研究
18
作者 马嗣宇 张宇翔 +1 位作者 谢志南 殷敬伟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4-854,共11页
围绕甚低频水下声传播特性以及海底地形对其影响,利用谱元法开展复杂海洋空间声场仿真研究。构建了计入海底复杂流−固耦合的轴对称模型实现谱元法中的点声源激发和全波模拟。通过时域和时频域分析发现,Scholte波多次通过阶梯状上坡地形... 围绕甚低频水下声传播特性以及海底地形对其影响,利用谱元法开展复杂海洋空间声场仿真研究。构建了计入海底复杂流−固耦合的轴对称模型实现谱元法中的点声源激发和全波模拟。通过时域和时频域分析发现,Scholte波多次通过阶梯状上坡地形后,能量结构稳定,脉冲宽度和频带范围都没有显著变化。甚低频声波传播特性同时受整体地形和局部起伏影响。近似真实海底地形,如阶梯状地形条件下的声传播损失特性无法简单地用单一对数表达式有效描述。浅海阶梯状上坡地形软质海底中,声源接近海底时激发的界面波向远处传播的能力优于水中声波。软质海底水平海洋空间中有效激发并接收界面波模态时,整体的声传播损失近似于柱面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声传播 传播损失 界面波
下载PDF
无人机混合无线通信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宇翔 李育 崔德龙 《通信技术》 2024年第4期323-330,共8页
由于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和任务系统的集成度高且地面维护环境更为恶劣,单一的无线通信方式难以满足无人机通信扩展性和鲁棒性要求,研究了无人机单一通信方式的特点及缺陷,以及多种通信方式混合使用的关键技术,并以此提出了面向具体使用需... 由于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和任务系统的集成度高且地面维护环境更为恶劣,单一的无线通信方式难以满足无人机通信扩展性和鲁棒性要求,研究了无人机单一通信方式的特点及缺陷,以及多种通信方式混合使用的关键技术,并以此提出了面向具体使用需求的无人机混合通信方案,为无人机间、无人机与地面站间、无人机与移动终端间的通信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线通信 混合通信
下载PDF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双侧髋关节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发生率的MRI分析
20
作者 张欲翔 张泽坤 +4 位作者 桑辉 王勇 沈向楠 李电成 宋彦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患者60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40例、... 目的探讨MRI诊断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患者60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的髋关节MR图像,采用横轴位T1WI测量所有髋关节的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是否发生IFI,应用Kruskal-Wallis one-way test检验检测对照组、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及不一致组组间髋关节IFS、QFS的差别,应用卡方检验检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不一致组组内双侧髋关节IFI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IFS坏死程度较轻侧(20.85±6.22)mm、较重侧(24.13±6.61)mm,QFS坏死程度较轻侧(15.71±6.17)mm、较重侧(18.52±6.41)mm;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内IFS左侧(24.83±7.57)mm、右侧(25.26±7.20)mm,QFS左侧(19.23±6.95)mm、右侧(19.18±6.79)mm;对照组内IFS(26.36±7.35)mm、QFS(19.79±5.87)mm。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一致组的双侧IFS、QFS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IFS及QFS小于坏死程度较重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一致组内双侧髋关节IF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IFI的发生率(20.0%)高于坏死程度较重侧(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的双侧髋关节IFI的发生率无差别,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髋关节IFI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