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骨架图和局部视觉上下文融合的驾驶员行为识别方法
1
作者 胡宏宇 黎烨宸 +3 位作者 张争光 曲优 何磊 高镇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8,共9页
识别非驾驶行为是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基于骨架序列和图像的融合识别方法具有计算量大和特征融合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骨架图和局部视觉上下文融合的驾驶员行为识别模型(skeleton-image base... 识别非驾驶行为是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基于骨架序列和图像的融合识别方法具有计算量大和特征融合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骨架图和局部视觉上下文融合的驾驶员行为识别模型(skeleton-image based behavior recognition network,SIBBR-Net)。SIBBR-Net通过基于多尺度图的图卷积网络和基于局部视觉及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充分提取运动和外观特征,较好地平衡了模型表征能力和计算量间的关系。基于手部运动的特征双向引导学习策略、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和静态特征空间上的辅助损失,使运动和外观特征间互相引导更新并实现自适应融合。最终在Drive&Act数据集进行算法测试,SIBBR-Net在动态标签和静态标签条件下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61.78%和80.42%,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为25.92G,较最优方法降低了7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行为识别 多尺度骨架图 局部视觉上下文 多模态数据自适应融合
下载PDF
理论·规律·意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态势演进
2
作者 王浩东 张正光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双向互动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强大的理论武器。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双向互动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强大的理论武器。纵观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演变历程,其理论成果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律是“两个结合”“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意蕴是引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和引领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演进 基本规律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生成理路和践行路向
3
作者 程天甜 张正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价值引领;为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价值引领;为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了作风保障,为新时代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策略方法。“三个务必”重要论断既是对“两个务必”的传承与升华,又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有效应对“新的赶考之路”的现实需要。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在学习中反躬反省,在创业中苦干实干,在风险考验中勇敢担当,做“三个务必”的忠实而坚定的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三个务必” 生成理路 践行路向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整车生产线前后保安装工位的检测设备
4
作者 路平 张争光 +1 位作者 苗海洲 范义春 《汽车电器》 2024年第4期77-78,共2页
文章阐述一种应用于整车生产线前后保险杠安装工位的检测设备。该设备利用指示灯直接显示线束连接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车型配置灵活定制,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速检测、实用性强和灵活定制等特点。通过在生产线上应用该设备,成功解... 文章阐述一种应用于整车生产线前后保险杠安装工位的检测设备。该设备利用指示灯直接显示线束连接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车型配置灵活定制,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速检测、实用性强和灵活定制等特点。通过在生产线上应用该设备,成功解决前后保险杠安装工位的返修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设备 生产线 前后保险杠 生产效率
下载PDF
蛋白酶体α7亚基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浩然 傅鹤群 +4 位作者 李雅静 王心怡 郭一凡 张正光 郭园园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43-346,共4页
蛋白酶体α7亚基(PSMA7)是20S蛋白酶体核心复合物的一个亚基。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细胞增殖、免疫微环境调节、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亦与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PSMA7在不同... 蛋白酶体α7亚基(PSMA7)是20S蛋白酶体核心复合物的一个亚基。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细胞增殖、免疫微环境调节、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亦与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PSMA7在不同癌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癌症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同时为癌症治疗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α7亚基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癌症
下载PDF
沁水盆地西南缘煤层气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贺艳祥 徐强 +2 位作者 张争光 白秀佳 赵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1-147,共7页
基于沁水盆地西南缘安泽地区7口煤层气井的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数据,结合煤岩样品测试、测井、压裂等资料,揭示研究区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探讨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压裂裂缝展布方向主要为NE—SW、NEE—SWW... 基于沁水盆地西南缘安泽地区7口煤层气井的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数据,结合煤岩样品测试、测井、压裂等资料,揭示研究区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探讨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压裂裂缝展布方向主要为NE—SW、NEE—SWW向,优势方位为NEE—SWW向;煤层压裂裂缝扩展长度介于150~210 m,平均175 m,裂缝影响宽度为28~35 m,平均30 m,裂缝高度为9~20 m,平均15 m;煤储层压裂裂缝分布受控于地应力、煤岩及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煤岩煤质特征、压裂规模等因素,裂缝扩展方向和最大地应力方向一致;煤岩杨氏模量、切变模量越小,裂缝长度越长,裂缝影响宽度及高度越小;煤岩泊松比越小,裂缝长度越短,裂缝影响宽度及高度越大;裂缝高度、影响宽度受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越大,裂缝高度、影响宽度越大;水力压裂规模(液量、砂量)越大,压裂效果越明显;煤储层压裂裂缝几何形态以垂直裂缝为主,煤储层中裂缝几何形态受控于地层中三向主应力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西南缘 煤储层 水力压裂 裂缝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滇东地应力场深度分带及其对煤储层渗透率控制
7
作者 张争光 徐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9期14-20,43,共8页
地应力贯穿于煤层气生产整个过程,对煤层气的勘探选区和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滇东地应力特征,收集了滇东地区15口井(35层煤)注入/压降试井数据。研究发现:滇东煤层埋深介于497.12~1234.31m(平均780.44m),破裂压裂介于10.2... 地应力贯穿于煤层气生产整个过程,对煤层气的勘探选区和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滇东地应力特征,收集了滇东地区15口井(35层煤)注入/压降试井数据。研究发现:滇东煤层埋深介于497.12~1234.31m(平均780.44m),破裂压裂介于10.26~22.31MPa(平均16.55MPa),闭合压力介于9.75~21.44MPa(平均15.52 MPa)。煤层的破裂压力与埋深、闭合压力均表现正相关性。滇东地区垂向地应力场可划分3部分,分别是走滑断层应力场(<700m)、过渡应力场(700~1000m)和正断层应力场(>1000m)。滇东地区煤储层渗透率为0.0045~1.86mD(平均0.1879mD),随着埋深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地应力场转化位置基本一致。煤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规律与现代地应力场垂直分布特征,共同控制滇东地区煤储层的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数据 地应力场 渗透率 破裂压力 闭合压力 滇东地区
下载PDF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正光 刘鸣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纲领性文献,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从党百年历程所累积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历史智慧,弘扬党在百年征程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党的三个“历史决...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纲领性文献,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从党百年历程所累积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历史智慧,弘扬党在百年征程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要始终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理论逻辑,充分展现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个“伟大飞跃”的历史逻辑以及在推进伟大事业中总结历史经验的实践逻辑;并从立足教材构建课程协同育人体系、丰富学习材料加深内容认知、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深化主题教学三种路径着手,促进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高质量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决议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内在逻辑 现实路径
下载PDF
滇东煤层气井动态渗透率变化特征及其工程优化
9
作者 张争光 程剑峰 徐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6期22-29,共8页
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但是一直未能实现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为实现滇东地区煤层气井的产能突破,首次引入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方法,对滇东地区煤层气井饱和水单相流阶段的煤储层动态渗透率进行了反演,并提出了改造初始渗透率和见气前渗... 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但是一直未能实现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为实现滇东地区煤层气井的产能突破,首次引入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方法,对滇东地区煤层气井饱和水单相流阶段的煤储层动态渗透率进行了反演,并提出了改造初始渗透率和见气前渗透率的概念。研究发现,煤储层的改造效果与累计压裂液的总量、累计支撑剂的总量无关,而与储层改造规模(单位米厚压裂液和单位米厚支撑剂)密切相关。改造规模越大,煤储层改造效果越好。为确保滇东煤层气井能获得商业性开发气流,单位米厚压裂液和单位米厚支撑剂分别大于200m^(3)/m、12m^(3)/m。同时,煤层气井在排采初期降压幅度应小于0.017MPa/d,减少煤储层渗透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渗透率 储层改造 排采优化 滇东地区
下载PDF
街区景观更新探索——以北京市回龙观大街为例
10
作者 赵凯茜 李翅 +3 位作者 张子灿 伊慧敏 张争光 马婧洁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3期34-37,共4页
开展街区景观更新实践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晰街区景观更新要素,其次依托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工作体系与保障机制,分析昌平区龙泽园街道回龙观大街的街区景观风貌现状,最后从统筹兼顾城市发展与居民需求的角度出... 开展街区景观更新实践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晰街区景观更新要素,其次依托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工作体系与保障机制,分析昌平区龙泽园街道回龙观大街的街区景观风貌现状,最后从统筹兼顾城市发展与居民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街区景观更新的4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更新 责任规划师 城市空间 景观风貌
下载PDF
安化黑茶氟含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正光 蔡海鸣 +2 位作者 喻杰 伍华 刘金新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2期180-182,共3页
本文以安化各乡镇生产的黑茶为样本,采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研究了不同片区、不同年份、不同叶龄安化黑茶中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前乡片区生产的安化黑茶氟含量均值最高,中间片区次之,库区片区最低;2019年以前生产的安化黑茶氟含量均... 本文以安化各乡镇生产的黑茶为样本,采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研究了不同片区、不同年份、不同叶龄安化黑茶中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前乡片区生产的安化黑茶氟含量均值最高,中间片区次之,库区片区最低;2019年以前生产的安化黑茶氟含量均值较高,2019年以后生产的黑茶氟含量均值显著降低。因此,以叶龄较低的茶叶为原料,可以显著降低安化黑茶产品中的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黑茶 电极选择法
下载PDF
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单元划分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兆彪 李洋阳 +6 位作者 秦勇 孙晗森 张平 张争光 吴丛丛 李存磊 陈长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考虑煤储集层可改造性对气井生产能力的影响,对产层优化组合"三步法"中的主力产层优选指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煤层气产层潜能指数用于评价多层合采条件下的开发有利区。通过对影响产层潜能指数的煤...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考虑煤储集层可改造性对气井生产能力的影响,对产层优化组合"三步法"中的主力产层优选指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煤层气产层潜能指数用于评价多层合采条件下的开发有利区。通过对影响产层潜能指数的煤储集层关键参数的分析,建立了多煤层煤层气开发单元划分方法,提出了定量分级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整的多煤层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的评价流程:采用成熟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多煤层全层位进行储集层物性参数的精细刻画;计算各网格的产层潜能指数,并绘制单层或多层合采条件下的产层潜能指数等值线;根据产层潜能指数等值线的分布情况,采用开发单元划分定量指标划分出Ⅰ、Ⅱ、Ⅲ类煤储集层分布区,进而优选出开发有利区。经多煤层普遍发育的云南老厂雨旺区块的实际应用证实,采用煤层气多层合采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定量指标结合有利区评价流程进行开发有利区评价,可以有效克服仅依靠某一主力单煤层的产气潜能评价结果作为开发有利区优选标准的缺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可以满足多煤层煤层气合采开发的选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集层物性 多层合采 产层潜能指数 开发单元划分 定量指标 有利区评价
下载PDF
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开发产层组合优化方法 被引量:61
13
作者 杨兆彪 张争光 +5 位作者 秦勇 吴丛丛 易同生 李洋阳 唐军 陈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7-304,共8页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提出主力产层优选指数、主力产层扩展指数、产能贡献指数3项指标,建立产层组合优化"三步法"。主力产层优选,以耦合煤层厚度、煤层含气量、煤层渗透率、煤层储集层压力及煤体结构为主,评价产层潜能;... 以煤层气井产能方程为基础,提出主力产层优选指数、主力产层扩展指数、产能贡献指数3项指标,建立产层组合优化"三步法"。主力产层优选,以耦合煤层厚度、煤层含气量、煤层渗透率、煤层储集层压力及煤体结构为主,评价产层潜能;主力产层扩展组合,在确保主力产层的充分缓慢解吸,且不暴露在液面之上前提下,以耦合临界解吸压力、层间距和储集层压力梯度差为主,综合评价主力、非主力产层间的相互干扰程度;产层组合优化,主要考虑组合产层的经济性,主力产层产能贡献指数大于30%,其他产层贡献指数大于10%,才能确保煤层气井投产后具有经济效益。经贵州松河开发试验井的开发效果对比分析,证实了产层组合优化"三步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用于煤层气的多层合采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层合采 主力产层优选 组合优化 产能贡献中图
下载PDF
基于排采初期生产特征的煤层气合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秦勇 吴建光 +4 位作者 张争光 易同生 杨兆彪 金军 张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1-257,共17页
煤层气高效合采的基础是深刻理解合采兼容性,其中的关键在于合采地质条件的量化分析。以滇东-黔西这一典型地区为例,主要基于11口合采试验井前150 d生产历史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及因素差异对比法,分析了合采地质条件特点,提出了研究区合... 煤层气高效合采的基础是深刻理解合采兼容性,其中的关键在于合采地质条件的量化分析。以滇东-黔西这一典型地区为例,主要基于11口合采试验井前150 d生产历史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及因素差异对比法,分析了合采地质条件特点,提出了研究区合采兼容性阈值及工程设计优化的地质建议。研究发现,合采产层组外在地质因素对排采初期效果的影响不一:产层组底界埋深显著影响排采初期生产行为,这是单采及合采的共性特征;产层组存在一个最佳跨度,但跨度阈值因地而异;产层组层数与初期产气量关系存在极大值,与初期产水量关系存在突变点,与压裂增渗倍数呈负相关关系,压裂增渗倍数随产层数增多而降低。产层组内在地质因素并非对排采初期效果都有影响:加权平均含气饱和度及其差异指数阈值因地而异,地层能量越低及储层可改造性越差,含气饱和度差异对初期生产效果的影响越强;原始压力状态差异对见气时间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不同区块之间,在同一区块内没有实质性意义。发现产层组见气时间随平均压裂渗透率增大呈指数规律缩短,压裂改造效果与煤储层原始渗透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统一的压裂改造措施可能导致产层组各产层属性差异拉大,抑制了整体产气潜力的充分释放。为此,提出了合采产层组分层均衡压裂改造的设计思想,目的是通过差异性改造来弱化原始储层属性差异。先前采用的储层改造技术不适应于滇东地区800 m以深的煤储层;合理确定产层组的关键在于单井储层压力剖面精细分析;影响研究区储层可压裂改造性的关键地质因素是煤体结构;实现产层组产气潜力释放最大化的工程措施是各产层之间的均衡改造;合采井憋压与否、憋压程度因区块乃至因井而异,放气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在合采井现行排采管控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建议控制产层组底界埋深和最大跨度,优选加权含气饱和度高、饱和度差异系数小和压力状态差异系数小的产层组,注重产层组中各产层的均衡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合采地质条件 兼容性 阈值 措施建议 滇东-黔西地区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多煤层煤层气产层组合选择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兆彪 秦勇 +3 位作者 张争光 孙晗森 李洋阳 吴丛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1-1646,共6页
多煤层煤层气产层组合是后期多层合采的关键。以云南老厂雨旺区块煤层气开发井为例,选取多煤层的煤层厚度、埋深、储层压力梯度,渗透率和含气量5个关键参数,运用SPSS软件,采用Q型聚类,输出树状谱图,进行多层次产层组合分析。依据类间距... 多煤层煤层气产层组合是后期多层合采的关键。以云南老厂雨旺区块煤层气开发井为例,选取多煤层的煤层厚度、埋深、储层压力梯度,渗透率和含气量5个关键参数,运用SPSS软件,采用Q型聚类,输出树状谱图,进行多层次产层组合分析。依据类间距远近,聚类结果可以分为大的4个层次,对应4个组合,级别越高,产层相似度越高,组合越好,一般3级组合或者4级组合是最优组合。分析发现聚类类别界面煤层大部分对应于区域煤系地层分段的关键界面煤层或者是区域盖层附近,其实质反映了地质作用的内在控制。采用Q型聚类对雨旺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井进行了产层组合划分,结果与其他方法划分的产层组合较为吻合,且对前期煤层气开发井聚类分析发现,多产层相似度越高,类间距越近,产气效果越好。综合说明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间接有效的产层组合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层合采 产层组合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贵州松河及织金煤层气产出水的地球化学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丛丛 杨兆彪 +3 位作者 秦勇 陈捷 张争光 罗开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8-1064,共7页
基于松河和织金区块16口煤层气井产出水样品的常规离子,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测试,结合其地质背景、产能特征,对比分析了两区块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松河产出水Cl-,Na+质量浓度高度异常,水质为Na-Cl型,表... 基于松河和织金区块16口煤层气井产出水样品的常规离子,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测试,结合其地质背景、产能特征,对比分析了两区块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松河产出水Cl-,Na+质量浓度高度异常,水质为Na-Cl型,表明地层水受压裂液污染;织金产出水来自煤层,Na+和HCO-3富集,水质为Na-HCO3型,反映出较封闭的地下水环境。松河和织金产出水均表现出明显的D漂移特征,且松河区块煤中氢氧同位素组成较重。除Li元素外,松河产出水中大部分微量元素溶出量均大于织金。提出了更具普适意义的反映地层水环境的封闭性指数。封闭性指数和日产气量、累计产水量相关关系显著,中等封闭指数更有利于实现高产,可提取作为评价产能潜力的地化指标,并初步建立了基于HCO-3和Cl-质量浓度的产出水来源判识模板,划分出两个区域:低产井产出压裂液区和高产井产出煤层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河和织金区块 煤层气 产出水 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黔西滇东区块储层物性制约下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洋阳 杨兆彪 +2 位作者 孙晗森 张争光 吴丛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171,共8页
为研究煤储层物性对煤层气的可采性及开发潜力的影响,通过对黔西滇东的土城、恩洪、老厂3个区块煤储层物性的研究,阐明了这些区块煤储层物性方面的差异,并运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划分了开发潜力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该3个... 为研究煤储层物性对煤层气的可采性及开发潜力的影响,通过对黔西滇东的土城、恩洪、老厂3个区块煤储层物性的研究,阐明了这些区块煤储层物性方面的差异,并运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划分了开发潜力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该3个区块的可采煤层数及可采煤厚较为接近,煤层含气量层域分布规律较为复杂,煤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属于特低渗~中渗储层。土城区块煤层处于超压状态,煤体结构最为完整;恩洪区块普遍欠压,煤体结构较完整,老厂区块属欠压~超压状态,煤体结构相对较为破碎。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等级为土城区块最有利,恩洪区块为较有利,老厂区块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滇东 煤层气 煤储层物性 测井解释 开发潜力评价
下载PDF
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工程施工的应用
18
作者 张正光 杜瑜 高若涛 《智慧轨道交通》 2023年第4期69-72,68,共5页
在我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潜在问题。其中信号工程建设作为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与建设效率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维施工图纸交付作为传统的铁路信号设计手... 在我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潜在问题。其中信号工程建设作为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与建设效率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维施工图纸交付作为传统的铁路信号设计手段存在着难以结合实地情况、隐蔽布线难以直观展现、不可视化和故障难以精确定位等问题,影响了工程进度、浪费了施工资源。所以近年来,随着智慧铁路这个概念的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也逐渐成为了铁路信号施工行业热议的话题。文中通过分析传统铁路信号二维图纸设计的劣势与BIM三维建模技术的优势,结合BIM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说明BIM技术在克服现存施工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三维建模 铁路信号 智慧铁路 智能建造
下载PDF
野生荞麦细柄野荞麦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兵 闫小红 +3 位作者 苏启陶 张争光 王宁 陈丽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0-599,共10页
该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开花动态、花部基本特征、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及种子性状等方面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各性状对其繁... 该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开花动态、花部基本特征、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及种子性状等方面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各性状对其繁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贵州威宁,细柄野荞麦的花果期常为每年的6—10月,单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为13~21 d和1~3 d。花较小,直径为(3.99±0.12) mm,花柱和花药高分别为1.30和1.65 mm,花直径与花被片长和花被片宽呈显著正相关,花柱高与花药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细柄野荞麦花粉胚珠比为371±16.40,杂交指数为2,套袋实验显示其自交、异交亲和,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部分异交亲和。细柄野荞麦的访花昆虫较少,主要为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 7个科的9种昆虫,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是其主要传粉昆虫。细柄野荞麦果实存在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有利于其适应不同的传播方式,种子较小,千粒重为(1.05±0.04) g,萌发率较低,播种后30 d的累积萌发率为(19.60±2.14)%,但萌发整齐,主要集中在前5 d。综上所述,细柄野荞麦灵活的繁育系统为其产生大量种子提供了保障,多样的果实传播方式和整齐的种子萌发特性为其占据更广阔的生境成为群落优势种创造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柄野荞麦 繁育系统 传粉生物学 种子 繁殖
下载PDF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被引量:13
20
作者 魏泽勋 郑全安 +39 位作者 杨永增 刘克修 徐腾飞 王凡 胡石建 谢玲玲 李元龙 杜岩 周磊 林霄沛 胡建宇 朱建荣 李均益 张正光 侯一筠 刘泽 田纪伟 黄晓冬 管玉平 刘志宇 杨庆轩 赵玮 宋振亚 刘海龙 董昌明 于卫东 连涛 陈朝晖 史久新 雷瑞波 刘煜 于福江 尹宝树 陈戈 王岩峰 李整林 熊学军 汪嘉宁 李晓峰 王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4,共42页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海浪 潮汐 海平面 大洋环流 水团 陆架与边缘海环流 海洋中尺度过程 湍流与混合 数值模拟与数据同化 实验室模拟 大洋与气候 海冰与极地考察 海洋气象与灾害 海洋物理学 海洋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