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井污水悬浮液的气浮处理研究
1
作者 马逍 陈建义 +2 位作者 迟浩迪 张忠智 张志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32-4037,共6页
为了实现钻井污水的达标外排或回注,通过气浮法考察了停留时间和气泡直径对钻井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分析了粒级效率.结果表明,气浮停留时间30min的条件下,钻井污水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0%左右,SS去除率可稳... 为了实现钻井污水的达标外排或回注,通过气浮法考察了停留时间和气泡直径对钻井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分析了粒级效率.结果表明,气浮停留时间30min的条件下,钻井污水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0%左右,SS去除率可稳定在94%左右;气泡粒度分布与悬浮物颗粒粒度分布重合度越高,COD和SS去除率越高;气浮可有效去除直径20μm以上的悬浮物,且粒级效率曲线呈“鱼钩”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钻井污水 粒度分布 粒级效率
下载PDF
“2+26”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效果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洋 唐伟 +5 位作者 杜谨宏 张众志 杜晓惠 薛志钢 孟凡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84-4494,共11页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秋冬季不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减排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VOCs,PM_(2.5)和PM_(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43.26,20.63,18.36,28.00和47.31万t,2018~2019年秋冬季“2+2...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秋冬季不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减排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VOCs,PM_(2.5)和PM_(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43.26,20.63,18.36,28.00和47.31万t,2018~2019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VOCs,PM_(2.5)和PM_(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16.68,18.11,11.03,17.04和25.33万t.基于此,采用CAMx模型对各项措施的减排效果进行模拟评估,采取措施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PM_(2.5)和PM_(10)浓度的平均下降量(下降率)分别为22.69μg/m^(3)(42.67%),33.22μg/m^(3)(37.81%),24.28μg/m^(3)(22.58%)和31.26μg/m^(3)(18.67%),2018~2019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PM_(2.5)和PM_(10)浓度的平均下降量(下降率)分别为9.36μg/m^(3)(26.86%),25.73μg/m^(3)(30.62%),16.38μg/m^(3)(16.09%)和20.43μg/m^(3)(12.33%).2017~2018年秋冬季各项措施对PM_(2.5)浓度的平均减排效率排序依次为:“散乱污”企业治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企业错峰生产>民用散煤替代>燃煤锅炉综合整治,2018~2019年秋冬季各项措施对PM_(2.5)浓度的平均减排效率排序依次为:重点行业升级改造>企业错峰生产>“散乱污”企业治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民用散煤替代>燃煤锅炉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城市 空气质量模拟 PM_(2.5) 减排效果评估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下在环境微生物教学中引入最新科研成果
3
作者 马杰 张忠智 罗一菁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第8期53-54,共2页
近几十年环境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环境微生物的课程内容必须随之拓展。文章对高等学校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教学内容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本领域科学研究的最... 近几十年环境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环境微生物的课程内容必须随之拓展。文章对高等学校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教学内容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本领域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课程内容的改革要点,这对于环境微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环境微生物学 教学内容 研究前沿
下载PDF
京津冀民用燃煤减排对大气中BaP污染影响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美丽 刘世杰 +8 位作者 刘敏 陆敏 闫文君 何友江 党鸿雁 戴学之 张众志 杜晓惠 孟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62-3272,共11页
运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拟评估民用燃煤减排政策对京津冀大气中BaP污染状况的改进效果,模拟包括作为基准情景的2014年和低消减和高消减2个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京津冀BaP年均浓度为2.54n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1ng/m3)... 运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拟评估民用燃煤减排政策对京津冀大气中BaP污染状况的改进效果,模拟包括作为基准情景的2014年和低消减和高消减2个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京津冀BaP年均浓度为2.54n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1ng/m3),呈现1月>4月>10月>7月的季节变化特点,反映出冬季供暖燃煤的影响;京津冀南部BaP浓度高于北部,推测原因是南部BaP排放量较高.1月削减民用燃煤排放量对降低该地区BaP浓度和沉降量效果最显著,低削减和高削减下,北京、保定、廊坊BaP浓度分别比基准情景降低30%和40%以上;4、7、10月削减民用燃煤排放量对该地区BaP浓度和沉降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京津冀民用燃煤联防联控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该地区Ba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民用燃煤 苯并[a]芘(BaP) WRF/CMAQ模式 空气质量模拟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红枣缺陷识别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忠志 薛欢庆 范广玲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8-162,19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的红枣缺陷自动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分支1结合迁移学习策略进行预训练,分支2基于轻量级网络融合特征图提取红枣图像中的特征信息。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结果...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的红枣缺陷自动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分支1结合迁移学习策略进行预训练,分支2基于轻量级网络融合特征图提取红枣图像中的特征信息。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结果: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的缺陷识别方法优化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检测准确率进一步提高,从96.02%提高到99.50%。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网络学习速度和收敛速度,具有较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缺陷 卷积神经网络 自动识别 迁移学习策略 轻量级网络
下载PDF
内部控制执行力能否提升企业环保投资? 被引量:15
6
作者 白世秀 章忠志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与现有文献关注外部制度环境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不同,本文基于企业内部治理视角,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力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保投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越强的企业越可能增加环保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重污染企... 与现有文献关注外部制度环境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不同,本文基于企业内部治理视角,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力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保投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越强的企业越可能增加环保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重污染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与环保投资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更强;与处于法律环境差的地区的企业相比,处于法律环境好的地区的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与环保投资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更强。上述研究不仅是对内部控制和环保投资研究进行的有益补充,而且为政府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的环保投资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执行力 企业环保投资 重污染行业 法律环境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及其关键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慧慧 宋学勇 +1 位作者 张忠智 王赫名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7期1-5,共5页
石油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大量石油烃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土壤一旦被污染,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得以发挥,导致国土资源浪费。简单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常... 石油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大量石油烃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土壤一旦被污染,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得以发挥,导致国土资源浪费。简单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常规技术,如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详细阐述了新兴技术——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尤其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并对土壤MFC修复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 石油污染土壤
下载PDF
水面仿生矢量推进器倒车性能分析
8
作者 张仲志 吕建刚 +2 位作者 宋彬 刘金华 朱文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36-1547,共12页
针对两栖平台倒车机构复杂、性能研究难以开展的问题,基于水面仿生矢量推进器,提出了一种倒车方式。设计了新型两栖平台,通过推进器反向转动输出倒车拉力,实现了平台0.7 m/s速度的直线倒行和0.75 m小半径的转弯倒行,提供了更为快速灵活... 针对两栖平台倒车机构复杂、性能研究难以开展的问题,基于水面仿生矢量推进器,提出了一种倒车方式。设计了新型两栖平台,通过推进器反向转动输出倒车拉力,实现了平台0.7 m/s速度的直线倒行和0.75 m小半径的转弯倒行,提供了更为快速灵活的倒车方式;建立了推进器流体动力学模型,结合下压力、倒车拉力和转矩三维驱动的周期性输出规律,分析轮轴高度、轮辐长度、转速和叶片夹角对推进器倒车性能的影响,扩展了平板旋转绕流的研究;建立敞水试验系统,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随着推进器轮轴高度增加,转矩单调递减;下压力和倒车拉力随着轮辐长度线性变化,转矩与轮辐长度呈二次函数关系;随着转速提高,三维输出单调递增。研究结果为两栖平台倒车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平台 矢量推进器 反向转动 倒车性能 敞水试验
下载PDF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for Unexpected Transition Metal-π Interaction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 Cu-π-diborene
9
作者 zhang Zhi-Yong zhang zhong-zhi +1 位作者 LUO Yi-Jing zhang Guang-Q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26-1134,共9页
Unexpected transition metal(TM)-π interaction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 Cu-π-diborene complexes is a novel phenomenon compared with other metal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mechanism, theoretical i... Unexpected transition metal(TM)-π interaction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 Cu-π-diborene complexes is a novel phenomenon compared with other metal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mechanism,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Cu-π-diborene as well as diboren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main decay method in diborene and Cu-π-diborene are internal conversion(IC) and fluorescence(FL), respectively. TM-π interaction leads to larger HOMO-LUMO gap of Cu-π-diborene than that of the free diborene, which results in lower IC rates and makes them smaller than the FL rates. At the same time, ISC rates are always smaller than IC and FL rates, which cause enhanced fluorescence of Cu-π-diborene. More interestingly, even though Cu-π-diborene shows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tersystem crossing(ISC) in Cu-π-diborene is enhanced from diboren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e competition among IC, FL and ISC is the key factor for TM-π interactions enhanced fluorescence, which also shows that cation-π complexes hav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luminescent pro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boron double bond transition metal-interaction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