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1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山矿田 中亚造山带东部
下载PDF
基于重、磁、电法的多宝山矿集区隐伏斑岩体识别与深部找矿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赵理芳 李希元 +6 位作者 李成立 赵俊康 包怡 陈中 刘和花 梁杰 王佩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1231,共15页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重力 磁法 广域电磁法 隐伏斑岩体 多宝山矿集区
下载PDF
延边地区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的成矿机理:矿物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3
3
作者 门兰静 张馨文 +3 位作者 孙景贵 赵俊康 王好均 刘城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4-563,共20页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的热液矿床,由不同矿石品位和矿体特征的南山、北山两个矿段组成,矿化形式分别为脉状、细脉浸染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20~470℃,Ⅰ矿化阶段流体盐度为10.1%~20.0%NaCl eqv,...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的热液矿床,由不同矿石品位和矿体特征的南山、北山两个矿段组成,矿化形式分别为脉状、细脉浸染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20~470℃,Ⅰ矿化阶段流体盐度为10.1%~20.0%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变化大,为0.4%~45.5%NaCl eqv,流体气相成分为H_2O、CO_2、CH_4,少量N_2。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50~450℃,Ⅰ成矿阶段盐度为4.0%~11.1%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随着温度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气相成分主要是H_2O、CO_2、CH_4;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石英内流体包裹体与南、北山矿段流体显示相近的均一温度范围(150~510℃)和气体成分,盐度4.9%~11.5%NaCl eqv与南山矿段Ⅰ成矿阶段流体相似。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Pb同位素结果表明南山矿段的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在围岩裂隙中随着温度、压力降低以充填结晶作用为主而成矿;北山矿段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后,与地壳流体混合,随后成矿流体以交代方式成矿,晚阶段两个矿区在大气水的混入作用下,北山矿段形成胶黄铁矿石英脉,南山矿段形成纯硫化物脉;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内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了初始含矿流体属性,为中低盐度幔源岩浆热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演化 成矿机理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 延边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索青宇 李昌昊 +2 位作者 申萍 赵俊康 楚翔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79-3490,共12页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后期的热事件不仅可以将原有矿体再活化,还能够带来新的成矿物质,进而发生新一期成矿作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互相叠加,会形成与斑岩矿床...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后期的热事件不仅可以将原有矿体再活化,还能够带来新的成矿物质,进而发生新一期成矿作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互相叠加,会形成与斑岩矿床矿化特征截然不同的矿床,称为叠加改造型斑岩矿床。多宝山铜(钼)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内。该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本次根据野外观察和成矿年代学研究,推测多宝山铜矿至少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对采自矿坑340平台10件叠加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435.6±10.5Ma~446.1±7.1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440.1±4.5Ma (MSWD=0.56)。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资料,确认多宝山叠加成矿与晚奥陶世玄武安山岩应形成于统一的成岩成矿地质事件。不同矿化期次的黄铜矿和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典型斑岩型矿脉中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2.12‰;叠加矿化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1.78‰,黄铁矿δ^(34)S平均值为-1.03‰,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而前人在叠加期形成的黄铜矿中,测试到较低的δ^(34)S值(-12.9‰~-5.6‰),这是后期流体易携带轻硫^(32)S发生迁移并在应力较低的区域内重新沉淀的结果。同位素组成指示叠加成矿期的矿化元素即来源于新的岩浆活动,又继承了先前存在的岩(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 叠加成矿 铼锇同位素年龄 硫同位素
下载PDF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实施改良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腔内吻合对胃癌患者的近远期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军抗 张前进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316-132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腔内吻合对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9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组为传统组48例和改良组48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Overl... 目的:探讨改良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腔内吻合对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9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组为传统组48例和改良组48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Overlap,对照组采用改良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腔内吻合。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及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显著高于改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营养水平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均显著高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一年的体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及各指标增加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一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术前,同时两组患者术后一年生活质量评分、评分增加差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腔内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吻合方式,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近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胃癌 食管空肠吻合术 自牵引后离断 营养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Hydrothermal Zircon from a Newly Found Porphyritic Granite in the Dongping Gold Deposit in Northern Hebei, China: Evidence from Petrography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
6
作者 WEI Hao XU Jiuhua +3 位作者 ZHANG Guorui SONG Guichang zhao junkang LIU Jinh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985-1986,共2页
Objective Hydrothermal zircon is altered by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sometimes shows"hydrothermal mineral"characteristics.Studying hydrothermal zircon in gold deposits can help understand the origins of the g... Objective Hydrothermal zircon is altered by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sometimes shows"hydrothermal mineral"characteristics.Studying hydrothermal zircon in gold deposits can help understand the origins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The Hf isotope composition of zircon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HYDROTHERMAL ISOTOPE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催化形成纳米钛酸锂颗粒的亲核反应机理研究
7
作者 向宇 赵俊康 +4 位作者 高胜基 翟飞越 张慧敏 张文峰 曹高萍 《防化研究》 2023年第6期43-52,共10页
在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尖晶石钛酸锂(Li_(4)Ti_(5)O_(12))颗粒的过程中,添加氧化石墨烯(GO)可更容易将其实现。本论文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sp^(2)杂化碳原子层的供电子作用下,GO中的醛基、面内羟基和三元环氧基具有比水更强的亲... 在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尖晶石钛酸锂(Li_(4)Ti_(5)O_(12))颗粒的过程中,添加氧化石墨烯(GO)可更容易将其实现。本论文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sp^(2)杂化碳原子层的供电子作用下,GO中的醛基、面内羟基和三元环氧基具有比水更强的亲核反应活性,能够优先于水同有机钛源发生反应,并原位形成纳米颗粒。X射线光电子能谱数据证实纳米颗粒与石墨烯片层之间通过强Ti-O-C化学键连接,表明纳米颗粒被“固定”在石墨烯片层上,从而显著抑制了高温烧结中的颗粒团聚效应,使纳米颗粒形貌得以保留。即使当石墨烯含量仅为3%时,得到的Li_(4)Ti_(5)O_(12)颗粒尺寸也小于50 nm。然而,对于用共沉淀法制备FePO_(4),GO却不能有助于获得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这说明若要采用GO合成纳米复合材料,则必须考虑相关材料合成机理与GO的亲核活性是否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亲核活性 溶胶-凝胶法 纳米颗粒 Li_(4)Ti_(5)O_(12)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明钰 张玉明 +4 位作者 邓清华 李岩松 张月 赵俊康 杜立银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97-2009,共13页
淋巴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依赖于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中的易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GLUT4、GLUT6)和Na+偶联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Na+-coupled glucose transporters,SGLTs)中的SGLT1。GLUTs和SGLTs在... 淋巴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依赖于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中的易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GLUT4、GLUT6)和Na+偶联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Na+-coupled glucose transporters,SGLTs)中的SGLT1。GLUTs和SGLTs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其表达和功能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发育、稳态及激活和分化。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GLUTs和SGLTs在淋巴细胞中的重要功能,指出葡萄糖转运蛋白在淋巴细胞能量供应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在维持细胞内葡萄糖稳态的机制、改善免疫应答的效率和信号转导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揭示葡萄糖转运蛋白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淋巴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展望葡萄糖转运蛋白在淋巴细胞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以期为淋巴细胞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策略,帮助针对性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 Na+偶联葡萄糖转运蛋白1 葡萄糖 糖原 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魏作安 赵筠康 +1 位作者 秦虎 杨永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095-3102,共8页
堆存尾矿的力学性能是决定尾矿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沿袭化学方法加固土体的思路,通过室内试验开展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改良尾矿的抗剪强度比素尾矿的要小,利用聚丙烯酰... 堆存尾矿的力学性能是决定尾矿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沿袭化学方法加固土体的思路,通过室内试验开展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改良尾矿的抗剪强度比素尾矿的要小,利用聚丙烯酰胺和木质素磺酸钙改良后尾矿的抗剪强度比素尾矿的均有所增大。与素尾矿的抗剪强度参数相比,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木质素磺酸钙改良后尾矿的黏聚力会增大,聚乙烯醇改良后尾矿的黏聚力会降低;聚丙烯酰胺和木质素磺酸钙改良后尾矿的内摩擦角会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改良尾矿的内摩擦角会减小。4种高分子材料中聚丙烯酰胺对尾矿力学性质改良效果最佳。养护7 d后,聚丙烯酰胺对尾矿的改良作用基本完成,改良尾矿的力学性质趋于稳定,且改良尾矿的抗剪强度随聚丙烯酰胺掺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此外,浸水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和耐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尾矿 力学特性 高分子材料 水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