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井地带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实验
1
作者 李鑫 赵仁保 +4 位作者 孙梓齐 门子阳 何金堂 朱智辉 袁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7,共9页
火驱技术是注蒸汽开发后的有效接替技术,然而注蒸汽后近井地带储层形成的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的点火、火线推进和开采效果的影响尚未明确。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高含水饱和度的油砂填充到注气端附近,以模拟近井地带储层的高含水饱和度,... 火驱技术是注蒸汽开发后的有效接替技术,然而注蒸汽后近井地带储层形成的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的点火、火线推进和开采效果的影响尚未明确。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高含水饱和度的油砂填充到注气端附近,以模拟近井地带储层的高含水饱和度,并研究了近井地带储层的高含水饱和度对火驱的点火、火线推进特征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井地带储层的含水饱和度高达91.7%时,依然可以实现成功点火,形成有效驱替。近井地带储层的水能起到蒸汽驱油作用,加快火线的推进速度,缩短油墙的形成时间,从而导致火驱受效时间提前,但也会降低火驱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量和氧气利用率,导致火线前缘的燃烧效果变差和原油采收率的降低。研究成果可为蒸汽吞吐后转火驱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技术 蒸汽吞吐 含水饱和度 燃烧效果 火线前缘 近井地带
下载PDF
次生水体对火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实验
2
作者 孙梓齐 赵仁保 +3 位作者 王田田 龙海庆 黄田 陈昌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针对注蒸汽开发产生的次生水体对火驱开采效果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不同含水量的油砂填充到燃烧管的中间部分,以模拟储层中的次生水体,研究次生水体对火线的传播特征和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水体有利... 针对注蒸汽开发产生的次生水体对火驱开采效果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不同含水量的油砂填充到燃烧管的中间部分,以模拟储层中的次生水体,研究次生水体对火线的传播特征和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水体有利于提高火线的推进速度,但会降低火线的燃烧稳定性。当次生水体的含水饱和度高于75.4%时,火线穿过次生水体后难以稳定地推进至生产井,导致开发效果较差;含水饱和度低于50.0%且有一定含油量的次生水体对火驱的开发效果影响不大,火线可以穿过次生水体并稳定推进。研究结果对认识储层中次生水体对火线的稳定推进、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注蒸汽开发油藏火驱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烧油层 次生水体 燃烧稳定性 火线推进速度
下载PDF
注蒸汽开发后油藏火驱原位制氢可行性
3
作者 王田田 赵仁保 +3 位作者 蒋宁宁 李鑫 徐晗 王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针对注蒸汽开发后油藏中火驱原位制氢技术的可行性问题,通过燃烧管实验,开展了含水饱和度对稠油原位制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的存在增强了对流传热效应,为碳氢化合物中C—C和C—H的断裂提供了高温环境;并促进了稠油水热裂解、... 针对注蒸汽开发后油藏中火驱原位制氢技术的可行性问题,通过燃烧管实验,开展了含水饱和度对稠油原位制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的存在增强了对流传热效应,为碳氢化合物中C—C和C—H的断裂提供了高温环境;并促进了稠油水热裂解、焦炭气化、水汽变换等可逆反应向制氢方向移动,提高了制氢效果。在含水饱和度为24.58%时,温度最高达715.1℃,氢气体积分数最高为1.03%。研究结果验证了注蒸汽开发后稠油油藏火驱原位制氢的可行性,该研究对提高稠油火驱原位制氢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氢能 火驱 原位制氢 含水饱和度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采动巷道锚注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4
作者 亓佳利 张建 +3 位作者 宋子鸣 赵仁宝 张假妮 孙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91-97,共7页
利用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编程,提取巷道围岩位移量与塑性区范围,揭示不同断面形状与埋深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和塑性区扩散随应力释放率的演化规律,优化了锚注支护参数(锚杆和锚索的长度、间排距、预紧力,注浆范围),提出了锚注分步联... 利用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编程,提取巷道围岩位移量与塑性区范围,揭示不同断面形状与埋深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和塑性区扩散随应力释放率的演化规律,优化了锚注支护参数(锚杆和锚索的长度、间排距、预紧力,注浆范围),提出了锚注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模拟分析不同支护参数对围岩稳定的控制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锚注分步联合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深部高应力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可保证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及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采动巷道 锚网索注支护 支护参数优化 FLAC^(3D)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厚表土覆岩结构运移演化及高应力突变致灾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孟祥军 张广超 +8 位作者 李友 陈连军 王超 赵仁宝 陶广哲 王冬 周广磊 陈淼 栾恒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9-1931,共13页
覆岩运动演化是井下动力灾害孕育发生的根本原因,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覆岩运动规律及其演化致灾机理对实现动力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3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土层−基岩不同... 覆岩运动演化是井下动力灾害孕育发生的根本原因,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覆岩运动规律及其演化致灾机理对实现动力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3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土层−基岩不同厚度组合变化下基岩、表土层及地表下沉盆地的整体破坏形态与联合运移演化规律,揭示了2类典型表土层−基岩组合条件下的覆岩结构运移演化规律及采动应力传递形成机制,推导获得了巨厚表土薄基岩条件下的支承压力定量表达式,并提出了高应力突变致灾宏观判别准则,现场工程实践验证了模型合理性。得到主要结论:①煤层开采后软弱基岩呈现非对称“类梯形”破坏形态,巨厚松散表土层呈现“倾斜漏斗形”破坏形态,表土层运移演化具有响应速度快、运移范围广、下沉系数大的特点;②表土层−基岩双层介质在不同厚度组合条件下的运移演化规律具有较大差异,厚表土层薄基岩(I型)条件下,基岩自下而上发生塑性破裂,破断岩体块度小,难以形成稳定结构;厚表土层厚基岩(Ⅱ型)条件下,基岩由塑性破裂逐渐转化为块式破断,破断步距逐步增大,关键层效应逐渐突显,破断后形成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能阻止上覆表土层的运移和沉降,地表下沉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小;③深厚表土薄基岩条件下,工作面前方大范围表土层向采空区发生运移,载荷集中作用在工作面上方基岩和超前煤体内,同时由于基岩软弱、破断岩块尺寸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悬顶的特点,限制了载荷向煤壁前方更远处传递,致使呈现应力峰值大、影响范围小、波动性大特点;④建立了考虑深厚表土大范围运移、基岩塑性破裂特征的支承压力估算模型,获得了支承压力计算方法,并以3301工作面具体参数为例,估算出其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72 m,峰值为44.2 MPa,应力峰值距煤壁23 m,具有一定冲击风险;现场地表沉降特征与采动应力监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与相似模拟结果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表土层 覆岩运动 动力灾害 高应力演化 支承压力
下载PDF
原油黏度对火驱开采效果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梓齐 赵仁保 +4 位作者 石兰香 李秀峦 王田田 李鑫 龙海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166,共8页
火驱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稠油开采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原油黏度对火驱采油效果的影响仍缺乏规律性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新疆、河南和辽河油田的3种稠油研究了原油黏度对火线推进、燃烧前缘的稳定性和火驱开采效果的... 火驱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稠油开采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原油黏度对火驱采油效果的影响仍缺乏规律性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新疆、河南和辽河油田的3种稠油研究了原油黏度对火线推进、燃烧前缘的稳定性和火驱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度大的原油在火驱过程中产出的CO_(x)浓度高,燃料消耗量大,驱替压差高,火线推进速度小,采油井的见效时间晚,油墙的有效厚度小,最终采收率低;依据不同黏度原油火驱过程中的累计产油量、产出气体浓度和驱替压差的变化规律,可将火驱开采过程划分为点火、可动油流动、油墙形成、快速产油和火驱结束5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火驱技术在不同原油黏度油藏中的现场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原油黏度 燃烧稳定性 火线推进 开采效果
下载PDF
火驱技术国内外进展及理论发展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霍进 赵仁保 +1 位作者 孙新革 杨凤祥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3期30-36,共7页
稠油火驱开发技术(也称为“就地燃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证明具有工业推广价值的一项技术。然而截止目前,关于油藏条件筛选的研究仍然比较粗糙,是目前火驱机理研究难以深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对制约火驱技术推... 稠油火驱开发技术(也称为“就地燃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证明具有工业推广价值的一项技术。然而截止目前,关于油藏条件筛选的研究仍然比较粗糙,是目前火驱机理研究难以深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对制约火驱技术推广的瓶颈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在目前大量的稠油油藏进入蒸汽开发后期及粘度更大的稠油的效益开发对新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一严峻形势下,传统化石能源受到来自其他可再生能源竞争的挤压,使得其发展形势的恶化继续加剧。因此,通过调研火驱技术发展的历史,厘清火驱油藏筛选和效果评价等相关技术及理论的发展历程,结合目前相关学科的理论及技术,试图明确火驱今后发展的瓶颈及攻关方向,从而为推动火驱技术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火驱 燃烧稳定性 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春光油田稠油井筒掺稀降黏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仁保 衡明浩 贾莹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76,共5页
使用自主研制的稠油井筒掺稀降黏评价装置对春光油田稠油进行了掺稀降黏室内实验,研究了温度场对掺稀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掺稀位置及掺稀比进行了优化。通过设定4个恒温水浴温度分别为90℃、70℃、50℃及40℃来近似模拟井筒不同位置处的温... 使用自主研制的稠油井筒掺稀降黏评价装置对春光油田稠油进行了掺稀降黏室内实验,研究了温度场对掺稀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掺稀位置及掺稀比进行了优化。通过设定4个恒温水浴温度分别为90℃、70℃、50℃及40℃来近似模拟井筒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掺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70℃井段,稠油降黏率为41%~69%;泵下掺稀降黏效果最好,出口处(40℃)原油降黏率达到86%。在模拟日产量为6 t的实验过程中,对5种不同掺稀比的掺稀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掺稀比在18%~22%时,原油黏度可以满足井筒安全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发 掺稀降黏 掺稀位置 掺稀比
下载PDF
“雨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在“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立娟 岳湘安 赵仁保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第11期49-51,共3页
面对油田企业对提高采收率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采收率教学团队开展了研究生课程“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的“雨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教改实践。... 面对油田企业对提高采收率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采收率教学团队开展了研究生课程“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的“雨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教改实践。团队在教学中利用雨课堂保持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融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雨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思路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并有利地促进了问题库和习题库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程考核方式的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课程改革 提高采收率原理 研究生教学
下载PDF
郭屯煤矿深部高水平应力碎裂巷道围岩稳定及其控制
10
作者 王超 李祥 +4 位作者 王炳延 侯伟华 翁洪周 赵仁宝 张广超 《煤炭与化工》 CAS 2019年第11期21-24,共4页
针对深部高水平应力碎裂巷道存在的围岩大变形和支护系统损毁问题,以郭屯煤矿-808石门巷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研、钻孔窥视、井下试验等手段进行变形破坏机制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围岩碎裂特性、高水平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针... 针对深部高水平应力碎裂巷道存在的围岩大变形和支护系统损毁问题,以郭屯煤矿-808石门巷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研、钻孔窥视、井下试验等手段进行变形破坏机制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围岩碎裂特性、高水平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顶帮“锚网梁索+底板”、“反底拱+锚杆+注浆”的协同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支护方案后,-808 m轨道石门变形趋于平稳,并为类似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围岩 高水平应力 深井 支护 碎裂围岩
下载PDF
CO2对春17井区稠油的溶解降黏特性及吞吐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文轩 赵仁保 陈昌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了研究河南油田春17井区稠油油藏注CO2开发的可行性,利用PVT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CO2在稠油中的溶解性、膨胀性及降黏效果研究,并通过填砂管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及CO2-降黏剂复合吞吐的效果。结果表明:CO2在该稠油中具有较好... 为了研究河南油田春17井区稠油油藏注CO2开发的可行性,利用PVT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CO2在稠油中的溶解性、膨胀性及降黏效果研究,并通过填砂管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及CO2-降黏剂复合吞吐的效果。结果表明:CO2在该稠油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当温度为40℃、压力为8.013 MPa条件下,CO2溶解度达到最大值89.233 kg/m3,原油膨胀系数为1.092,降黏率高达54.7%。CO2的吞吐效果主要取决于前4个轮次,采油量占总产量88.6%,最终采收率为32.1%;CO2-降黏剂复合吞吐主要取决于前3个轮次,采油量占总产量88.8%,最终采收率为35.2%。相对于CO2吞吐,CO2-降黏剂复合吞吐的开采轮次降低,但最终采收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CO2溶解膨胀特性 降黏率 吞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一种新型泡点压力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以塔里木油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佳营 赵仁保 +3 位作者 李姝璇 贾瑜 付宁 齐双瑜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6期927-934,944,共9页
地层原油泡点压力(pb)是确定油藏类型、制定油藏开发方案和进行油藏工程计算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也是计算油田储量及选择油井工作制度的基础。为了方便、快速预测油藏流体泡点压力值,在大量PVT(高压物性)实验测试数据基础上,对深层复杂... 地层原油泡点压力(pb)是确定油藏类型、制定油藏开发方案和进行油藏工程计算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也是计算油田储量及选择油井工作制度的基础。为了方便、快速预测油藏流体泡点压力值,在大量PVT(高压物性)实验测试数据基础上,对深层复杂油藏流体确定泡点压力值的经验模型进行了描述,分析并确定了影响塔里木油区深层复杂油气藏地层原油泡点压力值的主控因素,建立了一种快速预测油藏流体泡点压力的模型。基于塔里木油区132组样品数据,利用数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泡点压力新模型的10个影响因素和相关参数的取值,并通过对后续10支地层流体样品的补充PVT实验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对比已有经验公式,该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藏 泡点压力 共轭梯度 经验公式 拟合对比
下载PDF
深井厚煤层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宽度与围岩控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统海 申世豹 +4 位作者 赵仁宝 路皓然 孙稳 王杰 邵棒棒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7,共6页
以郭屯煤矿深埋23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煤柱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的因素;研究了6种不同宽度煤柱下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变形和塑性区演化特征,确定煤柱合理宽度为5 m;提出了预留变形+锚网索非对称支护的小煤柱... 以郭屯煤矿深埋23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煤柱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的因素;研究了6种不同宽度煤柱下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变形和塑性区演化特征,确定煤柱合理宽度为5 m;提出了预留变形+锚网索非对称支护的小煤柱工作面顺槽围岩控制技术方案。矿压监测结果表明:煤柱帮50 d变形量为51.30 mm,顺槽使用过程中无冒顶片帮现象。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深埋厚煤层工作面小煤柱留设及顺槽支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煤柱留设 力学模型 支承压力 围岩控制 矿压监测
下载PDF
Stability and water control of nitrogen foam in bulk phase and porous media 被引量:5
14
作者 zhao renbao Hou Yongli +1 位作者 Ke Wenqi Yue Xiang'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81-187,共7页
Foam is widely used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thanks to its unique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 control in oil wells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stability of nitrogen foam was inv... Foam is widely used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thanks to its unique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 control in oil wells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stability of nitrogen foam was investigated in pressurized equipment and sand pack.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0-2 MPa) the stability of foam in the pressurized equipment increased linearly. Increased nitrogen injection pressure caused better dispersion of nitrogen-foaming solution in porous media. The initial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to gas wa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injection pressure, but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to gas and liquid)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The halflife of foam in porous media (expressed in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was much longer than that in bulk phase (expressed in foam height). Pore mode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ood dispersion in porous media and the presence of thick liquid film during dispersion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high stability. Field test indicated that effective residence of foam in the formation not only resulted in much better heat insulation, but also improved steam stimulation by enhancing steam he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oil recovery foam porous media PERMEABILITY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residence time
下载PDF
Effect of stress sensitivity on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 CO_2 flooding for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被引量:4
15
作者 Wang Rui Yue Xiang'an +2 位作者 zhao renbao Yan Pingxiang Dave Freem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77-283,共7页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f fractures are present in the reservoir, CO2 may flow along the fractures, resulting in low gas displacement ef...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f fractures are present in the reservoir, CO2 may flow along the fractures, resulting in low gas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Reservoir pore pressure will fluctuate to some extent during a CO2 flood, causing a change in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The result is rock deformation and a reduction in permeability with the reduction in fracture permeability, causing increased flow resistance in the fracture space. Simultaneously, gas cross flowing along the fractures is partially restrained. In this work, the effect of stress changes on permeability was studied through a series of flow experiments. The change in the flowrate distribution in a matrix block and contained fracture with an increase in effective pressur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lead to an implicit comparison which shows that permeability of fractured core decreases sharply with an increase in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The fracture flowrate ratio declines and the matrix flowrate ratio increases. Fracture flow will partially divert to the matrix block with the increase in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improving gas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sensitivity flowrate distribution MATRIX FRACTURE CO2 flooding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下载PDF
CO2在原油与盐水中的溶解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敖文君 赵仁保 +3 位作者 黎慧 郑金定 孔丽萍 左清泉 《复杂油气藏》 2019年第3期51-55,共5页
CO2在溶液中的溶解扩散机理是CO2作为驱油剂进行原油开采以及将CO2安全有效地质埋存的先决条件。现有文献对CO2溶解扩散规律的室内实验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数值模拟研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变扩散系数方程,结合理论计算分... CO2在溶液中的溶解扩散机理是CO2作为驱油剂进行原油开采以及将CO2安全有效地质埋存的先决条件。现有文献对CO2溶解扩散规律的室内实验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数值模拟研究。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变扩散系数方程,结合理论计算分析,对CO2在驱油和地质埋存过程中的溶解扩散机理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CO2在原油中的扩散系数呈快速上升再快速下降到最后缓慢下降趋于平缓,其在原油中的平均扩散系数与原油黏度呈幂函数关系,原油临界黏度为30mPa·s;同一原油中,平均扩散系数与压力大小线性相关;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比例越高,泡点压力越大,原油黏度越低,体积系数越高,原油物性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在CO2地质埋存过程中,储层压力越大,CO2扩散越快,溶解量越大,但平衡时间更长;盐水层浓度越高,扩散速率越低,溶解量越少;盐水层浓度越低,CO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对CO2溶解扩散机理的量化研究对CO2地质埋存、CO2驱油以及优化CO2吞吐过程中焖井时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地质埋存 盐水层 扩散 溶解特性
下载PDF
深井大断面软弱厚煤顶开切眼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继鲁 高建平 +4 位作者 申世豹 戴德胜 赵仁宝 路皓然 孔令根 《煤炭与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16-20,共5页
针对深井大断面软弱厚煤顶切眼巷道存在的支护难题,以郭屯矿3301大采高工作面开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切眼巷道围岩依次划分为裂隙... 针对深井大断面软弱厚煤顶切眼巷道存在的支护难题,以郭屯矿3301大采高工作面开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切眼巷道围岩依次划分为裂隙贯区、裂隙发育区、微裂隙区,随着切眼宽度增加,裂隙区位增大特征明显,当巷道宽度为12 m时,裂隙贯通区最大高度为2.6 m,两帮裂隙贯通区为1.1 m,顶板裂隙贯通区高度为1.5 m;②大断面、高采掘应力与煤体低强度是深井大断面厚煤顶切眼巷道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顶板和两帮裂隙快速发育进而发生塑性破坏,产生显著表面变形;③结合实际地质生产条件,提出了"高强锚杆支护+大直径锚索支护+单体柱加固"为核心的控制技术,并阐述了其控制机理,现场工业试验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切眼 厚煤顶 裂隙 支护
下载PDF
郭屯煤矿综掘巷道快速掘进影响因素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仁宝 王明辉 陶广哲 《煤炭与化工》 CAS 2019年第7期29-31,共3页
针对郭屯煤矿当前存在的巷道掘进迟缓而诱发的采掘接替紧张、煤炭开采率低等问题,本文以二采区运输巷道为例,结合试验巷道地质生产条件,采用综合调研的方法分析巷道快速掘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研究表明,二采区运输巷道主要影响... 针对郭屯煤矿当前存在的巷道掘进迟缓而诱发的采掘接替紧张、煤炭开采率低等问题,本文以二采区运输巷道为例,结合试验巷道地质生产条件,采用综合调研的方法分析巷道快速掘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研究表明,二采区运输巷道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支护设计方案与工序不合理、运输系统复杂、辅助运输形式单一、人员设备管理不成熟等。据此提出了加强地质预测预报、优化施工工艺流程、优化辅助运输系统、创新管理理念等防控措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对类似矿井快速掘进工程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掘进 接续紧张 系统工程 技术管理
下载PDF
郭屯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19
作者 尹茂胜 赵仁宝 +1 位作者 孟圣师 郑义宁 《煤炭与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74-77,共4页
地应力是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基础作用力,分析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巷道设计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回归拟合等方法,对郭屯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1)根据地质构造特征推断郭屯煤矿... 地应力是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基础作用力,分析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巷道设计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回归拟合等方法,对郭屯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1)根据地质构造特征推断郭屯煤矿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SEE;(2)现场实测得出郭屯煤矿最大主应力平均值为37.19 MPa,方向为143.6°(SE36.4°);(3)侧压系数λ平均值为1.734,随埋深呈线性分布。本文研究成果为郭屯煤矿巷道合理布置、支护参数设计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郭屯煤矿 回归分析 地应力分布
下载PDF
Influence of wettability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through microtubes and cores 被引量:8
20
作者 WANG Fei YUE XiangAn +3 位作者 XU ShaoLiang ZHANG LiJuan zhao renbao HOU JiR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3期2256-2262,共7页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in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microtubes with diameters of 14.9,5.03 and 2.05 μm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in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microtubes with diameters of 14.9,5.03 and 2.05 μm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in microtubes with diameter of 14.9 μm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classical Hagen-Poiseuille(H-P) equation,but for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microtubes with smaller diameters,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the prediction of conventional theory,and the discrepancies are influenced by wettability of the microtubes and increase as the Reynolds numbers decrease.Besides,flows of fluid in cores are the macroscopic reflection of flows in countless micron-sized pore throats,the influence of wettability on microscale flow in pore throats will cause the change of seepage characteristic in cores.Therefore,flow experiments of brine through cores with different wettabilities are conduc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ettability exerts similar influence on water flows in cores and microtu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特性 润湿性 内核 疏水 去离子水 流动实验 微尺度流动 渗流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