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四史”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1
作者 赵淑帆 刘建亚 《福州党校学报》 2023年第5期18-22,37,共6页
以“四史”为视角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起源,能够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领导力量、鲜明特征和本质属性。从中华民族发展史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从新中国史... 以“四史”为视角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起源,能够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领导力量、鲜明特征和本质属性。从中华民族发展史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从新中国史出发把握大党大国的担当风范,从改革开放史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从社会主义发展史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义,以此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
下载PDF
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动载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张雪强 赵书樊 +2 位作者 郭丽君 侯祥颖 李政民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2期19-22,41,共5页
基于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动载不稳定的工况条件进行研究,提出双联星轮弯扭耦合振动边界条件建模方法。建立考虑双联齿轮耦合的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星型齿轮系统动载系数数值模拟计算;对各级传动动载系数规律... 基于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动载不稳定的工况条件进行研究,提出双联星轮弯扭耦合振动边界条件建模方法。建立考虑双联齿轮耦合的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星型齿轮系统动载系数数值模拟计算;对各级传动动载系数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的波动范围更大,为星型齿轮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齿轮 动载系数 动力学建模 仿真计算
下载PDF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轨情况及主要的科学成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泽仁志玛 刘大鹏 +19 位作者 孙晓英 杨艳艳 赵庶凡 颜蕊 张振霞 黄河 杨德贺 王婕 楚伟 王桥 许嵩 胡云鹏 林剑 谭巧 黄建平 鲁恒新 郭峰 周娜 李文静 申旭辉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4期455-465,共11页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天基观测平台,其科学目标是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张衡一号电磁...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天基观测平台,其科学目标是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张衡一号电磁卫星系列的第一颗试验卫星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现已在轨稳定运行4年多;第二颗同类电磁卫星将于2023年6月左右发射.在轨测试、交叉定标工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具备良好数据质量.在科学产出方面,张衡一号卫星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是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构建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且唯一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基于张衡一号的电离层电子密度3D模型很好地重现了电离层结构特征;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空间天气事件监测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响应能力;在圈层耦合机理方面,关于地震电磁波跨圈层传播全波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岩石圈-电离层波导及电离层中的电磁场变化,证实了张衡一号卫星电磁场载荷探测地震低频电磁异常的能力.张衡一号卫星能够反映岩石圈的地震、甚低频发射站、岩石圈磁异常、大气层的闪电等活动.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张衡一号电磁卫星与其它观测结果一致,具备良好的数据质量,将为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持续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一号 电磁卫星 在轨状态 数据质量 地球物理场模型 地震空间电磁异常 空间天气事件 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理
下载PDF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数据的中国区域岩石圈磁场球冠谐分析
4
作者 王婕 申旭辉 +6 位作者 杨艳艳 泽仁志玛 黄建平 赵庶凡 王桥 鲁恒新 郭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73-2982,共10页
张衡一号卫星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升空,卫星上搭载有测量地磁场的高精度磁强计,包括标量和矢量磁力仪.本文基于张衡一号卫星2018年3月—2022年5月的标量磁测数据,利用球冠谐分析进行中国区域的岩石圈磁场建模工作.首先选取地磁活动平静... 张衡一号卫星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升空,卫星上搭载有测量地磁场的高精度磁强计,包括标量和矢量磁力仪.本文基于张衡一号卫星2018年3月—2022年5月的标量磁测数据,利用球冠谐分析进行中国区域的岩石圈磁场建模工作.首先选取地磁活动平静时期(Kp≤2o)的夜侧数据,来减少外源场的影响;然后,利用CHAOS-7模型计算值去除主磁场和外源场,得到岩石圈磁异常值,再利用球冠谐分析进行中国区域的地磁场建模,得到最大阶数为53.17(对应地表波长为752 km)的球冠谐模型.该模型可以明显揭示出中国及邻区的主要岩石圈磁异常,包括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和境外的贝加尔湖、孟加拉盆地附近的高值磁异常,以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东西向低值磁异常.为了对模型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将其与Swarm-A卫星数据球冠谐建模结果和CHAOS-7球谐模型结果在不同高度上进行了对比,主要磁异常的分布基本一致,而且在向下延拓到100 km高度时,本文的模型也能够提供比较稳定的结果,但是在幅值和磁异常形态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一号 岩石圈磁场 长波长磁异常 球冠谐分析 区域地磁场建模
下载PDF
ZH-1卫星观测的VLF人工源信号特征分析与全波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廖力 赵庶凡 +6 位作者 申旭辉 汪枫 泽仁志玛 黄建平 张学民 欧阳新艳 鲁恒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0-1217,共8页
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ZH-1)已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正在开展卫星数据在轨测试,并对卫星数据质量进行判定.本文对ZH-1卫星2018年5月至6月夜侧的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位于不同L值、具有不同发射频率... 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ZH-1)已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正在开展卫星数据在轨测试,并对卫星数据质量进行判定.本文对ZH-1卫星2018年5月至6月夜侧的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位于不同L值、具有不同发射频率的多个VLF人工源上空的卫星重访轨道观测数据,发现ZH-1卫星记录的人工源信号电场变化标准差与DEMETER卫星记录电场变化标准差几乎一致,说明ZH-1卫星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重访轨道均值与全波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在数值上较为接近,在形态上较为一致,说明ZH-1卫星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此外,研究了VLF人工源上空及共轭区的电场分布特征和电波传播规律,并与DEMETER卫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LF人工源产生的电磁辐射穿透电离层后以导管或者非导管的哨声波模向共轭区传播,因为传播过程中的朗道阻尼,共轭区的电场能量比辐射源顶空更小.VLF人工源位于L<1.5时,电磁波传播更容易发生非导管传播,VLF人工源信号导管传播模式在共轭区的电场响应相对于共轭点会发生一定程度北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VLF人工源 ZH-1卫星 全波模型
下载PDF
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低振动齿廓修形设计研究
6
作者 张雪强 赵书樊 +2 位作者 郭丽君 侯祥颖 李政民卿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为降低系统振动、提升系统性能,开展齿廓修形方法和动力学建模研究。并基于此开展修形参数对系统动态啮合力齿频幅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齿廓修形参数设计范围。获得齿廓修形参数的非劣解集合,以内外齿轮副啮... 针对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为降低系统振动、提升系统性能,开展齿廓修形方法和动力学建模研究。并基于此开展修形参数对系统动态啮合力齿频幅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齿廓修形参数设计范围。获得齿廓修形参数的非劣解集合,以内外齿轮副啮合频率对应的幅值最小为目标,确定系统齿廓修形参数。开展未修形与修形齿轮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验证了系统齿廓修形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合理的修形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齿轮传动系统 动力学分析 齿廓修形
下载PDF
大口径舰炮摇架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富威 吴琼 +2 位作者 龚军军 赵书樊 左沅昊 《应用科技》 CAS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为了提高大口径舰炮摇架的振动性能,满足其结构设计轻量化要求,以摇架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优化。首先基于密度法中的SIMP法,以质量为优化目标,运用ANSYS/Workbench对摇架进行3次拓扑优化,得到了摇架的拓扑结构;其次针对摇架的拓扑结构继... 为了提高大口径舰炮摇架的振动性能,满足其结构设计轻量化要求,以摇架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优化。首先基于密度法中的SIMP法,以质量为优化目标,运用ANSYS/Workbench对摇架进行3次拓扑优化,得到了摇架的拓扑结构;其次针对摇架的拓扑结构继续进行尺寸优化,以摇架的上板宽d1、下板前段宽d2、下板后段与前段的宽度差d3为设计变量,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摇架尺寸优化数学模型;最后基于遗传算法进行尺寸优化,得到3组最优解,通过瞬态分析方法,计算出舰炮发射时摇架的最大位移,从3组解中确定出摇架的最优结构。结果表明:经过结构优化后,摇架的质量减小3.014%,优化后的摇架最大位移较之前减小0.3502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 舰炮 摇架 有限元 拓扑优化 遗传算法 尺寸优化 瞬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舰炮径筒减振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富威 吴琼 +3 位作者 赵书樊 龚军军 徐芸洁 王美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5,共5页
在舰炮连续射击工况中摇架的振动总位移较大,在径筒部位安装动力吸振器进行振动抑制,将径筒结构简化成为带有集中质量的悬臂梁,计算径筒的受迫振动和加入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后的受迫振动参数,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两种情况下径筒的响... 在舰炮连续射击工况中摇架的振动总位移较大,在径筒部位安装动力吸振器进行振动抑制,将径筒结构简化成为带有集中质量的悬臂梁,计算径筒的受迫振动和加入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后的受迫振动参数,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两种情况下径筒的响应值。然后对安装在径筒部位的吸振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搜索,使发挥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炮 动力吸振器 振动抑制
下载PDF
张衡一号卫星记录的空间电磁波传播特征分析方法及算法实现 被引量:9
9
作者 胡云鹏 泽仁志玛 +4 位作者 黄建平 赵庶凡 郭峰 王桥 申旭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1-1765,共15页
本研究主要利用张衡一号电磁卫星(CSES)记录的电磁场波形数据,研发了电磁波波矢量分析工具,该工具包提供电磁波形频谱变换、奇异值分解(SVD)方法以及坡印廷能流计算功能.选取了张衡一号卫星在ULF/ELF/VLF频段观测到的哨声波、准周期辐... 本研究主要利用张衡一号电磁卫星(CSES)记录的电磁场波形数据,研发了电磁波波矢量分析工具,该工具包提供电磁波形频谱变换、奇异值分解(SVD)方法以及坡印廷能流计算功能.选取了张衡一号卫星在ULF/ELF/VLF频段观测到的哨声波、准周期辐射、电离层嘶声波等典型波动事件,开展了频谱分析和波矢量分析.通过与DEMETER卫星的对比观测研究,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且初步探讨了这些波动的传播特征,其结果也验证了张衡一号卫星在电磁场观测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本研究研发的波矢量分析工具包可直接运用到张衡一号卫星的常规数据处理和科学分析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S 电磁波 波矢量 奇异值分解法 哨声波 嘶声 DEMETER
下载PDF
张衡一号卫星三频信标载荷典型事件观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恒新 申旭辉 +6 位作者 赵庶凡 廖力 林剑 黄建平 泽仁志玛 孙芳 郭峰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6-433,共8页
“张衡一号(简称ZH-1)”卫星搭载的三频信标机(tri-band beacon,TBB)载荷,能够对站链上空的电离层进行高精度测量.为检验TBB载荷在电离层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利用2018—2019我国中低纬地区TBB观测数据,采用求均值及多项式拟合的方法... “张衡一号(简称ZH-1)”卫星搭载的三频信标机(tri-band beacon,TBB)载荷,能够对站链上空的电离层进行高精度测量.为检验TBB载荷在电离层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利用2018—2019我国中低纬地区TBB观测数据,采用求均值及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各月份F_(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数据进行处理,分析N_(m)F_(2)的半年变化特征;将2018-08-26磁暴当天与宁静日的电子密度作差值,分析电子密度对磁暴事件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TBB观测数据能够有效监测电离层变化,正确反映站链上空电离层变化规律;在磁暴事件中,观测到了电子密度的变化过程,其准确地反映了正暴相的特征,证明在重要天气事件中,这一手段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一号卫星 三频信标(TBB) 电子密度 电离层观测 磁暴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参数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庆飞 田敏 +4 位作者 张成桃 任兴香 王丽丽 赵树樊 王小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参数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体检...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参数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5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参数[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心功能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冠心病患者的β、AC、Ep、PWVβ、LVEDD、LVE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P<0.05);冠心病患者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参数与LVEDD、LVESD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参数及心功能参数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在临床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 心功能
下载PDF
两种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树蕃 石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8期646-651,共6页
目的:比较传统的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TIVV)与彻底的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RIVV)对2岁以上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其最适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13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220例初期软腭内成形腭裂整... 目的:比较传统的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TIVV)与彻底的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RIVV)对2岁以上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其最适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13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220例初期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IVV组(95例)和RIVV组(125例)。对2组患者术后腭咽闭合不全发生率及腭瘘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TIVV组与RIVV组术后腭咽闭合不全发生率及腭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VV组中,2~5岁组的腭咽闭合不全发生率低于≥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是手术效果重要的影响因素(OR=1.107,95%CI=1.037~1.181,P=0.002)。TIVV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不影响其手术效果;RIVV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是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OR=1.102,95%CI=1.025~1.185,P=0.009)。结论:两种软腭内成形腭裂整复术对2岁以上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RIVV可能更适合2~5岁的学龄前期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彻底的软腭内成形术 传统的软腭内成形术 晚期腭裂整复
下载PDF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吕玲 赵树樊 牛惠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8-1241,共4页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规范了超声诊断术语,有助于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定性、定量评估甲状腺结节软硬度,为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提供依据。本文对T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二者联合用于甲状...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规范了超声诊断术语,有助于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定性、定量评估甲状腺结节软硬度,为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提供依据。本文对T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二者联合用于甲状腺结节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下载PDF
中国瞪羚企业的现状、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琳 柳卸林 +2 位作者 李享 赵树璠 贾敬敦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106,共7页
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代表。本文从瞪羚企业内涵定义界定出发,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产出、产业领域等角度分析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点,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科技活动投入不... 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代表。本文从瞪羚企业内涵定义界定出发,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产出、产业领域等角度分析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点,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科技活动投入不同类别瞪羚企业的多年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动态实证研究,得出科技创新投入是推动瞪羚企业生产效率增长主要推动力的结论。研判新发展格局下瞪羚企业遇到的挑战,提出进一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瞪羚企业培育有关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瞪羚企业 高成长企业 科技创新 DEA-Malmquist模型 新动能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Scientific Results of In-flight CSES Miss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SHEN Xuhui ZEREN Zhima +14 位作者 HUANG Jianping YANG Yanyan zhao shufan YAN Rui ZHANG Zhenxia LIU Dapeng WANG Qiao CHU Wei LU Hengxin XU Song GUO Feng TAN Qiao LI Wenjing ZHOU Na SONG Fux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2-678,共17页
The CSES(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is the electromagnetism satellite of China’s Zhangheng mission which is planned to launch a series of microsatellites within next 10 years in order to monitor the elect... The CSES(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is the electromagnetism satellite of China’s Zhangheng mission which is planned to launch a series of microsatellites within next 10 years in order to monitor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gravitational field.The CSES 01 probe(also called ZH-1)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on 2 February 2018,from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re(China)and is expected to operate for 5 years in orbit.The second probe CSES 02 is going to be launched in 2022.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of CSES are to detect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waves,plasma and particles,for studying the seismic-associated disturbances.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objective,the satellite is designed to be in a sun-synchronous orbit with a high inclination of 97.4°at an altitude around 507 km.CSES carries nine scientific payloads including Search-coil magnetometer,Electric Field Detector,High precision Magnetometer,GNSS occultation Receiver,Plasma Analyzer,Langmuir Probe,two Energetic Particle Detectors(including an Italian one),and Tri-Band Transmitter.Up to now,CSES has been operating in orbit for 2 years with stabl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By using all kinds of data acquired by CSES,we have undertaken a ser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in the field of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re-building,the ionospheric variation environment,waves,and particle precipitations under disturbed space weather and earthquake activities,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mechanism research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S mission Magnetic field model WAVES Particles LAIC Geomagnetic storm
下载PDF
黑曲霉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黑曲霉中的同源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书范 李琪 +2 位作者 聂红梅 汪钊 郑建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9,共6页
旨在研究黑曲霉脂肪酶基因在黑曲霉中的同源表达情况。利用黑曲霉基因组作为模板克隆8种脂肪酶基因,与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连接构建8个表达载体。通过原生质体-PEG转化法,实现8个脂肪酶基因在黑曲霉中同源表达,其中转化子MA-H3-PglaA-Sg... 旨在研究黑曲霉脂肪酶基因在黑曲霉中的同源表达情况。利用黑曲霉基因组作为模板克隆8种脂肪酶基因,与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连接构建8个表达载体。通过原生质体-PEG转化法,实现8个脂肪酶基因在黑曲霉中同源表达,其中转化子MA-H3-PglaA-SglaA脂肪酶活性最高。对该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表征,酶最适温度45℃,最适pH 7.5,K^(+)、Mg^(2+)等金属离子对脂肪酶有显著激活作用。酶底物特异性实验发现,该酶对底物pNPA亲和力最高,脂肪酶ANL-H3的K_(m)为1.893 mmol/L,V_(max)为1.610 mmol/(L·min)。该研究为黑曲霉脂肪酶的同源表达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数据支持,可为食品级脂肪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脂肪酶 基因克隆 同源表达 酶学性质
下载PDF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及其初步成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SHEN Xuhui ZEREN Zhima +16 位作者 YUAN Shigeng DAI Jianping HUANG Jianping ZHU Xinghong YANG Yanyan YAN Rui zhao shufan LIU Dapeng ZHANG Zhenxia WANG Qiao CHU Wei LU Hengxin XU Song GUO Feng TAN Qiao LI Wenjing ZHOU Na 《Aerospace China》 2020年第1期5-18,共14页
As the first satellite of the China national geophysical field observation series of stllite missions,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CSES)was designed upon an optimized CAST2000 platform for a sun synchro... As the first satellite of the China national geophysical field observation series of stllite missions,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CSES)was designed upon an optimized CAST2000 platform for a sun synchronous orbit.Onboard CSES,there are total eight types of scientific payloads including the Search-coil Magnetometer,Electric Field Detector,High Precision Magnetometer,GNSS Occupation Receiver,Plasma Analyzer,Langmuir Probe,Energetic Particle Detector Package,and a Three-band Transmitter to individually acquire the global eletromagnetic field,elec-tromagnetic waves,ionospheric plasma parameters as well as energetic particles.Up to now,CSES has been operating normally in orbit for 2 years.By using the various sensor data acquired by CSES,we have achieved scientfic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the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modeling,space weather,earthquake event analysis,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lonospher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S mission CSES IGFR 2020.0 LAIC space weather geomagnetic storm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Scientific Outcomes of the CSES Mission
18
作者 ZEREN Zhima HUANG Jianping +21 位作者 LIU Dapeng YANG Yanyan YAN Rui zhao shufan ZHANG Zhenxia LIN Jian CUI Jing CHU Wei WANG Qiao LU Hengxin XU Song GUO Feng YANG Dehe ZHOU Na LIU Qinqin HUANG He WANG Jie TAN Qiao LI Wenjing LÜFangxian ZHU Keying SHEN Xuhu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0-564,共15页
This repo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SES(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mission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satellite CSES 01 in-orbit(launched in February 2018),and the second satellite CSES... This repo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SES(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mission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satellite CSES 01 in-orbit(launched in February 2018),and the second satellite CSES 02(will be launched in 2023)under development.The CSES 01 has been steadily operating in orbit for over four years,providing abundant global geophysical field data,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geomagnetic field,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wave,the plasma(in-situ and profile data),and the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ionosphere.The CSES 01 platform and th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generally perform well.The data validation and calibration are vital for CSES 01,for it aims to monitor earthquakes by extracting the very weak seismic precursors from a relatively disturbing spac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For this purpose,we are paying specific efforts to validate data quality comprehensively.From the CSES 01 observations,we have obtained many scientific results on the ionospher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the seismo-ionospheric disturbance phenomena,the space weather process,and 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S mission Satellite platform Scientific payloads Data validation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Seismic-ionospheric disturbance Space weather process
下载PDF
Detecting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ELF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2010 Yushu earthquake in China by DEMETER observations and ELF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propagating model
19
作者 LIAO Li zhao shufan +3 位作者 SHEN XuHui ZEREN ZhiMa PENG HuaiYun LU HengX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92-1202,共11页
Over the last century,abnormal electromagnetic(EM)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EQ)activitie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and recorded by ground-based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However,the frequency at which abn... Over the last century,abnormal electromagnetic(EM)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EQ)activitie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and recorded by ground-based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However,the frequency at which abnormal EM emissions have been detected varies.In addition,whether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s can detect EM anomalies from EQs remains controversial.In this paper,we take the Yushu earthquake as an example 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 by DEMET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a newly constructed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model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wave propagation.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frequency of ELF EM anomalies of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mainly at 200–400 Hz.The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illustrate that the power-frequency curve of the ELF EM wave from an underground source has a peak power frequency at 200–400 Hz,which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ELF EM wave radiated from the ground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wave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s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model
原文传递
GNSS掩星探测数据的f_0F_2和h_mF_2全球分布特征
20
作者 刘祎 孙睿迪 +4 位作者 周晨 赵庶凡 张学民 申旭辉 赵正予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81-92,共12页
全球电离层分布特别是f_0F_2和h_mF_2对雷达探测、无线电通信以及卫星导航等有非常大的影响,为研究全球f_0F_2和h_mF_2的时空分布,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掩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全球f_0F_2和h_mF_2的周年变化特性、日变化特性以及... 全球电离层分布特别是f_0F_2和h_mF_2对雷达探测、无线电通信以及卫星导航等有非常大的影响,为研究全球f_0F_2和h_mF_2的时空分布,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掩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全球f_0F_2和h_mF_2的周年变化特性、日变化特性以及季节变化特性,并通过与日本地区测高仪站f_0F_2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探测方式获取电离层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全球f_0F_2和h_mF_2周年变化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f_0F_2和h_mF_2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性。此外,全球f_0F_2和h_mF_2峰值出现在LT 14:00—16:00期间,且h_mF_2出现明显的日落后赤道电离异常复苏现象。全球f_0F_2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性,f_0F_2峰值出现在春秋季中低纬地区,在夏冬季较小,且出现比较明显的冬季异常现象,而h_mF_2季节分布相比f_0F_2并不明显。通过和日本地区Wakkanai、Kokubunji、Yamagawa以及Okinawa测高仪站f_0F_2数据对比,发现两种探测手段获取的电离层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表明,全球f_0F_2和h_mF_2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占主要地位,其次是电场、热层风以及高能粒子沉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0F2和hmF2周年变化 f0F2和hmF2日变化 f0F2和hmF2季节变化 测高仪 GN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