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呋喹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赵文思 柯少波 +3 位作者 陈佳梅 吴勇 张蔡羽天 陈永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98-605,共8页
目的评估呋喹替尼单药或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stable,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 目的评估呋喹替尼单药或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stable,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pMMR/MSS型m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未调整模型和倾向性匹配中比较呋喹替尼单药或呋喹替尼联合ICI的预后、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共10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呋喹替尼组33例,呋喹替尼联合ICI组71例。与呋喹替尼组相比,呋喹替尼联合ICI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3.0个月vs 4.5个月;HR=0.55,95%CI:0.33~0.89);但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10.1个月vs 13.1个月)、客观缓解率(9.1%vs 11.3%)、疾病控制率(51.5%vs 6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倾向性匹配分析亦获得类似的结果。两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均主要包括手足皮肤反应、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其中呋喹替尼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0.3%,呋喹替尼联合ICI组为36.6%(P=0.529)。结论相比于呋喹替尼,呋喹替尼联合ICI可为pMMR/MSS型mCRC患者的三线及以上治疗带来无进展生存期获益,安全性可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 呋喹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后线治疗
下载PDF
LNG船Mark Ⅲ型液货围护系统平面区域柔性次屏壁搭接黏合改进工艺
2
作者 刘杭雪 汪东超 +5 位作者 张颖 赵文思 曲严冰 宫兴宇 于成郊 郭琨 《造船技术》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MarkⅢ型液货围护系统平面区域柔性次屏壁搭接黏合的作业现状,分析搭接黏合传统工艺的认证流程、作业流程和搭接黏合质量检验,优化搭接黏合传统工艺的作业流程。提出一种有效提高平面区域...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MarkⅢ型液货围护系统平面区域柔性次屏壁搭接黏合的作业现状,分析搭接黏合传统工艺的认证流程、作业流程和搭接黏合质量检验,优化搭接黏合传统工艺的作业流程。提出一种有效提高平面区域柔性次屏壁搭接黏合作业效率的搭接黏合改进工艺,并总结其优势,对LNG船建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船 MarkⅢ型液货围护系统 平面区域 柔性次屏壁 搭接黏合 改进工艺
下载PDF
土壤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原理及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可 刘雪松 +5 位作者 苏海磊 王凡凡 季宁宁 沈亚琴 赵文思 魏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75-1684,共10页
土壤中的微塑料能够与重金属污染物结合形成复合污染,从而改变单一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人们对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及其形成原理、污染过程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 土壤中的微塑料能够与重金属污染物结合形成复合污染,从而改变单一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人们对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及其形成原理、污染过程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环境行为,讨论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原理和过程,梳理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总结了有关二者复合毒性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相关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复合毒性 环境行为 土壤
下载PDF
基于精氨酸酶切的蛋白质C端肽段富集方法的优化及评估
4
作者 赵晓晓 胡昊 +2 位作者 赵雯思 刘萍 谭敏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7,共11页
基于聚合物的蛋白质C端反向富集策略是用于研究蛋白质C端最为广泛的策略之一。目前,基于胰蛋白酶(trypsin)切割精氨酸残基C端(ArgC型酶切)的蛋白C端组学方法对蛋白质C端的鉴定深度仍有待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对此方法进行了优化... 基于聚合物的蛋白质C端反向富集策略是用于研究蛋白质C端最为广泛的策略之一。目前,基于胰蛋白酶(trypsin)切割精氨酸残基C端(ArgC型酶切)的蛋白C端组学方法对蛋白质C端的鉴定深度仍有待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对此方法进行了优化和评估:建立了基于“V型”过滤装置的“一锅法”富集流程,避免了副反应的干扰,缩短了样本的制备时间;优化了蛋白水平乙酰化反应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残基上的副反应,提高了肽段鉴定的可信性;优化了基于固相萃取枪头膜片过滤柱(StageTip柱)的样品分离过程,使C端肽段的鉴定深度增加至原来的4倍。通过以上优化,按照肽段水平错误发现率(FDR)<0.01、离子分数(ion score)≥20,且C端带有乙醇胺修饰的数据筛选标准,从人HEK 293T细胞中共鉴定出696个蛋白质C端。若仅要求肽段水平FDR<0.01,鉴定数目进一步增加到933个,这是基于聚合物富集策略的蛋白质C端组学方法所得的最大数据集之一。探索了胰蛋白酶镜像酶(LysargiNase)切割精氨酸残基N端(ArgN型酶切)与不同肽段N端衍生化修饰组合对蛋白质C端鉴定数目和种类的影响,“LysargiNase酶切+肽段N端乙酰化”新策略在原有“胰蛋白酶酶切+肽段N端二甲基化”策略的基础上将鉴定蛋白质C端的种类提升了47%。综上,该研究通过对基于Arg型酶切的蛋白C端组学方法的优化,提升了C端肽段的鉴定深度,扩大了C端肽段鉴定的覆盖范围。该方法将有望成为系统性表征蛋白质C端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乙酰化 蛋白质C端组学 反向富集 固相萃取枪头膜片过滤柱 生物质谱
下载PDF
鹿油的精制及其在保湿化妆品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俊渤 赵文思 +2 位作者 唐珊珊 才旭红 梁大栋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1-666,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了鹿油的精制工艺及理化性质,同时以精制鹿油为原料制作了鹿油保湿护手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精制鹿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40℃,该条件...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了鹿油的精制工艺及理化性质,同时以精制鹿油为原料制作了鹿油保湿护手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精制鹿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40℃,该条件下鹿油的精制率为82.56%;精制后的鹿油酸值和碘值较低,含有13种脂肪酸及16种氨基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61.78%,36.04%,氨基酸相对总含量为54.737 mg/100g;以精制鹿油为原料制备的鹿油保湿护手霜保湿性较好,24 h后的保湿率为72.15%,此研究结果为鹿油的精制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油 超临界CO_(2)萃取 精制工艺 保湿化妆品
原文传递
炎症标志物评估免疫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价值
6
作者 黄镇 石薇 +1 位作者 赵文思 陈永顺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8期914-921,共8页
目的:评估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价值,并建立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 目的:评估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价值,并建立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炎症标志物的最佳截断值,Wilcoxon检验评估肿瘤最佳疗效和炎症标志物变化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251.61、849.23。在部分缓解(PR)组,免疫治疗两周期后患者的NLR(P=0.013)和SII(P=0.022)与基线水平相比呈下降趋势。低NLR患者和高NLR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4.9个月和4.6个月(P<0.001),低NLR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未达到,高NLR患者中位OS为11.8个月(P<0.001);低PLR患者和高PLR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1.7个月和5.8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4.1个月(P=0.003);低SII患者和高SII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2.4个月和5.9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2.9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线和NLR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线、肝转移和NLR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768(95%CI:0.728~0.808),校准预测曲线和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NLR和SII水平的下降与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相关;治疗线、肝转移以及NLR是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炎症标志物 免疫治疗 预后 列线图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黄镇 张蔡羽天 +3 位作者 柯少波 石薇 赵文思 陈永顺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筛选接受结直肠癌(CR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构建CR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OS的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350例Ⅰ~Ⅳ期CRC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术前... 目的筛选接受结直肠癌(CR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构建CR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OS的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350例Ⅰ~Ⅳ期CRC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术前全身炎症评分(SIS)不同将患者分为0分组(n=70)、1分组(n=172)、2分组(n=108)。分析不同SI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根治性手术CR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截至随访截止日期,350例CRC患者死亡80例,5年OS率为77.14%。SIS 0分组、1分组、2分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95.71%、79.65%、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9,P<0.001)。SIS 0分组、1分组、2分组患者间年龄(χ^(2)=19.40,P<0.001)、肿瘤部位(χ^(2)=8.18,P=0.017)、T分期(χ^(2)=10.01,P=0.007)、TNM分期(χ^(2)=14.80,P=0.001)、肿瘤直径(χ^(2)=13.91,P=0.001)及癌胚抗原(CEA)水平(χ^(2)=10.12,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2.6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6,P<0.001);低LMR组与高LMR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66.85%、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5,P<0.001);低SII组与高SII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6.14%、6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2.58,95%CI为1.54~4.32,P<0.001)、T分期(HR=2.41,95%CI为1.24~4.68,P=0.009)、N分期(HR=3.03,95%CI为1.85~4.94,P<0.001)、TNM分期(HR=3.61,95%CI为2.15~6.04,P<0.001)、神经侵犯(HR=1.97,95%CI为1.27~3.08,P=0.002)、脉管侵袭(HR=2.31,95%CI为1.49~3.59,P<0.001)、术前SIS 1分(HR=5.09,95%CI为1.57~16.56,P=0.007)、SIS 2分(HR=11.05,95%CI为3.42~35.65,P<0.001)、NLR(HR=2.97,95%CI为1.90~4.64,P<0.001)、LMR(HR=0.31,95%CI为0.19~0.52,P<0.001)、SII(HR=2.50,95%CI为1.54~4.06,P<0.001)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2.27,95%CI为1.31~3.91,P=0.003)、TNM分期为Ⅲ~Ⅳ期(HR=7.08,95%CI为1.89~26.59,P=0.004)、术前SIS 2分(HR=4.02,95%CI为1.09~14.83,P=0.037)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变量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列线图的C-index为0.75。结论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SIS 2分均为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直肠切除术 预后 全身炎症评分
原文传递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CT检查对肺尘病诊断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思 曾艳峰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联合CT检查对肺尘病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68例肺尘病患者的资料,Ⅰ期38例,Ⅱ期22例,Ⅲ期8例。测定患者血清NSE水平并行CT检查,绘...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联合CT检查对肺尘病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68例肺尘病患者的资料,Ⅰ期38例,Ⅱ期22例,Ⅲ期8例。测定患者血清NSE水平并行CT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SE联合CT检查对肺尘病诊断价值。结果 Ⅲ期肺尘病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且Ⅱ期肺尘病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Ⅰ期患者(P<0.05);68例肺尘病患者中有57例经CT影像学检查确诊,CT检查正确率为83.82%(57/6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SE、CT检查及二者联合对尘肺病的诊断具有价值,其AUC分别为0.762、0.806、0.915,NSE联合CT的AUC最大(P<0.05)。结论 尘肺病患者存在血清NSE水平升高情况,NSE联合CT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T检查 肺尘病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熠 石薇 +8 位作者 柯少波 陈佳梅 邱虎 韩琛 龚毅 赵文思 汪晨宇 蔡高科 陈永顺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体能状态评分≥3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 目的探讨体能状态评分≥3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7岁(46~74岁)。确诊时均为肺腺癌Ⅳ期;3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21号外显子突变,2例第19号外显子突变;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变。肺腺癌治疗后进展出现脑膜转移的时间窗:3例>12个月,3例<12个月,平均为20.3个月。出现脑膜转移时,体能状态评分均≥3分,6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软脑膜线性强化。1例脑脊液中发现癌细胞。4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1例口服EGFR-TKI治疗,1例口服EGFR-TKI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9个月(2~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个月(2~11个月)。结论肺腺癌可能易出现脑膜转移;体能状态评分≥3分的NSCLC脑膜转移患者口服靶向药物联合贝伐珠单抗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腺癌 脑膜肿瘤 肿瘤转移 体能状态评分 蛋白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中国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30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佳梅 罗波 +6 位作者 柯少波 石薇 赵文思 邱虎 高熠 高丽娟 陈永顺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6期353-360,共8页
目的探讨我国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系统回顾1989年1月至2019年5月文献报道的我国30例皮肤IVLBC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生化和影像学特征、诊断特点,分析亚组生存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位发... 目的探讨我国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系统回顾1989年1月至2019年5月文献报道的我国30例皮肤IVLBC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生化和影像学特征、诊断特点,分析亚组生存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1.5岁(25.0~83.0岁),22例(73.3%)为女性;均有皮损,其中16例(53.3%)以皮损为首发症状,14例(46.7%)皮损迟发患者以B症状、呼吸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为首发症状。皮损形态多样,76.7%(23/30)位于下腹部和四肢近端。76.2%(16/21)影像学检查有阳性发现,78.3%(18/23)存在≥2个结外器官侵犯。发病至就诊中位时间2.5个月(0.4~24.0个月),临床误诊率达56.7%(17/30)。30例患者皮肤IVLBCL均经活组织检查确诊,27.3%(6/22)有骨髓侵犯;1例(3.3%)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型,29例(96.7%)为经典型。81.8%(18/22)接受基于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化疗组较未化疗组中位OS时间延长[11.0个月(2.0~60.0个月)比2.0个月(0.7~24.0个月),P=0.002];伴有CNS症状组中位OS时间较无CNS症状组短[2.0个月(0.7~6.0个月)比11.0个月(1.0~60.0个月),P<0.01];以皮损起病且合并其他症状组中位OS时间较以其他症状起病且皮损迟发组长[未到达(2.0~60.0个月)比3.0个月(1.5~24.0个月),P=0.032]。结论皮肤IVLBCL在我国较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其尽早识别并进行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伴CNS症状提示预后不良,及时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皮肤疾病 血管性 中国
原文传递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佳梅 罗波 +6 位作者 罗茜茜 王琼 石薇 蔡高科 赵文思 成浩 陈永顺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治疗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复发腹腔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系统回顾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文献报道的41例IMT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治疗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复发腹腔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系统回顾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文献报道的4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ALK-TKI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IMT患者为27岁女性,术后2个月复发,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无效;口服克唑替尼1个月后病情缓解,29个月后达完全缓解(CR)。文献报道的41例IMT患者中位发病年龄22岁(0~61岁),32例(78.0%)多器官受累,均复发或转移。ALK突变38例,TFG-ROS1融合基因阳性3例;ALK-TKI一线治疗中34例应用克唑替尼,中位耐药时间8个月(2~48个月)。ALK-TKI总临床获益率为85.3%(29/34),20例CR,中位首次CR时间11个月(4~36个月),CR患者中位用药时间19.5个月(2~60个月)。初治行手术和(或)放化疗的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个月(1~45个月);进展后均行ALK-TKI治疗,中位PFS时间为14个月(3~62个月)。结论IMT是具有复发转移特性的真性肿瘤,ALK-TKI与手术、放化疗合理联用可改善IMT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克唑替尼
原文传递
Theoretical Desig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Obtained from Chloramphenicol and Acrylamide 被引量:1
12
作者 LIU Junbo zhao wensi +1 位作者 TANG Shanshan JIN Ruifa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915-920,共6页
Molecular simulations are widely used to mode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in order to enliance their adsorption and selectivity.In this study,chloramphenicol(CAP)and acrylamide(AM)were used as the template an... Molecular simulations are widely used to mode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in order to enliance their adsorption and selectivity.In this study,chloramphenicol(CAP)and acrylamide(AM)were used as the template and flinctional monomer,respectively,and pentaenlhritol triacrylate(PETA),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and trimethvlolpropane trimethvlacrylate(TRIM)were used as cross-linking agents.The 6oB97XD/6-31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binding sites,binding energy,the number of hydrogen bonds,the imprinted molar ratio,which produced the most stable complex,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The cross-linking agent was optimized based on the binding energy.The atoms in molecules theor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nature of the imprinting effects.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revealed that CAP and AM fonned ordered complexes via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when the molar ratio between CAP and AM was 1:7 using TRIM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The CAP-AM complex(molar ratio 1:7)had the most stable structure,the largest number of hydrogen bonds,and the smallest A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P-MIPs ionncd perfect microspher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314 nm.Scat chard p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AP-MIPs had only one type of binding site over thestudied concentration ranges.The dissociation equilibriinn constant and maximum apparent adsorption capacities were 1887.35 mg/L(5.84 mmol/L)and 155.56 mg/g(0.482 mmol/g),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AMPHENICOL ACRYLAMID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Computer simulation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