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龙沟废弃矿区修复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蔡卓良 张富 +4 位作者 王理德 张裕凯 赵赫然 赵学成 张恒平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目的】探讨天祝藏族自治县双龙沟矿区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特性。【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双龙沟不同修复年限(2 a、5 a、10 a)和未修复(CK)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 【目的】探讨天祝藏族自治县双龙沟矿区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特性。【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双龙沟不同修复年限(2 a、5 a、10 a)和未修复(CK)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量、机械组成)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表层土壤容重呈减少趋势,并在修复10 a时达到最小,为0.921 g/cm3;土壤含水率随修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并在修复10 a时为对照样地的2.4倍;土壤粒径随修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向细化的方向发展;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修复年限的延长均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细菌占微生物总数量的96.74%,而放线菌和真菌仅占0.29%和0.003%,并且放线菌和真菌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磷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分别在修复2 a和5 a时超过对照样地,最大值分别达到385.562、24.414 mg/kg,而微生物量氮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为14.295~132.388 mg/kg。【结论】在双龙沟矿区废弃地修复使土壤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加速了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龙沟 矿区废弃地 修复年限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硕 赵雪成 +4 位作者 宗厚琴 赵泽华 李嘉琪 姚红林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ICU 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ICU 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探究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有45例(75.00%)和57例(95.00%)病人在入院48 h内开始EN治疗和PN治疗。入院前1周早期肠内营养(EEN)热卡达标率为44.20%,入院前1周早期肠内营养热卡达标组和非达标组,二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肠瘘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稍低,与早期肠内营养非达标组相比,肠内营养达标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短,病人住院总费用低,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肠瘘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护理
下载PDF
个体化运动处方在妊娠晚期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姚红林 江方正 +5 位作者 叶向红 赵雪成 薛阳阳 高堃 童智慧 李维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运动处方在妊娠晚期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心的妊娠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IP)住院病人共46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3例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个体化运动处方在妊娠晚期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心的妊娠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IP)住院病人共46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3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3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和四肢功能锻炼;干预组采取个体化运动处方功能锻炼方案。两组病人在实施肠内营养(EN)期间,采用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工具,每6小时对病人进行评价与护理对策调整,以帮助EN能够顺利实施。观察两组病人实施个体化运动处方后0 d、3 d、7 d、14 d时ICU获得性肌无力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RC分值变化;观察两组病人EN期间耐受性情况和EN喂养中断次数;观察两组病人0 d、3 d、7 d、14 d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病人0 d、3 d、7 d、14 d机体肌肉总量、骨骼肌、体脂肪、躯干水分、四肢水分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干预后7 d、10 d、14 d时MRC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在7 d、14 d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EN期间发生不耐受的情况少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N中断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可促进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和利用,提高EN耐受性,改善病人的机体组成和营养状况,提高病人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处方 功能锻炼 个体化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妊娠晚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雪诚 万政策 +2 位作者 李冰丽 赵琳茜 黄元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于体检中心行血尿酸和肝脏超声检查的99963个体检者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将体检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于体检中心行血尿酸和肝脏超声检查的99963个体检者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将体检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中,女44241人,年龄(42.04±13.07)岁;男55722人,年龄(41.73±12.76)岁;高尿酸血症患者24152例(24.2%),脂肪肝患者27858例(27.9%)。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BMI、γ-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50.5%vs 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肝功能、血脂等混杂因素后,数据显示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患病风险成独立正相关,OR值为1.479(95%CI 1.417~1.544,P<0.001)。结论: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对尿酸水平的监测和管理以降低脂肪肝的疾病负担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高尿酸血症 体检人群
下载PDF
一种偏置集中力火箭舱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林 张游 +2 位作者 赵学成 黄帅 张欣耀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28,共4页
为解决大型运载火箭助推器舱体结构承受偏置集中力问题,开展舱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围绕舱段结构多工况、多约束的设计需求,采用多目标折衷规划实现舱体结构整体传力路径拓扑优化,根据拓扑优化结果设计一种"梁式"舱体结构... 为解决大型运载火箭助推器舱体结构承受偏置集中力问题,开展舱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围绕舱段结构多工况、多约束的设计需求,采用多目标折衷规划实现舱体结构整体传力路径拓扑优化,根据拓扑优化结果设计一种"梁式"舱体结构,对舱体结构开展强度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梁式"舱体结构可以提高整体承载能力14.2%,最后通过地面静力试验验证了舱体结构优化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集中力 传力路径 拓扑优化 折衷规划
下载PDF
民勤绿洲退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常乐 张富 +3 位作者 王理德 赵赫然 赵学成 张恒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1829,共9页
为明确退耕阶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3个不同退耕阶段的荒漠绿洲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来研究不同阶段退耕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个阶段退耕地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 为明确退耕阶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3个不同退耕阶段的荒漠绿洲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来研究不同阶段退耕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个阶段退耕地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为优势菌门.与退耕前期相比,退耕修复后期增加了群体感应、卟啉与叶绿素代谢、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以及苯乙烯降解的功能基因比例,且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退耕阶段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营养循环与能量代谢的功能潜力. RDA结果表明电导率(EC)、速效钾(AK)和全氮(TN)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其中EC对微生物功能组成的影响最大.不同退耕阶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在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修复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对不同阶段的土壤修复敏感性可综合相关指标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退耕地 宏基因组测序 功能多样性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 of vulnerable plaques in an atherosclerotic rabbit model 被引量:1
7
作者 zhao xue-cheng zhao Quan-ming +6 位作者 MA Xiao-hai ZENG Cong-he FENG Ting-ting zhao Xin ZHANG zhao-qi ZHANG Ming-duo ZHUANG Xu-cu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163-2167,共5页
Background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 has a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ulner... Background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 has a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ulnerable plaques and stable plaques in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Methods Atherosclerosis was induced in twenty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by high cholesterol diet and balloon injury of the abdominal aorta. After baseline (pre-triggering) MR imaging (MRI) scan, the rabbits underwent pharmaceutical triggering with Russell's viper venom and histamine to induce atherothrombosis, followed by another MRI scan 48 hours later (post-triggering). Rabbits were euthanized to obtain pat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data. The results of MRI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athology and histology. Results MRI showed that abdominal aorta of the rabbits had pathological change of atherosclerosis in different degrees. Seventy-five plaques were analysed, among which 14 had vulnerable thrombi and 61 stable. Thrombosis was identified in 7 of 11 rabbits by post-triggering MRI, the sensitivity and K value of MR in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 was 71% and 0.803 (P 〈0.05). MRI data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pathological data in fibrous cap thickness (t=0.749) plaque area (t=0.853), lipid core area (r=0.900). Compared with stable plaques, vulnerable plaques had a significantly thinner fibrous cap ((0.58±0.27) mm vs. (0.95±0.22) mm), larger lipid core area ((7.56±2.78) mm2 vs. (3.29±1.75) mm2), and a higher ratio of lipid core area/plaque area ((55±16)% vs. (27±17)%), but plaque area was comparable in two groups on MRI. The ratio of lipid core area/plaque area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vulnerable plaques. Conclusion MRI could distinguish vulnerable plaques from stable plaques in a rabbit model of atherothrombosis and may thus be useful as a noninvasive modality for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s in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ulnerable plaques RABBITS THROMBU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