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互嵌式发展研究
1
作者 郑长德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推动经济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经济上看,互嵌式发展是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经济交易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且经济互嵌发展对于各类... 推动经济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经济上看,互嵌式发展是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经济交易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且经济互嵌发展对于各类资本积累、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民族八省区在经济发展、贫困减缓、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就业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经济互嵌程度,而且各地区经济互嵌程度已有了显著提升,但互嵌程度和水平也受到一些因素的约束。因此,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互嵌式发展,还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互嵌水平,持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种成本,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深度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协调发展中推进经济互嵌式发展,利用动态比较优势的变化,提升产业的嵌入性和融合发展水平,互嵌导向型的对口支援与合作政策,着力提高民族地区互嵌式发展的内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互嵌式发展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9
2
作者 郑长德 陈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59,共10页
采用时间节点分析法、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1985—2017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可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劳动生产率领先,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由低于中部演变为超过中部,区域年均增长... 采用时间节点分析法、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1985—2017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可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劳动生产率领先,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由低于中部演变为超过中部,区域年均增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伴随整体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省份与增长较慢的省份之间形成较大的差距,并且出现了极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经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劳动生产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省份将逐渐增加、相对较低的省份会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区域差异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跨越“分形贫困陷阱”的路径与政策支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长德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第12期18-30,共13页
深度贫困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相较于发达地区,这里的居民、企业和政府的经济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不同层面的贫困表现出自相似的特点,即贫困具有分形特征。本文从分形视角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状态,认为这些地区的贫困陷阱均衡在... 深度贫困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相较于发达地区,这里的居民、企业和政府的经济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不同层面的贫困表现出自相似的特点,即贫困具有分形特征。本文从分形视角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状态,认为这些地区的贫困陷阱均衡在多个分析尺度(微观、中观和/或宏观)上同时存在,政府、市场和社区同时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并通过反馈效应自我强化,这种状态被称之为分形贫困陷阱。任何一个尺度的没有突破阈值的小幅调整都不可能使系统远离其主导的稳定动态均衡。鉴于深度贫困地区的分形贫困陷阱特征,持续脱贫拟继续实施大推进战略,着力于全面提高这些地区各个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贫困陷阱 长期贫困 分形贫困陷阱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向琳 郑长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和政策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和政策需求,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要素源配置、创新推动与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修复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实现生态宜居;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乡贤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民主自治、基层法治和社会德治融合发展,实现治理有效;提升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生活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西部民族地区 发展质量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Change i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of China’ s Ethnic Minorities
5
作者 zheng changde 《民族学刊》 2014年第3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育 结构 职业 中国 经济发展水平 脑力劳动 社会问题 城市化水平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在险增长研究(1992-2022)
6
作者 郑长德 葛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101,共15页
中国宏观经济在稳增长和降风险之间寻求着平衡,基于IMF提出的国家在险增长GaR(Growth at Risk)分析框架,文章使用1992-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定量刻画了在险增长程度和尾部风险的时间演变。主要结论是:第一,增长分布具有尾部不对... 中国宏观经济在稳增长和降风险之间寻求着平衡,基于IMF提出的国家在险增长GaR(Growth at Risk)分析框架,文章使用1992-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定量刻画了在险增长程度和尾部风险的时间演变。主要结论是:第一,增长分布具有尾部不对称和期限跨期替代,左尾更具有时间波动性,右尾则相对保持稳定,在不利冲击后,增长分布在短期呈现左偏,加大下行风险压力,冲击影响在长期逐步减弱。对增长作用的跨期替代效应上,外部条件正向作用明显减弱,金融条件正向作用逐步凸显,金融脆弱性负向作用和经济条件正向作用有增强趋势。第二,从低增长到高增长阶段,经济条件对经济增长均为正向作用,金融脆弱性则是负向抑制,外部条件主要为正向作用,而金融条件低增长阶段是负向作用,高增长阶段是正向作用。第三,在静态预演下宏观政策调控有助于经济稳定。目前工作重点在于金融领域,降低金融脆弱性,加强宏观金融监管,收紧金融条件,降低外部波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险增长(GaR)分析框架 增长在险程度 金融脆弱性 金融风险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政策支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郑长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82,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文章认为,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低收入的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民族地区,在协调发展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文章认为,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低收入的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民族地区,在协调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缺口,这既表现在东西部、内地与边疆经济社会的“不平衡”,包含着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以人为本的发展“不充分”这些基本的矛盾要素。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指出民族地区处于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会。文章基于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提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支持政策,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民族地区 共同富裕 共同现代化
原文传递
生产网络、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长德 张露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4,共9页
本文从生产网络的角度出发,利用产品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内生生产网络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产业结构变迁会伴随着生产网络中产品部门的变化,部门的变化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其... 本文从生产网络的角度出发,利用产品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内生生产网络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产业结构变迁会伴随着生产网络中产品部门的变化,部门的变化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其下游部门的投入组合,从而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最终使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加;(2)利用我国2007、2012、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生产网络,通过对比各年的网络指标,发现我国高度中心性和中介性的部门类别都发生了明显转变,都是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说明我国部门之间的投入组合变化较大;(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部门投入组合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化呈正相关,即产业结构变迁能够使全要素生产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全要素生产率 内生生产网络模型 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钟海燕 郑长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基于民族地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判断,以及"十三五"规划期发展情况分析,本文提出新时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空间协调、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等。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 基于民族地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判断,以及"十三五"规划期发展情况分析,本文提出新时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空间协调、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等。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要实现加快发展,更加重视绿色发展,经济空间促进增长、调整结构和引导集聚,社会空间升级禀赋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扶贫重点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和统筹城乡扶贫,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十四五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郑长德 张玉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7,共9页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民族地区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研究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状特点、比较优势和路径选择。文章首先给出了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发展的分析框架...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民族地区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研究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状特点、比较优势和路径选择。文章首先给出了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发展的分析框架,然后从产品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和旅游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状特点,再从禀赋结构和产业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的政策建议。文章的主要结论是民族地区外循环程度较低,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不高,内循环中以资源输出和产品输入为主,制造业发展有限。主要政策建议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中推动绿色转型与发展;在全方位更高水平开放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包容性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