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光舟 侯志辉 +3 位作者 郑海生 吴先衡 杨有优 林黛英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24-327,376,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上的形态学特点,并评估具有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价值的形态学特...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上的形态学特点,并评估具有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价值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CTO病变患者的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评估并记录CCTA上所显示的各形态学指标,包括病变位置、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闭塞段血管出现钙化;与CAG结果相比较,分析两者间显示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82个CTO病变)CCTA结果显示82支血管闭塞,CCTA诊断CTO病变的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97.14%;冠状动脉CTO病变45例(54.88%)位于右冠状动脉,CCTA测量闭塞段长度显著小于CAG测量所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29±14.15)mm vs.(38.90±23.48)mm,P<0.001]。CCTA显示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19例(23.17%),与CAG对照一致。CCTA显示58个(70.73%)CTO病变闭塞段血管内可见点状、结节状、条片状钙化灶,而CAG显示闭塞段血管存在钙化55个(67.07%),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CTO病变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且可以显示闭塞段长度,近端形态及闭塞段钙化等有利于指导PCI治疗的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标准件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郑海胜 王晓琦 +3 位作者 王瑞鹏 王凯 沈泽亚 程水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8-1056,共9页
为研究标准件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选取了典型标准件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采样,运用GC-MS/FID测定了废气中102种VOCs物种,建立了标准件行业VOCs源成分谱,并估算了行业VOCs的环境污染影响、排放因子及排放量.结果表明,标准件行业... 为研究标准件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选取了典型标准件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采样,运用GC-MS/FID测定了废气中102种VOCs物种,建立了标准件行业VOCs源成分谱,并估算了行业VOCs的环境污染影响、排放因子及排放量.结果表明,标准件行业各工序VOCs均以烷烃(29.58%~68.94%)为主要排放组分.正十二烷、乙烷、丙烷等烷烃,邻-二甲苯、对二甲苯等芳香烃,乙酸丁酯、乙醛等含氧VOCs为该行业高排放物种.芳香烃是该行业臭氧生成潜势的主要贡献组分,烷烃是该行业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主要贡献组分.标准件行业VOCs排放因子为1.51kg/t,2018~2020年全国标准件行业VOCs排放量分别为11496.84,13301.89,14365.69t,年均增长率为11.85%,其排放以华北和华东地区为主,两地区排放量累计占比范围为84.55%~8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件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征 环境影响 排放因子 排放量
下载PDF
中美典型干热气候下整车大气暴露环境严酷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习娇 郑海生 +3 位作者 赵培生 关乔 吴传洋 孙建忠 《环境技术》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针对干热环境,国内外比较典型的整车大气暴露试验场地为新疆吐鲁番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场和美国凤凰城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场。本文主要从气候严酷度、汽车微环境进行对比,探讨不同试验场环境对汽车耐候性的影响,同时为汽车耐候性试验场地的... 针对干热环境,国内外比较典型的整车大气暴露试验场地为新疆吐鲁番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场和美国凤凰城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场。本文主要从气候严酷度、汽车微环境进行对比,探讨不同试验场环境对汽车耐候性的影响,同时为汽车耐候性试验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耐候性 大气暴露试验 干热环境
下载PDF
基于炎症和氧化应激探讨固本明目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徐家窈 郑海生 +2 位作者 陈海燕 冼文光 欧阳博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1388-1391,1374,共5页
目的:基于炎症和氧化应激探讨固本明目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海南省眼科医院期间收治的1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固... 目的:基于炎症和氧化应激探讨固本明目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海南省眼科医院期间收治的1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固本明目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75例)、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75例)。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眼部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症状评分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泪液分泌试验(SIt)、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更高;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症状评分和总评分更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更低;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固本明目颗粒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缓解干眼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明目颗粒 玻璃酸钠滴眼液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炎症 氧化应激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非洲某水电站厂区三维渗流分析
5
作者 郑海圣 徐达 倪绍虎 《大坝与安全》 2018年第3期54-57,66,共5页
结合水电站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枢纽布置、防渗体系布置等,开展了电站厂区的三维渗流场分析,评价了厂区防渗体系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厂区现有防渗体系渗控效果明显,总体合理有效;厂区上部排水系统处于计算干区,... 结合水电站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枢纽布置、防渗体系布置等,开展了电站厂区的三维渗流场分析,评价了厂区防渗体系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厂区现有防渗体系渗控效果明显,总体合理有效;厂区上部排水系统处于计算干区,高高程排水孔幕的间距可适当加大;现有防渗体系存在渗漏通道,可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排水孔幕 渗流控制 渗控优化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奕富 陈运信 +2 位作者 郑海生 王川东 黄承东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的近视儿童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角膜塑形镜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的近视儿童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角膜塑形镜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组佩戴角膜塑形镜,佩戴时间为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天,7天,30天,90天以及180天评价患者鼻侧30°、15°、中央0°、颞侧15°、30°的屈光度,变化值以及相对周边屈光度,并测量眼轴长度。结果:角膜塑形镜组鼻侧15°、中央0°、颞侧15°的屈光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角膜塑形镜组鼻侧15°、中央0°、颞侧15°的屈光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塑形镜组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的屈光度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角膜塑形镜组鼻侧30°、中央0°、颞侧15°、颞侧30°的相对屈光度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角膜塑形镜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视力分别为(0.4±0.2),(0.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视力分别为(0.9±0.3),(0.5±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通过有效改善中央屈光度、周边屈光度、相对周边屈光度改善近视儿童的视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儿童 近视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eline 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and acute heart failur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7
作者 WANG Ying zheng hai-sheng +1 位作者 HUANG Zhen-chun zheng Xiao-dong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1年第3期145-153,共9页
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becomes a novel cardiovascular prognostic predictor.The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HR and acute heart failure(... 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becomes a novel cardiovascular prognostic predictor.The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HR and acute heart failure(AHF)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Methods A cohort of 127 postmenopausal women diagnosed with ACS were enrolled.They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Shantou Central Hospital(Shantou,China)from December 2014 and July 2016.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admission MHR:low MHR group(MHR≤0.3677,n=51)and high MHR group(MHR>0.3677,n=7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HR and AHF was assess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the low MHR group(64.2%±8.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MHR group(57.6%±12.9%)(P=0.002).Fractional shortening of the low MHR group(35.4%±6.4%)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MHR group(30.6%±8.9%)(P=0.001).Hospitalization days of high MHR group(11.4±6.6 days)was longer than that of low MHR group(8.4±3.5 days)(P=0.006).Incidence of AHF(21%)in the high MH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 MHR group(4%)(P=0.008).MHR(OR:25.701,95%CI:3.099-213.143,P=0.003)could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AHF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AHF in high baseline MH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ow baseline MHR group.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high MHR level was a risk factor for AHF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ratio acute heart failure postmenopausal wome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