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AE-DRSN的微纳卫星推力器故障诊断方法
1
作者 朱劲锟 郑侃 +1 位作者 梁振华 唐嘉程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针对微纳卫星推力器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深度残差收缩网络(VAE-DRSN)的数据驱动推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变分自编码器对姿态数据与控制器输出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深度残差收缩神经网络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特... 针对微纳卫星推力器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深度残差收缩网络(VAE-DRSN)的数据驱动推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变分自编码器对姿态数据与控制器输出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深度残差收缩神经网络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特征分类,可以高精度地在线检测、诊断和定位推力器的卡开、卡关及效率降低故障,无需卫星推力器模型及动力学模型,且无需单独配备硬件测量机构。经数值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单喷口故障检测正确率可达99%以上,具有良好推力器故障定位及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变分自编码器 推力器故障
下载PDF
烃化油品电导率测试设备的研制
2
作者 刘昊 王军 +4 位作者 郑衎 卢鉴 吴越 魏召唤 吴喆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航空煤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带上静电电荷,由此会引发火灾,因此需要快速测量出航空煤油电导率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该文采用恒流源法,以“分体设计、兼容对接”方式设计了一款可以快速测量油类电导率的便携设备。电导池的探头和机体... 航空煤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带上静电电荷,由此会引发火灾,因此需要快速测量出航空煤油电导率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该文采用恒流源法,以“分体设计、兼容对接”方式设计了一款可以快速测量油类电导率的便携设备。电导池的探头和机体分离设计可以较高精度的可靠地测量出被测油品的电导率。该文针对3号航空煤油进行了一次设备的功能验证实验,实际测试结果显示,设备可有效测量出航空煤油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煤油 烃化油品 电导率 恒流源法
下载PDF
稻麦兼用排种器检测与吹种装置性能模拟与试验
3
作者 梁玉玥 郑侃 夏俊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108,共10页
针对稻麦兼用排种器充种环节无法实现精确囊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精确计数的吹种装置。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和文丘里原理分别设计稻麦检测装置和吹种装置,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稻麦充种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 针对稻麦兼用排种器充种环节无法实现精确囊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精确计数的吹种装置。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和文丘里原理分别设计稻麦检测装置和吹种装置,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稻麦充种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气固耦合方法仿真分析喷嘴结构形式、工作转速、气流入口压力对种子运动状态特性的影响,仿真试验验证检测与吹种装置的可行性,并开展台架试验确定粒间延时时间。结果表明,Type 3方形喷嘴管在喷嘴口处的速度分布较广且X方向速度分布更均匀,确定喷嘴管截面长度为18 mm,宽度为7 mm,高度为3 mm。气流入口压力和工作转速对种子运动特性有显著影响,合力和合速度均随气流入口压力和工作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确定水稻和小麦排种时较优的气流入口压力为300 Pa、工作转速为20 r·min^(-1),在此作业条件下,种子间隔的仿真时间远小于理论时间,验证了检测与吹种装置的可行性。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粒间延时时间为12 ms、入口压力为300 Pa、工作转速为20 r·min^(-1)时,水稻和小麦排种的合格率分别为90.7%和93.2%,满足稻麦兼用播种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机械式稻麦精量排种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兼用排种器 精量计数 检测与吹种装置 仿真试验
下载PDF
微纳卫星与非合作翻滚目标对接的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玲 陈丹鹤 +2 位作者 廖文和 郑侃 刘婷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1-442,共12页
针对多约束下微纳卫星与非合作翻滚目标对接过程中的位置跟踪与姿态同步问题,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对接控制器。首先,考虑动力学耦合问题,建立了六自由度姿轨耦合相对动力学模型。然后,充分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实际工程约束,包括... 针对多约束下微纳卫星与非合作翻滚目标对接过程中的位置跟踪与姿态同步问题,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对接控制器。首先,考虑动力学耦合问题,建立了六自由度姿轨耦合相对动力学模型。然后,充分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实际工程约束,包括输入饱和约束、移动过程中的速度约束、追踪星光学设备视场约束、安全接近走廊约束等,设计了基于MPC的对接控制器,确保精确完成对接操作的同时尽量减少推进剂消耗以获得最优接近轨迹。最后,仿真结果说明了本文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所设计控制器可以在满足多种约束的基础上,实现微纳卫星对非合作翻滚目标的对接,并对干扰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非合作目标 交会对接 多约束 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勺夹式藠头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康启新 张国忠 +4 位作者 郑侃 刘浩蓬 唐楠锐 刘婉茹 季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5,共11页
针对藠头(Allium chinense)种植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由排种盘、取种勺、取投种凸轮、种箱、安装板等组成的勺夹式藠头排种器。对该排种器工作原理和取种、携种、投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离散元仿真模型,对... 针对藠头(Allium chinense)种植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由排种盘、取种勺、取投种凸轮、种箱、安装板等组成的勺夹式藠头排种器。对该排种器工作原理和取种、携种、投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离散元仿真模型,对取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优种勺结构。以大叶藠为对象,以取种合格率和漏取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种勺直径、种勺深度、取种起始角、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和取种速度5因素显著性筛选试验,并以种勺直径、取种起始角、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为试验因素进行回归正交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法和Box-Behnken中心试验法建立取种合格率和漏取率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种勺直径27mm、取种起始角30°和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92.5%。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台架试验,得到取种合格率91.17%,漏取率6.1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0.1~0.2 m/s的条件下,该排种器平均播种合格率、平均重播率和漏播率分别为63.10%、12.76%和24.14%。研究结果可为藠头播种机械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响应面 排种器 勺夹式 藠头
下载PDF
旋转超声铣削表面微结构成形机理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鹏辉 郑侃 +2 位作者 孙连军 薛枫 孙振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考虑到旋转超声铣削(Rotary ultrasonic milling,RUM)形成的规律性表面微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了旋转超声铣削表面微结构仿真研究。首先建立旋转超声铣削刀尖运动学方程。其次,基于改进型Z-MAP法,利用MATLAB软件... 考虑到旋转超声铣削(Rotary ultrasonic milling,RUM)形成的规律性表面微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了旋转超声铣削表面微结构仿真研究。首先建立旋转超声铣削刀尖运动学方程。其次,基于改进型Z-MAP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表面微结构仿真分析,阐明了工艺参数以及主轴误差参数对表面微结构的影响规律。最后,开展旋转超声铣削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准确预测进给方向间距、周向间距等表面微结构特征,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仿真建模 跳动误差 旋转超声铣削 端面铣削 表面预测
下载PDF
内充气力式棉花高速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梦杰 夏俊芳 +3 位作者 郑侃 杜俊 刘政源 周明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85,共13页
针对现有气力式棉花排种器高速作业下充种性能不佳、排种精度低的问题,结合内充种式排种器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内充气力式棉花高速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利用内充与气流吸附方式进行双重充种,经清种装置作用后,采用二次投种方式完成排种... 针对现有气力式棉花排种器高速作业下充种性能不佳、排种精度低的问题,结合内充种式排种器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内充气力式棉花高速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利用内充与气流吸附方式进行双重充种,经清种装置作用后,采用二次投种方式完成排种过程。构建了种子充填与吸附力学模型,确定了关键部件主要结构参数,并对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清种距离为影响因子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基于最优清种效果,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分析吸孔直径、前进速度与负压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并进行了高速条件下排种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清种距离为2.0 mm时,排种器清种效果最优;影响排种合格指数与漏播指数的主次因素分别为负压、前进速度、吸孔直径;最佳参数组合为吸孔直径2.9 mm、前进速度8.4 km/h、负压1150 Pa。经台架试验验证,其性能指标为合格指数均值96.48%、重播指数均值2.41%、漏播指数均值1.11%;在作业速度8~12 km/h范围内,内充气力式排种器排种合格指数均大于91%、漏播指数小于7%,且排种效果优于垂直圆盘气吸式排种器,满足棉花精量直播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精量直播 高速排种器 内充气力式
下载PDF
基于角度检测的拖拉机悬挂耕深电液监控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夏俊芳 李栋 +3 位作者 刘国阳 程健 郑侃 罗承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6-395,共10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土壤黏重潮湿、机具碾压导致地表平整度差、耕作时耕深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拖拉机车身俯仰角与悬挂装置提升臂转角的耕深监控方法。首先,对旋耕作业机组姿态进行分析,确定了耕深与角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 针对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土壤黏重潮湿、机具碾压导致地表平整度差、耕作时耕深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拖拉机车身俯仰角与悬挂装置提升臂转角的耕深监控方法。首先,对旋耕作业机组姿态进行分析,确定了耕深与角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了耕深控制模型,并利用角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分别测量提升臂转角和拖拉机车身俯仰角的变化,从而间接确定耕深;然后设计了耕深电液监控系统,该系统可预设耕深和实时显示耕深;最后,选用Simulink软件通过仿真对耕深电液监控系统进行响应速度检验,仿真结果显示,系统能在0.6 s达到稳定状态,满足耕深控制要求。进行了耕深自动监控系统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检测因倾仰导致的三点悬挂下拉杆悬挂点高度的变化量,调控高度稳定在设定值,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为检验耕深电液监控系统田间作业性能,选择所设计的电液监控系统与原机械调节系统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电液监控系统进行旋耕作业时,其在各工况中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不超过4.28%,耕深标准差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均低于机械调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电控液压系统 监控 耕深稳定性 倾角传感器
下载PDF
江西省军工遗产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段亚鹏 刘俊丽 +4 位作者 闵忠荣 李小云 贺海芳 郑侃 倪绍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7期7-11,共5页
军工遗产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军工企业的历史发展记忆,具有特殊的价值。随着当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遗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首先梳理江西省军工遗产的历史发展沿革。其次,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西军... 军工遗产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军工企业的历史发展记忆,具有特殊的价值。随着当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遗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首先梳理江西省军工遗产的历史发展沿革。其次,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西军工遗产进行分类,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对江西军工遗产特征进行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工遗产 工业遗产 江西省
下载PDF
机器人旋转超声铣削铝合金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伟华 郑侃 +2 位作者 廖文和 刘金山 冯锦丹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针对机器人铣削过程中因刚度不足导致的铣削力过大,进而引起机器人加工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超声的机器人铣削加工方法。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开展机器人旋转超声铣削和普通铣削对比实验,探究旋转超声加工与工业机器人结... 针对机器人铣削过程中因刚度不足导致的铣削力过大,进而引起机器人加工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超声的机器人铣削加工方法。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开展机器人旋转超声铣削和普通铣削对比实验,探究旋转超声加工与工业机器人结合的可行性。分析了超声振动对铣削力、颤振和表面精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可使铣削力降低22%,且颤振振幅降低25%以上,同时高频的振动冲击可有效抑制颤振,改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旋转超声铣削 普通铣削 铣削力 振幅 表面精度
下载PDF
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铝合金叠层构件毛刺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力闯 郑侃 +3 位作者 董松 薛枫 束静 苗迪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7-413,共7页
针对铝合金叠层构件机器人制孔容易产生钻削毛刺,严重影响飞机装配精度和效率等问题,提出基于弱刚度环境下机器人旋转超声制孔毛刺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高频的振动冲击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铝... 针对铝合金叠层构件机器人制孔容易产生钻削毛刺,严重影响飞机装配精度和效率等问题,提出基于弱刚度环境下机器人旋转超声制孔毛刺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高频的振动冲击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机器人旋转超声钻削铝合金叠层构件的钻削力经验公式。然后,结合经典薄板弯曲理论和能量法,分析了超声振动及钻削位置刚性对机器人钻削铝合金叠层板毛刺形成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显示:所提计算方法的相对误差在13%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构件 钻削毛刺 计算方法 机器人 超声振动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单神经元PID的秸秆旋埋还田导航系统研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明宽 夏俊芳 +3 位作者 郑侃 杜俊 张居敏 罗承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0,共10页
水稻田土壤松软,收割机作业后会出现残留秸秆凸起、地表坑洼等现象,导致秸秆旋埋还田作业易出现重耕、漏耕和自动驾驶路径跟踪精度差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滑移估计模型推导了拖拉机路径跟踪的前轮转角控制率,并设计了一种变增益单神经元PI... 水稻田土壤松软,收割机作业后会出现残留秸秆凸起、地表坑洼等现象,导致秸秆旋埋还田作业易出现重耕、漏耕和自动驾驶路径跟踪精度差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滑移估计模型推导了拖拉机路径跟踪的前轮转角控制率,并设计了一种变增益单神经元PID导航控制器。在自主设计的电控比例液压转向系统基础上开发了秸秆旋埋还田导航系统,采用双天线RTK-GNSS获取拖拉机的实时位置和航向角信息,由变增益单神经元PID控制器根据理论转角和航向角偏差变化输出实际执行转角,实现旋埋作业自主路径跟踪。田间试验表明,作业速度为1.15m/s时,变增益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的自适应直线跟踪最大横向偏差不超过0.071 m,平均绝对偏差不超过0.031 m。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变增益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的最大横向偏差和平均绝对偏差控制精度分别提高了53.08%和51.72%;与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相比,最大横向偏差和平均绝对偏差控制精度分别提高了39.00%和28.21%。该研究设计的变增益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可以增强导航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提高路径跟踪精度,适用于未来无人驾驶下的秸秆旋埋还田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秸秆 导航 旋埋还田 控制器 变增益单神经元PID 电控比例液压系统 双天线RTK-GNSS
下载PDF
江西典型后工业景观改造中的地域文化设计
13
作者 郑侃 高嘉伟 贺海芳 《丝网印刷》 2022年第21期80-83,共4页
围绕后工业景观提出基于地域文化进行设计,以江西典型改造项目提出运用文脉延续等对后工业景观更新与保护的策略,挖掘地域文化和城市记忆。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后工业景观 设计
下载PDF
振动横挡阻隔式旋耕防粘结刀辊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国阳 夏俊芳 +5 位作者 郑侃 程健 魏有帅 国立伟 吏晓锋 张居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40,共12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旋耕刀辊作业时土壤黏附严重,导致作业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刀辊内部固有部件防粘结与横挡部件脱附的振动横挡阻隔式旋耕防粘结刀辊。对振动横挡作用下土壤受力状态及激振装置结构进... 针对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旋耕刀辊作业时土壤黏附严重,导致作业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刀辊内部固有部件防粘结与横挡部件脱附的振动横挡阻隔式旋耕防粘结刀辊。对振动横挡作用下土壤受力状态及激振装置结构进行分析,确定激振装置结构参数范围;通过对防粘结刀辊结构与旋耕刀抛土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确定刀辊结构参数,得到土壤-旋耕刀分离运动学要求,明确影响刀辊脱附性能关键因素为旋耕切土节距、刀辊转速、横挡回转半径。结合离散元仿真,以单位时间内横挡与土壤颗粒的接触次数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旋耕切土节距6.3 cm,刀辊转速260 r/min,横挡回转半径140 mm,此时单位时间内横挡与土壤颗粒的接触次数为127.89。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对激振装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MATLAB分析横挡在激振装置驱动下的运动特性确定激振装置结构参数。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刀辊适用于小麦机械化种床整备作业,所设计旋耕防粘结刀辊土壤黏附量远小于常用旋耕刀辊,耕深稳定性系数、厢面平整度、碎土率、土壤黏附量、轴向分布均匀度和秸秆埋覆率的均值分别为92.02%、15.21 mm、81.81%、2.63 kg、10.99%和92.27%,满足国家标准与农艺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旋耕机减黏脱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横挡 阻隔式 土壤粘结 振动脱附
下载PDF
纵扭共振旋转超声加工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顾磊 郑侃 董松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3,共7页
针对目前纵扭共振超声加工系统中存在的振动方向单一、加工难度大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新型螺旋槽式纵扭超声加工系统,通过数值计算法对纵扭超声加工刀柄进行了结构设计,运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分析结构参数对超声振动系统谐振频率的影... 针对目前纵扭共振超声加工系统中存在的振动方向单一、加工难度大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新型螺旋槽式纵扭超声加工系统,通过数值计算法对纵扭超声加工刀柄进行了结构设计,运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分析结构参数对超声振动系统谐振频率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纵扭超声加工系统进行瞬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旋转超声加工系统能够实现纵扭超声振动,且谐振频率与设计值误差为1.675%,振幅可达到预期要求。最后对该纵扭超声系统进行振幅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纵振振幅为9.3μm,扭振振幅为4.5μm,验证了该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共振超声加工系统 螺旋槽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稻板田旋耕功耗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祝英豪 夏俊芳 +3 位作者 曾荣 郑侃 杜俊 刘政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50,共9页
针对旋埋刀辊在对长江中下游稻板田耕作时存在的高功耗问题,基于离散元方法构建稻板田旋耕功耗预测模型,以辅助旋埋刀辊功耗检测。连续3年对稻板田土壤含水率的进行监测,发现土壤含水率与其塑限接近,说明稻板田土壤塑性较差,结合土壤受... 针对旋埋刀辊在对长江中下游稻板田耕作时存在的高功耗问题,基于离散元方法构建稻板田旋耕功耗预测模型,以辅助旋埋刀辊功耗检测。连续3年对稻板田土壤含水率的进行监测,发现土壤含水率与其塑限接近,说明稻板田土壤塑性较差,结合土壤受载后的形变及破坏特点,最终选定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颗粒接触模型表征稻板田土壤的粘结和破坏情况。根据旋耕作业形式的特殊性和旋埋刀辊的结构特点,沿幅宽方向缩小旋埋刀辊的尺度,在旋耕测试平台的辅助下,完成标定参照试验。利用离散元软件建立旋耕作业模型,进行等步长爬坡试验,通过步阶次序建立接触参数与功耗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代入标定参照试验功耗值,最终确定稻板田旋耕功耗预测模型的接触参数取值,完成模型的构建。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在不同作业工况下对通用刀辊和旋埋刀辊进行误差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预测误差范围为3.63%~9.48%,均值为6.65%,结合方差分析说明,稻板田旋耕功耗预测模型适用于不同旋耕刀辊及工况下的功耗预测。还原刀辊真实尺度的田间试验功耗预测误差范围为2.50%~12.81%,均值为7.28%,刀辊结构在缩放过程误差变化较小,说明模型能够准确反映旋埋刀辊在稻板田作业的功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功耗 预测模型 稻板田 离散元
下载PDF
稻麦兼用排种器振动供种装置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玉玥 郑侃 +2 位作者 杜俊 罗承铭 夏俊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717,共10页
为保证稻麦作物形成连续单列种子流,提高供种速率、单列率,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稻麦供种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垂直振幅、角振幅和料槽升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分别建立稻麦供种速率、供种速率变异系数、单列率的回归模型,采用响应面... 为保证稻麦作物形成连续单列种子流,提高供种速率、单列率,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稻麦供种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垂直振幅、角振幅和料槽升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分别建立稻麦供种速率、供种速率变异系数、单列率的回归模型,采用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供种时垂直振幅0.5mm、角振幅0.007rad、料槽升角11°,此时供种速率为18.7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3.87%、单列率为82.97%;小麦供种时垂直振幅0.7mm、角振幅0.006rad、料槽升角11°,此时供种速率为15.4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3.23%、单列率为81.24%。在该条件下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供种装置能满足稻麦兼用排种器的供种功能,当工作电压为110V时,水稻供种速率为19.6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4.11%、单列率为78.59%;当工作电压为130V时,小麦供种速率为13.9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2.98%、单列率为80.32%;对比回归模型稻麦供种速率误差分别为4.81%和9.74%,供种速率变异系数误差分别为6.20%和7.74%,单列率误差分别为5.23%和1.14%。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转速为20r·min^(-1)时,水稻和小麦的合格率分别为90.7%和93.2%,满足稻麦兼用播种要求。通过调节工作电压改变振幅大小满足稻麦兼用排种器供种性能要求,操作简单,研究结果可为稻麦兼用排种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垂直振幅 角振幅 供种性能
下载PDF
开沟旋耕机渐变螺旋升角轴向匀土刀辊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郑侃 李宇飞 +3 位作者 夏俊芳 刘国阳 程健 康启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3,共11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开厢沟后旋耕作业地表平整度差、土壤轴向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渐变螺旋升角轴向匀土刀辊。分析了旋耕刀轴向运土力学条件,建立了匀土刀辊旋耕刀扰土体积参数方程和旋耕刀渐变螺旋升角排列螺旋线方程,并分... 针对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开厢沟后旋耕作业地表平整度差、土壤轴向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渐变螺旋升角轴向匀土刀辊。分析了旋耕刀轴向运土力学条件,建立了匀土刀辊旋耕刀扰土体积参数方程和旋耕刀渐变螺旋升角排列螺旋线方程,并分析确定了影响匀土刀辊轴向匀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刀辊转速、旋耕切土节距、初始螺旋升角。运用离散元法模拟匀土刀辊作业过程,以耕后地表平整度为试验指标,以刀辊转速、旋耕切土节距、初始螺旋升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建立地表平整度回归方程。利用Design-Expert分析软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刀辊转速260 r/min、旋耕切土节距8.3 cm、初始螺旋升角71°,此时仿真地表平整度为17.35 mm。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匀土刀辊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土壤轴向分布均匀度、耕深稳定性系数、碎土率的均值分别为14.5 mm、8.82%、92.34%、81.66%,整体耕整效果优于常用旋耕刀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开沟旋耕联合作业机 渐变 螺旋升角 旋耕 刀辊
下载PDF
振动技术在耕种收机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侃 刘国阳 +4 位作者 夏俊芳 刘博 徐磊 程健 李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7-1077,共11页
耕作、播种、收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耕种收机械是实现这些基本环节的重要工具,其作业质量对后续田间管理以及作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振动作为一种动力源已广泛使用于各个行业,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振动信号利用和振动消... 耕作、播种、收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耕种收机械是实现这些基本环节的重要工具,其作业质量对后续田间管理以及作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振动作为一种动力源已广泛使用于各个行业,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振动信号利用和振动消减两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农业物料的多样性、农机作业环境的复杂性等特点,当前耕种收机械虽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但仍然存在通用性弱、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如将振动技术运用在耕种收机械中则具有节能减耗、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等作用。在介绍振动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耕种收机械引入振动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特点及典型机具,重点阐述了振动技术在耕作机械中减阻降耗、减粘脱附;播种机械中振动排序、振动防堵塞;收获机械中振动采收、振动减损以及耕种收机械中减振降噪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结合现状从加强耕种收农机振动基础理论研究与振动部件优化、促进振动技术与人机工程学的交互融合、加大耕种收农机工况下振动测量仪器研发、提高振动农机具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展望了耕种收机械中振动技术需解决的难点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推进振动技术与耕种收机械的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技术 耕种收机械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施力方向与加载速率对藠头种子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启新 张国忠 +3 位作者 郑侃 鄢钱 刘浩 陈亚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1-238,共8页
以大叶藠(Allium chinense G.Don)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对藠头种子横向X轴、侧向Y轴和纵向Z轴进行压缩与剪切试验,考察不同施力方向及不同加载速率对藠头种子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藠头种子X、Y、Z方向的压缩极限载荷分别为89.... 以大叶藠(Allium chinense G.Don)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对藠头种子横向X轴、侧向Y轴和纵向Z轴进行压缩与剪切试验,考察不同施力方向及不同加载速率对藠头种子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藠头种子X、Y、Z方向的压缩极限载荷分别为89.20~139.20、120.70~294.70、101.40~184.60 N;加载速率分别为20、40、60、80、100 mm/min时,藠头种子的弹性模量均值分别为1.65、1.07、1.89、2.01、1.85 MPa,X、Y、Z方向的弹性模量均值分别为2.65、1.30、1.13 MPa,藠头种子的切断力均值分别为20.05、12.74、11.23、14.02、16.72 N,最小切断力为6.12 N,X、Y、Z方向的切断力均值分别为11.06、18.07、15.73 N。研究结果表明,施力方向与加载速率对藠头种子的极限载荷、弹性模量和切断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藠头种子Y方向有较好的抗挤压和抗剪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藠头 压缩 剪切 力学特性 加载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