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玉辉 罗助荣 +4 位作者 郑卫星 黄明方 林毅 曹小织 章文莉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为临床更好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结合电...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为临床更好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结合电话随访方式,评价其达比加群酯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共109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平均年龄68.26±10.82岁,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21±1.30,平均HAS-BLED评分为1.38±1.02。CHA2DS2-VASc评分0分的低危患者9例(8.26%),其中3例无抗凝治疗指征。服用110 mg剂型患者91例(83.49%),服用150 mg剂型患者18例(16.51%),其中5例服用150 mg患者选用剂型不合理。漏服13人次,4人服用频次错误。13例(11.9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药物转换的34例患者中41.18%未监测INR或INR未达合理估值。16例(14.68%)患者长期合并应用胺碘酮治疗,其中7例患者未规律随访。停药患者11例(10.09%),其中自行停药7例(6.42%)。15.60%患者未规律随访,43.12%患者未规律复检尿潜血。结论本研究中达比加群酯有着比较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其风险认识不足,不能规律随访和检测。应遵照指南,加强教育,进一步提高达比加群酯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合理性 安全性 依从性
下载PDF
稀土与镁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过程及石墨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博魁 邓小洲 +4 位作者 蔡启舟 肖凤赞 郑卫星 田韵森 陈哲 《铸造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热分析技术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蠕化元素RE和Mg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过程和石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液经RE与Mg蠕化处理后,共晶点右移,初晶温度升高,0.019%~0.023%RE和0.006%~0.011%Mg使初晶温度由原铁液的1152.7℃上升至1163.2... 采用热分析技术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蠕化元素RE和Mg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过程和石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液经RE与Mg蠕化处理后,共晶点右移,初晶温度升高,0.019%~0.023%RE和0.006%~0.011%Mg使初晶温度由原铁液的1152.7℃上升至1163.2~1166.6℃。共晶凝固再辉温度ΔT_(R)与石墨形态具有确定的对应关系,随着ΔT_(R)增加,蠕化率升高,当再辉温度高于5℃,蠕化率大于50%。提高RE/Mg比,有利于获得高蠕化率,RE/Mg比增加后,采用高效孕育剂,可抑制蠕化铁液的白口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墨铸铁 冷却曲线 凝固过程 共晶再辉 石墨形态
下载PDF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卫星 《时代经贸》 2019年第4期30-31,共2页
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中需要积极地进行预算管理活动开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要求其在预算管理活动开展中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通过对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预算管理活动开展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共性问题,这些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中需要积极地进行预算管理活动开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要求其在预算管理活动开展中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通过对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预算管理活动开展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共性问题,这些预算管理问题的长期存在也对预算管理有效性的提升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制约了预算管理进程。本文将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深化改革 预算管理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条件及检测波长下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麻味物质的差异
4
作者 王朝辉 彭敏 +3 位作者 郑维兴 杨延康 刘应琪 靳泽荣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30期78-84,共7页
本实验以花椒、花椒精油为研究对象,以紫外分光光度计为检测仪器,分析两种麻味物质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研究检测过程中过滤膜和过筛对花椒麻味物质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麻味物质的检测方法中,过滤膜和过筛对于不同基质均无... 本实验以花椒、花椒精油为研究对象,以紫外分光光度计为检测仪器,分析两种麻味物质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研究检测过程中过滤膜和过筛对花椒麻味物质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麻味物质的检测方法中,过滤膜和过筛对于不同基质均无显著影响;两种方法对花椒精油的麻味物质检测无显著差异,对花椒颗粒、花椒粉有显著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因此认为均可采用两种方法对麻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但需进一步调节折算系数以达到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本研究为麻味物质检测方法间比对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麻味物质 方法对比
下载PDF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冰冰 马春英 +2 位作者 彭献华 郑卫星 李富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7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龙止咳... 目的:观察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龙止咳颗粒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黄龙止咳颗粒 T细胞亚群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卫星 马春英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同一组医护人员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同一组医护人员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指导下所采取的综合治疗措施。在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选择,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两个部分。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及基础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年龄明显大于死亡组,院前病程明显较死亡组短(P<0.05)。两组患儿体温、心率、白细胞、CRP、PCT、白蛋白、A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在呼吸率、低血压率、胸腔积液率、多页病变率、中性粒细胞比值、BUN、FPG、SCr均明显高于生存组,而在Alb及PaO_2/FiO_2则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血压、呼吸率、SCr、BUN、FPG及多页病变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与年龄、低血压、呼吸率、SCr、BUN、FPG及多页病变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A CONSTRUCTIVE PROOF OF THE INVERSION FORMULA FOR ZONAL FUNCTIONS ON SL(2, R) 被引量:3
7
作者 XIAO CHANGBAI zheng weixing SU WEIYI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1996年第1期81-88,共8页
A constructive proof is given for the inversion formula for zonal functions on SL(2, R). A concretely constructed sequence of zonal drictions are proved to satisfy the inversion formula obtained by Harish-Chandra for ... A constructive proof is given for the inversion formula for zonal functions on SL(2, R). A concretely constructed sequence of zonal drictions are proved to satisfy the inversion formula obtained by Harish-Chandra for compact supported infinitely differentiable zonal functions.Making use of the property of this sequence somehow similar to that of approxination kernels,the authors deduce that the inversion formula is true for continuous zonal functions on SL(2, R)under some condition. The classical result can be viewed as a corollary of the results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函数 倒置公式 近似值 数学分析 证明方法
原文传递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control of a neuron system under a novel fractional-order PD controller 被引量:3
8
作者 SHI Shuo XIAO Min +4 位作者 RONG LiNa zheng weixing TAO BinBin CHENG ZunShui XU FengY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120-2129,共10页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bifurcation control for a delayed neuron system. By introducing a new fractional-order Proportional-Derivative(PD) feedback controller,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bifurcation control for a delayed neuron system. By introducing a new fractional-order Proportional-Derivative(PD) feedback controller,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and Hopf bifurcation through adjusting the control gain parameters. The order chosen in PD controller is different with that of the integer-order neuron system.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guaranteeing the stability and generating Hopf bifurcation are constructed for the controlled neuron system. 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to verify our theoretical deriv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onset of the Hopf bifurcation and the gai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f bifurcation fractional-order PD controller neuron system time dela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