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甘蓝型春油菜品系及密度配置分析
1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3 位作者 郭占全 刘晨亮 郑维列 刘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4,共13页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育期性状、生长动态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西藏高原农区甘蓝型春油菜的品系配置与高效增产效应。【方法】2019-2020年,选用早熟NY16、中熟NY28和晚熟NY523个不同熟期的...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育期性状、生长动态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西藏高原农区甘蓝型春油菜的品系配置与高效增产效应。【方法】2019-2020年,选用早熟NY16、中熟NY28和晚熟NY523个不同熟期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1.5×10^(5)(D1)、3.0×10^(5)(D2)、4.5×10^(5)(D3)、6.0×10^(5)(D4)和7.5×10^(5)株/hm^(2)(D5)5种不同种植密度,共计1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3个油菜品系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生育期性状、动态生长指标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密度和品系的温度与光能利用效率,通过籽粒产量和光温利用效率确定合理的品系和密度配置。【结果】①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油菜品系营养生长阶段缩短,所需积温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生育期历时和所需积温减少;与早熟品系相比,中、晚熟品系的苗期和花期较长。②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系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质量均有所降低,合理密植可弥补单株生产力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早熟品系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籽粒产量为1634.96~2456.23 kg/hm^(2),并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达最大值;中、晚熟品系平均产量为1734.61~2809.74和1942.03~3108.22 kg/hm^(2),并在4.5×10^(5)株/hm^(2)(D3)种植密度达最大值;③密度增加可加快甘蓝型春油菜生育前期茎秆的伸长,抽薹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茎粗均降低,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油菜茎秆明显纤细。与早、中熟品系相比,晚熟品系对密度响应更明显。④合理密植可优化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其中早熟品系的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48 g/MJ,1.537 kg/(hm^(2)·℃);中、晚熟品系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均在4.5×10^(5)株/hm^(2)(D3)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56 g/MJ,1.578 kg/(hm^(2)·℃)和0.163 g/MJ,1.638 kg/(hm^(2)·℃)。【结论】春油菜早熟品系密度为7.5×10^(5)株/hm^(2),中、晚熟品系密度为4.5×10^(5)株/hm^(2)时,其产量及光温利用效率达最大值。相同种植密度下,中、晚熟品系的光温利用占优势,在一定无霜期范围内,应充分协调生态条件与密度的关系,建议西藏地区应注重甘蓝型春油菜中、晚熟品系的选育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密度效应 光温利用效率 西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GIS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格局与生态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江荣 卢杰 +3 位作者 郑维列 陈甲瑞 杨文凤 牛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03,222,共10页
针对近期高寒山区生态景观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生态敏感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现象,选取大峡谷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确定景观类型,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等作为... 针对近期高寒山区生态景观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生态敏感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现象,选取大峡谷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确定景观类型,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等作为指标,对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最终得到10类景观类型的斑块共1761个,其中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的面积占比最大,分别为48.84%和22.68%,冰雪/冰川景观的占比为17.39%。从景观指数来看,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4,优势度指数为0.982,均匀度指数为0.597,聚合度指数为97.374。可以看出,大峡谷研究区拥有较高的多样性,单一景观优势度相对较低,不同景观空间分配情况更好,总体上该区域景观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冰川为主,人类活动干扰较小,并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农田和草地的转换中。综合6类影响因子对大峡谷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加权分析,生态敏感性主要集中在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域,占比合计95.71%。中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河谷周边低海拔、低坡度区域,以水域、草地、灌木林为主;高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山地高海拔区域,以林地景观、冰雪/冰川景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面向对象分类 生态敏感性
下载PDF
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江荣 高郯 +3 位作者 陈康 卢杰 郑维列 樊志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2,103,共7页
以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急尖长苞冷杉林为对象,基于2018—2019年自动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动态变化、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 以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急尖长苞冷杉林为对象,基于2018—2019年自动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动态变化、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冬各季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4:00、14:00、12:00、11:00,日间显著高于夜间(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月变化呈现为“N”字型,8、12月出现峰值,8、11、12月显著高于1—5月(P<0.05),其他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在各季节表现为:夏(1577个·cm^(-3))>秋(1568个·cm^(-3))>冬(1428个·cm^(-3))>春(1217个·cm^(-3)),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湿季略高于干季,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年各月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_(i))值均>1,空气质量属于A等级,最清洁水平。结合单极系数q值,后半年空气质量更佳。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时平均风速、时平均风向、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总辐射、紫外辐射等13个气象指标均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剔除空气湿度、时平均风向、总辐射3个指标后,水汽压、时平均风速、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主要通过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发挥作用,剩余通径系数为0.694。急尖长苞冷杉林全年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好,主要受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的控制,同时还需考虑除气象指标以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空气负离子浓度 动态变化 通径分析 藏东南
下载PDF
急尖长苞冷杉4种林型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江荣 高郯 +1 位作者 郑维列 卢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119,共12页
【目的】分析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阐明其养分循环机制,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花楸+忍冬-冷杉林、苔癣-冷杉林、杜鹃-冷杉林和方枝柏+冷杉混交林为对象,分别设置3个30 m... 【目的】分析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阐明其养分循环机制,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花楸+忍冬-冷杉林、苔癣-冷杉林、杜鹃-冷杉林和方枝柏+冷杉混交林为对象,分别设置3个30 m×30 m标准样地,每个样地随机挖取3个土壤剖面,按0~10、10~20、20~40、40~60、60~10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并计算C、N、P的化学计量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及冗余分析等方法,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对4种林型的土壤pH值和7种土壤养分元素进行研究。【结果】1)4种林型土壤pH值均小于7.0,为酸性,pH值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增加,其中,在0~10 cm与60~100 cm土层中差异显著(P<0.05)。2)4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少,除杜鹃-冷杉林外,其它3种林型0~10 cm与60~10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20~100 cm各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杜鹃-冷杉林>方枝柏+冷杉林>苔藓-冷杉林>花楸+忍冬-冷杉林,土壤全氮、水解氮含量均表现为:方枝柏+冷杉林>苔藓-冷杉林>杜鹃-冷杉林>花楸+忍冬-冷杉林。4种林型土壤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垂直分布特征,0~100 cm各土层中,方枝柏+冷杉混交林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林型(P>0.05);花楸+忍冬-冷杉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方枝柏+冷杉混交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最低,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0~100 cm各土层中,4种林型间土壤全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方枝柏+冷杉混交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杜鹃-冷杉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3)各林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无一致的规律,各林型土壤C∶N、C∶P、N∶P均高于中国陆地土壤平均值,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土壤磷、钾是急尖长苞冷杉林生长的限制性元素。4)土壤养分在低海拔阴坡高于阳坡(苔癣-冷杉林>花楸+忍冬-冷杉林),在高海拔则相反(方枝柏+冷杉>杜鹃-冷杉林)。【结论】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养分分布受海拔、林型、坡度和坡向等因素影响而呈现空间异质性,磷和钾是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的限制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林 不同林型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冗余分析 藏东南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1 位作者 石玉龙 东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09,共8页
【目的】研究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为苔藓植物分布及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每上升100 m设置10 m×10 m的样地1个,每个样地内每隔2 m再设置1个50 c... 【目的】研究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为苔藓植物分布及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每上升100 m设置10 m×10 m的样地1个,每个样地内每隔2 m再设置1个50 cm×50 cm的小样方,每个样地内共设25个小样方,采集每个小样方中的苔藓植物样本并带回实验室鉴定到种,同时调查苔藓植物的生活型和生长基质,分析苔藓植物科属种、生活型和生态群落类型随海拔升高的分布情况。【结果】共采集到2 390份苔藓标本,鉴定表明,藏东南色季拉山共有苔藓植物29科78属151种,其中苔类5科5属6种,藓类24科73属145种,科属种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优势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真藓科(Bry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优势属分别是丝瓜藓属(Pohlia)、小金发藓属(Pogonatum)和棉藓属(Plagiothecium)。曲尾藓科和灰藓科在每个海拔均有分布,丛藓科、丝瓜藓属在4 400 m区域分布广泛,金发藓科、真藓科、提灯藓科及丝瓜藓属、小金发藓属、棉藓属在海拔3 700~4 300 m区域均有广泛分布。在3 600 m区域,藓类植物大多以土生和石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交织型和丛集型为主;在3 700~4 300 m区域,藓类植物以土生群落、岩面薄土生群落和树附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丛集型、交织型和平铺型为主;在4 400 m区域,藓类植物以石生群落和岩面薄土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丛集型为主;整个研究区苔藓植物以土生群落最多,湿生群落分布范围最窄、数量最少。【结论】随海拔升高,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垂直分布 群落类型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西坡)地面生藓类植物物种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3 位作者 邵小明 王幼芳 石玉龙 王庆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苔藓植物能适应多种环境,裸露的岩石、干热的沙漠、寒冷的极地、各种类型的森林、沼泽和各种水体均有分布,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森林演替密切相关[1-2]。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在植被变迁、水土保持、环境监测和森林... 苔藓植物能适应多种环境,裸露的岩石、干热的沙漠、寒冷的极地、各种类型的森林、沼泽和各种水体均有分布,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森林演替密切相关[1-2]。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在植被变迁、水土保持、环境监测和森林更新等方面有重要指示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苔藓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特有属明显衰减,苔藓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受到极大关注[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藓类植物 色季拉山 藏东南 生物多样性 苔藓植物 地面 西坡
下载PDF
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2 位作者 张永青 石玉龙 东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21,129,共9页
【目的】对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及其生活型进行初步调查,为后期慈巴沟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7月,从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开始至核心区,每隔2km设置1个10m×10m的样地进行调查,共20... 【目的】对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及其生活型进行初步调查,为后期慈巴沟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7月,从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开始至核心区,每隔2km设置1个10m×10m的样地进行调查,共20个样地,每个样地又设置16个小样方,合计320个小样方,调查样方中所有苔藓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和生长基质,并采集样地内所有苔藓植物带回实验室鉴定到种。【结果】在研究区共采集984份标本,经鉴定该区有苔藓植物29科85属166种。优势科以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和丛藓科(Pottiaceae)种类最为丰富,分别占慈巴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06%,9.03%和8.43%。优势属分别是青藓属(Brachythec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和棉藓属(Plagiothecium),这3个优势属合计包括26个种,占慈巴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66%。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生活型以丛集型和平铺型为主,生长基质以土生和土石混生居多。【结论】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种类丰富,这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活型 生长基质 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藓类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1 位作者 石玉龙 东主 《高原农业》 2019年第3期231-238,287,共9页
研究苔藓植物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了解影响本地区苔藓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色季拉山生态站监测数据,基于CCA排序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藓类植物科、属、种与不同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色季拉山藓类植物分布及其... 研究苔藓植物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了解影响本地区苔藓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色季拉山生态站监测数据,基于CCA排序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藓类植物科、属、种与不同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色季拉山藓类植物分布及其多样性的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海拔、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pH值和光照强度。海拔梯度作为许多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海拔梯度包含了降水量、温度、湿度、基质性质等生境因子,这些因子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是影响色季拉山藓类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除上述因子之外,其它的环境因子如凋落物盖度、基质性质等对藓类植物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说明,生境异质性和气候因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藓类植物的分布、多样性和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及肥力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高郯 李江荣 +4 位作者 卢杰 郑维列 陈甲瑞 王建科 段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1341,共11页
以色季拉山不同坡向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及内梅罗指数等方法对不同坡向0-100 cm土壤的pH和7种养分含量及肥力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经营管理提供... 以色季拉山不同坡向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及内梅罗指数等方法对不同坡向0-100 cm土壤的pH和7种养分含量及肥力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pH<7,为酸性。0-100 cm土层中除土壤全钾含量外,其他各养分含量及变异系数的均值均表现为:阳坡<阴坡,且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除全磷、全钾含量较低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总体上表层与深层差异显著(P<0.05),其他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养分随土层变化规律不一致,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阳坡各土壤化学计量比总体上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阴坡呈波动性变化,除C∶N外,阳坡C∶P、C∶K、N∶P、N∶K、P∶K均小于阴坡。(4)阴坡的土壤肥力指数(1.44)大于阳坡(1.32),不同坡向土壤肥力均属于"中等"水平。坡向通过影响多种因素使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差异性,阴坡的土壤养分含量及肥力状况优于阳坡,全钾是第一限制因子,全磷是第二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天然林 坡向 土壤养分 肥力指数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薄毛海绵杜鹃结实和萌发特性随环境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紫玲 喻舞阳 +4 位作者 郑维列 罗建 王国严 卢杰 李江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9,共9页
选择青藏高原东南林线地区优势植物薄毛海绵杜鹃为对象,研究薄毛海绵杜鹃结实特性和萌发特性随海拔(4183—4673 m)、坡度、坡向等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对比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薄毛海绵杜鹃果实的长、宽、重量、单果种子数、种子千粒重等... 选择青藏高原东南林线地区优势植物薄毛海绵杜鹃为对象,研究薄毛海绵杜鹃结实特性和萌发特性随海拔(4183—4673 m)、坡度、坡向等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对比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薄毛海绵杜鹃果实的长、宽、重量、单果种子数、种子千粒重等结实特性;并测试了不同环境所产种子的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高海拔低温胁迫环境下,薄毛海绵杜鹃的生殖投入加大,果实大且质量重,种子数量多但质量轻;(2)坡向是影响单果种子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阴坡单果种子数显著大于阳坡,生活在阴坡的薄毛海绵杜鹃的繁衍能力更强;(3)较高和较低土壤湿度都会影响薄毛海绵杜鹃的种子质量,中等土壤湿度(28.3%—32.5%)薄毛海绵杜鹃种子萌发能力最强;(4)薄毛海绵杜鹃的种子是需光性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萌发;(5)在光照条件下,温度对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有显著影响,高温(25/5℃)有助于提高萌发率并促使萌发进程显著提前。研究揭示了不同海拔薄毛海绵杜鹃结实和萌发特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薄毛海绵杜鹃的种质资源保护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藏东南林线动态预测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种子萌发 果实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西藏4种新分布药用植物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元江 刘江 +3 位作者 赵芳玉 权红 郑维列 兰小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9-1142,共4页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野外调查中,发现西藏2个新记录属植物——球果藤属(Aspidocarya)与龙珠属(Tubocapsicum),4个新记录种植物——球果藤(Aspidocarya uvifera Hook.f.et Thoms.)、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野外调查中,发现西藏2个新记录属植物——球果藤属(Aspidocarya)与龙珠属(Tubocapsicum),4个新记录种植物——球果藤(Aspidocarya uvifera Hook.f.et Thoms.)、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毛花槭(Acer erianthum Schwer.)和清香藤(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植物标本室(XZE)。该次发现的植物新记录丰富了西藏的植物区系,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新记录 西藏 墨脱
下载PDF
西藏落叶松属(Larix)植物分类学初步研究
12
作者 郑维列 李慧娥 +4 位作者 卢杰 郑雨 李照青 郭其强 池翔 《高原农业》 2017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西藏产落叶松属红杉组植物在分类鉴定中普遍存在特征性状模糊不清的情况,本文即为厘清这类问题而作。整理西藏产落叶松属红杉组植物在志书中的学名与主要检索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图像资料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馆藏标本,进行比... 西藏产落叶松属红杉组植物在分类鉴定中普遍存在特征性状模糊不清的情况,本文即为厘清这类问题而作。整理西藏产落叶松属红杉组植物在志书中的学名与主要检索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图像资料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馆藏标本,进行比对分析归纳。1)《Flora of China》在原藏红杉类群中分立出贡布红杉。2)3种志书均选择雌球花与球果的苞鳞是否反折或明显后弯作为重要的检索特征。其它检索特征主要有:一、二年生小枝干后的颜色、球果大小、种鳞形态及颜色、苞鳞先端形态,《Flora of China》更是将短枝之长宽比及雄球花长度、形状作为重要特征性状。3)西藏产红杉组植物特征性状检视结果表明,疑似不同种同时出现在同一居群的情况十分普遍,如错那县、米林县之贡布红杉与藏红杉,亚东县之贡布红杉与怒江红杉,巴宜区之藏红杉与怒江红杉,波密县之怒江红杉与藏红杉,以及芒康县之红杉、大果红杉与怒江红杉。1)《Flora of China》将贡布红杉作为种来处理是不可靠的,无论是从分布区看还是从形态特征看,都应与藏红杉合并。2)在西藏分布的红杉组植物中,仅有喜马拉雅红杉在形态学上表现得较为清晰。而怒江红杉与藏红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过渡。3)落叶松属红杉组之主要检索特征如苞鳞劲直与反折(或向后弯曲)、球果粗短与细长、种鳞颜色及形状、球果大小、针叶长度及两面具龙骨突情况、雄球花形状及大小、苞鳞形状以及短枝形态,均存在明显的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苞鳞 植物分类 西藏
下载PDF
西藏2种伞形科植物新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超奇 徐元江 +2 位作者 权红 郑维列 兰小中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2,共2页
利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并查阅相关工具书。结果表明:伞形科的亮蛇床(Selinum cryptotaenium de Boiss.)和高山囊瓣芹(Pternopetalum subalpin... 利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并查阅相关工具书。结果表明:伞形科的亮蛇床(Selinum cryptotaenium de Boiss.)和高山囊瓣芹(Pternopetalum subalpinum Hand.-Mazz.)均为西藏自治区新记录植物。旨在摸清西藏自治区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丰富西藏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伞形科 新分布
下载PDF
西藏兰科植物5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佳敏 李孟凯 +4 位作者 庞深深 郑维列 邢震 周鹏 王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0-713,共4页
掌握区域本底植物资源特点对植物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其分布调查及种群特点均是研究的重点。西藏为我国兰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区域,尤其在世界第一大峡谷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其兰科植物本底资料... 掌握区域本底植物资源特点对植物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其分布调查及种群特点均是研究的重点。西藏为我国兰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区域,尤其在世界第一大峡谷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其兰科植物本底资料尚不清楚,近年来有诸多新分布及新种陆续报道。为进一步摸清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的兰科植物分布,西藏农牧学院林学团队近年来多次进入大峡谷核心区域进行兰科植物本底资源调查。经鉴定,结果发现西藏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种5个:分别为石斛属(Dendrobium)的独龙石斛(Dendrobiumpraecintum)、具槽石斛(Dendrobiumsulcatum)、球花石斛(Dendrobiumthyrsiflorum);齿唇兰属(Odontochilus)的齿唇兰(Odontochilus lanceolatus);菱兰属(Rhomboda)的白肋菱兰(Rhomboda tokioi)。5个西藏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均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附近,其中独龙石斛(D.praecintum)、具槽石斛(D.sulcatum)、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和齿唇兰(D.tokioi)均为喜马拉雅南麓的广布种,本次发现地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4种兰科植物在喜马拉雅南麓锡金至云南段呈连续分布;白肋菱兰(A.lanceolatus)则为我国新的分布点(之前报道见于广东、台湾等地)。因此,该研究结果对西藏兰科植物区系及雅鲁藏布大峡谷兰科植物区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种 西藏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东坡)地面生藓类植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2 位作者 邵小明 王幼芳 石玉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揭示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700~4 345 m地面生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以不同海拔梯度地面生苔藓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内采用系统取样方法,每隔2 m设置1个20 cm×20 cm的样方,... 【目的】揭示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700~4 345 m地面生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以不同海拔梯度地面生苔藓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内采用系统取样方法,每隔2 m设置1个20 cm×20 cm的样方,每个样地内共25个样方进行多样性的测定,包括相似性系数、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结果】该区有藓类植物24科63属110种。藓类植物种类数目在不同的海拔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科、属、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8个样地的相似性系数在0.089~0.272 7之间,其中以V5(海拔4 100 m,急尖长苞冷杉林)和V6(4 200 m,方枝柏-杜鹃林)地面生藓类植物的物种相似性最高,共有种数也最多,达到了24种。α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与地面生藓类植物基本相同,其中,海拔4 200 m处Shannon-Wiener指数值最高,达到了2.66;海拔4 345 m处的指数值最低,为1.74。海拔3 800 m和4 000 m的β多样性指数为最大,达到了0.934 3,海拔3 900 m和4 345 m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为最小,为0.321 1,说明该区地面生藓类植物在海拔3 800 m^4 000 m的变化幅度最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本区域后期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系数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西藏6种菊科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2
16
作者 阎莹莹 赵芳玉 +2 位作者 权红 郑维列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18年第6期585-588,635,共5页
通过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野外调查植物资源状况并查阅相关工具书,对采集到的菊科植物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南苦苣菜(SonchuslingianusShih)、红花疏生香青(Anaphalis sinica Hance var. remota Ling f. rubra... 通过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野外调查植物资源状况并查阅相关工具书,对采集到的菊科植物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南苦苣菜(SonchuslingianusShih)、红花疏生香青(Anaphalis sinica Hance var. remota Ling f. rubra (Hand.-Mazz.) Ling)、半抱茎风毛菊(Saussurea semiamplexicaulisLipsch.)、打箭风毛菊(SaussureatatsienensisFranch.)、披针叶厚喙菊(Dubyaea lanceolata Shih)和梁子菜(Erechtites hieracifolia (L.) Raf. ex DC。这6种植物为西藏自治区菊科新记录植物。本研究旨摸清西藏自治区菊科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丰富植物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菊科 分布新记录
下载PDF
藏东南巨柏林与藏柏林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池翔 郑维列 +2 位作者 郭其强 汪书丽 李慧娥 《高原农业》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分布于西藏朗县、米林县及波密县的柏木属植物群落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柏木属植物群落长期稳定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典型样地对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应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森林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区可分为4种群落类型,其... 对分布于西藏朗县、米林县及波密县的柏木属植物群落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柏木属植物群落长期稳定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典型样地对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应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森林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区可分为4种群落类型,其中,藏柏群落(群落Ⅰ)物种组成相对丰富,有41科63属66种,巨柏群落(群落Ⅱ~Ⅳ)共有17科31属35种;巨柏与藏柏群落内不存在优势科(属),单种属是两者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在科的组成上,单种科为巨柏群落的重要组成,寡种科是藏柏群落的主要组成;在科级区系成分中,巨柏与藏柏群落以世界分布成分最多,温带性质成分次之(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最多),在属级区系成分中,两者以温带地理成分最多(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最多),其中巨柏群落以世界分布成分次之,还有一定比例的中国特有属,藏柏群落以热带地理成分次之,在种级区系成分中,巨柏群落以中国特有成分最多,温带性质成分次之,藏柏群落以温带性质成分最多,中国特有成分及热带地理成分次之(两者比重相当)。巨柏群落与藏柏群落具有物种组成复杂、抗逆性低、群落间相似程度低的特点,群落内单种科(属)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其中,巨柏群落科、属组成相对分散,属于相对古老的植物区系。从科、属、种的分布类型统计分析,巨柏群落与藏柏群落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其中,藏柏群落温带性质显著,还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巨柏群落特有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柏木属 植物区系
下载PDF
色季拉急尖长苞冷杉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汉驹 李江荣 +2 位作者 郑维列 樊志颖 陈康 《高原农业》 2021年第5期433-443,459,共12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海拔梯度上不同分解程度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形成机制并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凋落物分解规律。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 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海拔梯度上不同分解程度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形成机制并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凋落物分解规律。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生态化学计量比方法,对海拔梯度上不同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钙(Ca)、镁(Mg)等6种养分含量及C∶N、C∶P、N∶P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C、N含量总体沿海拔梯度先上升后降低;与C和N相反,高海拔凋落物含有的P更多;K在中等海拔处含量最少,在较低和较高海拔处含量更高;Ca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逐级下降;低海拔的Mg元素浓度相对较低。(2)凋落物中C含量在不同分解层次上表现为U层>S层>D层的规律;N的含量主要表现为S层>D层>U层,表明其在分解初期富集,分解后期释放的特点;P含量在较低海拔表现为D层>S层>U层,表明P随分解过程不断富集,在较高海拔表现为S层>D层>U层,表明P在分解初期富集,分解后期释放。(3)4种海拔冷杉林凋落物C:N、C:P和N:P的值均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低海拔处主要限制性养分元素是P,高海拔处是N。从全球尺度看,色季拉山冷杉林凋落物C、N和P的总体分解速率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能力较弱,其原因可能与研究区高海拔高寒低温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生态化学计量 凋落物层 海拔梯度 分解程度
下载PDF
西藏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鹿 赵芳玉 +2 位作者 权红 郑维列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19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林芝县试点县野外调查中发现西藏地理新分布记录种,经整理鉴定,报道5个属7个新分布记录种。分别是蓼科:大箭叶蓼Polygonum darrisiiH. Léveillé、窄叶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var....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之西藏自治区林芝县试点县野外调查中发现西藏地理新分布记录种,经整理鉴定,报道5个属7个新分布记录种。分别是蓼科:大箭叶蓼Polygonum darrisiiH. Léveillé、窄叶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var. paradoxum(Levl.)A. J. Li,木通科:沙坝八月瓜Holboellia chapaensis Gagnepain.、长萼木通Archakebia apetala(Q. Xia, J. Z. Suen & Z. X. Peng)C. Y. Wu,百合科:鞘柄菝葜Smilax stans Maxim,杜鹃花科:毛果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 var. hebecarpa(Franch. ex Forb. et Hemsl.)Chun,水龙骨科:尖裂假瘤蕨Selliguea oxyloba(Wallich ex Kunze)Fraser-Jenkins Taxon. Revis.。提供相应的植物图片,凭证标本均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林芝县 新记录种
下载PDF
西藏六种野生石斛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元江 刘江 +2 位作者 彭诗原 郑维列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664-669,共6页
本研究为了能够有效区分金耳石斛、金钗石斛、齿瓣石斛、束花石斛、大苞鞘石斛、密花石斛6种西藏野生石斛。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方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简便鉴别不同石斛,主要特征谱带的相对强度的... 本研究为了能够有效区分金耳石斛、金钗石斛、齿瓣石斛、束花石斛、大苞鞘石斛、密花石斛6种西藏野生石斛。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方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简便鉴别不同石斛,主要特征谱带的相对强度的比值可以作为石斛不同品种一维红外光谱差异特征,用二阶导数光谱数据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距离小于25时金钗石斛为一类,说明金钗石斛与其他这种类的石斛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石斛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