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三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萍 钱海兵 +4 位作者 刘晓龙 丁宁 王波 郑亚强 李姝臻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摸清贵州省三穗县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为该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走访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县野生药用... 目的:摸清贵州省三穗县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为该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走访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县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三穗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582种,隶属于133科403属。含15种以上的科有7个,为菊科、蔷薇科、豆科等,占总种数的29.21%。野生药用植物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居多,占总种数的64.77%。按药用部位统计全草类最多,共255种,占比43.81%。民族药主要为苗药和侗药,其中苗药和侗药或苗侗族共用药所占比例较大,约为45%。列入受保护名单的物种有18种。结论:三穗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应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三穗县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云南莱氏野村菌田间自然发生流行动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广祖 郑亚强 +5 位作者 苏锦尧 牛元 吴晓丽 袁丽美 肖美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9-1127,共9页
为了弄清楚莱氏野村菌田间自然发生流行规律,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花椰菜上莱氏野村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莱氏野村菌能感染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二者的田间被感... 为了弄清楚莱氏野村菌田间自然发生流行规律,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花椰菜上莱氏野村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莱氏野村菌能感染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二者的田间被感染症状相似。在昆明市晋宁区花椰菜田间,莱氏野村菌于每年7-10月份在银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种群中发生流行,其中9月份为发生流行高峰期,而银纹夜蛾幼虫的田间自然感染率高于甜菜夜蛾。2012-2014年7月、8月、9月、10月银纹夜蛾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4. 38%、62. 53%、78. 49%和33. 67%,甜菜夜蛾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 39%、8. 65%、24. 49%和3. 47%。该菌对同种害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率不同,其中银纹夜蛾1-3龄幼虫的感染率高于4-5龄;而甜菜夜蛾4-5龄幼虫的感染率高于1-3龄。该研究将为莱氏野村菌开发利用及银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银纹夜蛾 甜菜夜蛾
下载PDF
滇西南不同海拔高山茶园茶黄蓟马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广祖 瞿发文 +6 位作者 卢朝炳 赵育惠 许有忠 寸待金 夏景华 郑亚强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4,共8页
【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 【目的】探究滇西南3个不同海拔高山茶园中茶黄蓟马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茶黄蓟马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检叶数虫法对云南省陇川县3个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山茶园中的茶黄蓟马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应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茶黄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主要分布在茶树的嫩芽部位。茶黄蓟马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喜食茶叶的幼嫩叶片引起。低、中和高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t^2/D^2(1.006/m+0.367)、N=t^2/D^2(21.509/m+1.083)和N=t^2/D^2(-21.107/m+1.223);序贯抽样模型分别为T_0(n)=2n±7.1488、T_0(n)=2n±6.8811和T_0(n)=2n±1.8655;当茶黄蓟马成虫的密度为100.0头/叶时,3个不同海拔茶园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9、32和36片。累计虫量达2.4头/叶时,在低海拔和中海拔茶园均应继续进行观察,而高海拔茶园需进行防治。【结论】3个不同海拔茶园中茶黄蓟马均主要聚集在嫩芽部位,累计虫量2.4头/叶可作为高海拔茶园防治茶黄蓟马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蓟马 茶黄蓟马 空间分布 滇西南
下载PDF
西花蓟马在马铃薯上的室内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亚强 程星梦 +1 位作者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7-802,共6页
为弄清西花蓟马在马铃薯上的发育和繁殖特征,本试验通过生命表技术构建了西花蓟马在25℃下在马铃薯叶片上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生命表。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马铃薯叶片上的未成熟期为11.45 d,其中卵期最长为4.40 d,占未成熟期的38.46%... 为弄清西花蓟马在马铃薯上的发育和繁殖特征,本试验通过生命表技术构建了西花蓟马在25℃下在马铃薯叶片上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生命表。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马铃薯叶片上的未成熟期为11.45 d,其中卵期最长为4.40 d,占未成熟期的38.46%,预蛹阶段历期为1.01 d,占未成熟期的8.81%。平均每雌产卵量36.33粒,最大产卵量95.00粒,种群趋势指数I为15.00,世代总存活率59.00%。净生殖率R0为17.51,内禀增长率rm为0.15,周限增长率λ为1.17,平均世代周期T为18.50 d,种群加倍时间t为4.48 d。综合以上结果,马铃薯叶片适合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马铃薯叶片上的繁殖速度较快。该结果将为西花蓟马在马铃薯上发生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马铃薯 实验种群 生命表
下载PDF
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危害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淼 肖关丽 +4 位作者 郑亚强 陈斌 任家慧 黄钰 王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4-852,共9页
【目的】明确云南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和青薯9号对马铃薯块茎蛾危害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抗虫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抗虫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盆栽合作88和青薯9号马铃薯,人工接种健康的马铃薯块茎蛾初孵幼虫,分别于取食危害胁迫... 【目的】明确云南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和青薯9号对马铃薯块茎蛾危害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抗虫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抗虫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盆栽合作88和青薯9号马铃薯,人工接种健康的马铃薯块茎蛾初孵幼虫,分别于取食危害胁迫0、3、6、12、24、48、72和96 h时进行马铃薯叶片取样,每处理重复3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取食胁迫时段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主要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在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的3~96 h,两个马铃薯品种叶片的MDA和H2O2含量均增加,受害合作88和对照叶片的MDA平均含量分别为8.24±1.55和5.61±0.66 nmol/gFW,H2O2平均含量分别为2.92±0.16和2.14±0.11 U/gFW;受害青薯9号和对照叶片的MDA平均含量分别为9.60±0.58和4.62±0.55 nmol/gFW,H2O2平均含量分别为3.03±0.21和2.45±0.14 U/gFW;其中合作88叶片MDA和H2O2含量达最高值的时间(取食胁迫24 h)均早于青薯9号,青薯9号则分别在取食胁迫96和48 h时达最大值。虫害后,合作88叶片可溶性糖平均含量略低于对照,青薯9号叶片可溶性糖平均含量略高于对照。两个品种中POD活性均略低于对照,其中受害合作88和对照叶片POD平均活性分别为143.55±21.21和144.41±25.43 U/gFW,青薯9号和对照叶片POD平均活性分别为53.17±3.65和67.99±2.34 U/gFW。虫害后,合作88和青薯9号叶片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其平均活性分别增长了59.13%和20.61%。【结论】云南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对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危害胁迫的生理响应强于青薯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块茎蛾 丙二醛 可溶性糖 防御酶
下载PDF
云南普洱江城县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凌英 苏造堂 +4 位作者 徐天梅 张志红 郑亚强 桂富荣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云南乃至我国的第一站,为了解入侵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草地贪夜蛾肠道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以采集于江城县玉米田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材料,运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培养方法,结合16S ...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云南乃至我国的第一站,为了解入侵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草地贪夜蛾肠道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以采集于江城县玉米田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材料,运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培养方法,结合16S rR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普洱江城县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肠道中分离获得18株细菌,隶属于8个属,分别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巨球菌属Macrococcus。其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丰度最高,分别占LB培养基和NA培养基所有分离菌株的65.06%和44.20%。该研究明确了入侵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草地贪夜蛾肠道中细菌的优势种类及丰富度,为后期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及其功能和防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肠道细菌 云南省江城县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干热季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永鑫 徐天梅 +2 位作者 郑亚强 苏造堂 陈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140,共9页
为明确自然保护区干热季不同植被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采用Biolog-ECO法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干热季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及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4种植被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 为明确自然保护区干热季不同植被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采用Biolog-ECO法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干热季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及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4种植被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供试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碳源利用率之间均差异极显著(代谢活性:F=3.708,P<0.01;碳源利用率:F=101.956,P<0.01),其中石灰岩山季雨林中海拔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和碳源利用率均最高,暖热性针叶林最低。D-纤维二糖、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D-苹果酸、L-丝氨酸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不同植被型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石灰岩山季雨林(中海拔)>石灰岩山季雨林(低海拔)>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暖热性针叶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与暖热性针叶林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低海拔)均无明显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土壤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铁皮石斛圆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梅蓉 陈兴全 +4 位作者 郑亚强 袁祖龙 李立雷 陈斌 李凡 《植物医生》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在云南普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铁皮石斛圆斑病发病率为30%左右.为探明引起铁皮石斛圆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感病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依... 在云南普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铁皮石斛圆斑病发病率为30%左右.为探明引起铁皮石斛圆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感病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型检测,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此外,采用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圆斑病菌(编号YPE-SH9)的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相符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菌株YPESH9的rDNA-ITS与露湿漆斑菌(AJ301995,AJ302001)在同一个分支上,同源性达100%;铁皮石斛接种露湿漆斑菌后均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说明铁皮石斛圆斑病是由露湿漆斑菌引起.对峙培养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自铁皮石斛的内生真菌YPESH-1,对露湿漆斑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明确YPESH-1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圆斑病 病原鉴定 露湿漆斑菌 生防菌
下载PDF
延迟交配对马铃薯块茎蛾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
9
作者 王文倩 郑亚强 +2 位作者 杜广祖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7-1054,共8页
为明确延迟交配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对初羽化未交配的马铃薯块茎蛾雌虫、雄虫及雌雄虫同时延迟1~5 d配对饲养,研究不同延迟交配处理对该虫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及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延迟交配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对初羽化未交配的马铃薯块茎蛾雌虫、雄虫及雌雄虫同时延迟1~5 d配对饲养,研究不同延迟交配处理对该虫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及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卵量来看,分别将雄虫或雌虫延迟1~3 d交配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而延迟4和5 d交配能显著降低其产卵量,其中雄虫分别延迟4 d和5 d交配后使单雌产卵量分别降低了20.50%和42.00%,雌虫分别延迟4 d和5 d交配后单雌产卵量分别降低了26.01%和35.79%。当将雌雄同时延迟1~2 d交配,对单雌产卵量无显著影响,而延迟3 d、4 d和5 d交配时,产卵量分别降低了12.50%、23.84%和44.57%。从卵的孵化率来看,延迟1~5 d交配对卵的孵化无明显影响。从成虫寿命来看,不同延迟交配对雌雄虫的寿命均无显著影响。由此表明,马铃薯块茎蛾延迟3 d或4 d后交配有利于降低其产卵量,因此可通过在田间设置性诱剂以干扰马铃薯块茎蛾正常交配来降低产卵量,从而达到控制田间马铃薯块茎蛾下一代虫口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 延迟交配 成虫寿命 繁殖力 卵孵化率
下载PDF
Potato/Maize intercropping reduces infestation of potato tuber moth, 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 by the enhancement of natural enemies 被引量:8
10
作者 zheng ya-qiang ZHANG Li-min +8 位作者 CHEN Bin YAN Nai-sheng GUI Fu-rong ZAN Qing-an DU Guang-zu HE Shu-qi LI zheng-yue GAO Yu-lin XIAO Guan-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The potato tuber moth(PTM),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insect pests for potato in both field and storage worldwide.To evaluate the infestation,reduction of potato yield ... The potato tuber moth(PTM),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insect pests for potato in both field and storage worldwide.To evaluate the infestation,reduction of potato yield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for PTM,field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two seasons by intercropping of potato as the host plant with maize as a non-host plant of PTM.Three intercropping patterns were tested,which were 2 rows of potatoes with either 2,3,or 4 rows of maize(abbreviated 2 P:2 M,2 P:3 M,and 2 P:4 M),and the monocropped potato as the control,2 rows of potatoes,without maize,(abbreviated 2 P:0 M).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 and infestation of PTM in the 2 P:3 M intercropping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 P:2 M,2 P:4 M and the monocropping pattern of 2 P:0 M,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natural enemies.Cumulative mines and tunneling in potato leaves in 2 P:3 M intercropp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 P:2 M and 2 P:4 M patterns.The population of parasitoids and the parasitism rate of PTM in intercropping pattern of 2 P:3 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intercropping pattern of 2 P:2 M,2 P:4 M and monocropping pattern of 2 P:0 M.We conclude that the potato intercropped with maize reduced the adult and larva populations,and reduced the damage from PTM by enhancing the number of parasitoids and the level of parasitism.The greatest population density of parasitoids and parasitism rate were in the intercropping pattern of 2 rows of potatoes with 3 rows of maize.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host/non-host intercropping patterns can be used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tactic against PTM by enhancing the density of natural enemies in the agro-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tuber moth 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 INTERCROP biological control natural enemies PARASITOIDS
下载PDF
一株高效降解麦秸木质素菌株的筛选及效能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文萱 鞠志刚 +2 位作者 郑亚强 施洪喜 梅松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6-392,共7页
为通过筛选为秸秆木质素的预处理及秸秆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相对温和且高效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并系统评价目的菌株对小麦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进而推动秸秆类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的高效转化及利用。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愈创木... 为通过筛选为秸秆木质素的预处理及秸秆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相对温和且高效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并系统评价目的菌株对小麦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进而推动秸秆类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的高效转化及利用。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愈创木酚及苯胺蓝显色法进行初筛,选取在培养基上同时具有氧化圈及褪色圈的菌株,对筛选的菌株进行产酶历程分析,对预处理前后小麦秸秆的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表征,通过酶解糖化分析进一步验证菌株的木质素降解效能。经筛选获得一株能够有效降解小麦秸秆木质素的枝顶孢属真菌(Xenoacremonium sp.),其发酵液漆酶活力为2.1 U/mL,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为1.6 U/mL,锰过氧化物酶活力为1.9 U/mL;在固液比1:3,120 r/min,28℃条件下,10 d后对小麦秸秆木质素降解效率可达44.53%,同时纤维素及半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8.34%和23.9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发现,经枝顶孢属真菌预处理后,小麦秸秆致密有序的表面明显被破坏,产生褶皱,结构出现了断裂、粗糙、空穴的现象;枝顶孢属真菌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经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水解后葡萄糖含量可达64 mmol/L,木糖含量可达28 mmol/L。本研究中筛选到的枝顶孢属真菌产酶效力高,在有效降解秸秆中木质素组分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组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降解 菌株筛选
下载PDF
间作甘蔗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亚强 杜广祖 +3 位作者 李亦菲 陈斌 李正跃 肖关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13-2019,共7页
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和德宏州陇川县甘蔗种植区分别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田小区试验,采用Biolog-ECO板测定了不同气候条件下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陇川和元江试验区,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平... 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和德宏州陇川县甘蔗种植区分别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田小区试验,采用Biolog-ECO板测定了不同气候条件下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陇川和元江试验区,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对于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28.50%和42.32%,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高于单作玉米田;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来看,两个试验区的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对22种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单作玉米田,对2种碳源的利用率低于单作玉米田,两试验区间作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规律不尽一致的碳源有7种。由此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根际微生物对大部分碳源的利用率,并且在不同试验区有所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元江和陇川试验区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综上所述,在甘蔗玉米间作体系中,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相对于单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根际微生物活性较强。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甘蔗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甘蔗 间作 根际微生物 代谢功能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生线虫草时空分布及寄主多样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亚强 徐天梅 +6 位作者 王文倩 肖关丽 赵永鑫 苏造堂 张凌英 PHANGTHAVONG Souksamone 陈斌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15-2925,共11页
蚁生线虫草是一种重要的蚁科专化性虫生真菌。为明确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蚁生线虫草的分布规律,以期为蚁生线虫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带)、热带季雨林、... 蚁生线虫草是一种重要的蚁科专化性虫生真菌。为明确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蚁生线虫草的分布规律,以期为蚁生线虫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蚁生线虫草的分布及其寄主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蚁生线虫草1449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季雨林和热带丛生竹林,相对多度分别为51.1%和24.3%;其次为暖热性针叶林生境,相对多度为15.2%;热带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相对较少,相对多度分别为5.7%和3.7%。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带的分布来看,蚁生线虫草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带(33.7%),而中海拔地带(9.7%)和低海拔(7.8%)相对较少。从季节性流行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生线虫草的流行期为湿热季的6–10月及湿热季与雾凉季交替的11月。蚁生线虫草寄主多样性丰富,包括4亚科13属16种。该研究将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蚁生线虫草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蚂蚁虫草 蚂蚁 寄主多样性 生境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