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普光地区发现新型杂卤石钾盐矿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绵平 张永生 +4 位作者 商雯君 邢恩袁 仲佳爱 桂宝玲 彭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4-1075,共2页
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是一种常见的钾镁硫酸盐矿物,因其较难溶于水,通常被视为重要的找钾标志。由于杂卤石是钾、镁、钙的硫酸盐复盐,其本身也是一种缓释性优质无氯复合钾镁肥。全球杂卤石资源相对集中产于北... 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是一种常见的钾镁硫酸盐矿物,因其较难溶于水,通常被视为重要的找钾标志。由于杂卤石是钾、镁、钙的硫酸盐复盐,其本身也是一种缓释性优质无氯复合钾镁肥。全球杂卤石资源相对集中产于北纬25°~50°的纬度带(现今)内,产出的地质时代有二叠纪、三叠纪、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可概括为“一带五期”,主要产于前第四纪古盐盆中。中国杂卤石产出的地质时代集中在三叠纪、第四纪和古近纪,产出的盐盆地有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江汉盆地等,其中以四川盆地三叠系杂卤石分布最广、潜在资源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卤石 钾盐矿 川东北 硫酸盐矿物 四川盆地 地质时代 MgSO4 K2SO4
下载PDF
川宣地1井发现厚层海相可溶性“新型杂卤石钾盐”工业矿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永生 郑绵平 +9 位作者 邢恩袁 左璠璠 彭渊 仲佳爱 桂宝玲 牛新生 苏奎 商雯君 麻乾坤 崔新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344,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团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普光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简称“嘉四—五段”)发现了一种与石盐共生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此种分布于石盐基质中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易...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团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普光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简称“嘉四—五段”)发现了一种与石盐共生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此种分布于石盐基质中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易溶于水,便于采用水溶法低成本、规模化开采,因而被命名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是一种全新的海相可溶性优质硫酸盐型钾盐矿床类型。为进一步查明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沉积分布特征与含钾性等基本地质参数,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优选钻探靶区,以嘉四—五段为主要目的层系,设计部署锂钾综合地质调查井——川宣地1井,力争取得海相可溶性新型杂卤石钾盐找矿突破,并为该区钾盐资源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研究 碎屑颗粒 钾盐矿床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杂卤石 石盐 硫酸盐型 沉积分布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黄金口一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底界划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富明 仲佳爱 +3 位作者 唐学渊 盛德波 刘铸 庞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9-515,共7页
川东北宣汉黄金口一带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该区钾、锂资源的赋矿层位之一,也是该区重要的天然气储层。黄金口一带雷口坡组底界多以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特征来划分,而不是以区域上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作为其底界划分... 川东北宣汉黄金口一带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该区钾、锂资源的赋矿层位之一,也是该区重要的天然气储层。黄金口一带雷口坡组底界多以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特征来划分,而不是以区域上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作为其底界划分的标志。笔者在该区的1口钾盐探井中发现绿豆岩,其厚度2~3 cm,镜下鉴定其为富钾长石玻屑凝灰岩。XRD分析表明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微斜长石、白云母。通过对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的对比研究,认为黄金口一带雷口坡组底界应下移,位于原划分的嘉陵江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口坡组 绿豆岩 中三叠统 黄金口 四川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川东北黄金口背斜三叠系深部杂卤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仲佳爱 郑绵平 +4 位作者 唐学渊 刘铸 王富明 蔡策 庞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90,共10页
川东北早中三叠纪具备成盐成钾条件,黄金口背斜地区发现深部富钾卤水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但是尚无对深层杂卤石的系统研究。近年,四川省启动了新一轮的找钾工作,并在黄金口背斜地区施工了钾盐探井,文章依托钻孔编录及测井资料,对该孔含... 川东北早中三叠纪具备成盐成钾条件,黄金口背斜地区发现深部富钾卤水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但是尚无对深层杂卤石的系统研究。近年,四川省启动了新一轮的找钾工作,并在黄金口背斜地区施工了钾盐探井,文章依托钻孔编录及测井资料,对该孔含盐系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系统采集了3500 m以深的杂卤石、石盐、硬石膏等蒸发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该孔杂卤石主要赋存于嘉陵江组五段二亚段与雷口坡组一段一亚段含盐地层中,可细分为4个成盐旋回,共发现杂卤石矿层8层,累计厚度33.5 m。该孔杂卤石主要呈薄层状产于硬石膏中,部分呈斑点状、团块状、薄层状产于石盐中,镜下呈半自形-他形粒状、板状、柱状结构,结合粉晶X衍射及扫描电镜观察,初步认为该孔杂卤石为原生沉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深部杂卤石 沉积特征 成因 黄金口背斜
下载PDF
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鞠鹏程 王训练 +3 位作者 王振涛 刘喜方 仲佳爱 张在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1-449,共19页
华南地区三叠系广泛分布蚀变火山灰(俗称"绿豆岩")。对渝北温泉镇地区平洪村剖面与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进行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组成均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 华南地区三叠系广泛分布蚀变火山灰(俗称"绿豆岩")。对渝北温泉镇地区平洪村剖面与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进行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组成均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主,此外还含有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锆石岩相学、Th/U比值及锆石REE配分模式都显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特征,但样品和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平洪村样品的形成年龄为(247.2±0.59) Ma(MSWD=2.3,n=30),与早、中三叠世的界线年龄(247.2 Ma)高度吻合,其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板内成因,推测是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活动期之后板内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谢家槽剖面样品年龄为(225.9±1.4) Ma(MSWD=1.6,n=29),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弧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特别是研究区北部(华北南缘)同时期火山灰的发现,认为谢家槽剖面"绿豆岩"很可能是勉略洋闭合过程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绿豆岩 三叠纪 锆石U-PB定年 物源
下载PDF
Source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Lithium in the Triassic Argillaceous Marine Sediments from Huangjinkou, Sichuan, China
6
作者 QIN Yan WANG Denghong +5 位作者 ZHAO Yue YU Yang GAO Juanqin YU Feng zhong jiaai LIU Z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36-545,共10页
In the Triassic marine sediments, an obvious enrichment of lithium has been found. The source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lithium is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and isotope analyses for Trias... In the Triassic marine sediments, an obvious enrichment of lithium has been found. The source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lithium is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and isotope analyses for Triassic sedimentary samples from core ZK601, recovered from the Huangjinkou anticline in the Xuanhan basin. Lithium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Leikoupo and Jialingjiang formati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in the crust of eastern China and in other marine sediments. Lithium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st at depths of 3300–3360 m(in argillaceous marine sediments), and Li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b, Ga, Zr, Nb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The range of δ^(7)Li values in our sample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in other Triassic marine carbonate rocks. Lithium 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e ratio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 the argillaceous dolomite samples at depths of 3300–3360 m.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with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clay from Sichuan and Chongqing, and propose that the clay in the argillaceous marine evaporites from Huangjinkou formed via the hydrolysis of volcanic ash during Early–Middle Triassic volcanic eruptions into brine basins, during which clay adsorbed Li from the brine and formed Li-rich argillaceous dolomites. The addition and hydrolysis of volcanic ash in the evaporative brine is also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type of polyhal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argillaceous marine sediments CLAY TRIASSIC Xuanhan salt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