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领导—员工关系对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余传鹏 钟林生 朱靓怡 《旅游论坛》 2024年第2期61-73,共13页
基于中国旅游企业实践,文章认为领导—员工关系并非单一维度的社会交换关系,而是涵盖信任支持、理性契约和被动执行3个维度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援引资源保存理论,引入内部人身份感知为中介变量、心理安全感为调节变量,构建了领... 基于中国旅游企业实践,文章认为领导—员工关系并非单一维度的社会交换关系,而是涵盖信任支持、理性契约和被动执行3个维度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援引资源保存理论,引入内部人身份感知为中介变量、心理安全感为调节变量,构建了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模型,并运用SPSS 26.0,对479份旅游企业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信任支持关系和理性契约关系与员工知识隐藏显著负相关,而被动执行关系与知识隐藏不显著相关;内部人身份感知分别在信任支持关系和理性契约关系影响知识隐藏的过程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与知识隐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隐藏 领导—员工关系 内部人身份感知 心理安全感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林生 彭枝燊 张晓瑶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2期75-86,共12页
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作为以经营促保护的管理方式,是有效缓解自然保护地管理中人与资源矛盾关系,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总结国际研究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展深入研究具... 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作为以经营促保护的管理方式,是有效缓解自然保护地管理中人与资源矛盾关系,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总结国际研究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展深入研究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了全球近40年的相关文献,分析了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的研究历程与主要内容,进而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当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1)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深化三个阶段,从早期提出概念、案例实践,逐步深入到了体制设计与制度安排。(2)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辨析、经验互鉴、管理机制、社区参与等方面。随着世界自然保护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管理工作的日益增加,研究关注点更加聚焦于管理机制,但仍呈现出政策呼吁多而具体制度设计少的情况。(3)基于国际研究进展的分析,我国学者亟需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理论体系、拓展多元化研究方法、提出特许经营成效评估方案、探索社区参与模式与实现路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自然保护地旅游特许经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旅游特许经营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双碳”目标与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
3
作者 钟林生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共1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顺应以低碳为特征的全球新一轮能源和产业革命趋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旅游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较明显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产业部门 资源环境约束 碳中和 旅游业 永续发展 产业革命 战略决策 推动经济发展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旅游业绿色转型要求与路径
4
作者 钟林生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对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双碳”目标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双碳”目标并非单纯生态保护主义,而是涉及生态、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对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双碳”目标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双碳”目标并非单纯生态保护主义,而是涉及生态、经济、能源等多维度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旅游业作为经济系统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产业载体,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产业部门 绿色转型 旅游业 碳中和 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经济社会 温室气体排放 保护主义
下载PDF
包容性治理:中国国家公园治理新思路
5
作者 马婷 钟林生 +4 位作者 虞虎 富礼正 桑卫国 魏锋 李在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69-3881,共13页
模式的选择在自然保护地有效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治理模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包容性治理在建立多元共治、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和容纳边缘群体等方面具... 模式的选择在自然保护地有效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治理模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包容性治理在建立多元共治、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和容纳边缘群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对保护地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系统总结了全球保护地治理模式,对不同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和评价,重点从理论和实践背景阐述了包容性治理的源起;从边缘性和公平性视角两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国家公园进行包容性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中国国家公园包容性治理框架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包容性治理建议和思考。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间的合作、促进社会公平、容纳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发展,尤其是确保边缘群体的利益为特征的包容性治理,可以成为中国国家公园协调保护和当地发展的新思路、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包容性治理 赋权 善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地域功能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虞虎 钟林生 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3-832,共10页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探索。解析地域功能、建构有序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其关键科学基础。基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队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从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青...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探索。解析地域功能、建构有序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其关键科学基础。基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队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从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具有生态保育功能、生活保障功能和游憩公益服务功能,并表现为空间异质性、时间变异性、多样复合性和相互依附性4种特性;在层级结构上可以划分为2个跨国国家公园、8个旗舰国家公园和11个一般国家公园,未来可再融入青藏高原其他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地;从"群"层面优化单体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和整体层面的有机组织,需要在类型结构、层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上进行综合统筹,建构点域、线域、面域相结合的空间组织模式,形成联系紧密、发展稳定、演化有序的功能有机体,才能够深入推进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绿色发展的三位一体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空间组织 国家公园群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中国保护地的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睿 肖练练 +1 位作者 钟林生 王朋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139,共5页
IUCN保护地体系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国家公园内涵和性质,并指导建立科学的国家公园体系。鉴于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划分不科学、多头管理以及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参照IUCN保护地体系构建中国... IUCN保护地体系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国家公园内涵和性质,并指导建立科学的国家公园体系。鉴于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划分不科学、多头管理以及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参照IUCN保护地体系构建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是当务之急。基于文献评述,首先梳理了国家公园的内涵与功能定位,其次在结合中国保护地现状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构建基础、方法步骤和保障角度提出了构建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保护地 国家公园 体系 构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5
8
作者 钟林生 曾瑜皙 虞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1-873,共13页
研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有助于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阐述游憩功能的理论基础,分析游憩功能的定义与特征,探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并提出实现路径。... 研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有助于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阐述游憩功能的理论基础,分析游憩功能的定义与特征,探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并提出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1)游憩功能是生态地理要素形成的对人类游憩活动的支撑或保障程度,具有属性依赖性、潜在性、可实现性3个特征;(2)生态地理要素是形成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覆被、独特景观、生态区系、气候条件等方面,这些条件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游憩利用适宜性与游憩利用承载力;(3)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实现路径包括合理形式、生态设施、影响控制、特许经营与协作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功能 自然基础 实现路径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研究展望 被引量:19
9
作者 钟林生 王朋薇 《旅游导刊》 2019年第1期9-20,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的关系,并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生态旅游的发展内涵与理念基础、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的关系,并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生态旅游的发展内涵与理念基础、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支撑途径、生态旅游空间模式优化与新型产品、生态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旅游者行为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功能6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丰富中国旅游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研究体系,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 挑战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功能约束条件下的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肖练练 钟林生 +1 位作者 虞虎 周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5-1384,共10页
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根据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保护要求划定不同的区域,并通过对区域内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强度进行管控,实现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等目标。从功能约束条件出发,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根据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保护要求划定不同的区域,并通过对区域内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强度进行管控,实现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等目标。从功能约束条件出发,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选取自然游憩资源、景观美景度、人文游憩资源、游憩利用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条件等6个因子构建了国家公园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单因子分级评价和综合评价,定量评估了钱江源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适宜性,并将其适宜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I—IV的4个等级。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游憩利用适宜性4个等级的面积呈"橄榄"型分布格局。在游憩利用适宜性分析结果及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钱江源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划分为6大游憩利用类型,并提出不同游憩利用类型的主导服务功能与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管理和游憩利用提供规划与管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游憩利用 适宜性 评价
下载PDF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及其形成——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瑜皙 钟林生 +1 位作者 虞虎 周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653-5664,共12页
已有研究主要从规模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游憩服务,较少分析其结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旅游体验理论,基于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提出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的理论模型,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 已有研究主要从规模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游憩服务,较少分析其结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旅游体验理论,基于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提出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的理论模型,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验证假设。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包括美感体验、游憩机会与适宜环境3个功能维度,其形成受到地形、地表覆被、独特景观、景观格局、植被、保护地空间类型、天气与海拔等要素的影响。在不同区域,由于生态要素条件、旅游者对生态要素与各功能维度的感知和态度存在区别,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结构呈现出功能和结构差异性。研究解析了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功能维度,深化了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研究,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理论,优化生态要素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 功能 维度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下载PDF
基于实验学的国家森林公园低碳旅游行为及产品设计模式 被引量:15
12
作者 唐承财 覃浩庭 +2 位作者 范志佳 钟林生 刘蔓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09,共12页
旅游者低碳行为是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文章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学方法,进行情景模拟实验,从地域、年龄、职业收入三个方面遴选测试样本,分... 旅游者低碳行为是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文章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学方法,进行情景模拟实验,从地域、年龄、职业收入三个方面遴选测试样本,分析其低碳旅游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地域样本的低碳旅游行为主要受客源地到旅游地的距离、客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产生差异,距离旅游地较远的发达地区的样本选择旅游产品消费属于高碳型,而省内客源地样本则以消费低碳型旅游产品为主。(2)不同年龄样本的低碳旅游行为有较大差异,样本年龄越小,消费能力越小,其可消费的旅游产品趋于低碳性,反之则趋于高碳性。(3)样本的职业差异影响其收入差异,样本收入高低影响低碳旅游行为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收入越高,其消费的旅游产品趋于高碳性,反之,则趋于低碳性。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以研究区的典型旅游产品为对象,构建旅游产品低碳性识别方法,并实证分析;从理论基础、资源体系、细分市场等方面构建低碳旅游产品设计模式。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旅游者行为和低碳旅游理论,可为我国低碳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低碳旅游产品设计提供科技支撑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学 低碳旅游 旅游者行为 低碳旅游产品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分类与评价——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东军 钟林生 +1 位作者 马国飞 杨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796-7806,共11页
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及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地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为自然教育实践提供活动场地及教育资源基础。在界定分析自然教育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提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分类方案,包括自然事物、场地设施... 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及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地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为自然教育实践提供活动场地及教育资源基础。在界定分析自然教育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提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分类方案,包括自然事物、场地设施、自然文化3项主类,9个亚类、48种基本类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包括教育价值、资源质量、开发条件3层要素、10项指标的自然教育资源评价体系;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进行自然教育资源分类及评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自然教育资源分类方案及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普适性与可操作性,可在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中推广,为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教育 资源分类 资源评价 神农架国家公园
下载PDF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香菊 钟林生 虞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6,共12页
我国正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期,旅游是自然保护地提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正确认识旅游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该文系统梳理全球近50年的相关英文文献,分析自然保护地... 我国正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期,旅游是自然保护地提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正确认识旅游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该文系统梳理全球近50年的相关英文文献,分析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历程与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应当关注的旅游问题。研究发现:(1)国际学界对自然保护地和旅游利用关系的认知不断演变,研究经历了旅游问题萌芽、旅游与保护共存和寻求旅游与多重目标共生3个阶段,当前对于旅游在自然保护地中的角色认识正趋于理性化;(2)已有研究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地旅游与生态环境影响、游客福祉、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管理4个方面,关注重点从最初的旅游者、生态环境,到当地社区,再到现在的复杂适应性系统,体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变化过程,但旅游和自然保护地其他功能之间的协调成为可持续管理的挑战来源;(3)我国亟须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努力,明确自然保护地旅游的角色定位,揭示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系统特殊问题的影响机理,厘清旅游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和价值,构建基于区域人地关系的自然保护地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探索适宜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适应性管理的治理类型、协作方式和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旅游 生态环境 当地社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游憩功能格局演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瑜皙 钟林生 虞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6-900,共15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三江源地区游憩功能格局发生改变。综合运用PC(Pairwise Comparison)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指标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构建三江源地区游憩功能评价框架,研究1978-2012年三江源地区3类游憩功能格...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三江源地区游憩功能格局发生改变。综合运用PC(Pairwise Comparison)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指标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构建三江源地区游憩功能评价框架,研究1978-2012年三江源地区3类游憩功能格局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1)气候条件、独特景观、植被条件、地表覆被与地形条件等要素影响着三江源地区游憩功能的形成,不同要素在美感、参与机会与适宜环境3类游憩功能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且具有非线性贡献;(2)三江源地区的美感功能较强,其次是参与机会功能,而适宜环境功能较弱;(3)气候变化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三江源地区的3类游憩功能,其中,适宜环境功能的响应最强烈,主要表现为提升;参与机会功能的响应程度最弱。该研究完善了游憩功能的理论与应用,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功能 空间格局 气候变化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基于空间正义理论的中国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香菊 钟林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5,共5页
优化空间布局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作为后现代地理学有力的空间批判工具,空间正义理论为寻求关涉多重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提供重要依据。遵循空间-正义辩证法思想,建立中国自... 优化空间布局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作为后现代地理学有力的空间批判工具,空间正义理论为寻求关涉多重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提供重要依据。遵循空间-正义辩证法思想,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地布局的批判性分析框架,从正义的空间性和空间的正义性2个维度观察、辨别并力图消减自然保护地空间和空间过程的非正义。根据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地布局空间正义的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地立法建设;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布局重要自然保护地;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摸清资源本底和社区充分参与的前提下建立灵活的功能分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空间正义 布局 中国
下载PDF
国家公园研学旅行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东军 钟林生 肖练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22-7230,共9页
国家公园兼具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教育、游憩等社会文化功能,是自然性、体验性和课程性研学旅行的潜在活动场所之一。研学旅行为国家公园的教育、游憩价值实现提供路径参考。基于“内在价值—外在条件”分析框架,根据独立性、全面性、科... 国家公园兼具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教育、游憩等社会文化功能,是自然性、体验性和课程性研学旅行的潜在活动场所之一。研学旅行为国家公园的教育、游憩价值实现提供路径参考。基于“内在价值—外在条件”分析框架,根据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及可操作原则,选择教育价值、游憩价值、环境条件、相关设施及服务等4个因子构建国家公园研学旅行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利用应首先考虑教育价值,在完善教育、游憩等相关设施及服务的同时兼顾环境承载力及利益相关者态度等环境条件,最后考虑游憩价值;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研学旅行利用具有良好的教育及游憩价值基础,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与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态度等提供了外在环境条件保障,但在教育、交通及安全等方面的设施及服务有待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及其他场地的研学旅行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教育功能与价值 研学旅行 适宜性评价 钱江源国家公园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道平 欧阳志云 +9 位作者 张玉钧 邹红菲 钟林生 徐基良 曾江宁 金崑 钟永德 吴江洲 叶文 杨宇明 《自然保护地》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自然保护地是中国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针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然保护地是中国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针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自国内自然保护地领域的12位专家分别研讨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管理制度、规划分区和公众参与等内容。专家一致认为,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体系非常紧迫,同时需厘清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勇于迎接时代的挑战。通过立法不断完善管理框架、管理内容和目标、管理方法与途径,根据自然保护地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特点确定相应的保护管理机制与方式,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和维度研究,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广泛、合理、高效的公众参与制度,通过特许经营促进自然保护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管理;加强监测与基础研究,创新基础理论、突破关键技术、提升生态功能,创建成果集成示范,发挥样板作用;突出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基本定位,从理念、目标、层级、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遵循相关原则,系统评估和区分各类型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并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我国研学旅游历史发展与思想演变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东军 钟林生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4-55,共2页
研学旅游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与旅游界的重要议题。我国研学旅游历史及思想经过了古代游学、近代修学旅游到现代研学旅游的发展历程。古代游学是自发的个体功利行为,近代修学旅游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救国存亡学习运动,而研学旅游是注重素... 研学旅游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与旅游界的重要议题。我国研学旅游历史及思想经过了古代游学、近代修学旅游到现代研学旅游的发展历程。古代游学是自发的个体功利行为,近代修学旅游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救国存亡学习运动,而研学旅游是注重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旅游活动。相关历史及思想的总结启示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应注重个体价值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结合,并大力开发各类社会资源、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旅游业发展和教育与旅游双赢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 修学旅游 游学 教育旅游 研学旅行
下载PD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Border Counties 被引量:3
20
作者 SHI Yuqing zhong linsheng +1 位作者 CHEN Tian YU H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817-828,共12页
Under the current government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ourism in Chinese border counties ha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Studyi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Chinese border counties is of siza... Under the current government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ourism in Chinese border counties ha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Studyi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Chinese border counties is of sizabl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as there are several notable factors involved.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eight factors: natural environment, tourism resource,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ocial environment, tourism service facility, border port,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ourism market. We then analyz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border counties and identified five types of border counties: resource advantage type(RA), border-port advantage type(PA), location advantage type(LA), agglomeration advantage type(AA), and relative balance type(RB), and examin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urism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ior competitiveness factors in the counties from 2006 to 2011. Results showed that tourism resource,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service faci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etition factors for RA border counti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Competition factors in PA counties transferred from tourism resourc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service facility to border port and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 competition factors in LA counties transferred from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resource to tourism service facility and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 and border port. Competition factors in AA counties transferred from tourism service facility to tourism resource.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 tourism service facility and tourism resource proved to be important competition factors in RB counti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target tourism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unty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邻县 旅游 competiveness 时间空间的特征 类型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