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肝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钟志明 潘慧 +3 位作者 班统幸 刘然申 陈鹏 蒋洁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非对比剂非触发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REACT)用于肝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前瞻性研究2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上腹部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BTFE)和REACT序列扫描,比较两组序列图像整体显示质量评分,以及肝门静脉主干、左支、右... 本研究探讨了非对比剂非触发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REACT)用于肝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前瞻性研究2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上腹部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BTFE)和REACT序列扫描,比较两组序列图像整体显示质量评分,以及肝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最小与最大信号强度比值(RSI)、信噪比(SNR)以及对比信噪比(CNR),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分析RSI、SNR及CNR在两组间差异,采用Kappa检验评估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结果显示REACT组肝门静脉整体图像质量平均评分(3.86)略高于BTFE组(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P<0.05);BTFE组肝门静脉的RSI数值(0.81)略高于REACT组(0.76),REACT组肝门静脉主干、左右支的SNR、CNR显著高于BTFE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4.57~-3.82,P值均<0.05)。因此,REACT序列的图像质量要优于BTFE序列,同时运用水脂分离技术(Dixon)抑脂的REACT序列得到的背景信号更加干净,门静脉血管成像显示也更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血管成像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 非对比剂非触发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西藏高海拔河谷农区不同秋眠型苜蓿品种适应性研究
2
作者 李锦华 朱新强 +5 位作者 余成群 孙维 王晓力 张茜 钟志明 吴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27-31,36,共6页
苜蓿秋眠级是评判苜蓿品种抗寒性和适应性的指标之一。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主要是苜蓿,推广品种选择中一般对其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的关注度较高。为评价不同秋眠型苜蓿在西藏高海拔河谷农区的适应性,在海拔4000 m以下的拉萨... 苜蓿秋眠级是评判苜蓿品种抗寒性和适应性的指标之一。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主要是苜蓿,推广品种选择中一般对其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的关注度较高。为评价不同秋眠型苜蓿在西藏高海拔河谷农区的适应性,在海拔4000 m以下的拉萨达孜区和日喀则拉孜县,比较了秋眠级1~11的11个品种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可安全越冬,小区域气象条件相对适宜的情况下能够结荚成熟,品种的秋眠级高低与其生产性能间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在西藏海拔4000 m以下的河谷农区种植苜蓿时,品种的抗寒性不是必须优先选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河谷农区 苜蓿 秋眠性 适应性
下载PDF
西藏部分地区紫花苜蓿病毒病病原鉴定
3
作者 常峰华 钟志明 +4 位作者 李凡 朱新强 王明涛 陈功 兰平秀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91-2098,共8页
对西藏自治区扎囊县、达孜县和林芝市部分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病毒病进行调查,发现病毒病在以上地区均有发生,症状表现为花叶、小叶、斑驳、皱缩、红化、黄化等。利用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对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采自扎囊... 对西藏自治区扎囊县、达孜县和林芝市部分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病毒病进行调查,发现病毒病在以上地区均有发生,症状表现为花叶、小叶、斑驳、皱缩、红化、黄化等。利用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对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采自扎囊县、达孜县和林芝市的211份疑似病毒病的紫花苜蓿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侵染西藏紫花苜蓿的病毒有苜蓿花叶病毒(AMV)、苜蓿混合病毒1(MsAV1)、苜蓿暂时性线条病毒(LTS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31.8%,AMV、MsAV1、LTSV和CMV的检出率分别为17.1%、10.4%、3.3%和5.7%。存在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检出率分别为AMV+MsAV11.4%、AMV+LSTV 2.4%、CMV+MsAV10.5%、AMV+CMV0.5%。这是MsAV1、AMV和LTSV在西藏地区的首次报道,也是CMV在中国苜蓿上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将为西藏地区紫花苜蓿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病毒病 病害调查 病毒鉴定 苜蓿花叶病毒 苜蓿混合病毒1 苜蓿暂时性线条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下载PDF
高原矿井分段式增氧通风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邓红卫 钟智明 田广林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5期698-708,共11页
针对高原矿井机械化掘进巷道传统扩散式增氧通风方案富氧效率较低及氧气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段式增氧通风方案。基于ANSYS-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针对某海拔4000 m的金属矿山掘进巷道,以掘进巷道需氧区域氧浓度提升至26%... 针对高原矿井机械化掘进巷道传统扩散式增氧通风方案富氧效率较低及氧气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段式增氧通风方案。基于ANSYS-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针对某海拔4000 m的金属矿山掘进巷道,以掘进巷道需氧区域氧浓度提升至26%为目标,设计对比试验,分析传统扩散式增氧通风方案与分段式增氧通风方案掘进巷道的富氧扩散、氧气空间分布差异,并引入目标富氧偏离量和富氧输运效率2项指标,评估分段式增氧通风与传统扩散式增氧通风的富氧能力。结果表明:与传统扩散式增氧通风相比,分段式增氧通风的富氧扩散速率得到明显提升,增氧范围扩大,富氧耗时显著降低,巷道中段、末段需氧区域氧浓度分别上升至24.6%和25.5%,目标富氧偏移量降低至1.372,氧气利用率上升至50%,充分验证了分段式增氧通风方案富氧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研究成果对于高原矿井制定机械化掘进巷道通风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矿井 分段式增氧通风 数值模拟 目标富氧偏移量 富氧输运效率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规划 被引量:49
5
作者 李星梅 钟志鸣 阎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7,共7页
风力发电具有极强的随机波动性,大规模风电的消纳需要火电提供辅助服务。然而,中国的火电机组普遍存在总量富余但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风电的消纳。文中构建了考虑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电力系统长期调度模型。考虑到该模型是具... 风力发电具有极强的随机波动性,大规模风电的消纳需要火电提供辅助服务。然而,中国的火电机组普遍存在总量富余但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风电的消纳。文中构建了考虑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电力系统长期调度模型。考虑到该模型是具有多时间维度耦合特征的大规模优化模型,利用Benders分解算法,将原问题分解成关于灵活性改造的投资主问题与不同改造方案下的各调度时段的运行子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具有多时间维度的大规模优化问题的高效求解。算例分析显示,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在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同时促进高比例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消纳 火电机组灵活性 机组组合 Benders分解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西藏饲用黑麦种籽产量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光雨 沈振西 +2 位作者 钟志明 崔建钊 扎西顿珠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19-24,共6页
在西藏河谷地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冬牧70’饲用黑麦种籽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地区‘冬牧70’饲用黑麦种籽生产的合理施肥量,可为该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冬牧70’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2018-2019年不同施氮水平的‘冬... 在西藏河谷地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冬牧70’饲用黑麦种籽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地区‘冬牧70’饲用黑麦种籽生产的合理施肥量,可为该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冬牧70’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2018-2019年不同施氮水平的‘冬牧70’种籽产量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通过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当施氮225.0 kg/hm^(2)时籽粒增重最大,氮素利用效率也较高。因此,需要施较高的氮肥水平才能使得‘冬牧70’达到较高的籽粒产量;在西藏河谷地区提高施氮量可以适当提高‘冬牧70’的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河谷地区 不同施氮水平 冬牧70 产量性状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甜菜红素喷雾干燥粉抗氧化活性及其咀嚼片的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琪龙 韩海霞 +2 位作者 包晓玮 钟志明 马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5-1153,共9页
【目的】研究甜菜红素喷雾干燥粉(Betacyanins spray-dried powder,BSP)抗氧化作用及其咀嚼片的研制,为开发利用BSP提供参考。【方法】以BSP清除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及BSP总还原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BSP为原料,采用湿法制... 【目的】研究甜菜红素喷雾干燥粉(Betacyanins spray-dried powder,BSP)抗氧化作用及其咀嚼片的研制,为开发利用BSP提供参考。【方法】以BSP清除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及BSP总还原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BSP为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咀嚼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感官评价,研究BSP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结果】BSP的抗氧化活性在40~1280μg/mL浓度内有剂量依赖性,当浓度在1280μg/mL时,BSP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2.23%、83.23%和91.26%,其清除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IC 50分别为109.65、260.49和89.59μg/mL;当浓度在40~1280μg/mL,BSP和VC还原力相当;BSP咀嚼片工艺配方的辅料比例(木糖醇:甘露醇: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山梨糖醇)为4∶4∶3∶1∶1,原料(BSP)与辅料比为1∶2,柠檬酸和硬脂酸镁添加量分别为1%和1.5%,润湿剂为75%乙醇,最终咀嚼片感官评分为90.14分。【结论】BSP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且其咀嚼片口感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红素喷雾干燥粉 抗氧化 咀嚼片 单因素
下载PDF
肉苁蓉浸膏制备中温度对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海霞 游林 +3 位作者 钟志明 何梦梦 王娜 李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75-1983,共9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浸膏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对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影响,分析肉苁蓉浸膏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温度、提取温度、浓缩温度、水浴蒸制温度下,肉苁蓉苯乙醇苷、松果... 【目的】研究肉苁蓉浸膏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对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影响,分析肉苁蓉浸膏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温度、提取温度、浓缩温度、水浴蒸制温度下,肉苁蓉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实验评价肉苁蓉浸膏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肉苁蓉阴干时,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比晒干高。相比于阴干,肉苁蓉60℃烘干时,3种成分测得量最高;提取温度升高,3种成分测得量也增加,当提取温度为80℃时,3种成分含量最高;浓缩温度升高,提取液浓缩效率明显提高,当浓缩温度从35℃增加为60℃时,肉苁蓉提取液浓缩至等体积时耗时从7 h缩短至0.7 h,且3种成分在浓缩液中的浓度也最高;水浴蒸制肉苁蓉浸膏时,蒸制温度升高,所需蒸制时间明显缩短,当蒸制温度从40℃增加为85℃时,肉苁蓉浓缩液蒸至相同量的浸膏耗时从12 h缩短至1.2 h,且3种成分在浸膏中的含量也最高。当浓度在0.1~0.5 mg/mL,肉苁蓉浸膏溶液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2.23%、83.23%和91.26%,其清除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17、0.023、0.248 mg/mL,在0.1~0.5 mg/mL,肉苁蓉浸膏溶液的还原能力略低于VC。【结论】肉苁蓉在干燥、提取、浓缩、水浴蒸制浸膏过程中,不同温度对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有较大影响。肉苁蓉浸膏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苯乙醇苷 松果菊苷 毛蕊花糖苷 抗氧化
下载PDF
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CA125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洪武 程时杰 钟志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752-754,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癌抗原125(CA125)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癌抗原125(CA125)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治疗6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NT-proBNP、CA125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P<0.01),且观察组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真武汤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并能够显著降低其血NT-proBNP、CA125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肾阳虚证 真武汤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癌胚抗原125
下载PDF
青藏高原青稞穗粒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韩玉娥 冯攀 +7 位作者 冯西博 敬志豪 脱文静 钟志明 付刚 侯维海 张毅 张银乐 《高原农业》 2018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利用83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青稞品种穗粒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青稞穗粒数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并形成了以西藏琼杰、隆子、加查、桑日县为中心的藏中南和以西藏芒康县... 利用83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青稞品种穗粒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青稞穗粒数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并形成了以西藏琼杰、隆子、加查、桑日县为中心的藏中南和以西藏芒康县、类乌齐、八宿县为中心的藏东等2个青稞穗粒数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稞穗粒数的变化呈现出―双峰曲线‖型分布格局,并在海拔3900.0-4200.0m和4500以上形成2个穗粒数高值区,这2个海拔区间青稞穗粒数分别为52.9286±17.5726粒和57.1500±0.1732粒;(3)影响青稞穗粒数的环境因子依次是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拔节-抽穗期平均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分蘖-拔节期平均降水量﹥土壤速效钾﹥出苗-分蘖期平均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稞 穗粒数 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及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智明 张志坚 +2 位作者 李玉峰 张彩英 叶钦良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40-44,共5页
2018年,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根据实地考察及有关文献资料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及景观资源进行分析,对资源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丰富,区系特征典型,... 2018年,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根据实地考察及有关文献资料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及景观资源进行分析,对资源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丰富,区系特征典型,兼具森林和湿地等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保护及科研价值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 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评价
下载PDF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志坚 李玉峰 +2 位作者 钟智明 叶钦良 黄伟艺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61-63,67,共4页
根据实地考察及有关文献资料对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鸟类91种,隶属13目,38科。雀形目鸟类是保护区鸟类群落的主体。白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 根据实地考察及有关文献资料对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鸟类91种,隶属13目,38科。雀形目鸟类是保护区鸟类群落的主体。白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的鸟类14种,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5种。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鸟类最多,有64种,占总种数的70.33%;古北界鸟类14种,占15.38%;广布种鸟类13种,占14.29%。本次调查对掌握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类和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保护区今后的科研工作及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白溪自然保护区 广东
下载PDF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玉峰 钟智明 +2 位作者 张志坚 叶钦良 邓焕然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通过对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000余号,经初步鉴定,共记录紫金白溪自然保护区昆虫17目112科366属495种,其中鳞翅目昆虫占优势,为32科303种,占昆虫总数的61.34%,其次是鞘翅昆虫,19科61种,占总数的12.35... 通过对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000余号,经初步鉴定,共记录紫金白溪自然保护区昆虫17目112科366属495种,其中鳞翅目昆虫占优势,为32科303种,占昆虫总数的61.34%,其次是鞘翅昆虫,19科61种,占总数的12.35%。通过对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掌握该保护区的昆虫种类组成、昆虫群落分布等情况,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全面规划,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初步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资源 白溪自然保护区 广东
下载PDF
复合坚果蔓越莓蛋白棒的饱腹感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天竹 何春艳 +2 位作者 刘义凤 钟志明 韩晓峰 《现代食品》 2022年第21期148-152,158,共6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以市售花生巧克力棒为对标样品、白馒头为参比样品,对复合坚果蔓越莓蛋白棒的饱腹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坚果蔓越莓蛋白棒的饱腹感指数为273.63±52.40,显著高于花生巧克力棒的...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以市售花生巧克力棒为对标样品、白馒头为参比样品,对复合坚果蔓越莓蛋白棒的饱腹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坚果蔓越莓蛋白棒的饱腹感指数为273.63±52.40,显著高于花生巧克力棒的饱腹感指数98.40±20.84(P<0.01)。复合坚果蔓越莓蛋白棒在240 min时的饱腹感数值高于空腹(0 min)饱腹感水平,表明空腹食用300 kcal的复合坚果蔓越莓蛋白棒,可持续4 h的饱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棒 减肥 饱腹感
下载PDF
信息不确定下的主动打断项目组合选择问题鲁棒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星梅 钟志鸣 +1 位作者 赵秋红 袁汝兵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08-2917,共10页
在项目组合选择问题中,历史数据的缺乏以及预测和估计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会导致模型中的参数无法被准确地估计,进而给决策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构建合适的鲁棒优化模型,为企业提供能有效应对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解,对企业的风... 在项目组合选择问题中,历史数据的缺乏以及预测和估计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会导致模型中的参数无法被准确地估计,进而给决策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构建合适的鲁棒优化模型,为企业提供能有效应对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解,对企业的风险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确定参数下的主动打断项目组合选择问题数学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地,介绍了鲁棒优化问题中不确定情境集的概念,并给出了允许管理者根据其偏好确定不确定情境集大小的方法,构建了全新的基于情境的鲁棒优化模型,进而计算出在所规定的不确定情境集内的最坏情境下能保持可行性与最优性的鲁棒解,实现了鲁棒性与最优性间的权衡,最后,通过GAMS/BARON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从理论上,本文首次将鲁棒优化理论扩展到了主动打断项目组合选择问题中,针对现有的项目组合选择问题鲁棒优化理论仅能应对有限个可行解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类新的鲁棒优化方法,使其能够应对具有无穷多可行解的主动打断项目组合问题.从实践上,随着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具有超前性与特殊性的研究与发展(R&D)、信息科技与信息系统(IT/IS)等新兴项目的投资日益受到重视.相较于传统项目,这类项目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探究项目组合选择问题的鲁棒优化理论日益迫切.故而本文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组合选择 鲁棒优化 主动打断
原文传递
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性侧颈转移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云 钟志明 陈国庆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性侧颈转移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术中注射纳米碳,切除黑染侧颈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60例患者术中侧颈淋巴结黑...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性侧颈转移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术中注射纳米碳,切除黑染侧颈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60例患者术中侧颈淋巴结黑染58例,冰冻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12例,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12例。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结论临床N0甲状腺乳头状癌通过术中注射纳米碳示踪可增加侧颈隐匿性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减少阳性淋巴结漏诊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甲状腺 分化型甲状腺癌 乳头状 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求解多项目组合选择问题的奔德斯分解算法
17
作者 李星梅 钟志鸣 赵秋红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63-2873,共1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组合选择问题所面临的待选项目集日益膨胀.而项目组合选择模型通常表示为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的形式,过多的待选项目会对项目组合选择模型的高效求解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多项目组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组合选择问题所面临的待选项目集日益膨胀.而项目组合选择模型通常表示为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的形式,过多的待选项目会对项目组合选择模型的高效求解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多项目组合选择模型的奔德斯分解算法.将原问题分解成仅考虑从待选项目集中选出最优组合的主问题与对已选项目进行排序的子问题,通过主子问题间的迭代逐步逼近最优解.通过算法性能分析,发现直接使用奔德斯分解算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子问题不可行的缺点.为了加速算法的收敛速度,对主问题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利用潜在的最优项目及有效不等式改进主问题的新思路.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直接使用分支定界法与使用奔德斯分解算法两类求解方法的求解效率,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组合选择 项目排序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奔德斯分解 大规模优化问题
原文传递
Response of Plant Growth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to Short-term Experimental Warming in a Highland Barley System of the Tibet 被引量:5
18
作者 FU Gang SUN Wei +1 位作者 LI Shaowei zhong zhimi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8年第2期203-208,共6页
Highland barley is an important staple food in the Tibet,and the Tibetan Plateau is experiencing obvious climatic warming.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warming effects on highland barley growth and biomass all... Highland barley is an important staple food in the Tibet,and the Tibetan Plateau is experiencing obvious climatic warming.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warming effects on highland barley growth and biomass alloc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warming.This limits our ability to predict how highland barley will change as th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future.An experiment of field warming at two magnitudes was performed in a highland barley system of the Tibet beginning in late May,2014.Infrared heaters were used to increase soil temperature.At the end of the warming experiment(September 14,2014),plant growth parameters(plant height,basal diameter,shoot length and leaf number),biomass accumulation parameters(total biomass,root biomass,stem biomass,leaf biomass and spike biomass),and carbon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arameters(carbon concentration,nitrogen concentration,the ratio of carbon to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root,stem,leaf and spike)were sampled.The low-and high-level experimental warm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perimental warming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The low-and high-level experimental warming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lant growth parameters,biomass accumulation parameters,and carbon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arameters.There were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plant growth parameters,biomass accumulation parameters,and carbon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low-and high-level experimental warming.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sponse of highland barley growth,total and component biomass accumulation,and carbon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to warming did not linearly change with warming magnitude in the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growth infrared radiator Tibetan Plateau warming magnitude
原文传递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 to Multi-level Warming in a Highland Barley System of the Lhasa River 被引量:1
19
作者 FU Gang SUN Wei +1 位作者 LI Shaowei zhong zhimi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the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soil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us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influences ...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the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soil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us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influences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 are related to warming magnitude in croplands on this Plateau. This study performed warming experiment(control, low-and high-level) in a highland barley system of the Lhasa River in May 2014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 to warming and warming magnitude. Topsoil samples(0–10 and 10–20 cm) were collected on September 14, 2014. Experimental warming at both low and high leve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temperature by 1.02 ℃ and 1.59 ℃, respectively at the depth of 15 cm. Phospho lipid fatty acid(PLFA)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soil. The low-level experimental warming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oil’s total PLFA, fungi, bacteria,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actinomycetes, gram-positive bacteria(G+), gram-negative bacteria(G–), protozoa, the ratio of fungi to bacteria(F/B ratio), and ratio of G+ to G–(G+/G– ratio) at the 0–10 and 10–20 cm depth. The low-level experimental warming also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composi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soil at the 0–10 and 10–20 cm depth. The high-level experimental warm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tal PLFA by 74.4%, fungi by 78.0%, bacteria by 74.0%, AMF by 66.9%, actinomycetes by 81.4%, G+ by 67.0% and G– by 74.4% at the 0–10 cm depth rather than at 10–20 cm depth. The high-level experimental warming significantly altered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soil at the 0–10 cm depth rather than at 10-20 cm depth.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 to warming varied with warming magnitudes in the highland barley system of the Lhasa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heater 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 lipid fatty acid warming lev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