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父母婚姻冲突、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关系: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赵海燕 周爱保 +3 位作者 迟海霞 白红敏 叶长春 蒋彦妮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本研究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技术综合考察感知父母婚姻冲突、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关系,及认知灵活性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和亲子关系的综合作用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2... 本研究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技术综合考察感知父母婚姻冲突、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关系,及认知灵活性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和亲子关系的综合作用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2)当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和亲子关系一致时,相较低亲子关系−高感知父母婚姻冲突,高亲子关系−低感知父母婚姻冲突的个体具有更高的认知灵活性,进而降低了抑郁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3)当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和亲子关系不一致时,相较低亲子关系−低感知父母婚姻冲突,高亲子关系−高感知父母婚姻冲突的个体具有更低的认知灵活性,从而增加了抑郁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父母婚姻冲突 亲子关系 认知灵活性 青少年心理危机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向上社会流动的蜗牛模型:基于寒门学子论文致谢的叙事研究
2
作者 惠霞 周爱保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寒门学子社会流动是近年来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尽管针对寒门学子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有较多研究,但诸多因素之间发挥合力的机制理路仍不明晰。以近几年走红于网络的寒门学子博士论文致谢为文本材料,通过教育生活... 寒门学子社会流动是近年来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尽管针对寒门学子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有较多研究,但诸多因素之间发挥合力的机制理路仍不明晰。以近几年走红于网络的寒门学子博士论文致谢为文本材料,通过教育生活叙事的研究方法,对亲历者主体性建构文本中的结构、实践、情感、心理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寒门学子实现社会流动的机制。研究发现,蜗牛模型可能会成为阐释寒门学子实现社会流动机制的有益尝试:螺旋形的外壳、可隐的软体以及“软硬”有机融合的整体结构能够表征寒门学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具身体验与自我心理赋能。寒门学子在教育生活中的具身体验是其社会流动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赋能的实践源泉与基础,而自我心理赋能让特殊、曲折的成长经历的价值最大化,并为行动和实践提供动力;二者以“共存”的方式有机结合,形成“软硬”兼具的寒门学子向上社会流动的蜗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牛模型 社会流动 寒门学子 具身体验 自我心理赋能
下载PDF
群际边界通透性影响移民偏见的心理机制
3
作者 任德云 徐科朋 +1 位作者 周爱保 刘力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1147,共7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群际边界通透性对移民偏见的影响颇具热点性和争议性。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群际边界通透性增加、减少和不影响移民偏见三种不同结论,然而导致不一致结论背后的心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梳理群际边界通透性对移民偏... 在全球化背景下,群际边界通透性对移民偏见的影响颇具热点性和争议性。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群际边界通透性增加、减少和不影响移民偏见三种不同结论,然而导致不一致结论背后的心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梳理群际边界通透性对移民偏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模型。群际边界通透性对移民偏见的影响可能受到内群体、移民和环境等因素的调节作用。此外,群际边界通透性也可能通过影响不同的心理路径,继而对移民产生不同的偏见。对群际边界通透性影响移民偏见心理机制的探讨,对改善群际关系和移民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偏见 群际边界通透性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在不同年级儿童解码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鑫 李红利 +5 位作者 金戈 李世峰 周爱保 梁文佳 郭红霞 蔡亚亚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84,共16页
选取256名三~六年级儿童,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了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在不同年级儿童的解码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低年级阶段,语音记忆和刷新对解码存在显著预测作用,转换和刷新对语言理解存在显著预测作... 选取256名三~六年级儿童,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了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在不同年级儿童的解码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低年级阶段,语音记忆和刷新对解码存在显著预测作用,转换和刷新对语言理解存在显著预测作用;在高年级阶段,只有刷新对解码保持着稳定的预测作用。这表明,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对儿童的解码和语言理解存在不同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记忆 中央执行功能 小学儿童 解码 语言理解
下载PDF
青少年社交焦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解释作用及其年龄差异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爱保 胡砚冰 +3 位作者 刘锦涛 鲁小勇 王有丽 周滢鑫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3,共10页
本研究以6所初中、高中和大学1597名青少年为被试,一方面考察了社交焦虑、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学习投入在青少年发展中的特点;另一方面考察了青少年社交焦虑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向性自我调节在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不同青少年期... 本研究以6所初中、高中和大学1597名青少年为被试,一方面考察了社交焦虑、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学习投入在青少年发展中的特点;另一方面考察了青少年社交焦虑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向性自我调节在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不同青少年期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随着青少年年龄增长其社交焦虑水平降低,相对于青少年中晚期,青少年中期学习投入水平较低;(2)社交焦虑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习投入;(3)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社交焦虑与青少年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4)青少年中晚期群体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显著,但是青少年早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首先,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减缓社交焦虑水平;其次,青少年中期面临复杂的发展任务,这样不利于其学习投入;最后,社交焦虑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学习投入,并且在青少年中晚期意向性自我调节是两者关系的中介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学习投入 意向性自我调节 青少年期 多群组分析
下载PDF
情绪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爱保 谢珮 +1 位作者 田喆 潘超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13-2023,共11页
人类的饮食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其中情绪对饮食行为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种影响一般表现为摄入量的多少和食物(热量)的选择。通过探讨不同情绪下临床和非临床个体食物摄入量的表现... 人类的饮食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其中情绪对饮食行为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种影响一般表现为摄入量的多少和食物(热量)的选择。通过探讨不同情绪下临床和非临床个体食物摄入量的表现,总结发现消极情绪导致个体暴饮暴食的可能更大。积极情绪影响下的饮食行为的研究结果则存在分歧:生理角度解释为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个体的享乐机制,导致进食行为增加;而自我控制理论则认为积极情绪增加了个人资源以抵制美食诱惑。此外,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影响下饮食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未来在饮食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上,需要对情绪影响下的饮食行为有更深入的神经机制方面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饮食障碍 暴饮暴食
下载PDF
寻找丢失的自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爱保 谢珮 +3 位作者 潘超超 田喆 谢君伟 刘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以及在视听整合任务中面孔对声音身份识别(同性和异性)的影响,选取3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被试,分别进行单通道动态自我面孔识别任务、单通道自我声音识别任务和视听整合任务的3个实...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以及在视听整合任务中面孔对声音身份识别(同性和异性)的影响,选取3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被试,分别进行单通道动态自我面孔识别任务、单通道自我声音识别任务和视听整合任务的3个实验。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单通道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和自我声音识别能力与健康组无区别,但在视听整合任务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声音身份识别受到视觉通道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自我面孔会促进自我声音的识别,并抑制对同性他人声音和异性他人声音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面孔识别 自我声音识别 视听整合 面孔主导
下载PDF
听而不“闻”?人声失认症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爱保 胡砚冰 +5 位作者 周滢鑫 李玉 李文一 张号博 郭彦麟 胡国庆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24,共11页
人声身份识别对于社交交流的许多方面都至关重要,大多数个体都能根据声音识别其声源者,然而人声失认症患者似乎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人声失认症是指人声身份加工的不同阶段出现障碍,症状主要包括获得性人声失认症,发展性人声失认症及其... 人声身份识别对于社交交流的许多方面都至关重要,大多数个体都能根据声音识别其声源者,然而人声失认症患者似乎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人声失认症是指人声身份加工的不同阶段出现障碍,症状主要包括获得性人声失认症,发展性人声失认症及其亚型。获得性人声失认症患者受损脑区主要包括颞叶,赫氏脑回和颞极,发展性人声失认症主要与右后侧颞上沟的非典型性反应和颞叶与杏仁核间的功能联结障碍有关。以后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人声失认症的筛选方法,界定范围和文化差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人声失认症 发展性人声失认症 人声失认症亚型 神经机制
下载PDF
寻找自我:基于认知神经的观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爱保 马晓晨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9-344,共6页
默认网络相关研究表明,生物进化的社会适应性建构了自我的认知神经基础,与James的自我结构相对应:主我位于后部扣带回,精神自我位于内侧前额叶,身体自我位于顶下小叶和脑岛;并且与内侧前额叶、顶下小叶和后部扣带回之间的信息传递相关... 默认网络相关研究表明,生物进化的社会适应性建构了自我的认知神经基础,与James的自我结构相对应:主我位于后部扣带回,精神自我位于内侧前额叶,身体自我位于顶下小叶和脑岛;并且与内侧前额叶、顶下小叶和后部扣带回之间的信息传递相关。个体在基线水平的大脑活动表明,自我是通过后部扣带回接收并调节全脑(包括表征客我的脑区)信息流,随时准备将外界满足需要有利于个体生存的资源纳入其中的神经系统。对于探讨"认识自我"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与现代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默认网络 心智游移 后部扣带回
下载PDF
控制和外界客体社会效价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
10
作者 袁彦 周爱保 舒跃育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0-435,共6页
研究采用运动橡胶手错觉范式,操纵了“控制”和“社会效价”两个变量,通过行为实验探讨了控制和社会效价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被动控制”条件相比,“主动控制”条件产生了更强的拥有感;与“不利”条件相比,“有利”条件产... 研究采用运动橡胶手错觉范式,操纵了“控制”和“社会效价”两个变量,通过行为实验探讨了控制和社会效价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被动控制”条件相比,“主动控制”条件产生了更强的拥有感;与“不利”条件相比,“有利”条件产生了更强的拥有感。且“控制”和“社会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无论哪种控制条件,有利条件下的拥有感都显著高于不利条件下的拥有感;无论哪种效价条件,主动控制条件下的拥有感均显著高于被动控制条件下的拥有感。该结果表明,控制和社会效价是产生身体拥有感的条件。研究结果为提高假肢佩戴者对假肢的心理接纳程度提供了有益的训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身体拥有感 运动橡胶手错觉范式 控制 社会效价
下载PDF
寻找镜中的自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
11
作者 周爱保 岳红云 +4 位作者 谢珮 刘阳 李欣萱 李蔚 谢君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9-1505,共7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影响其必要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相关的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过程受损,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他人中心性。在神经机制上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影响其必要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相关的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过程受损,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他人中心性。在神经机制上表现出与视觉观点采择相关的脑区激活减弱。可能的原因是患者认知功能中反应抑制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受损所致,建议采用认知干预疗法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能力。目前的研究论证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过程的损伤,对于不同水平的视觉观点采择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模式还未有明确的定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该角度入手,更加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特点和神经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点采择 自我中心性 反应抑制 心理旋转 认知干预
下载PDF
学前儿童基于物体重量归纳推理的发展:中美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丹 周爱保 +4 位作者 张荣华 卜梦瑾 李玉雯 王海静 Williamson Rebecca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81-1389,共9页
关于物体重量认知的研究是探讨儿童整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美国和中国儿童利用语言标签基于重量进行归纳推理的发展特点及跨文化一致性。实验人员利用语言标签提示三个外部知觉特征完全相似物体中的一个物... 关于物体重量认知的研究是探讨儿童整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美国和中国儿童利用语言标签基于重量进行归纳推理的发展特点及跨文化一致性。实验人员利用语言标签提示三个外部知觉特征完全相似物体中的一个物体,随后要求儿童从剩余两个物体中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和目标物体共享语言标签的物体。研究考察儿童是否能够基于物体的内在属性重量进行类别判断。结果显示:(1) 4岁和5岁儿童以重量进行归纳推理显著高于3岁儿童, 4岁和5岁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美国和中国4岁和5岁儿童的表现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3岁儿童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美国2岁儿童的表现边缘低于随机水平, 6岁儿童显著高于随机水平。总之,儿童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重量的归纳推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美国和中国儿童在发展特点及年龄转折上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4岁儿童具备了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物体内在属性归纳推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量 归纳推理 内在属性 跨文化一致性
下载PDF
情绪诱发情景下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超超 周爱保 +1 位作者 刘锦涛 谢珮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10期600-605,共6页
为了考察正常个体在情绪诱发情境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2(情绪状态:正性情绪,负性情绪)×2(被试性别:男性,女性)×3(情绪面孔性质:正性,中性,负性)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反应时。实验结果表明:(1)与中性面孔相比... 为了考察正常个体在情绪诱发情境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2(情绪状态:正性情绪,负性情绪)×2(被试性别:男性,女性)×3(情绪面孔性质:正性,中性,负性)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反应时。实验结果表明:(1)与中性面孔相比,被试对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2)情绪状态与情绪面孔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正性情绪状态下,被试存在对正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在负性情绪状态下,被试存在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3)情绪面孔和被试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男性对正性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女性对负性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诱发 情绪面孔 性别 注意偏向
下载PDF
我听故我在?自我声音识别机制的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爱保 胡砚冰 +4 位作者 鲁小勇 申莎 关香丽 陈大亮 崔嘉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4-570,共7页
自我声音属于自我相关信息,同时也是个体识别身份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声音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传导方式和个体动机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个体自我声音识别。在进行自我声音识别认知加工的过程中,会激活右半球额叶大部分脑区,并且在P3和N2... 自我声音属于自我相关信息,同时也是个体识别身份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声音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传导方式和个体动机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个体自我声音识别。在进行自我声音识别认知加工的过程中,会激活右半球额叶大部分脑区,并且在P3和N2成分上与非我身份声音识别中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从声音刺激和个体动机两种角度来开展自我声音识别研究,并结合进化心理学与脑成像技术探索其神经机制,宜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声音身份识别 心理机制 自我声音识别机制模型 脑机制
下载PDF
不同语义水平下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对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爱保 赵海燕 +3 位作者 夏瑞雪 袁月 贾婷婷 谢珮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了探索影响记忆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内隐实验范式,考察了不同语义水平下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对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分别对记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不同语义水平下,自我相关的特质... 为了探索影响记忆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内隐实验范式,考察了不同语义水平下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对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分别对记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不同语义水平下,自我相关的特质词和非特质词的记忆优势表现在不同的再认提取阶段;个体对自我相关的消极词表现出显著的记忆优势;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是对记忆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但参照方式对记忆的影响受到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方式 情绪效价 特质评价 记忆
下载PDF
自我参照效应中“消失”的自我:基于格式塔的心物场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砚冰 周爱保 +3 位作者 鲁小勇 陈璇 陈大亮 崔嘉溦 《心理研究》 2019年第5期387-393,共7页
心物场指心理场和物理场,物理场是来自个体知觉的现实生活,而与此相对,个体产生出的一种观念或者是意识则形成了心理场。在知觉层面上两者是统一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心理场的核心是自我,物理场的核心是环境(刺激),自我和刺激同样存在着相... 心物场指心理场和物理场,物理场是来自个体知觉的现实生活,而与此相对,个体产生出的一种观念或者是意识则形成了心理场。在知觉层面上两者是统一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心理场的核心是自我,物理场的核心是环境(刺激),自我和刺激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从格式塔心物场观的角度来审视自我参照效应,发现以往相关理论只从刺激出发来探讨引发自我参照效应的心理机制,这突出了自我的被动性,而主动性的自我消失了。目前研究从自我和刺激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自我参照效应的心理机制,未来研究可从个体自我动机和刺激特征等多角度来解释自我参照效应,旨在为了体现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是一种物性和人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场 格式塔心理学 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 心理机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信息加工
17
作者 周爱保 潘超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472,共8页
本研究通过自我动态面孔和自我声音的录音来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视觉和听觉通道中的自我加工,同时也考察了同时呈现的自我信息会促进或抑制自我识别。75位被试(患者38人)在单通道条件下完成了自我识别任务;74位被试(患者38人)在双通道... 本研究通过自我动态面孔和自我声音的录音来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视觉和听觉通道中的自我加工,同时也考察了同时呈现的自我信息会促进或抑制自我识别。75位被试(患者38人)在单通道条件下完成了自我识别任务;74位被试(患者38人)在双通道条件下完成了自我识别任务;结果一致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保留了视觉自我识别能力,但其听觉自我识别受损,同时呈现的自我信息抑制了自我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我面孔 自我声音 抑制效应
下载PDF
何谓“心理”之“科学”:追问心理学的本体论预设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彦 舒跃育 周爱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6-214,共9页
长久以来,心理学缺乏对学科本体论的追问。"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这种历史叙事原本出于对方法的强调,然而,缺乏本体论建设的方法论是盲目和不自觉的。这种盲目性和不自觉性根源于对自然科学实... 长久以来,心理学缺乏对学科本体论的追问。"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这种历史叙事原本出于对方法的强调,然而,缺乏本体论建设的方法论是盲目和不自觉的。这种盲目性和不自觉性根源于对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盲目崇拜进而对本学科历史的选择性遗忘,最终让心理学陷入还原论困境。虽然关照心理本体在心理学界从来就不乏其人,只是这些呼声很快被喧嚣所湮没。心理学健康发展有赖于对本体论的重建,并且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对"心为何物"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元理论 本体论预设 学科叙事
原文传递
视听整合理论模型及其对听障者听觉训练的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爱保 潘超超 +1 位作者 金戈 路宏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8,共8页
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通常以视听整合的方式感知外界刺激。"视"与"听"在其过程中形成相对独立并交互影响的两个功能系统。听障者往往经由视听信息的整合来进行听力补偿。本文在综述视听整合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关注视... 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通常以视听整合的方式感知外界刺激。"视"与"听"在其过程中形成相对独立并交互影响的两个功能系统。听障者往往经由视听信息的整合来进行听力补偿。本文在综述视听整合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关注视觉信息的功能辅助及视听功能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视听联动机制,进而提高听障者听觉训练质量,实现听障者听力质量提升与社会认知和人格完善等生态化发展的良性互动。模糊逻辑模型、最大似然估计模型以及因果推理模型等理论模型解释了视听整合的生理-心理机制。研究表明,"视"与"听"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提高听障者的听力质量,视听经验的早期获得是听障者听觉恢复的有效保障,由传统的听觉单模态沟通延伸至视听双模态、乃至多模态沟通将更有助于听障者的听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 视听整合 听觉训练
原文传递
Parental expec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20
作者 zhou aibao MA Xiaofeng Aoyagi Hajime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7年第1期140-147,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727 parents from China, Japan, and Korea by a self-devised scale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expec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cross-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result shows 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727 parents from China, Japan, and Korea by a self-devised scale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expec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cross-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parents from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ir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 main effect of nations on such factors a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close attention to diet, willpower training, moral judgment, and emotional exchange with adults is significant, while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s and child gender, nations and child age, and the three-way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s, child gender, and child age are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ental expectation nations child gender child ag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