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和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周碧兰 李晴晴 +1 位作者 彭艳 龚邦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41-44,共4页
目的: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后研究其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1-脱氧野尻霉素的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SV40 MES 13)细胞,... 目的: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后研究其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1-脱氧野尻霉素的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SV40 MES 13)细胞,并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PBS)、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和1-脱氧野尻霉素组(2、50μM),给药结束后采用CCK-8法测定SV40 MES 13细胞的存活率,ELISA测定炎性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最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蛋白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条件最终优化为料液比1∶15 g/mL、pH值3.0和提取时间30 min。1-脱氧野尻霉素明显提高SV40 MES 13细胞的存活率,并下调炎性因子IL-6的表达水平,且高剂量的1-脱氧野尻霉素显著降低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结论:选择合适的料液比、pH值和提取时间可优化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工艺,此外,1-脱氧野尻霉素具有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炎性因子及相关增值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脱氧野尻霉素 肾小球系膜细胞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姜黄素对毒胡萝卜素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碧兰 危永芳 +3 位作者 李晴晴 周意 朱艳妮 马宁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9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毒胡萝卜素(TG)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改善内质网应激有关。方法:复苏并传代培养SH-SY5Y细胞,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G,0.05μmol·L-1)、姜黄素低(1μmo...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毒胡萝卜素(TG)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改善内质网应激有关。方法:复苏并传代培养SH-SY5Y细胞,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G,0.05μmol·L-1)、姜黄素低(1μmol·L-1)、中(10μmol·L-1)和高(50μmol·L-1)剂量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SH-SY5Y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中标志性分子伴侣蛋白GRP78和相关凋亡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肌醇依赖酶(IRE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H-SY5Y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GRP78和CHOP蛋白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CHOP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RK、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IRE1α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各剂量组的SH-SY5Y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GRP78、CHOP、p-eIF2α和IRE1α蛋白显著降低(P<0.05或P<0.01),姜黄素中剂量组的p-PERK和p-JNK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反应中蛋白表达进而改善TG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毒胡萝卜素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桑葚汁的制备工艺和对糖尿病作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周碧兰 彭电 李海刚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对桑葚汁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后研究其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桑葚汁的褐变度和出汁率确定桑葚汁制备过程中护色剂和离心时间的选择,再给予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小鼠后随机分组如下:糖尿病组、二甲双胍组、低剂量桑葚汁... 目的:对桑葚汁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后研究其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桑葚汁的褐变度和出汁率确定桑葚汁制备过程中护色剂和离心时间的选择,再给予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小鼠后随机分组如下:糖尿病组、二甲双胍组、低剂量桑葚汁组和高剂量桑葚汁组,此外设置正常小鼠组作为对照,在第0、2、4和6周定时测量每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第6周末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另复苏并传代培养小鼠胰岛素瘤beta-TC-6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高糖+二甲双胍组、高糖+低剂量桑葚汁和高糖+高剂量桑葚汁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组细胞在给药后的存活率。结果:桑葚汁制备过程中联用两种护色剂和离心时间采用10min时得到的桑葚汁褐变度最低和出汁率最高。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桑葚汁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水平,但桑葚汁对高糖诱导beta-TC-6损伤并无改善作用。结论:选择合适的护色剂和离心时间可优化桑葚的制备工艺,此外,桑葚汁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汁 制备工艺 糖尿病 Beta-TC-6细胞 作用
下载PDF
整合生物信息学法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联合分析脑胶质瘤特征基因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晓珊 曾慧 +3 位作者 周碧兰 彭电 刘治芳 鲍美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11-2316,共6页
目的利用脑胶质瘤(glioblastoma,GBM)芯片数据,采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法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法,寻找肿瘤发病特征基因、关键通路以及转录调控机制。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高通量基... 目的利用脑胶质瘤(glioblastoma,GBM)芯片数据,采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法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法,寻找肿瘤发病特征基因、关键通路以及转录调控机制。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通过整合生物信息学法筛选出差异基因;利用WGCNA分析GBM关键基因hub基因;采用维恩分析法,整合这些差异基因与hub基因,筛选出GBM特征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基因功能注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GBM特征基因所富集的功能和通路。利用Kaplan-Meier分析特征基因与GBM生成率的关系。利用基因云生物信息平台(GCBI),分析调控这些特征基因的转录因子。结果经分析,发现273个特征基因。这些特征基因主要可影响离子通道、蛋白激酶、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CHD5,SYP,PHYHIP表达水平与GBM生存率显著相关;转录因子Sp1、Sp3、REST可能是调控这些特征基因的关键因子。结论本研究从多种角度定义了GBM的特征基因及调控机制,为其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差异基因 生物信息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GLP-1R Agonists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5
作者 zhou bilan PENG Anlin +1 位作者 GONG Hao HUANG Ku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4年第1期27-33,共7页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GLP-1R) agonists are widely used for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be- cause of their glucose-lowering and weight-losing effects, and low risk of hypoglycemia. Hence, t...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GLP-1R) agonists are widely used for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be- cause of their glucose-lowering and weight-losing effects, and low risk of hypoglycemia. Hence, there is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GLP-I and developing stable and effective GLP-1R agonists. Here, we summarize the presently known mechanism of GLP-I actions, which are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cAMP-PKA signaling pathway;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novel clinical GLP-1R agonists are also introduced,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with multiple properties, such as extended half-life, reduced side-effects, lower production costs and more convenient drug dosing mode. The potential risk of GLP-I-based therapeutics, an often-ignored fact,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agon-like peptide-I receptor (GLP-1R) GLP- 1R agonists type 2 diabe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