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IP6模式对青藏高原平均降水的模拟评估与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季玉枝 杨小玲 +2 位作者 周波涛 徐昕 王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6,共16页
青藏高原降水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及趋势变化十分必要.以1995-2014年青藏高原观测降水为基准态,评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0个模式对青藏高原年和季节平均降水... 青藏高原降水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及趋势变化十分必要.以1995-2014年青藏高原观测降水为基准态,评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20个模式对青藏高原年和季节平均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青藏高原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模式模拟仍存在湿偏差,平均降水偏差达到1.3 mm·d^(-1).而且对于冬季模拟降水,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模式标准差在3 mm·d^(-1)以上.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5-8.5和SSP2-4.5情景下,基于20个模式的模式集合(AMME)与择优选取的五个模式组成的集合(BMME)对中期(2045-2065年)和长期(2081-2100年)平均降水的未来预估,整体上青藏高原未来降水将有所增加,SSP5-8.5情景增幅大于SSP2-4.5,长期降水增幅大于中期.中期降水变化与长期分布一致,除了冬季和秋季南部地区、夏季东部地区表现为降水减少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全年和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增加.BMME预估全年和季节平均降水增幅往往大于AMME.未来年平均降水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春季降水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模式 青藏高原 平均降水 模式评估 预估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秦兆 魏梦力 +3 位作者 钟亚平 吴倩 周博韬 王海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09-4215,共7页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即时提高人体肌肉力量,或可即时提升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但尚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论证。目的: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体育学院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按...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即时提高人体肌肉力量,或可即时提升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但尚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论证。目的: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体育学院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和B组(n=5),A组受试者先接受假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B组受试者先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假刺激,刺激后即刻进行单腿落地测试,采集并分析受试者单腿落地时的生物力学参数。将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试验组数据,假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对照组数据。结果与结论:①核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躯干最大屈曲角具有交互效应(P<0.05),在3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屈曲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显著降低;②下肢关节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踝关节最大外翻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真刺激后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显著提升;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胫骨前肌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交互效应(P<0.05),在6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胫骨前肌峰值激活水平显著升高;③压力中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速度、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速度等指标均无交互作用(P>0.05),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各压力中心指标均无主效应(P>0.05);④结果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即刻改善人体单腿落地时的核心稳定性与下肢关节稳定性,可将其作为运动前的重要热身手段,提高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降低下肢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稳定性 单腿落地 身体控制 肌肉激活 核心稳定性 下肢
下载PDF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靳鑫桐 周波涛 +2 位作者 谢文欣 胡跃鹏 范怡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部... 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部和中南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重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的增加更为明显。对应华北重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东亚中纬度地区为准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华北地区位于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东南部。在该异常环流背景下,华北地区上空呈现异常下沉运动、云量偏少、大气整体偏干。在异常下沉绝热增温的同时,晴朗干燥的配置有利于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相应的向上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增加,进一步加热近地表大气。在华北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高发年,华北位于异常反气旋(东南侧)和气旋(西北侧)性环流之间,主要受异常西南风控制。异常西南风向华北输送暖平流加热大气的同时,增加了华北上空的水汽。偏多的水汽捕获更多的长波辐射并反射至地表,利于气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高温热浪 轻度高温热浪 华北 大气背景 动力水汽条件 热力条件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区冬季大气环境容量变化:观测与预估
4
作者 王欣彤 周波涛 +1 位作者 韩振宇 胡跃鹏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探究了京津冀地区冬季大气环境容量(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apacity,AEC)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冬季AEC在京津冀地区表现为西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低值集中在平原区。京津冀平原... 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探究了京津冀地区冬季大气环境容量(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apacity,AEC)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冬季AEC在京津冀地区表现为西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低值集中在平原区。京津冀平原区AEC变化与东亚冬季风、边界层高度、边界层内平均风速以及通风强度密切相关。东亚冬季风强、边界层高度高、边界层内平均风速大以及通风强度强,使得AEC偏高,反之亦然。进一步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3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的动力降尺度进行模拟,预估了京津冀平原区冬季AEC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变化。结果显示,与1986—2005年相比,两种情景下京津冀平原区冬季AEC在21世纪中、末期都将下降,其中末期下降幅度高于中期、RCP8.5情景下的变化大于RCP4.5情景。上述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减弱、东亚西风急流北移、边界层高度降低以及边界层内平均风速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京津冀 观测分析 集合预估
下载PDF
钻井液连续波传输相位偏移规律建模与分析
5
作者 周博涛 苏义脑 王家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钻井液连续波传输时因相位偏移导致的波形畸变是阻碍其现场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探明相位偏移规律对于开发钻井液连续波信息传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假设同一钻柱截面钻井液压力相等且钻井液流速存在径向分布,基于二维轴对称瞬态流动理论... 钻井液连续波传输时因相位偏移导致的波形畸变是阻碍其现场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探明相位偏移规律对于开发钻井液连续波信息传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假设同一钻柱截面钻井液压力相等且钻井液流速存在径向分布,基于二维轴对称瞬态流动理论,采用小信号分析方法,建立钻井液连续波相移模型并给出适用条件,最后采用地面试验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分析频率、传输距离、钻井液密度及黏度、钻柱内径对相位偏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位偏移量随频率、钻井液密度及传输距离增加而增大且变化趋势近似呈线性,随钻柱内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钻井液黏度对相位偏移量几乎无影响;钻井液信道可看作线性相位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偏移 钻井液连续波 钻井参数 信号参数
下载PDF
2022年夏季中国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2
6
作者 孙博 王会军 +3 位作者 黄艳艳 尹志聪 周波涛 段明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2022年夏季,中国中东部发生了极端高温干旱气候异常,给经济、农业、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回顾了此次高温干旱气候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主要成因。2022年夏季,中国中东部区域平均的极端高温频次、日最高温度平均值、高温日数... 2022年夏季,中国中东部发生了极端高温干旱气候异常,给经济、农业、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回顾了此次高温干旱气候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主要成因。2022年夏季,中国中东部区域平均的极端高温频次、日最高温度平均值、高温日数等指标均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大值,区域平均降水则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此次气候异常主要是由于夏季中国中东部受强大的高压系统控制,与偏强的西太副高、中纬度的西风带扰动以及热带海温的影响有关。此外,本文探讨了全球增暖趋势对极端高温事件增多的影响,以及未来中国地区高温和干旱事件的可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极端事件 西太副高 西风带 海温 全球变暖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起重机械检测技术研究
7
作者 吕少炯 唐艳同 周波涛 《起重运输机械》 2024年第12期21-26,共6页
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尤其是主要受力构件是其安全保障的基础。一些在役的老旧起重机械已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要受力构件变形及磨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传统的起重机械金属结构检测均为单点测量,无论是接触式测量或非接触式测量... 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尤其是主要受力构件是其安全保障的基础。一些在役的老旧起重机械已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要受力构件变形及磨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传统的起重机械金属结构检测均为单点测量,无论是接触式测量或非接触式测量,均无法全面地反映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的整体性能状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快速、大面积地扫描被测物体,形成全局三维点云模型,通过专用软件可以方便地获取及分析任何位置的尺寸、变形、磨损等数据,更全面地评估设备的整体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械 主要受力构件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变形磨损 上拱度
下载PDF
特种设备安全性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8
作者 周波涛 杨周君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0期238-241,共4页
旨在深入分析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问题,探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频发原因,采用综合文献回顾方法,系统梳理特种设备的分类。研究发现,特种设备事故频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需要全面的措施,包括提升监管水平、提高操作... 旨在深入分析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问题,探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频发原因,采用综合文献回顾方法,系统梳理特种设备的分类。研究发现,特种设备事故频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需要全面的措施,包括提升监管水平、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是复杂且严峻的挑战,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设备 安全事故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衰减模型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博涛 苏义脑 王家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50,共7页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信息传输技术传输速率高,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高频钻井液压力波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衰减,阻碍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探明其衰减规律对于高速传输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假设同一钻柱截面钻...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信息传输技术传输速率高,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钻井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高频钻井液压力波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衰减,阻碍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探明其衰减规律对于高速传输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假设同一钻柱截面钻井液压力相等且钻井液流速存在径向分布的基础上,基于二维轴对称瞬态流动理论,采用小信号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压力波信号参数、钻柱尺寸及钻井液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高频钻井液压力波衰减模型并给出了适用条件。最后采用地面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随后分析钻井液压力波频率、压力波传输距离、钻井液密度及黏度、钻柱内径对高频压力波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钻井液压力波幅值衰减量随钻井液压力波频率、压力波传输距离及钻井液黏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规律为指数型;幅值衰减量受频率影响最大,并随钻井液密度及钻柱内径增加逐渐减小。本研究可为高频钻井液压力波信息传输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值衰减 高频钻井液压力波 参数分析 二维轴对称瞬态流动 小信号分析
下载PDF
高原寒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适宜性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娟 周波涛 +2 位作者 白艺飞 高俊梅 强天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4-782,共9页
通过对拉萨某办公建筑室内外温度实测,发现该建筑北向房间室内温度不满足供暖要求.为寻找供暖系统问题,探究北向房间不满足要求的原因,充分考虑高海拔、强辐射等气候因素的影响,首先基于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朝向差异化研究,提出三种节能... 通过对拉萨某办公建筑室内外温度实测,发现该建筑北向房间室内温度不满足供暖要求.为寻找供暖系统问题,探究北向房间不满足要求的原因,充分考虑高海拔、强辐射等气候因素的影响,首先基于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朝向差异化研究,提出三种节能改造方案并分别进行DeST能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方案2改造后供暖季的总供热量比方案1减少了50.79%,方案3比方案1减少了52.50%,围护结构改造效果显著;其次进行节能性分析,对空气源热泵运行参数进行高原修正,并提出热源设计改造方案A(改造围护结构并加装电热膜)和方案B(直接更换空气源热泵),对这两种方案分别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保留原有设备的方案A比方案B初投资费用节省101.02万元,年运行费用节省0.533万元,生命周期费用节省105.38万元,是可以优先推广的既有建筑改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围护结构朝向差异 空气源热泵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会军 唐国利 +48 位作者 陈海山 吴绍洪 效存德 姜大膀 周波涛 孙建奇 段明铿 徐影 罗勇 杨晓光 王凡 康世昌 王毅 高清竹 左军成 张元明 魏伟 郑景云 王国庆 高学杰 李宁 刘传玉 曾晓东 鲍艳松 张弛 曾刚 孙博 黄艳艳 施宁 尹志聪 张杰 俞淼 陈活泼 祝亚丽 马洁华 燕青 郭东林 张颖 高雅 吴通华 刘慧 谭显春 尹云鹤 于仁成 黄海军 许艳 刘娜 战云键 任玉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风险关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及亚投行的投资安全。在此背景下,2016—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实施了“‘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咨询评议项目,项目针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变化预估、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开展了若干分析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有关进展报告四份,包括一份总报告和三份分报告。本文扼要地概括和介绍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气候变化 预估 灾害 风险
下载PDF
“一带一路”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波涛 徐影 +3 位作者 韩振宇 石英 吴佳 李柔珂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5-264,共10页
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提供的18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预估了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下“一带一路”地区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情景下,“一带一路”地区年... 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提供的18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预估了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下“一带一路”地区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情景下,“一带一路”地区年平均气温在未来将会持续上升,升温幅度随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在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8.5)下,到21世纪末期,平均气温将普遍升高5℃以上,其中北亚地区升幅最大,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升幅最小。对于降水的变化,预估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将增加,其中西亚和北亚增加最为明显,而且在21世纪中期,RCP2.6情景下的增幅要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偏大,而在21世纪后期,RCP8.5情景下降水的增幅比RCP2.6和RCP4.5情景下的偏大。未来极端温度也将呈升高的趋势,增温幅度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高排放情景大于低排放情景。而且在高纬度区域,极端低温的增暖幅度要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连续干旱日数在北亚和东亚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而在其他地区则呈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在“一带一路”区域总体上将增强,增强最明显的地区位于南亚、东南亚和东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气候变化预估 极端气候 CMIP5
下载PDF
中国水汽输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博 王会军 +2 位作者 周波涛 李惠心 朱宝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3,共10页
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对于全球的水分循环、气候系统、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水汽输送是影响中国旱涝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温、北大西洋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等因素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调控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对于全球的水分循环、气候系统、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水汽输送是影响中国旱涝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温、北大西洋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等因素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调控作用有关。本文就近期关于中国地区水汽输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部分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包括影响中国东部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水汽输送机制、影响梅雨特征年代际变化的水汽输送机制、热带海温对中国上空水汽输送的影响机制等问题。此外,本文回顾了近期与青藏高原地区水汽输送机制有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年际/年代际变化 降水 海温
下载PDF
中国区域性暴雨事件未来变化:RegCM4动力降尺度集合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波涛 蔡怡亨 韩振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0-419,共10页
区域性暴雨事件由于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更易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估区域性暴雨事件的未来变化对于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4个全球气候模式的动... 区域性暴雨事件由于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更易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估区域性暴雨事件的未来变化对于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4个全球气候模式的动力降尺度模拟,利用“追踪式”客观识别方法,对我国区域性暴雨进行了识别,并从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平均降水量、平均影响范围和综合强度5个方面预估了其在RCP4.5情景下的未来变化。多模式预估结果表明,我国平均区域性暴雨事件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平均降水量、平均影响范围和综合强度到21世纪末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与1986—2005年相比,无论在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还是末期(2080—2099年),位于“低值区”的事件出现频率减少,而位于“高值区”的事件出现频率增加。轻度区域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将减少,而中度、重度和严重的区域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将增加。在空间分布上,区域性暴雨事件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降水量均在我国东部区域大范围增加,并且三者增幅的空间分布型态较为一致。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华南地区,而且到21世纪末期的增加幅度大于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事件 区域气候模式 动力降尺度 集合预估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初步评估 被引量:16
15
作者 岳溪柳 於琍 +3 位作者 黄玫 吴绍洪 周波涛 徐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7-525,共9页
重点考虑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类活动,从气候资源现状、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基本要素层出发,构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 重点考虑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类活动,从气候资源现状、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基本要素层出发,构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情况,分析了气候承载力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及相对水平,解析了不同区县气候承载力的相对状况及主要制约因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指数(ICCC)在0.24~2.24之间变化,其中延庆县、密云县、昌平区的气候承载力较高,东城区、西城区、顺义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朝阳区的气候承载力相对较差,海淀区、大兴区、怀柔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通州区居中。在各行政区县内部,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顺义区、朝阳区的气候承载力空间差异性较小;而延庆县、怀柔区、门头沟区等郊区气候承载力空间差异性较大,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性影响。从气候承载力的构成要素看,怀柔区、延庆县及门头沟区的气候承载力主要受气候资源的限制;城六区和房山区等地的气候承载力主要受人类活动强度及生态环境要素的限制。就气候承载力具体指标而言,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主要受人口密度、人均绿地面积以及生产生活排污量的影响;石景山区主要受空气质量较差的影响,房山区则受空气质量差和人均能耗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承载力 气候资源 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 气候影响评估 北京地区
下载PDF
2010年以来华西秋季降水年代际增多原因初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曼琳 周波涛 程志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8-576,共9页
基于1961—2016年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华西秋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西秋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偏多,之后减少,21世纪10年代又开始增多,而且该时段的降水量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进一步从大气环... 基于1961—2016年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华西秋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西秋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偏多,之后减少,21世纪10年代又开始增多,而且该时段的降水量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进一步从大气环流角度,初步探讨了这种年代际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与华西降水偏少阶段相比,在两个降水偏多期,巴尔喀什湖低压槽加深、亚洲区域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负异常,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入侵华西区域;东亚低空盛行异常偏南风,利于低纬水汽向华西区域输送;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提供华西降水发生的动力抬升条件,共同造成华西秋季降水增加。相比于20世纪80年代前,21世纪10年代后欧洲高压脊和巴尔喀什湖槽更强,更利于高纬冷空气进入华西区域。同时,有来自南半球印度洋的水汽向华西区域输送。更强的冷空气活动和更多的水汽输送导致后一阶段降水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3月巴伦支海海冰对中国东部8月气温偶极子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惠心 孙博 +3 位作者 周波涛 王树舟 朱宝艳 范怡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103,共15页
利用NCEP/NCAR、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观测资料,研究了3月巴伦支海海冰异常与中国东部8月“南暖北冷”的模态的联系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当3月巴伦支海海冰偏多(少)时,中国东部地表气温呈现“南暖北冷”(“南冷北暖”)的模态,东... 利用NCEP/NCAR、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观测资料,研究了3月巴伦支海海冰异常与中国东部8月“南暖北冷”的模态的联系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当3月巴伦支海海冰偏多(少)时,中国东部地表气温呈现“南暖北冷”(“南冷北暖”)的模态,东北上空对应气旋(反气旋)异常和上升(下沉)运动异常,华南上空对应反气旋(气旋)异常和下沉(上升)运动异常,地表净热通量表现为“南正北负”(“南负北正”)。进一步研究发现,“丝绸之路”遥相关型与中国东部环流异常密切相关,而3月巴伦支海海冰异常可以通过影响“丝绸之路”遥相关波列进一步影响中国东部的环流异常及偶极子温度异常。一方面,3月巴伦支海海冰偏多(偏少)的信号可以持续到8月,在喀拉海上空通过冰-气相互作用激发南传的波列,加强“丝绸之路”遥相关的负位相(正位相),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环流。另一方面,春季巴伦支海海冰偏多(偏少)使得同期欧亚大陆北部温度偏低(偏高),欧亚北部积雪呈“西多东少”(“西少东多”)、土壤湿度呈“西湿东干”(“西干东湿”)的空间格局。而土壤湿度异常的空间格局可一直持续到8月,使得“丝绸之路”遥相关波列的加强,进一步影响中国东部环流异常,最终影响中国东部8月气温偶极子型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伦支海海冰 中国东部 温度 偶极子 机制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Indices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Simulated by Multiple CMIP5 Models over China 被引量:17
18
作者 DONG Siyan XU Ying +1 位作者 zhou botao SHI Yi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077-1091,共15页
Given that climate extremes in China might have serious regional and global consequenc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are examining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China using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 Given that climate extremes in China might have serious regional and global consequenc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are examining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China using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model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recen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China using 25 state-of-the-art global climate models participating in CMIP5. Thirteen indices that represent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were chosen and derived by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cluding those representing the intensity (absolute indices and threshold indices), duration (duration indices), and frequency (percentile indice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each model is summarized by a "portrait" diagram based on relative root-mean-square error, which is the RMSE relative to the median RMSE of all models, revealing the multi-model ensemble simulation to be better than individual model for most indices.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the models are able to captu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treme temperature during 1986-2005. Overall, the CMIP5 models are able to depict the observed indices well,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ensemble result is better for threshold indices than frequency indices. The spread amongst the CMIP5 models in different subregions for intensity indices is small and the median CMIP5 is close to observations; however, for th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indices there can be wide disagreement regarding the change between models and observations in some regions. The model ensemble also performs well in reproducing the observational trend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All absolute indices increase over China during 1961-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extremes China CMIP5 model evaluation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小型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丁胜 周博滔 胡宝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8-445,共8页
以大连市某小型居民建筑为对象,采用DeST软件,得到该建筑的冷、热、电及生活热水负荷。通过确定建筑在工作日、周末的逐时内、外热扰,计算建筑夏、冬季典型日逐时负荷。以年总费用和年CO_(2)、NO_(2)排放量为目标函数,以负荷间的能流平... 以大连市某小型居民建筑为对象,采用DeST软件,得到该建筑的冷、热、电及生活热水负荷。通过确定建筑在工作日、周末的逐时内、外热扰,计算建筑夏、冬季典型日逐时负荷。以年总费用和年CO_(2)、NO_(2)排放量为目标函数,以负荷间的能流平衡、设备的性能为约束,得到系统设备容量配置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TOPSIS优选法得到最优容量配置。最后与传统分供系统对比,系统最优方案解集具有运行节能和环保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模拟 多目标优化 MATLAB NSGA-Ⅱ TOPSIS优选法 小型分布式能源系统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CASC15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帮前 王永峰 +3 位作者 刘德明 马旭辉 周博涛 蔡辉 《甘肃科技》 2022年第24期89-92,110,共5页
长非编码RNA(lncRNA)负责各种细胞功能,如转录和转化调节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异。lncRNA CASC15是染色体6p22.3中一个长的异源性非编码RNA(lncRNA)位点。先前的研究表明,lncRNA CASC15与神经母细胞瘤和黑色素瘤等几种癌症的生物行为有关。... 长非编码RNA(lncRNA)负责各种细胞功能,如转录和转化调节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异。lncRNA CASC15是染色体6p22.3中一个长的异源性非编码RNA(lncRNA)位点。先前的研究表明,lncRNA CASC15与神经母细胞瘤和黑色素瘤等几种癌症的生物行为有关。本综述结合近期文献,总结lncRNA CASC15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用与分子机制,以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CASC15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