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富源沟晚三叠世中-基性火山岩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东 刘涛 +3 位作者 周传芳 杨华本 杜兵盈 刘宇崴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670-680,共11页
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市西部地区新厘定出非正式填图单元——富源沟中-基性火山岩,其岩石组合为灰色、灰绿色玄武安山岩、辉石玄武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等.获得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45±3 Ma,其最小的岩浆锆... 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市西部地区新厘定出非正式填图单元——富源沟中-基性火山岩,其岩石组合为灰色、灰绿色玄武安山岩、辉石玄武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等.获得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45±3 Ma,其最小的岩浆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201±2 Ma,另外获得火山口附近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1±1 Ma,其形成时代应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源沟中-基性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该火山岩的厘定说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存在晚三叠世中-基性火山岩浆活动事件.综合本区火山岩的特征并结合区域上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火山岩 岩浆活动 锆石U-PB年龄 晚三叠世 蒙古-鄂霍次克洋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漠河富源沟林场早侏罗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军海 杨华本 +5 位作者 周传芳 高晓琦 魏小勇 孙桐 李宇菡 马靖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3期224-234,278,共12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富源沟林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研究,探讨其对该区构造演化的制约.该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测年结果显示,样品WJL030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00±1 Ma,样品WJL03...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富源沟林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研究,探讨其对该区构造演化的制约.该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测年结果显示,样品WJL030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00±1 Ma,样品WJL032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02±1 Ma,形成与早侏罗世.富源沟林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的I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等),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P).岩石为壳源成因,形成于俯冲环境,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资料,花岗岩的侵位反映了研究区早侏罗世期间,漠河地区仍处于蒙古-鄂霍次克大洋板块俯冲于额尔古纳地块之下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 早侏罗世 二长花岗岩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黑龙江十五里桥金矿龙江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卓 李向文 +3 位作者 张胜江 周传芳 李蕴峰 国林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5期413-422,共10页
对十五里桥龙江组岩性组合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江组火山岩SiO2为53.56%~73.43%,Al2O3为14.90%~18.74%,K2O为1.76%~4.20%,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显示弱的铕负异常或无异常.微量元素... 对十五里桥龙江组岩性组合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江组火山岩SiO2为53.56%~73.43%,Al2O3为14.90%~18.74%,K2O为1.76%~4.20%,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显示弱的铕负异常或无异常.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样品Rb/Sr比值介于0.04~0.43,Ti/Y比值介于144.23~492.19.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样品位于火山弧区和大陆弧、后碰撞弧区,表明龙江组是板块俯冲和碰撞造山转换背景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组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十五里桥金矿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大兴安岭漠河-塔河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状况动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卓 陈建平 +3 位作者 刘涛 周传芳 宋昊南 姜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87-3395,共9页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及人类活动的改造,同时会影响所处地区甚至全球的生态条件。漠河-塔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湿地资源丰富,为掌握区内生态状况及变化,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分别对研究区1985年、1998年、2008年和...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及人类活动的改造,同时会影响所处地区甚至全球的生态条件。漠河-塔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湿地资源丰富,为掌握区内生态状况及变化,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分别对研究区1985年、1998年、2008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分析各土地利用相互转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计算不同年份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以林地、湿地和灌木为主,植被覆盖率约为98%,土地利用增加最明显的为耕地、城乡用地、其他土地,减少最明显的为草地、灌丛沼泽,自然环境和耕地开发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起主导作用,温度和蒸散发的升高对土地利用变化现状具有促进作用。1985—1998年、1998—2008年生态环境状况略微变好,2008—2018年总体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变好,由良好提升为优秀,各项生态保护政策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塔河 遥感 土地利用 生态状况 动态分析
下载PDF
遥感在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以黑龙江洛古河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为例
5
作者 周传芳 陈卓 +5 位作者 孙彦峰 梁中恺 杨长保 姜平 冯嘉 杜海双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5期632-641,613,共11页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严重,气候严寒,交通极为不便,野外有效工作时间短,给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急需遥感手段提高成果质量和效率.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洛古河等4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利用SPOT7、Landsat7/8、ASTER等...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严重,气候严寒,交通极为不便,野外有效工作时间短,给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急需遥感手段提高成果质量和效率.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洛古河等4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利用SPOT7、Landsat7/8、ASTER等多种遥感数据开展地质矿产解译,进行遥感影像分区,建立地层、构造和侵入岩解译标志,提取羟基和铁染蚀变异常,结合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划分了成矿有利区,有效降低了地质矿产调查强度,提高了调查效率,增强了调查质量.表明遥感技术在大兴安岭高植被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质矿产调查 SPOT7 Landsat7/8 ASTER 森林覆盖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ICP-MS法和WD-XRF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文志 张填昊 +2 位作者 卢兵 周传芳 张元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4-250,共7页
针对分析大批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多金属勘查任务,分别建立了过氧化钠碱熔-ICP-MS、高压密闭消解-ICP-MS和粉末压片-WD-XRF 3种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3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11~0.173、0.0012~0.0097... 针对分析大批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多金属勘查任务,分别建立了过氧化钠碱熔-ICP-MS、高压密闭消解-ICP-MS和粉末压片-WD-XRF 3种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3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11~0.173、0.0012~0.0097、0.06~5.42μg/g,高压密闭消解-ICP-MS法的检出限明显优于碱熔ICP-MS法和粉末压片WDXRF法;3种方法测定的国家标准物质稀土元素的相对误差(RE%)分别为-6.5~6.6、-11.2~3.6、-9.7~12.7,精密度(RSD%)分别为2.4~8.8、2.8~8.2、2.4~9.4,均满足DZ/T 0258—2014《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的要求。实验表明,粉末压片-WD-XRF法受到检出限高的限制,不能应用于测定稀土含量极低的地质样品,高压密闭酸溶-ICP-MS法测定矿物结构复杂的岩石样品时,个别测定结果严重低于标准值。验证了碱熔ICP-MS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测定值最接近真实值,最适合进行分析大批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多金属勘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地质样品 稀土元素 碱熔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十五里桥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彦峰 周传芳 +3 位作者 王久懿 梁中恺 姜平 杜海双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5期606-613,共8页
十五里桥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Au(Cu-Mo)成矿带内,上黑龙江盆地南缘、腰站断陷北缘与二十二站隆起南缘交接地带.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脉状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 十五里桥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Au(Cu-Mo)成矿带内,上黑龙江盆地南缘、腰站断陷北缘与二十二站隆起南缘交接地带.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脉状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阶段;Ⅳ—少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其中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Ⅱ、Ⅲ阶段发育富气相和富液相型流体包裹体,Ⅱ阶段流体发生不混溶,均一温度介于283~394℃之间,盐度介于2.56%~7.99%(NaCl当量,质量分数)之间;Ⅲ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51~298℃,盐度介于2.56%~5.09%(NaCl当量,质量分数),属于简单的NaCl-H_(2)O体系.H-O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S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硫.十五里桥金矿床为火山岩容矿的浅成中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中温热液型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多年冻土探测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杜海双 王书明 +4 位作者 宋庆元 周传芳 殷启春 张天恩 孙桐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多年冻土退化后,融区周期性冻结和融化作用会严重损害输油管道的稳定性.为查明原油管道埋设区多年冻土分布、发育现状,计划分别采用二维、三维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密度电法不同探测方式的有效性和冻土的电阻率响应特征... 多年冻土退化后,融区周期性冻结和融化作用会严重损害输油管道的稳定性.为查明原油管道埋设区多年冻土分布、发育现状,计划分别采用二维、三维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密度电法不同探测方式的有效性和冻土的电阻率响应特征,首先在管道下部空间建立未融化、半融化、贯穿融化3种模型,采用EarthImager 2D和EarthImager 3D软件进行有限单元法正演和圆滑约束的最小二乘法反演;随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研究3种模型电阻率响应特征及反演结果的差异性,总结二维、三维高密度电法勘探效果;最后利用勘探实例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在多年冻土探测领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维高密度电法对未融化、贯穿融化探测效果优于半融化状态;三维高密度电法采集数据更加丰富,目标体形态展示更加直观精细,反演结果更加接近理论模型,适用各种冻土融化状态.野外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三维高密度电法的应用也对多年冻土精细探测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二维模型 三维模型 多年冻土 原油管道
下载PDF
Permafrost changes in the Nanwenghe Wetlands Reserve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Da Xing'anling‒Yile'huli mountains,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3
9
作者 HE Rui-Xia JIN Hui-Jun +12 位作者 LUO Dong-Liang LI Xiao-Ying zhou chuan-fang JIA Ning JIN Xiao-Ying LI Xin-Yu CHE Tao YANG Xue WANG Li-Zhong LI Wei-Hai WEI Chang-Lei CHANG Xiao-Li YU Shao-Pe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5期696-709,共14页
The Nanwenghe Wetlands Reserve in the Yile'huli Mountains is a representative region of the Xing'an permafrost.The response of permafrost to climate change remains unclear due to limited field investigations.T... The Nanwenghe Wetlands Reserve in the Yile'huli Mountains is a representative region of the Xing'an permafrost.The response of permafrost to climate change remains unclear due to limited field investigations.Thus,longer-term responses of the ground thermal state to climate change since 2011 have been monitored at four sites with varie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Carex tato wetland(P1)and shrub-C.tato wetland(P2)with a multi-year average temperatures at the depth of zero annual amplitude(T_(ZAA))of−0.52 and−1.19℃,respectively;Betula platyphylla-Larix gmelinii(Rupr.)Kuzen mixed forest(P3)with T_(ZAA) of 0.17℃,and;the forest of L.gmelinii(Rupr.)Kuzen(P4)with T_(ZAA) of 1.65℃.Continuous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ecosystem-protected Xing'an permafrost experienced a cooling under a warming climate.The 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rose(1.8℃ per decade)but the TZAA declined(−0.14℃ per decade),while the active layer thickness(ALT)thinned from 0.9 m in 2012 to 0.8 m in 2014 at P1.Both the TTOP and TZAA increased(0.89 and 0.06℃ per decade,respectively),but the ALT thinned from 1.4 m in 2012 to 0.7 m in 2016 at P2.Vertically detached permafrost at P3 disappeared in summer 2012,with warming rates of+0.42 and+0.17℃ per decade for TTOP and T_(ZAA),respectively.However,up to date,the ground thermal state has remained stable at P4.We conclude that the thermal offset is crucial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the Xing'an permafrost at the southern fri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wenghe wetland reserve PERMAFROST Climate change Active layer thickness Ground thermal state Thermal offset Lo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