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布特征
1
作者 张金魁 陈卫东 +2 位作者 林鹏程 周党卫 王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根据青海省兰科(Orchidaceae)植物分布的典型生态系统特点,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主要调查区域,采用路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连续3年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共调查到野生兰科植物19属52种,其中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种类最... 根据青海省兰科(Orchidaceae)植物分布的典型生态系统特点,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主要调查区域,采用路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连续3年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共调查到野生兰科植物19属52种,其中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种类最多(9种),占总种数的17.3%;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属11种,占总种数的21.2%;半数种类有濒危风险(包含易危、近危和濒危),其中濒危种和易危种共5属11种;杓兰属和手参属(Gymndenia R.Br.)种类应重点关注,宽唇角盘兰(Herminium josephii Rchb.f.)和波密杓兰(Cypripedium ludlowii Cribb.)为新记录种。江西林场、玛可河林场、互助北山林场、麦秀林场和仙米林场分别有28、25、24、20和19种兰科植物,为青海省野生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综上所述,当前青海省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丰富,但部分种类面临较高的濒危风险,亟需加强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兰科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西南手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筛选
2
作者 张金魁 陈卫东 +4 位作者 林鹏程 周党卫 张郝男 刘玉仙 王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对西南手参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并以CDC25A/CDC25B磷酸酶和PD-1/PD-L1作为抗肿瘤活性筛选靶点,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从西南手参根部分离得到20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 对西南手参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并以CDC25A/CDC25B磷酸酶和PD-1/PD-L1作为抗肿瘤活性筛选靶点,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从西南手参根部分离得到20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壳隔孢属(Camarospo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土赤壳属(Ilyonectria)、柔膜菌属(Hyalodendriella)、曲霉属(Aspergillus)、栓菌属(Trametes)、胶膜属(Tulasnellaceae)、油瓶霉属(Lecythophora)、红菇属(Russulaceae)、丝膜菌属(Cortinarius)等11个属;菌株G.orc-10的代谢产物对CDC25A/CDC25B酶活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菌株G.orc-05、G.orc-06的代谢产物对PD-1/PD-L1结合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揭示西南手参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抗肿瘤药物筛选潜力,为从西南手参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发现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手参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新纪录种:波密杓兰
3
作者 张金魁 林鹏程 +1 位作者 周党卫 角杰本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65-68,76,共5页
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杓兰属分布物种。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法对杓兰物种分布点进行详查,并提供其地理信息、形态描述和照片。结果表明: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兰科植物新纪录种——波密杓兰(Cypripedium ludlowii Cribb),... 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杓兰属分布物种。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法对杓兰物种分布点进行详查,并提供其地理信息、形态描述和照片。结果表明: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兰科植物新纪录种——波密杓兰(Cypripedium ludlowii Cribb),共发现3个居群约200株。波密杓兰为首次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发现,为青海省兰科植物新纪录种,该物种的发现为青海兰科植物增添了新的研究资料,也侧面反映出近年来三江源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新纪录种 波密杓兰
下载PDF
低温逆境对青藏高原小嵩草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师生波 师瑞 +2 位作者 周党卫 李天才 张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01-211,共11页
【目的】探究低温逆境对高山植物叶片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的影响,明确光合机构的适宜运行温度。【方法】应用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手段,以青藏高原典型寒冷中生植物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材料,研究低温对叶片PSII光化学效率和非... 【目的】探究低温逆境对高山植物叶片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的影响,明确光合机构的适宜运行温度。【方法】应用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手段,以青藏高原典型寒冷中生植物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材料,研究低温对叶片PSII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影响。【结果】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在5℃至15℃时较高(P<0.05)。低温可影响PSⅡ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光响应过程,引起稳态作用光强下PSⅡ运行效率(Fq′/Fm′)和PSⅡ效率因子(Fq′/Fv′)的降低,以及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增高,并导致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的变异系数(CV)升高。低温对PSⅡ最大效率(Fv′/Fm′)和NPQ总变异的贡献较强光明显,但Fq′/Fm′、Fv′/Fm′、Fq′/Fv′和NPQ均没有呈现低温和强光的交互效应,即使模拟-5℃的低温也未能完全抑制光合机构的活性。【结论】低温可导致小嵩草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的不稳定性增高,植株在承受逆境胁迫的同时,又表现出对高寒生境的极强适应性和耐性,是形成高寒小嵩草草甸地带性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逆境 青藏高原 小嵩草 叶绿素荧光 PSⅡ非光化学猝灭
下载PDF
麻花艽种子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庭峰 周党卫 +4 位作者 王环 陈世龙 沈建伟 皮立 王久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对麻花艽种子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麻花艽种子中水分、总黄酮、总糖、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分别为6.95%、0.22%、2.57%、17.50%、20.53%、23.57%,为高蛋白、高纤维植物种子;16种氨基酸总量为21.84 g/100 g,其中谷氨酸(... 对麻花艽种子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麻花艽种子中水分、总黄酮、总糖、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分别为6.95%、0.22%、2.57%、17.50%、20.53%、23.57%,为高蛋白、高纤维植物种子;16种氨基酸总量为21.84 g/100 g,其中谷氨酸(5.46 g/100 g)含量最高;常量元素中钾(4300 mg/kg)含量最高,钙(803 mg/kg)含量最低,微量元素中铁(227 mg/kg)含量最高,铜(12.7mg/kg)含量最低;共检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84.54%。研究表明,麻花艽种子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全面,矿质元素丰富,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因此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种子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矿质元素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小嵩草光合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师生波 周党卫 +4 位作者 李天才 德科加 杲秀珍 马家麟 张雯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3-672,共10页
昼夜温差大是青藏高原的典型气候特征。本文采用高寒草甸优势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手段,研究了模拟0°C夜间低温对叶片PSII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影响及暗驰豫恢复。结果表明,1500μmol·m^(... 昼夜温差大是青藏高原的典型气候特征。本文采用高寒草甸优势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手段,研究了模拟0°C夜间低温对叶片PSII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影响及暗驰豫恢复。结果表明,1500μmol·m^(-2)·s^(-1)的高稳态作用光下,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均能很快趋于稳态;夜间低温可促使ΦPSII和qP的相对增高,以及F_(v)’/F_(m)’的略显增加和NPQ的略微降低。室内去除野外诸多逆境因素后,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在得以提升的同时,持续夜间低温并没有引起F_(v)/F_(m)的明显降低。尽管暗弛豫恢复5 min时的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r)/F_(m)^(r))显著低于对照,但经15min的暗恢复后F_(v)^(r)/F_(m)^(r)已无差异。因此,高山植物小嵩草具有抵御高寒逆境的较强适应能力,其日间光合作用受0℃夜间低温的影响很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低温 小嵩草 叶绿素荧光 光合活性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gence times of the family Araucariaceae based on the DNA sequences of eight genes 被引量:1
7
作者 LIU Nian ZHU Yong +7 位作者 WEI ZongXian CHEN Jie WANG QingBiao JIAN ShuGuang zhou dangwei SHI Jing YANG Yong ZHONG Y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5期2648-2655,共8页
Araucariaceae is one of the most primitive families of the living conifers,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gence times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issues. The DNA sequences of 8 genes, i.e., nuclear ribosom... Araucariaceae is one of the most primitive families of the living conifers,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gence times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issues. The DNA sequences of 8 genes, i.e., nuclear ribosomal 18S and 26S rRNA, chloroplast 16S rRNA, rbcL, matK and rps4, and mitochondrial coxI and atp1,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and GenBank were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of Araucariaceae, indicating that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genera of this family should be ((Wollemia, Agathis), Araucaria). On the basis of the fossil calibrations of Wol-lemia and the two tribes Araucaria and Eutacta of the genus Araucaria, the divergence time of Arauca-riaceae was estimated to be (308 ± 53) million years ago, t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family was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rather than Triassic as a traditional view. With the same gene combination, the diver-gence times of the genera Araucaria and Agathis were (246 ± 47) and (61 ± 15) Ma,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es on the phylogenetic trees generated by using different genes and comparisons of the divergence times estimated by using those genes suggested that the chloroplast matK and rps4 genes are most suitable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gence times of the family Araucari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关系 DNA序列 南洋杉 基因 基础 分歧 家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