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嫏嬛福地”与藏书楼园林——文学与图像的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功钊 《新建筑》 2018年第5期158-161,共4页
藏书石室"嫏嬛福地"的描写首次出现于元代小说中,并成为藏书空间发展的潜在线索。与晚明文人张岱和清代藏书家完颜麟庆有关的"嫏嬛"文学与图像,展现了其变化过程;前者拾得并发扬至其文学和园林的构想,后者落实于京... 藏书石室"嫏嬛福地"的描写首次出现于元代小说中,并成为藏书空间发展的潜在线索。与晚明文人张岱和清代藏书家完颜麟庆有关的"嫏嬛"文学与图像,展现了其变化过程;前者拾得并发扬至其文学和园林的构想,后者落实于京城营造的"半亩园"中。从文本分析转向明代园林遗存天一阁的考察,引出了"嫏嬛福地"在"四库七阁"藏书楼中隐藏的另一条线索,揭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知识空间基础上对园林空间实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嫏嬛福地 写作 关联 藏书园林 天一阁
下载PDF
The Paradigm Evolution of Chinese Library Gardens:from the Blessed Land of Langhuan to Tianyi Chamber
2
作者 zhou gongzh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3期107-112,共6页
"The Blessed Land of Langhuan"(Langhu Fudi) was the stonehouse for book storage founded in a novel of the Yuan Dynasty,this title from the classical motif Peach Blossom Spring(Taohuayuan Ji) was used as the ... "The Blessed Land of Langhuan"(Langhu Fudi) was the stonehouse for book storage founded in a novel of the Yuan Dynasty,this title from the classical motif Peach Blossom Spring(Taohuayuan Ji) was used as the traditional libraries' name,and also in the literature,painting,and gardening.The concept was acquired by Zhang Dai,the gardening artist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and promoted to the literature and the gardening conception and practices.Taoist concepts in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painting were better expressed in Half-acre Garden,the bibliophile Wanyan Linqing's garden in Beijing in the Qing Dynasty.This paper by discussing the garden rockeries related to the Blessed Land of Langhuan and investigating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ianyi Chamber(Tianyi Ge),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the Ming Dynasty,explored the hidden hints of the Blessed Land of Langhuan in the building practices of "the seven libraries of 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 Divisions"(Siku Qi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lessed LAND of Langhuan LIBRARY GARDEN ZHANG DAI Wanyan Linqing Tianyi CHAMBER Wenlan CHAMBER
下载PDF
模糊空间的建造 从图森小说中的旅馆谈起
3
作者 周功钊 《上海文化》 CSSCI 2020年第5期92-100,共9页
楔子我们时常处于旅行之中,因为工作,也有娱乐。每到一个地方,旅馆总是最为重要的停靠点,它提供给我们以落脚之处。比利时作家让-菲利普·图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也是一位常在旅途中的人,《自画像(在国外)》中收纳了十一篇... 楔子我们时常处于旅行之中,因为工作,也有娱乐。每到一个地方,旅馆总是最为重要的停靠点,它提供给我们以落脚之处。比利时作家让-菲利普·图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也是一位常在旅途中的人,《自画像(在国外)》中收纳了十一篇记录其旅行经历的短文。在他其余的小说作品中常出现人物各地旅行的情节,旅馆建筑的形象也自然会频繁出现。比如《浴室》中的威尼斯旅馆,《先生》中先生毫无目的地住进了戛纳的饭店,《照相机》中叙述者和女主角帕斯卡尔入住的伦敦宾馆,《迟疑》中叙述者留宿的旅馆在萨叙艾罗(虚构的地方),“玛丽系列”中的旅馆分别在日本、北京和意大利。但这些地名往往只是闪现一下,甚至被图森设法隐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作品 玛丽 帕斯卡尔 叙述者 在旅途中 图森 自画像 模糊空间
原文传递
城市意象的文本阅读与书写 对梁秉钧《形象香港》的读写
4
作者 周功钊 《上海文化》 CSSCI 2021年第7期118-127,共10页
城市是一首诗。--罗兰·巴特《符号帝国》外来新刺激的兴奋,脚步的踏空。期待、张望,换一个方式站立,感受是复杂的。这么多的起起伏伏,冷冷热热,这么多的充实与空虚、简单与复杂,只是因为是夏天?我怀疑。--梁秉钧《城市笔记》。类... 城市是一首诗。--罗兰·巴特《符号帝国》外来新刺激的兴奋,脚步的踏空。期待、张望,换一个方式站立,感受是复杂的。这么多的起起伏伏,冷冷热热,这么多的充实与空虚、简单与复杂,只是因为是夏天?我怀疑。--梁秉钧《城市笔记》。类编城市香港诗人梁秉钧(笔名也斯)的双语诗集《形象香港》最早出版于1992年(2012年重新编订),英文部分由歌顿·奥城(Gordon T.Osing)和梁秉钧两人一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城市意象 文本阅读 简单与复杂
原文传递
构境“小”式——试论唐宋园林与山水画中的图式
5
作者 周功钊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本文以清人沈复提到的造园核心"小中见大"为契机,来探讨"小"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小"除了作为界定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外,还代表了由其引发的、关于主体的知觉关联及其世界观建立的姿态。它来自发端于唐宋... 本文以清人沈复提到的造园核心"小中见大"为契机,来探讨"小"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小"除了作为界定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外,还代表了由其引发的、关于主体的知觉关联及其世界观建立的姿态。它来自发端于唐宋时期的"中隐"思想,并通过"壶中天地"的园林观念以及山水画中的观法变革成为了一种图式语言。本文以宋人郭熙等人的绘画实践和理论为主线来反观园林发展中所出现的空间问题,其中以庄子"小大之辩"和沈括"以大观小"作为思辨方法,使得山水画图像不只是作为历史的线索,而是借助形式分析与私人园林的空间发展进行平行比较。本文最后以王时敏《小中现大册》和"沧浪亭"为例,来说明该图式是如何在明清时期各种流通于世的画谱和造园法则中不断解释和再造,并得以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中隐 小大之辩 空间图式 观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