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Assessment of Eutrophication Status in the Maowei Sea 被引量:4
1
作者 LU Dongliang HUANG Xueren +6 位作者 YANG Bin DAN Solomon Felix KANG Zhenjun zhou jiaodi LAO Yanling ZHONG Qiuping WU H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Maowei Sea(MWS) is the largest oyster maricuture bay in Southwest China. Surface water from 12 sampling sit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 Maowei Sea(MWS) is the largest oyster maricuture bay in Southwest China. Surface water from 12 sampling sit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N) and phosphorus(P) beginning from the inner bay to the bay mouth in the MWS. An improved multi-parameter eutrophication index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MWS.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 and particulate nitrogen(PN) averagely accounted for 11.28%, 65.32%, and 23.39% of total N(TN) pool,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 and particulate phosphorus(PP) averagely accounted for 54.58%, 30.31%, and 15.12% of total P(TP) pool, respectively. DON and DIP were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forms of N and P in surface water of the MW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Concentration trends of DIN, DIP, DOP, PN, dissolved silicate(DSi),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decreased from the inner bay to the bay mouth, suggesting that the MWS may be largely influenced by land-based inputs. Based on nutrient contents and stoichiometry, it likely that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the MWS is strongly limited by DIP during the dry season. Results from the improved eutrophication index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MWS is in a state of moderate to poor eutrophication(average EI = 0.953). The eutrophication state decreased from the inner bay to the bay mouth. Nitrate(NO3-N), DON, DIP, DOP, and DSi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eutrophication index(r2 = 0.52 – 0.78, P < 0.05), implying that these nutrients are among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which could be used in evaluating the eutrophication status of the M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 forms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water quality Maowei Sea
下载PDF
北部湾茅岭江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通量 被引量:3
2
作者 鲁栋梁 周姣娣 +4 位作者 段克 王希龙 武康悦 杨斌 钟秋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8,共13页
基于2014—2020年茅岭江入海口断面径流量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计算了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1)LOADEST模型建立的茅岭江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回归方程,模拟计算的入海通量与实... 基于2014—2020年茅岭江入海口断面径流量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计算了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1)LOADEST模型建立的茅岭江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回归方程,模拟计算的入海通量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2)模拟计算的COD、TN和TP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34537 t/a、3302 t/a和235 t/a,月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2878 t/月、275 t/月和19.58 t/月;雨季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分别占年入海通量的77%、80%和71%;COD、TN和TP的年入海通量中分别有21059~25271 t/a、1775~2130 t/a和70~84 t/a来自于非点源,COD和TN主要受非点源控制,TP不仅受非点源控制,也受点源控制。(3)对比分析钦江和茅岭江COD、TN和TP的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可知,钦江COD、TN和TP的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分别约为茅岭江的1.16、2.15和2.37倍,入海通量不同主要受沿岸居住的人口数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总氮 总磷 入海通量 LOADEST模型 茅岭江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交融理论初探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鲁栋梁 周姣娣 +2 位作者 杨斌 亢振军 许玉萍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245-246,共2页
基于多学科交融理论构建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性提出“1+4+X+Y”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海... 基于多学科交融理论构建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性提出“1+4+X+Y”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融 海洋科学 人才培养 北部湾大学
下载PDF
水体磷形态的动态变化机制:以冬季北部湾大风江口为例
4
作者 杨斌 周姣娣 +4 位作者 王希龙 鲁栋梁 黄海方 钟秋平 亢振军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基于2019年12月北部湾大风江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水体中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底层水体中均以总颗粒态磷(TPP)为主,分别占总磷(TP)的58.7%±10.6%和64.1%±10.2%,其中颗粒有机磷(POP)为TPP的主... 基于2019年12月北部湾大风江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水体中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底层水体中均以总颗粒态磷(TPP)为主,分别占总磷(TP)的58.7%±10.6%和64.1%±10.2%,其中颗粒有机磷(POP)为TPP的主要存在形态,溶解无机磷(DIP)为总溶解态磷(TDP)的主要存在形态。水体中DIP和TDP浓度均呈现由大风江下游至三娘湾海域递减的趋势,与盐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径流输入是影响DIP和TDP分布的重要因素。溶解有机磷(DOP)分布则呈相反趋势,DOP与DIP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生物过程是影响DOP的重要因素,DIP与DOP之间存在转化。颗粒无机磷(PIP)、POP和TPP与悬浮颗粒物(SPM)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SPM是控制颗粒态磷的主要因素。从大风江下游至三娘湾海域TDP和TPP在TP中的平均占比分别由47.2%下降至30.0%和由52.8%上升至70.0%,说明水体中的磷存在由溶解相向颗粒相转化。三娘湾海域绝大部分站位N/P和Si/P摩尔比值均>22,是潜在的磷限制区域。基于二端元混合模型,大风江下游至河口混合区DIP平均浓度增加0.22±0.18μmol/L,主要受物理因素的影响;而三娘湾海域DIP平均浓度消耗0.01±0.07μmol/L,主要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分布特征 动态变化 大风江口
下载PDF
基于InVEST和GIS模型的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
5
作者 周姣娣 鲁栋梁 +2 位作者 许玉萍 梁生康 黄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2,732,共9页
本文基于InVEST和GIS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碳储量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减少了5.94%,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03.58%,林地面积增长了1.2%,20年间土地转移面积... 本文基于InVEST和GIS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碳储量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减少了5.94%,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03.58%,林地面积增长了1.2%,20年间土地转移面积增长了13.65%。(2)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碳储量分别为21.66×10^(6) t、21.71×10^(6) t、21.77×10^(6) t、21.67×10^(6) t、21.75×10^(6) t,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累计增长9.22×10~4 t。碳储量的变化主要受到不同土地类型之间相互转换的影响,而林地则是主要的碳库。(3)从全局空间相关性可知,5个时期碳储量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趋同集聚现象;根据局部空间相关性可知,高-高集聚区域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7%~38%,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十万大山区和钦州五峰山周边,低-低集聚区域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5%~8.9%,主要分布于人口众多、建设用地面积大的钦州、北海、防城港主城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测算现有的碳储量和碳汇量,以及促进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碳储量 时空变化 北部湾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