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储能系统载波移相充放电控制策略
1
作者 周细文 朱俊杰 +2 位作者 许金 吴志程 孙靖雯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为了提高混合储能运行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确保储能模块的均衡性和一致性,首先针对电磁发射负载复杂的运行特性,设计了一种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4种运行模式;然后,开展了针对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的载波移相... 为了提高混合储能运行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确保储能模块的均衡性和一致性,首先针对电磁发射负载复杂的运行特性,设计了一种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4种运行模式;然后,开展了针对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的载波移相充放电控制的研究,分别结合锂电池充电模式、超级电容充电模式以及电磁发射驱动模式,研究了载波移相策略的应用方法和充放电策略;最后,针对上述3种模式分别进行了试验,验证了载波移相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在锂电池模块故障状态下瞬时旁路的功能,同时证明了该策略具有提高系统灵活性、保持各锂电池储能模块均衡性和一致性的优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混合储能系统 分组级联拓扑 载波移相
下载PDF
基于光滑有限元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王炜 刘锋涛 +2 位作者 周锡文 杨四海 汤连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14,共9页
隧道掌子面稳定是影响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塑性上限和下限定理的极限分析方法是分析掌子面稳定性常用方法之一。其中,自适应混合常应力-光滑应变极限分析(MCSE-LA)方法在计算精度、效率以及收敛性方法已被证明比传统... 隧道掌子面稳定是影响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塑性上限和下限定理的极限分析方法是分析掌子面稳定性常用方法之一。其中,自适应混合常应力-光滑应变极限分析(MCSE-LA)方法在计算精度、效率以及收敛性方法已被证明比传统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此,首先验证自适应MCSE-LA在隧道掌子面稳定分析中的可行性,发现该方法求出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指标(稳定数)与传统有限元上限和下限法相同,同时,还可以通过基于最大剪应变率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获得掌子面失稳模式。另外,还将该方法用于分析隧道开挖未支护段长度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总结了稳定数随未支护长度的变化规律,对指导地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掌子面 稳定性 极限分析 光滑有限元
下载PDF
东海大衢岛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曹译文 周喜文 刘建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90,共16页
东海陆架作为华夏地块东部的重要块体,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关键是对其变质基底情况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东海陆架西部舟山群岛变质表壳岩开展调查与研究,在其中的大衢岛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特征组合的高压麻... 东海陆架作为华夏地块东部的重要块体,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关键是对其变质基底情况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东海陆架西部舟山群岛变质表壳岩开展调查与研究,在其中的大衢岛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特征组合的高压麻粒岩,通过计算压力-温度视剖面图确定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860~890℃、(1.28~1.32)×10^(6)kPa,具有顺时针样式温压演化轨迹;峰期后经历近等温降压(ITD)过程,反映了加厚地壳的快速减薄过程,其成因很可能与造山作用有关。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该高压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247.9±1.7)Ma,代表了峰期后麻粒岩地体抬升阶段年龄。变质表壳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介于963~339 Ma之间,既不属于新元古界陈蔡群,也不属于古元古界八都群,可能是一套独立的变质沉积建造。尽管其变质时代与华夏板块印支期退变榴辉岩相近,但变质过程迥异,可能不是同一造山带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麻粒岩 变质作用 锆石U-PB定年 大衢岛 东海陆架
下载PDF
基于两级光滑边域混合单元的弹塑性二阶锥规划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锋涛 周锡文 +2 位作者 张澄博 戴北冰 莫红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5-1053,共9页
弹塑性增量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是分析岩土工程变形和强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处理非光滑屈服面、接触和多屈服面等复杂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为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克服体积锁定问题,在广义Hellinger-Reissner(GHR)变分原理的基础上,提... 弹塑性增量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是分析岩土工程变形和强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处理非光滑屈服面、接触和多屈服面等复杂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为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克服体积锁定问题,在广义Hellinger-Reissner(GHR)变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混合常应力-两级光滑边域的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在关联流动法则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条件下,将弹塑性增量问题转化为标准的二阶锥规划问题,并将黏-摩擦接触条件转化为锥约束条件引入到弹塑性增量分析的二阶锥规划问题中,随后采用高效的原对偶内点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将新方法用于岩土工程中两类经典问题的弹塑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在计算效率、收敛性和精度方面均优于传统六节点三角形混合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增量分析 二阶锥规划 常应力-光滑应变混合单元 两级光滑边域
下载PDF
LncRNACoroMarker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陈云宪 张文涛 +5 位作者 梁家荣 涂少文 周锡文 陈志鑫 夏珏 唐良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69-572,577,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LncRNA CoroMarker和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CoroMarker在STEMI中的生物意义。方法 连续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省韶关市粤北...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LncRNA CoroMarker和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CoroMarker在STEMI中的生物意义。方法 连续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确诊为STEMI的患者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STEMI组),另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同时期健康体检的无冠心病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即刻抽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血浆,qRT-PCR法检测PBMCs中CoroMarker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MCP-1水平。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roMarker在STEMI组患者PBMCs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而血浆MCP-1水平在STEMI中表达显著升高(P=0.032),两者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CoroMarker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 (95%CI:0.705~0.920,P<0.01),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76.7%,cut-off值为CT值12.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oroMarker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保护性因子(HR=0.28,95%CI:0.08~0.96,P=0.042),但与出院1年内发生MACE无明显相关性(HR=0.78,95%CI:0.47~1.29,P=0.326)。结论 LncRNA CoroMarker可作为STEMI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预测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作用,可能通过调控相关炎性因子参与STEMI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心肌炎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超声强化溴化锂水溶液发生过程的性能实验研究
6
作者 周西文 侯召宁 +2 位作者 谈莹莹 王林 李修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4,M0008,共8页
针对传统吸收制冷机组存在溶液发生率偏低的问题,搭建了一套超声波强化发生器内溶液发生过程实验装置,对超声强化溴化锂水溶液发生过程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热流密度下超声,强化发生过程更明显,双超声振子较单超声振子... 针对传统吸收制冷机组存在溶液发生率偏低的问题,搭建了一套超声波强化发生器内溶液发生过程实验装置,对超声强化溴化锂水溶液发生过程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热流密度下超声,强化发生过程更明显,双超声振子较单超声振子具有更好强化溶液发生过程。基于超声作用的发生压力分别为4.15 kPa、5.02 kPa和6.18 kPa时的系统发生率较无超声作用时,分别提高了5.69%、6.15%和6.62%。尽管系统发生率随着发生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但超声作用下系统发生率较无超声作用时的提升效果随发生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溶液初始质量分数49.57%,超声频率25 kHz,超声功率90 W,冷却水流量400 L/h时,产生相同量冷凝水,超声强化溶液传热热源温度可降低2.0℃左右。在低能耗下超声强化溶液发生过程对降低热源温度具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溴化锂 发生过程 发生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暖通空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周西文 王林 +1 位作者 李修真 王占伟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3年第3期465-468,共4页
针对学生在暖通空调课程学习过程中未能对该课程和实际工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理解、课程内容的应用难以融会贯通等问题,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分析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 针对学生在暖通空调课程学习过程中未能对该课程和实际工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理解、课程内容的应用难以融会贯通等问题,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分析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应注意的事项,以期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 暖通空调 教学 实施效果
下载PDF
结合系统对刚玉基浇注料常温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仁红 周喜文 +1 位作者 刘鹏程 任梦璐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8-413,共6页
为揭示结合系统对刚玉基浇注料常温断裂行为的影响,以板状刚玉颗粒、板状刚玉细粉、α-Al2O3微粉、Si O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和水合氧化铝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基质中纯铝酸钙水泥的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3%和5%),制备了低水... 为揭示结合系统对刚玉基浇注料常温断裂行为的影响,以板状刚玉颗粒、板状刚玉细粉、α-Al2O3微粉、Si O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和水合氧化铝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基质中纯铝酸钙水泥的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3%和5%),制备了低水泥、超低水泥和无水泥刚玉基浇注料,采用楔入劈拉法研究了刚玉基浇注料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结合体系的不同显著改变了浇注料的断裂行为。低水泥和超低水泥刚玉基浇注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呈线性,属典型的脆性断裂,表明浇注料的韧性差。无水泥刚玉基浇注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呈非线性,属准稳态断裂,说明浇注料的韧性高。含水泥浇注料中结合相为玻璃相或钙长石,玻璃相多且连续分布导致浇注料呈脆性。而在无水泥浇注料中,结合相为针柱状莫来石,玻璃相少且孤立分布于莫来石形成的网络中,有利于韧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体系 断裂行为 楔入劈拉法 刚玉基浇注料
下载PDF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
9
作者 石磊 周喜文 +3 位作者 郑常青 董云峰 周枭 郭腾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8-1671,共14页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发生变质变形,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3期变质变形序列:S1变形期,NW向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包裹体矿物,石...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发生变质变形,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3期变质变形序列:S1变形期,NW向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包裹体矿物,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泥质)和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长英质);S2变形期,区域性宽缓褶皱及NE向缓倾透入性片麻理,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定向分布的基质矿物,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泥质)和石榴子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长英质);S3变形期,NE向陡倾透入性片麻理及韧脆性断裂大部分被花岗斑岩脉填充,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周围退变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泥质)和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长英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显示顺时针近等温降压(ITD)型的p-T演化轨迹,S1-S3变质变形反映出从俯冲碰撞到快速折返冷却的演化过程,伴随S3同期侵位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将该演化过程完成时间约束在229.7 Ma,可能是浙西南地区对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俯冲碰撞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都岩群 变质变形序列 共生矿物组合 锆石U-PB定年 浙西南
下载PDF
吉南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根驿 孙国胜 +3 位作者 周喜文 李雪 刘承先 单子凌 《黄金》 CAS 2019年第7期5-11,共7页
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是吉林省南部重要的金成矿带,其内分布有大中小型金矿床20余处。通过对带内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棚沟金矿床、夹皮沟金矿床、海沟金矿床和金城洞金矿床地质特征基本相似,是同一... 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是吉林省南部重要的金成矿带,其内分布有大中小型金矿床20余处。通过对带内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棚沟金矿床、夹皮沟金矿床、海沟金矿床和金城洞金矿床地质特征基本相似,是同一成矿作用下的产物;金矿床受太古宇变质岩、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及断裂构造“三位一体”控制,太古宇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为中生代成岩、成矿提供了物源;燕山早期黄泥河岩体、海沟岩体成岩年龄(约160~185Ma)与成矿年龄(160~178Ma)相吻合,为成矿母岩体,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化学成分特征,为中生代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分析认为,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内的金矿床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有关的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金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造山型金矿床 吉林省南部
下载PDF
中国股市流动性协同效应归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熙雯 唐振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流动性协同效应的存在,意味着不可分散的系统性流动性风险。通过梳理股市流动性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股票市场环境以及投资方式三个层面的因素对中国股市流动性协同效应的影响;采用混频的方法... 流动性协同效应的存在,意味着不可分散的系统性流动性风险。通过梳理股市流动性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股票市场环境以及投资方式三个层面的因素对中国股市流动性协同效应的影响;采用混频的方法克服了数据频率的问题,将不同时间频率的影响因素纳入到同一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环境、股票市场环境以及投资方式都会对股市的流动性协同效应产生影响,投资相关性、市场不确定性、货币供应量、利率这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投资方式对流动性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持续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时间较久,其次是CPI和汇率,投资方式的持续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协同效应 混频Copula 归因
下载PDF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线上教学实践及对教学改革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占伟 周西文 +2 位作者 王林 马爱华 李修真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1年第6期924-927,共4页
"互联网+"、"智能+"的在线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重要发展方向。以疫情防控期间"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对其线上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评价进行总结,旨在分享该课程的线上教学经验与体... "互联网+"、"智能+"的在线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重要发展方向。以疫情防控期间"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对其线上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评价进行总结,旨在分享该课程的线上教学经验与体会,为土木类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开展线上教学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分享了线上教学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线上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锡文 唐良秋 《内科》 202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冠脉侧支循环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患者心脏自身的代偿机制,良好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的存在与患者较好的临床结局相关。本文就CCC的形成、与其相关的生物因子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冠脉侧支循环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患者心脏自身的代偿机制,良好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的存在与患者较好的临床结局相关。本文就CCC的形成、与其相关的生物因子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侧支循环 生物标志物 血管生成 综述
下载PDF
Effects of Spherical Aggregates Addition on Properties of Al2O3-SiO2 System Castables 被引量:2
14
作者 YU Renhong LIU Pengcheng +3 位作者 zhou xiwen zhou Ningsheng YANG Dahui DONG Gaofeng 《China's Refractories》 CAS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ggregates,spherical aggregates with high flowability,easy control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avor of dense packing and so on,are expected to replace traditional aggregates as importa...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ggregates,spherical aggregates with high flowability,easy control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avor of dense packing and so on,are expected to replace traditional aggregates as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for future high performance refractories. Therefore,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spherical aggregates addition on properties of refractories becomes very meaningful. Using A70 mullite traditional aggregates and A70 mullite spherical aggregates, bauxite homogenization powder,microsilica,and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 as raw materials,different AlO-SiOsystem low cement castables were prepared by replacing conventional aggregates with spherical aggregates. The effect of spherical aggregates addition on work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ables after h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researched,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pecimen was analyzed by SEM.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rregularly shaped aggregates,spherical aggregates endow castables with better flowability and easy pump ability. By introduction of spherical aggregates into the castables,flowability and pumpa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water addition and ball completely sunk time are reduced. The introduction of spherical aggregates is favorable to density and cold crushing strength of castables,but unfavorable to CMOR. The effect of spherical aggregates addition on HMOR at1 400 ℃ can be negligible.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showsthat the boundary bonding between spherical aggregates and matrix is strong,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aggreg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 aggregates alumina silica sys-tem castabl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The Metamorphism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Indosinian High Pressure Granulites from the Badu Complex of the Cathaysia Block, Southwestern Zhejiang Province, South China
15
作者 ZHENG Changqing XU Xuechun +4 位作者 zhou xiwen zhou Xiao GUO Tengda YANG Yan HU Pengyu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S01期91-91,共1页
The Badu Complex is the oldest metamorphic rock in Cathaysia Block which experienced several episodes of metamorphism Especially indosinian metamorphic reworking in the southwestern Zhejiang Province, South China. The... The Badu Complex is the oldest metamorphic rock in Cathaysia Block which experienced several episodes of metamorphism Especially indosinian metamorphic reworking in the southwestern Zhejiang Province, South China. The degree of indosinian metamorphism reaches granulite fac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osinian granulite metamorphism in the Cathaysia and many interpretations of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Therefore, we present detailed petrology, mineral chemistry and LA-ICP-MS zircon U-Pb age in this paper from pelitic granulites of the Badu Complex, which is composed of "sillimanite + garnet + cordierite + spinel + biotite + k-feldspar" assemblage and garnet pyroxenite with garnet amphibolite which is consists of "garnet + clinopyroxene + orthopyroxene + amphibole + plagioclase". By comprehensive study we get following new findings: Pelitic granulites record four stages of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including prograde(M1), pressure peak(M2), Peak(M3) and post-peak decompressional and then cooling(M4) stages. The prograde M1 assemblage consists of garnet1(core) + staurolite + kyanite + biotite + quartz ± rutile ± chlorite;The pressure peak M2 assemblage consists of garnet1(mantle) + sudoite + rutile + kyanite + corundum + biotite + quartz;The peak M3 have garnet2(rim-mantle) + biotite + sillimanite + quartz ± K-feldspar ± plagioclase ± ilmenite assemblag;the M4 stage is consist of garnet + cordierite + biotite + sillimanite + quartz + ilmenite ± spine ± K-feldspar. The garnet pyroxenite and garnet amphibolites have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metamorphic evolution. Peak high-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stage M2 consists of garnet + sahlite ± ilmenite ± quartz;Post-peak near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medium granulite facies stage M3 is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decompression reaction textures and assemblage of orthopyroxene + plagioclase(An=90–92);amphibolites facies retrograde metamorphic stage M4 is characterized by amphibole + plagioclase(An=33–35) + ilmenite ± sahlite ± quartz mineral assemblage. By means of phase equilibrium simulation and traditional thermobarometer, P-T conditions of 785–820 ℃ and 8.9–9.9 kbar for M3 stage, 780–860 ℃ and 5.7–6.2 kbar for decompressional M4 stage, 705–720 ℃ and 4.5–4.7 kbar for cooling M4 stage in pelitic granulites were obtained. And also 11.6–12.5 kbar and 780–840 ℃ for M2 stage, 7.4–8.2 kbar and 800–880 ℃ for M3 stage, 6.6–7.5 kbar and 500–560 ℃ for M4 stage were obtained in garnet pyroxenite and garnet amphibolite. A clockwise P-T path is confirmed in the two type rocks of the Badu Complex which reflected a near-isothermal decompressional metamorphic process. The peak metamorphism can reach high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In addition,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garnet + rutile + kyanite + corundum in the peak metamorphic stage of pelitic granulite indicates that it may underwent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the acidic plagioclase exsolution of clinopyroxene in garnet pyroxenite also suggests that it may be retrograded eclogit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eper Cathaysian block may have eclogite metamorphism. Analyses of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indicate that the metamorphic age of pelitic granulite is 233.5 Ma–subduction/collision followed by rapid exhumation and cooling events. The events may relate with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Indochina BlockSouth China Block North China Block in the paleo-Tethyan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itic granulite garnet pyroxenite metamorphic evolution phase equilibrium INDOSINIAN Cathaysia block
下载PDF
一种用于弧流电源的新型打坑电路设计
16
作者 周细文 刘湘 +1 位作者 阳璞琼 宣伟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67,共6页
作为中性束注入加热系统的核心设备,弧流电源的性能至关重要。打坑电路是弧流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响应特性及稳定性决定了弧流电源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用于弧流电源的新型打坑电路解决方案,能在150!s内快速实现大电流的跌落和恢复... 作为中性束注入加热系统的核心设备,弧流电源的性能至关重要。打坑电路是弧流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响应特性及稳定性决定了弧流电源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用于弧流电源的新型打坑电路解决方案,能在150!s内快速实现大电流的跌落和恢复,并且跌落和恢复过程中基本无过冲,用于转移的电子开关(比如IGBT)在开关过程中过电压小,可靠性高,吸收电路容易实现。该方案可以很好地替代传统的弧流电源打坑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流电源 打坑电路 动态响应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沉默番茄中RNA结合蛋白基因SlRBP1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晞雯 马力群 朱鸿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2,共13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影响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是农作物产量的直接影响因素。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参与调控植物的多种生理功能,而RBPs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尚未被明确阐述。为了探究番茄中一个甘氨酸富集的RNA结合蛋白(g... 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影响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是农作物产量的直接影响因素。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参与调控植物的多种生理功能,而RBPs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尚未被明确阐述。为了探究番茄中一个甘氨酸富集的RNA结合蛋白(glycine-rich RNA-binding proteins,SlRBP1)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用人工小RNA干扰的方式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Alisa Craig中稳定遗传的SlRBP1沉默植株,发现番茄果实体积缩小,叶片显著黄化。通过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荧光成像及叶绿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番茄amiR-SlRBP1沉默植株叶片的叶绿体形态结构破坏,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对同时期的野生型和amiR-SlRBP1沉默植株测定光合速率,发现amiR-SlRBP1沉默植株的光合速率显著降低。RNA-seq数据分析表明沉默SlRBP1显著降低植株中PsaE、PsaL、PsbY等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通过光合作用影响番茄果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结合蛋白 光合作用 番茄 转录组测序
原文传递
甘蔗原浆饮料的研制及其保健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麻少莹 杨昌鹏 +2 位作者 罗英极 周锡文 杨枚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37,共4页
以甘蔗原浆为原料,对甘蔗原浆饮料配方及其保健效果进行研究。以饮料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饮料最佳配方:鸡蛋花浸提液、夏枯草浸提液、甘草浸提液各10%,甘蔗原浆、仙草浸提液、金银花浸提液、布渣叶浸提液各5%,杭白菊浸提液3%。在此条件... 以甘蔗原浆为原料,对甘蔗原浆饮料配方及其保健效果进行研究。以饮料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饮料最佳配方:鸡蛋花浸提液、夏枯草浸提液、甘草浸提液各10%,甘蔗原浆、仙草浸提液、金银花浸提液、布渣叶浸提液各5%,杭白菊浸提液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甘蔗原浆饮料感官评分最高,富有甘蔗和各中草药多重风味,生津解渴、清热解酒,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价值。研究甘蔗原浆饮料的保健效果,结果表明小鼠摄入1 m L/只的甘蔗原浆饮料后,能缩短小鼠的醉酒时间,能降低由酒精所导致血液中AST和ALT的升高,能改善由酒精所导致的进食量减少。此次试验为丰富甘蔗深加工产品和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开发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原浆 饮料 保健效果
原文传递
环境温度对单吸收/双压缩复合制冷系统影响
19
作者 周西文 段丽平 +3 位作者 宋钊 王林 宋梦宇 曹艺飞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4-69,共6页
传统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叠制冷(SA-CCR)系统是无法制备不同品位的冷量对建筑空调显热冷负荷和潜热冷负荷分开独立处理。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所需冷源的品位不同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单吸收/双压缩复合制冷(SADC-HR)系统,... 传统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叠制冷(SA-CCR)系统是无法制备不同品位的冷量对建筑空调显热冷负荷和潜热冷负荷分开独立处理。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所需冷源的品位不同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单吸收/双压缩复合制冷(SADC-HR)系统,实现了SSAR子系统所制备的高温冷量的梯级利用,且通过水冷压缩制冷(WCR)和风冷压缩制冷(ACR)循环共用蒸发器的PDCR子系统解决传统的SA-CCR间歇性问题。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辐射强度下的环境温度对新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SA-CCR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表明,新系统功耗明显低于传统风冷压缩制冷和SA-CCR系统,辐射强度800 W/m^(2)新系统功耗比传统风冷压缩制冷系统降低84.58%,且比相同辐射强度下SA-CCR系统降低6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收制冷 压缩制冷 性能系数
原文传递
浙西南松阳地区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演化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腾达 郑常青 +5 位作者 周喜文 董云峰 周枭 王照元 宋旸 石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9-503,共15页
位于浙西南松阳地区八都杂岩的斜长角闪岩是构成前寒武纪基底的主要变质岩之一,但其原岩类型与变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微区化学成分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发现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类型为高铁拉斑玄武岩,可能形成于... 位于浙西南松阳地区八都杂岩的斜长角闪岩是构成前寒武纪基底的主要变质岩之一,但其原岩类型与变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微区化学成分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发现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类型为高铁拉斑玄武岩,可能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石榴石核部保存有进变质信息,峰期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边部)+浅闪石+斜长石(An=40~43)+单斜辉石+黑云母+钛铁矿;退变质阶段(M2)以阳起石+绿泥石+榍石±黑云母±钛铁矿等退变质矿物组合为特征.结合地质温压计、变质相平衡模拟,获得峰期变质阶段(M1)温压为710~740℃、800~850 MPa,退变质阶段(M2)温压为~440℃、~480 MPa;其变质演化过程具有顺时针型P-T演化轨迹.通过区域对比,八都杂岩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时代可能为印支期,并经历了印支-华南-华北板块的俯冲碰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都杂岩 斜长角闪岩 岛弧玄武岩 变质作用演化 浙西南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