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角度分析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改进
1
作者 周子珏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8期91-93,100,共4页
中级无机化学是化学类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理论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正确价值引领,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有效地传授书本知识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以科研带动教学,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是... 中级无机化学是化学类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理论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正确价值引领,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有效地传授书本知识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以科研带动教学,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是改进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级无机化学 教学实践 教学改进
下载PDF
La2O3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陆大伟 钱刚 +3 位作者 凤仪 赵浩 周子珏 张学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8,73,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粉末冶金热压法向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中引入La2O3增强相颗粒,并对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和La2O3增强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粉末冶金热压法向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中引入La2O3增强相颗粒,并对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和La2O3增强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烧结过程中各组元没有发生分解或互相反应,烧结后材料结构致密并且各组元均匀分布于基体中,La2O3增强相的引入在提高复合材料硬度的同时会降低材料热导率;室温下2种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比较相近,而高温下石墨烯和WS2的氧化导致Cu-RGO-WS2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下降,而La2O3则能发挥增强相作用和高温自润滑作用,使Cu-RGO-WS2-La2O3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更优异。室温下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的磨痕处仅发生了轻微的塑性变形,而La2O3增强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高温下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而La2O3增强铜-石墨烯-WS2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则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LA2O3 固体润滑 磨损机制
下载PDF
W-Cu复合材料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弧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倪子枫 凤仪 +3 位作者 赵浩 周子珏 钱刚 张竞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4-2130,共7页
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得包覆完整的W-Cu复合粉末,随后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得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的W-Cu复合材料。在2、4、6和8 kV不同电压下对W-Cu复合材料进行电弧烧蚀实验,发现随着电压的升高,击穿电流增大,电极之间放电距离增大,击穿... 使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得包覆完整的W-Cu复合粉末,随后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得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的W-Cu复合材料。在2、4、6和8 kV不同电压下对W-Cu复合材料进行电弧烧蚀实验,发现随着电压的升高,击穿电流增大,电极之间放电距离增大,击穿强度降低,燃弧时间增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在不同电压下的烧蚀形貌变化,发现随着电压的升高,烧蚀面积增加,表面凸起高度增加,8 kV时局部烧蚀区域出现微裂纹。拉曼光谱显示材料表面经过烧蚀后形成CuO。W-Cu复合材料电弧烧蚀机理主要包括阴极Cu的融化,飞溅,以及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电压 电弧烧蚀 微观形貌 烧蚀机理
下载PDF
铜-石墨-WS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钱刚 陆大伟 +3 位作者 蔡承宇 赵浩 周子珏 凤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7-462,共6页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元件。然而随着各类电机的高速高载化,传统铜-石墨复合材料已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文章通过粉末冶金热压法在铜-石墨复合材料中掺杂WS2及碳纳米管制备铜-石墨-WS2-碳纳米管(Cu-G-WS2-CNTs)复合材料,在通电条件下对其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滑动电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滑动电磨损过程中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铜-石墨复合材料,是由于石墨、WS2及碳纳米管三者间的协同润滑作用所致;电磨损表面形貌显示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以及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墨复合材料 WS2 碳纳米管 电磨损机制 协同润滑
下载PDF
CuCr25阴极材料在不同环境气氛下的电弧烧蚀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丽丽 凤仪 +3 位作者 曹梦丽 赵霆 周子珏 赵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72-3181,共10页
研究了9 kV电压下CuCr25阴极材料在氧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氛下的电弧烧蚀行为。燃弧时间和电弧能量按照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的环境气氛变化顺序依次减小,而击穿强度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研究了9 kV电压下CuCr25阴极材料在氧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氛下的电弧烧蚀行为。燃弧时间和电弧能量按照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的环境气氛变化顺序依次减小,而击穿强度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在电弧的高温、高能量作用下CuCr25材料表面形成的熔池、凸起、孔洞、飞溅和裂纹等烧蚀形貌。结果表明:CuCr25材料在氧气中烧蚀得最严重,在二氧化碳中电弧烧蚀最轻微,这可能与电弧能量的差异有关。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电弧烧蚀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CuO、CrO_(3)和Cr_(2)O_(3),而在氩气环境中没有新的化合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25阴极材料 电弧烧蚀 不同气氛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different atmospheres on the arc erosion behaviors of Ti_(3)SiC_(2)cathodes 被引量:4
6
作者 zhou zijue FENG Yi +4 位作者 ZHAO Hao QIAN Gang ZHANG JingCheng ZHANG XueBin HUANG XiaoChe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20-628,共9页
The effects of ambient atmospheres on the arc erosion behaviors of Ti_(3)SiC_(2)cathodes were investigated at 5.5 kV in argon,nitrogen,air,and oxygen.The mass loss of the cathodes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argon,nitro... The effects of ambient atmospheres on the arc erosion behaviors of Ti_(3)SiC_(2)cathodes were investigated at 5.5 kV in argon,nitrogen,air,and oxygen.The mass loss of the cathodes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argon,nitrogen,air,and oxygen and the morphologies were measured by 3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with a gradual blooming phenomenon.Raman spectroscopy,X-ray diffraction,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components of erosion regions.The erosion-chemical products mainly consisted of TiNx in nitrogen,TiN_(x),TiO_(2)and SiO_(2)in air,TiO_(2)and SiO_(2)in oxygen.The arc energ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rc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atmosphe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SiC_(2) ATMOSPHERE arc ero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