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污肥料化产物对土壤磷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马金奉 朱昌雄 +4 位作者 李红娜 耿兵 张丽 李斌绪 李艳苓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85-593,共9页
以华北平原广泛分布的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和室外淋溶试验,通过比较生物有机肥(BOF)、普通有机肥(OF)、沼液(BS)、猪场废水(WLF)、化学肥料(CF)和不施肥(NOP)6个施肥处理对土壤磷淋失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小白菜产量的影响,以... 以华北平原广泛分布的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和室外淋溶试验,通过比较生物有机肥(BOF)、普通有机肥(OF)、沼液(BS)、猪场废水(WLF)、化学肥料(CF)和不施肥(NOP)6个施肥处理对土壤磷淋失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小白菜产量的影响,以明确不同肥料施用后土壤磷的转化及淋失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由于下层土壤对从上层淋溶下的磷的吸附作用,模拟淋溶及室外淋溶实验中各处理组之间磷淋失量差异性不一致,淋失量平均值最大的分别为CF及WLF组。(2)不同肥料处理组在不同土壤深度中速效磷(Olsen-P)含量存在差异,与NOP组相比,CF处理组在0-20cm、BOF处理组在0-60cm深度土壤的Olsen-P含量显著增加,其余处理组与NOP组在4个深度土壤中均无显著差异。(3)在室外淋溶实验中,CF组小白菜产量比施有机肥组高17.8%~82.0%,比NOP组高923.5%,施有机肥组的产量比NOP组高462.4%~768.7%;各组之间植株磷吸收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F组磷吸收量比施有机肥组高22.0%~124.7%,比NOP组高1504.3%,施有机肥组磷吸收量比NOP组高614.0%~1214.9%。综合实验结果可知,从控制磷淋失量、促进植物生长及磷吸收的角度看,BOF和OF是最适合粪污处置的应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资源化 淋溶 速效磷 生物有机肥
下载PDF
生物炭/石灰混施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戴思睿 李莲芳 +6 位作者 秦普丰 朱昌雄 叶婧 耿兵 刘雪 李红娜 李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2-286,共15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以南方砷镉铅复合污染的酸性红壤为对象,利用化学钝化原理,探讨钝化材料对重金属稳定化的技术效果及应用配方,以期为砷镉铅复合污染红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具体做法为:选择生物炭(BC)和石灰(SH)为钝化材料,以土...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以南方砷镉铅复合污染的酸性红壤为对象,利用化学钝化原理,探讨钝化材料对重金属稳定化的技术效果及应用配方,以期为砷镉铅复合污染红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具体做法为:选择生物炭(BC)和石灰(SH)为钝化材料,以土壤重量的1%、4%为材料添加量,单一或混合施用于砷镉铅复合污染土壤,并于恒温(25℃)条件下培养60d,在实验进行至第1天、第30天、第60天时取样,测定红壤酸碱度(pH)和水溶态(Water soluble)有效砷(As)、镉(Cd)、铅(Pb)即WSAs、WSCd、WSPb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As、Cd、Pb结合态含量与占比的变化,明确生物炭石灰单/混施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效应。结果表明:生物炭/石灰无论单施或混施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水溶态WSCd和WSPb含量,钝化效率分别为33.51%~78.89%和9.05%~96.24%。而材料单施(1BC、4SH)和两者混施高用量(4BC4SH)处理,均能大幅降低土壤中有效As含量,钝化效率为10.25%~55.27%,其中以两者混施高用量(4BC4SH)处理对土壤重金属As、Cd、Pb协同钝化的效果最佳,当培养实验进行至第60天时,钝化效率依次达55.27%、76.39%和96.24%。培养后土壤中As形态由易被植物吸收的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转化为稳定的残渣态,土壤中Cd和Pb则由活性最强的酸可提取态转化为残渣态,土壤中As、Cd、Pb的稳定化效应明显,迁移系数下降;此外,生物炭/石灰的单施及混合施用,均可导致土壤酸碱度(pH)显著提升(P<0.05),有利于南方酸化土壤的改良。总体而言,本研究中生物炭/石灰两者混施高用量水平下(4BC4SH)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最优,可实现对As、Cd和Pb复合污染红壤的稳定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重金属污染 生物炭 石灰 化学钝化
下载PDF
养殖废弃物堆肥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宋婷婷 朱昌雄 +3 位作者 薛萐 李斌绪 张治国 李红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3-943,共11页
抗生素的滥用及排放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传播和扩散。畜禽粪便是导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氨... 抗生素的滥用及排放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传播和扩散。畜禽粪便是导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水土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抗生素及其环境残留水平和对动植物、微生物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利用堆肥技术降解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和ARGs效果及机制的研究情况。总结得出,猪粪中抗生素残留量最高,其中四环素类残留量为1390~354 000 mg·kg^-1,磺胺类170.6~89 000 mg·kg^-1,氟喹诺酮类411.3~1 516.2 mg·kg^-1,硝基呋喃类85.1~158.1 mg·kg^-1,大环内酯类1.4~4.8 mg·kg^-1。堆肥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好的降解效果,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率为62.7%~99%,磺胺类为0~99.99%,对大环内酯类几乎可以完全降解,但是,堆肥无法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养殖废弃物堆肥过程中,ARGs的降解情况同样因抗生素种类和堆肥方式而不同。已有的研究表明,除大环内酯类ARGs外,堆肥对其他ARGs均具有有效的降解效果,降解率为50.03%~100%。堆肥初期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堆肥结束后放线菌门成为最优势菌门。初始抗生素的浓度不影响堆肥结束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温度和pH是影响抗生素降解的最主要因素,而ARGs的降解效果主要受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堆肥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微生物
下载PDF
阿特拉津降解菌CS3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晓燕 李艳苓 +3 位作者 魏环宇 朱昌雄 李峰 耿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9-1158,共10页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污染修复需要,分离更多有效的阿特拉津降解菌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研究从河北省某农药厂排污河中的废水中分离出一株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高效降解阿特拉津降解菌CS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污染修复需要,分离更多有效的阿特拉津降解菌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研究从河北省某农药厂排污河中的废水中分离出一株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高效降解阿特拉津降解菌CS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其为产脲节杆菌(Arthrobacter ureafaciens)。在30℃和pH 7的最适条件下,菌株CS3能在48 h内完全降解50 mg·L^(-1)的阿特拉津,甚至能够在6 d内将500 mg·L^(-1)的阿特拉津完全降解,表明该菌株对阿特拉津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菌株CS3含有trzN,atzB,atzC 3个阿特拉津降解基因。菌株CS3具有较宽的温度(10~37℃)和p H(5~11)范围,且具有很好的耐碱性,为未来偏碱环境中阿特拉津污染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节杆菌属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菌和抗性基因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治国 李斌绪 +4 位作者 李娜 许坤 朱昌雄 李红娜 吕锡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91-2100,共10页
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产生的抗生素抗性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RB)和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已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潜在危害。即使抗生素消减后ARB也能在环境中长期存... 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产生的抗生素抗性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RB)和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已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潜在危害。即使抗生素消减后ARB也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ARGs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进一步扩散。污水处理厂是ARB和ARGs的储存库,也是实现其削减的重要环节。因此,探索可高效去除ARB和ARGs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述了多种深度处理工艺对ARB和ARGs的去除研究进展,分析了氯消毒、紫外和臭氧氧化等传统消毒处理工艺和光/H2O2、光芬顿、光催化等高级氧化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混凝、膜处理等工艺对ARB和ARGs的去除效果与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今后ARB和ARGs去除相关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菌 抗性基因 深度处理工艺 去除效果 去除机理
下载PDF
微生物异位发酵床处理蛋鸡养殖废弃物的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路瑶 李佳彬 +4 位作者 冯烁 宋婷婷 张燕荣 朱昌雄 耿兵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3-482,共10页
实验采用微生物异位发酵床技术对蛋鸡养殖废弃物进行发酵处理,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并解决蛋鸡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做法为,将玉米秸秆与椰壳按质量比2:1混合,并均匀加入微生物菌剂作为异位发酵床垫料,调节垫料初始含... 实验采用微生物异位发酵床技术对蛋鸡养殖废弃物进行发酵处理,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并解决蛋鸡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做法为,将玉米秸秆与椰壳按质量比2:1混合,并均匀加入微生物菌剂作为异位发酵床垫料,调节垫料初始含水率为51.97%,将其填入异位发酵床内,将垫料厚度调整为60cm,预发酵4d后开始处理蛋鸡养殖废弃物。实验从2019年10月28日开始,至2020年1月8日结束,期间定时对上层(0−20cm)、中层(20−30cm)、下层(30−40cm)垫料分别取样,探讨不同层次垫料的基础理化性质、营养成分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异位发酵床不同层次垫料的温度、含水率、pH和电导率均呈一致的变化趋势,且各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发酵床垫料的温度维持在50~75℃,含水率处于45%~58%,pH值由6.1波动升至8.97,电导率呈持续增加趋势。实验全过程垫料平均pH在8.0左右,确保了发酵床的稳定运行。与实验起始时相比,实验结束时发酵床不同层次垫料的TN、TP和TK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C/N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垫料对蛋鸡养殖废水和粪便的吸纳系数分别为1.05和3.50,其养分含量均符合NY525-2012关于总养分及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标准。本发酵体系以细菌活动为主,放线菌次之,其好氧发酵能够有效降解和消纳蛋鸡养殖废弃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蛋鸡养殖废弃物 微生物 畜禽废弃物
下载PDF
蚯蚓/改性生物炭对As污染红壤的稳定化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苏倩倩 李莲芳 +3 位作者 朱昌雄 叶婧 刘雪 黄晓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9-1007,共9页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以耐污染能力强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土壤动物,采用生物学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MBC)与蚯蚓联合作用对As污染红壤的稳定化效应。结果表明:将蚯...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以耐污染能力强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土壤动物,采用生物学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MBC)与蚯蚓联合作用对As污染红壤的稳定化效应。结果表明:将蚯蚓接种于As污染红壤中,大幅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态As(WSAs)含量和pH值;其中蚯蚓与MBC联合作用时钝化效应最为明显,60 d时,土壤中WSAs含量降低幅度为77.59%,同时pH值比对照同期降低0.84个单位,蚯蚓与MBC对土壤As表现为协同钝化作用;蚯蚓与MBC的联合作用,促进了土壤As结合形态由活性较强的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向无定型/弱结晶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结晶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等稳定态的转化。因而,MBC与赤子爱胜蚓联合作用可使土壤中As的移动性和环境风险大幅降低,且蚯蚓的生存状况良好,其与MBC的联合作用可实现As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蚯蚓 PH AS 土壤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废水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珍珍 朱昌雄 +1 位作者 田云龙 李红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5-287,共13页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医疗、畜牧以及水产养殖等领域,大量抗生素未经代谢就进入环境,由此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而,如何有效控制废水中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医疗、畜牧以及水产养殖等领域,大量抗生素未经代谢就进入环境,由此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而,如何有效控制废水中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物,在产电的同时实现废水处理和污染控制,是近些年研究较多的一种处理技术。本文综述了MFCs对废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降解机理以及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分析了MFCs与其它技术耦合的效果和机制,概述了应用MFCs构建传感器在线监测抗生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MFCs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随着反应器构型、抗生素种类以及浓度和运行时间等参数的不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以及阳极微生物群落有较大差异;MFCs与人工湿地等技术的耦合,有利于增强抗生素的去除效果,为MFCs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方向;利用MFCs作为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废水中抗生素含量的在线监测,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上述结论,MFCs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但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控制效果还亟待研究;如何实现MFCs的长期稳定运行并实际应用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废水 抗生素 抗性基因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Screening of genes of secreting acetic acid from Aspergillus niger H1 to improve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9
作者 LIU Xue zhu chang-xiong +1 位作者 Frank Delvigne GONG Ming-b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10-2114,共5页
A primary cDNA library of Aspergillus niger H1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switching mechanism at the 5′ 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SMART) technique. A total of 169 clones exhibited halos when grown on tricalcium phos... A primary cDNA library of Aspergillus niger H1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switching mechanism at the 5′ 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SMART) technique. A total of 169 clones exhibited halos when grown on tricalcium phosphate medium, and the H-46 clone displayed a clear halo. The full-length c DNA of the clone H-46 clone was 1 407 bp in length with a complete open reading frame(ORF) of 816 bp, and it encoded a protein that contained 272 amino acids. Multiple alignment analysis revealed a high degree of homology between the ORFs of the H-46 clone and the Bax inhibitor family(BI-1-like) proteins of other fungi. Acetic acid was secreted by Escherichia coli DH5α that express the BI-1-like gene. The level attained was 492.52 mg L^(-1),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 of 0.212 mg m L^(-1) of soluble phosphate at 28 h.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BI-1-like genes in Eschericha coli DH5α increased the secretion of acetic acid by altering the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solubility of phosphat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ate solubilisation Aspergillus niger acetic acid
下载PDF
吉林四平设施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莲芳 朱昌雄 +4 位作者 曾希柏 李红娜 叶婧 李峰 吴翠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6-2943,共8页
选取吉林四平市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设施菜地、玉米地和森林土壤样本124份进行比较分析,同步采集设施蔬菜(81份)、肥料(50份)及灌溉水样品(10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检测重金属含量,以... 选取吉林四平市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设施菜地、玉米地和森林土壤样本124份进行比较分析,同步采集设施蔬菜(81份)、肥料(50份)及灌溉水样品(10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检测重金属含量,以揭示设施土壤及相应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设施菜地中除铅(Pb)以外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地和林地,设施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铬(Cr)、镍(Ni)、锌(Zn)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累积,研究区域不同类型土壤Cd平均含量为0.45 mg·kg-1,约42.8%的样本Cd超过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333-2006),其他重金属均未出现超标现象;不同类型蔬菜比较,叶菜类Cd含量(以鲜重计)为0.033 mg·kg^(-1),明显高于果菜类,2.5%的蔬菜Cd超标,1.2%蔬菜存在Pb超标,其他重金属均未出现超标现象;随着设施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愈加明显,设施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呈同步累积趋势;设施蔬菜重金属含量受土壤pH、有机质的显著影响;含高量重金属有机肥和化肥的大量施用是设施土壤重金属累积及设施蔬菜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蔬菜 重金属 累积 肥料
原文传递
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发展历程分析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22
11
作者 俞映倞 杨林章 +3 位作者 李红娜 朱昌雄 杨梖 薛利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70-3878,共9页
种植业对农业面源污染贡献不容小觑.已有治理技术并不在少数,但受技术参数模糊和技术应用效果不明朗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技术应用和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对此,本研究基于近20年国内外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发表论文,明确种植业面源污染防... 种植业对农业面源污染贡献不容小觑.已有治理技术并不在少数,但受技术参数模糊和技术应用效果不明朗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技术应用和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对此,本研究基于近20年国内外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发表论文,明确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体系框架,梳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不同方向技术对生产投入、产量及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效果,对新时期下我国植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发展前沿趋势作出预判.本研究构建了源头削减、过程拦截和养分回用这3个领域以及栽培、生态沟渠和尾/废水等14个方向的技术体系.结果发现,源头削减领域获得了最高关注度,研究方向多且热度仍在不断提升;我国对其中肥料方向技术的研究集中度较高.相比之下,过程拦截和养分回用领域的技术较为单一和欠缺.养分利用效率提升、转运过程调控和土壤添加剂使用将是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未来的主要着力点和抓手.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及后端净化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集成、耦合多领域技术,进一步确保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面源污染 防控技术 发展历程 前沿趋势
原文传递
铈锰改性生物炭对土壤As的固定效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梁婷 李莲芳 +1 位作者 朱昌雄 叶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14-5123,共10页
利用高温热解法在600℃下制备铈锰改性生物炭(modified biochar,MBC),以3种基本性质差异较大的砷(As)污染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MBC的施用对土壤活性As的影响及固定效应.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MBC)的施用导致3种土壤中水溶... 利用高温热解法在600℃下制备铈锰改性生物炭(modified biochar,MBC),以3种基本性质差异较大的砷(As)污染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MBC的施用对土壤活性As的影响及固定效应.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MBC)的施用导致3种土壤中水溶态As含量显著降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MBC对As的固定效率不断升高,当添加量为1%~10%时,MBC对3种土壤中活性As的固定效率为:红壤70.59%~94.72%,黄壤75.24%~98.35%,紫色土为76.53%~99.61%,在MBC添加量为10%时,其对3种土壤中有效As的固定效率均达到了95%以上,而未改性生物炭的施用则导致土壤As的活化效应明显.比较而言,MBC对3种土壤中有效As的固定效率大小排序为:紫色土>黄壤>红壤,MBC的施用导致了土壤中活性态As向稳定态转化,发生了由非专性吸附(F1)、专性吸附态(F2)向结晶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4)和残渣态(F5)As的转化过程,使得土壤中As的迁移性能降低,根据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的结果,MBC对As的固定作用与生物炭上铈锰氧化物的成功负载有关.因此,MBC对As污染土壤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砷(As) PH值 溶解有机质(DOM) 酶活性
原文传递
蚯蚓/铈锰改性生物炭对As污染红壤中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倩倩 李莲芳 +5 位作者 朱昌雄 叶婧 刘雪 耿兵 田云龙 黄晓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0-1640,共11页
在明确铈锰改性生物炭(MBC)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联合修复可有效固定红壤As的前提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MBC与赤子爱胜蚓联合作用对As污染红壤中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与生物炭/MBC单一和联合处理中,... 在明确铈锰改性生物炭(MBC)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联合修复可有效固定红壤As的前提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MBC与赤子爱胜蚓联合作用对As污染红壤中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与生物炭/MBC单一和联合处理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均以单一蚯蚓处理下最高,而单一生物炭、MBC的施用均导致土壤中细菌多样性下降;相较于单一生物炭和MBC处理,蚯蚓-生物炭和蚯蚓-MBC联合处理下细菌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各处理中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均明显增加,以蚯蚓-MBC联合处理增加最为明显,较对照CK增幅分别达17.08%和329.47%,同时该处理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则下降最明显,较对照CK的降幅达19.18%和48.7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态As(WSAs)的含量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细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随着土壤中WSAs含量降低的同时,细菌群落中的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中细菌大量繁殖,而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中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与此同时,不同处理诱导细菌群落发生选择性变化,其中蚯蚓显著促进了γ-变形菌纲、黄杆菌目、气单胞菌目和贪食菌属细菌的繁殖,蚯蚓主要通过促进这4种菌的生长而致其对土壤As的固定效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铈锰改性生物炭(MBC) 砷(As)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对铈锰改性生物炭固定红壤As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晓雅 李莲芳 +3 位作者 朱昌雄 黄金丽 吴翠霞 叶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97-6005,共9页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培养试验,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 MBC)在干湿交替老化条件下对红壤中As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培养比较,干湿交替条件下MBC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红壤中水溶态As(...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培养试验,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 MBC)在干湿交替老化条件下对红壤中As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培养比较,干湿交替条件下MBC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红壤中水溶态As(WSAs)含量(P<0.05)和pH值,且随着材料用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试验结束时,土壤pH值比常规条件下降低了0.08~0.16个单位.与此同时,干湿交替条件下添加MBC后的土壤WSAs显著下降,当培养至30 d时,WSAs相比于常规培养降低了38.73%~51.94%,比试验初期降低了45.64%~56.19%,未添加MBC的处理在两种培养模式下土壤WSAs含量和pH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干湿交替处理更为明显.从红壤中As赋存形态看,当培养试验结束时,相比于常规培养而言,干湿交替模式下MBC的施用使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As(F1)降低了33.16%~36.00%,专性吸附态As(F2)降低了7.67%~11.99%,残渣态As(F5)增加了15.43%~42.45%,且土壤As的迁移系数M亦显著低于常规培养(P<0.05),降幅为9.02%~12.75%;而未添加MBC的处理土壤As活化明显,且以干湿交替条件下更甚.整体上看,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有利于MBC对红壤中As的固定,MBC修复As污染红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MBC) 砷(As) 干湿交替 pH值 水溶态As(WSAs)
原文传递
施用不同来源粪肥对土壤中抗生素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斌绪 朱昌雄 +3 位作者 宋婷婷 马金莲 张治国 李红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42-4950,共9页
含有抗生素的粪肥进入农田土壤中对土壤生态系统和水体环境产生危害,同时也会造成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存在威胁.本研究采用土柱淋溶法,以添加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的猪粪(PM-T)、牛粪(CM-T)、鸡... 含有抗生素的粪肥进入农田土壤中对土壤生态系统和水体环境产生危害,同时也会造成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存在威胁.本研究采用土柱淋溶法,以添加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的猪粪(PM-T)、牛粪(CM-T)、鸡粪(CHM-T)及空白处理(CK-T)为实验组,未添加抗生素的处理为对照组,研究了模拟淋溶条件下施用不同来源粪肥对土壤理化指标和细菌丰度的影响,阐述不同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CHM-T和CM-T处理组,四环素类抗生素更容易在PM-T处理中累积,残留量为0.90~6.91 mg·kg^(-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0.33~4.42 mg·kg^(-1));相比于表层土壤(0~4 cm),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下层土壤(16~24 cm)的浓度更高.PM-T处理土壤中TN和NH_(4)^(+)-N含量分别增加44 mg·kg^(-1)和14.11 mg·kg^(-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抗生素的抑制作用下土壤中细菌丰度减少,PM-T处理土壤中的细菌丰度降低39.66%,高于其他添加抗生素处理组(12.38%~35.26%).CHM-T处理中抗生素更容易从土壤中淋出,淋出总量为9.91 mg,明显高于其他粪肥处理组(P<0.05).TN、NH_(4)^(+)-N、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指标为第一主成分因子,解释量为54.55%,其土壤中的含量与土层深度正相关.总结得出,以猪粪为原料的粪肥处理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更容易累积在土壤中,特别是土壤下层,同时更容易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环境的改变;而以鸡粪为原料的粪肥施用后抗生素更容易淋出土壤,增加水体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 土壤 粪肥 抗生素 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