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物质对花生生长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杰 李玉芳 +3 位作者 肖才升 杨春安 朱春生 肖立一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植物生长物质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植物生长物质的调控机理,合理利用植物生长物质,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发育进度、挖掘作物产量潜力以及增强作物抗病性等。总结了近年来植物生长物质在调节和改良花生农艺性状、生理生... 植物生长物质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植物生长物质的调控机理,合理利用植物生长物质,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发育进度、挖掘作物产量潜力以及增强作物抗病性等。总结了近年来植物生长物质在调节和改良花生农艺性状、生理生化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花生栽培技术领域的发展开拓新思路,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植物生长物质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 产量品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湖南早稻-油葵水旱轮作模式应用前景分析
2
作者 杨春安 李庠 +2 位作者 朱春生 李玉芳 马杰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5期50-51,共2页
对湖南澧县油葵主产区,近几年实施的"早稻-油葵"水旱轮作农业模式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油葵"模式充分利用湖南气候和早稻、油葵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茬口,达到节本、增产、增收目的,且技术... 对湖南澧县油葵主产区,近几年实施的"早稻-油葵"水旱轮作农业模式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油葵"模式充分利用湖南气候和早稻、油葵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茬口,达到节本、增产、增收目的,且技术简便、易于推广,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油葵 种植模式 前景分析
下载PDF
湖南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朱春生 曾球 +4 位作者 肖才升 巩养仓 张雪林 陈泽南 刘絮宁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76-79,共4页
从湖南省甘薯种植发展趋势入手,剖析了近年来湖南省甘薯产品功能从饱腹鲜食向多样化需求转变、产业布局由边远山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拓展以及产业发展由单一粗放向规模化优质化转变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甘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发展缺... 从湖南省甘薯种植发展趋势入手,剖析了近年来湖南省甘薯产品功能从饱腹鲜食向多样化需求转变、产业布局由边远山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拓展以及产业发展由单一粗放向规模化优质化转变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甘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种薯种苗繁育体系空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和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强化科技推广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推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业 现状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和数据增强技术的能量分析攻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恺 严迎建 +2 位作者 郭朋飞 朱春生 蔡爵嵩 《密码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551-564,共14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广泛应用于侧信道攻击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改进残差网络和数据增强技术,直接恢复密钥字节的能量分析攻击方法.首先将残差网络模型中的二维卷积核改进为适用于处理能量迹的一维卷积核,然后使用数据增强技术对原...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广泛应用于侧信道攻击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改进残差网络和数据增强技术,直接恢复密钥字节的能量分析攻击方法.首先将残差网络模型中的二维卷积核改进为适用于处理能量迹的一维卷积核,然后使用数据增强技术对原始能量迹增加高斯噪声和随机相位抖动,最后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实现密钥恢复.通过实验对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的AES分组密码算法进行了攻击,使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对128比特密钥的最后8比特进行了恢复,该模型平均测试精度达到65.48%,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相比,同等条件下测试精度分别提高了16.63%和54.27%,并在ASCAD公开数据库上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该模型使用数据增强技术解决了小样本训练问题,减少了训练过程中过拟合现象的发生,模型对噪声和相位抖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通过改进结构有效减少了模型参数和节省了计算资源,为密码芯片能量分析攻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析攻击 残差网络 数据增强 密码芯片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新疆公路工程材料价格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春生 员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5-39,共5页
阐述了新疆公路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现状,具体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价格采集渠道不畅通、信息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及其他行业可参考性不强等影响因素。基于主要材料及材料种类、信息来源、数理计算等要素明确了新疆公路工程材料价格确定方法... 阐述了新疆公路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现状,具体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价格采集渠道不畅通、信息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及其他行业可参考性不强等影响因素。基于主要材料及材料种类、信息来源、数理计算等要素明确了新疆公路工程材料价格确定方法,包括了政府定价类材料、政府指导价类材料、市场定价类材料、定制钢构件等类型材料价格,为更加科学规范确定公路建设市场建筑材料价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材料 价格确定
下载PDF
智能微电网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维斌 朱春生 王大龙 《电力系统装备》 2019年第1期33-34,共2页
近年来,我国微电网发展迅猛,但大容量微电网的应用并不成熟。本文根据海岛智能微电网系统结构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含储能及多类型电源的万千瓦级孤立海岛微电网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多类型电源海岛孤立微电网的系统级协同控制方法,突破了孤... 近年来,我国微电网发展迅猛,但大容量微电网的应用并不成熟。本文根据海岛智能微电网系统结构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含储能及多类型电源的万千瓦级孤立海岛微电网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多类型电源海岛孤立微电网的系统级协同控制方法,突破了孤网状态下柴/储协同频率控制的难点,实现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下孤立微电网的稳定运行。综合供电可靠性达到99.91%,可再生能源电量利用率超过30%,实时功率渗透率最高达60%。对保证鼓励海岛安全可靠供电,推动新能源、储能、微电网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储能 风机 智能控制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研究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春胜 施亚敏 +4 位作者 付智慧 于东升 边猛 聂安政 李晓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0-1200,共11页
目的 探讨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饲养8周构建大鼠NAFLD模型,化滞柔肝颗粒ig给药4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相关指标;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 目的 探讨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饲养8周构建大鼠NAFLD模型,化滞柔肝颗粒ig给药4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相关指标;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和测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开展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并结合Spearman进行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化滞柔肝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体质量(P<0.05、0.01)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P<0.05、0.01)。此外,化滞柔肝颗粒高剂量组还可显著降低大鼠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P<0.05)。油红O染色显示各给药组脂滴分布较模型组减少。16S rDNA测序显示化滞柔肝颗粒可提高NAFLD模型大鼠杜氏乳杆菌属Dubosiella、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Ruminococcaceae-UCG-010等菌群的相对丰度。代谢组学共筛选出18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显示化滞柔肝颗粒抗NAFLD主要通过调控氨酰-tRNA生物合成、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等通路。结论 化滞柔肝颗粒改善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组成和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滞柔肝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胆固醇代谢
原文传递
化滞柔肝颗粒通过诱导自噬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细胞模型脂肪变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施亚敏 付智慧 +1 位作者 朱春胜 李晓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70-1778,共9页
探讨化滞柔肝颗粒对混合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L02细胞模型自噬的影响及其缓解脂肪变性的可能机制。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和油酸(oleic acid,OA)以1∶2比例混合制备成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混合液,诱导L02细胞24 ... 探讨化滞柔肝颗粒对混合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L02细胞模型自噬的影响及其缓解脂肪变性的可能机制。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和油酸(oleic acid,OA)以1∶2比例混合制备成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混合液,诱导L02细胞24 h发生脂肪变性,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体外模型。CCK-8法测定各组的细胞增殖活力;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测定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LysoBrite Red荧光探针检测溶酶体内pH变化;mRFP-GFP-LC3腺病毒转染检测对细胞内自噬流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记物LC3B-Ⅰ/LC3B-Ⅱ、自噬底物p6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FFA在0.2 mmol·L-1PA和0.4 mmol·L-1OA条件下成功诱导NAFLD细胞模型;与模型组相比,化滞柔肝颗粒不同剂量均显著降低细胞内TG含量(P<0.05,P<0.01);油红O染色显示各给药组脂滴分布较模型组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增多;mRFP-GFP-LC3腺病毒转染结果显示化滞柔肝颗粒促进自噬溶酶体形成,从而促进自噬流的形成;LysoBrite Red染色结果显示化滞柔肝颗粒通过调控溶酶体内pH影响溶酶体功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滞柔肝颗粒显著升高LC3B-Ⅱ/LC3B-Ⅰ、SIRT1、p-AMP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A(phospho-protein kinase A,p-PKA)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降低p6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化滞柔肝颗粒可以有效地防治混合脂肪酸诱导的NAFLD细胞模型脂肪变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自噬和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滞柔肝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自噬 脂肪变性 SIRT1/AM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菊苣降尿酸药效验证 被引量:29
9
作者 朱春胜 张冰 +1 位作者 林志健 白云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33-4936,共4页
目的:初步阐明菊苣降尿酸的物质基础,并对其降尿酸机制、安全性进行初探。方法:迪法克鹌鹑60只(雄性),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mg·kg^(-1)·d^(-1))、绿原酸组(150mg·kg^(-1)·d^(-1))... 目的:初步阐明菊苣降尿酸的物质基础,并对其降尿酸机制、安全性进行初探。方法:迪法克鹌鹑60只(雄性),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mg·kg^(-1)·d^(-1))、绿原酸组(150mg·kg^(-1)·d^(-1))、菊苣酸组(150mg·kg^(-1)·d^(-1))、秦皮甲素组(150m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组给予鹌鹑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嘌呤饲料(普通饲料拌入酵母料15g·kg^(-1)·d^(-1))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给药3周,动态观察鹌鹑尿酸(UA)水平,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水平,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及UA代谢相关酶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第7、14、21天模型组鹌鹑血清U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第7、14、21天绿原酸组、秦皮甲素组鹌鹑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14、21天菊苣酸组鹌鹑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14天秦皮甲素组、菊苣酸组鹌鹑血清GPT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7、14、21天绿原酸组、菊苣酸组鹌鹑血清XOD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21天秦皮甲素组、菊苣酸组鹌鹑血清A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菊苣发挥降尿酸药效的物质基础可能为绿原酸、秦皮甲素、菊苣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高尿酸血症 绿原酸 菊苣酸 秦皮甲素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春胜 聂安政 +1 位作者 张冰 林志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7-601,共5页
皮肤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甚至是皮肤科患者的唯一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收集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 皮肤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甚至是皮肤科患者的唯一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收集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经验。共收集处方147首,分析出20个使用频次34及以上的药物、20个高频次药物组合,挖掘出14个核心组合及7首新处方。使用高频次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桑白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白鲜皮-地肤子""白芷-川芎""赤芍-白芍"等,核心组合有"荆芥-防风-桂枝""牛蒡子-蝉蜕-鱼腥草""野菊花-地肤子-白鲜皮"等,形成新处方"荆芥、防风、桂枝、威灵仙、刺蒺藜、白鲜皮""黄柏、金银花、苍术、野菊花、地肤子、白鲜皮""牛蒡子、蝉蜕、鱼腥草、瓜蒌"等。结果表明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用药经验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冰 皮肤瘙痒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原文传递
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朱春胜 聂安政 +1 位作者 王笑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08-1712,共5页
量效关系是确定中药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瓶颈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建议将谱效关系理论引入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为推动中药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是确定中药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瓶颈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建议将谱效关系理论引入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为推动中药量效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量效关系 临床用药剂量 效应物质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中药血清谱效学研究现状概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春胜 姜卓希 +1 位作者 李佳静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569-3574,共6页
目前,国内外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植化分离法、药理活性示踪法、色谱法等,上述方法为阐明中药物质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如何形成一套既能较好的体现中药"整体观"特色,又能反映中药发挥药效的多成分特点研究模... 目前,国内外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植化分离法、药理活性示踪法、色谱法等,上述方法为阐明中药物质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如何形成一套既能较好的体现中药"整体观"特色,又能反映中药发挥药效的多成分特点研究模式,已成为业内学者探索的重要方向。中药血清谱效学是在谱效理论研究基础上,以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及相应的药效学开展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血清谱效学 血清药物化学 血清药理学 中药物质基础 研究思路 研究瓶颈
原文传递
山豆根安全问题探讨与合理用药思考 被引量:27
13
作者 聂安政 赵雪睿 +5 位作者 高梅梅 钞艳惠 李肖 桂新景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152-4161,共10页
山豆根被誉为治疗咽喉肿痛的第一要药,临床应用广泛。因山豆根毒效并存,临床常因不合理应用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结合近30年文献报道,剖析山豆根产生毒性反应的根本原因,并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讨其发挥药效及产生毒性的实质,对如何促进... 山豆根被誉为治疗咽喉肿痛的第一要药,临床应用广泛。因山豆根毒效并存,临床常因不合理应用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结合近30年文献报道,剖析山豆根产生毒性反应的根本原因,并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讨其发挥药效及产生毒性的实质,对如何促进山豆根临床合理应用提出探索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安全问题 合理用药 毒效并存 毒性反应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槐果碱 氧化槐果碱
原文传递
苍耳子安全问题探讨与合理用药思考 被引量:24
14
作者 聂安政 高梅梅 +4 位作者 贾文瑞 朱春胜 张晓川 周政 张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336-5344,共9页
苍耳子为历代中医治疗鼻渊头痛之要药,至今已有1800多年药用历史,药材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苍耳子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降血糖、抗过敏、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鼻炎、急... 苍耳子为历代中医治疗鼻渊头痛之要药,至今已有1800多年药用历史,药材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苍耳子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降血糖、抗过敏、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等与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毒理学研究发现苍耳子具有肝脏毒性、肾脏毒性、胃肠道毒性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损伤。因苍耳子毒效并存,临床常因不合理应用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该文结合文献报道归纳苍耳子不良反应特点,从炮制、剂量、疗程与误食的角度剖析苍耳子产生毒性反应的根本原因,并以活性成分与毒性成分为切入点探讨苍耳子发挥药效及产生毒性的化学实质,从严格炮制、合理配伍、药有禁忌、严控量程、用药告知等方面对如何促进苍耳子临床合理应用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以期为苍耳子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安全问题 合理用药 毒效并存 毒性反应
原文传递
中药特殊煎法的探讨与思考(三):包煎 被引量:16
15
作者 聂安政 赵雪睿 +3 位作者 王雨 凡杭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7-771,共5页
"包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包煎的中药、包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包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包煎的... "包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包煎的中药、包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包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包煎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包煎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包煎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包煎 特殊煎法 煎煮不当 副作用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槟榔药理毒理探讨与合理用药思考 被引量:14
16
作者 聂安政 高梅梅 +4 位作者 钞艳慧 贾羲 凡杭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29-3336,共8页
槟榔Areca catechu位列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首,至今已有1800多年药用历史,且临床应用广泛。槟榔的药理作用多集中在驱虫、抗肿瘤、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上。近年来,食用槟榔致口腔癌事件等安全问题... 槟榔Areca catechu位列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首,至今已有1800多年药用历史,且临床应用广泛。槟榔的药理作用多集中在驱虫、抗肿瘤、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上。近年来,食用槟榔致口腔癌事件等安全问题发生,而药用槟榔与食用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槟榔碱,药用槟榔的临床安全性遭受质疑。基于化学成分剖析槟榔药理/毒理作用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以期为槟榔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口腔癌 安全性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周政 朱春胜 张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8-125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此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系统整理现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此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系统整理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处方,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确定处方中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形成的新处方等。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6首,其中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苦、辛、甘,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胃、脾经;使用高频次药物为甘草、杏仁、生石膏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生石膏-杏仁,生石膏-甘草,甘草-杏仁等;核心组合有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等;形成新处方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五味子、西洋参等。从药性到高频药物及新处方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整体治则为扶正祛邪,兼顾气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原文传递
细辛用药沿革与合理用药思考 被引量:30
18
作者 聂安政 赵雪睿 +1 位作者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719-5723,共5页
细辛至今已有2 000多年药用历史,且应用广泛。近年来临床上时有细辛中毒报道,细辛毒性成分黄樟醚和马兜铃酸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古今文献追溯细辛的历史用药沿革,剖析细辛中毒反应特点,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讨影响细辛毒性的... 细辛至今已有2 000多年药用历史,且应用广泛。近年来临床上时有细辛中毒报道,细辛毒性成分黄樟醚和马兜铃酸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古今文献追溯细辛的历史用药沿革,剖析细辛中毒反应特点,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讨影响细辛毒性的因素与合理应用注意事项,以期为细辛临床安全合理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黄樟醚 马兜铃酸 用药沿革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中药特殊煎法的探讨与思考(二):后下 被引量:30
19
作者 聂安政 高梅梅 +1 位作者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153-3161,共9页
"后下"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然而一些患者对中药煎煮时需后下的中药、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后下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 "后下"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然而一些患者对中药煎煮时需后下的中药、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后下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后下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后下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后下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后下 特殊煎法 煎煮不当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中药特殊煎法的探讨与思考(一):先煎 被引量:23
20
作者 聂安政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16-1720,共5页
先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先煎的中药、先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先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从减毒增效的角度剖析中药先煎... 先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先煎的中药、先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先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从减毒增效的角度剖析中药先煎的原因,从先煎时间、粉碎度等对先煎的影响来探讨中药先煎的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先煎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先煎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先煎 减毒 增效 煎煮时间 粉碎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