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史静柯 王鹏 +9 位作者 霍臣智 宋昊 杨海蓉 朱韩钰 许文琳 袁慧莎 叶建强 钱琨 秦爱建 邵红霞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研究首先利用同源重组一步克隆法将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的VP3基因克隆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上,经IPTG诱导及SDS-PAGE分析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rGST-VP3的表达.随即以纯化的重组蛋白rGST-VP3免疫Balb/c小鼠,通过脾细胞与SP2/0细... 本研究首先利用同源重组一步克隆法将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的VP3基因克隆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上,经IPTG诱导及SDS-PAGE分析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rGST-VP3的表达.随即以纯化的重组蛋白rGST-VP3免疫Balb/c小鼠,通过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以及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CIAV-VP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IAV-VP3-4D7和CIAV-VP3-4G8;亚型鉴定表明,CIAV-VP3-4D7和CIAV-VP3-4G8均为IgG1;效价测定发现,CIAV-VP3-4D7和CIAV-VP3-4G8的腹水间接免疫荧光效价分别为1:102400与1:12800;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CIAV-VP3-4D7和CIAV-VP3-4G8均能识别重组蛋白rGST-VP3.本研究结果为后期研究VP3蛋白在CIAV致病中作用及其诱导凋亡分子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VP3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锰原料对低合金TRIP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朱航宇 王伟胜 +3 位作者 赵吉轩 李建立 宋明明 薛正良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锰合金原料对TRIP钢洁净度的影响及锰合金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遗传特性,采用SEM-EDS分别检测了电解锰、金属锰和中碳锰铁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形貌和尺寸,并通过高温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系统探讨了采用3种锰原料进行合金化后TRI... 为了研究不同锰合金原料对TRIP钢洁净度的影响及锰合金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遗传特性,采用SEM-EDS分别检测了电解锰、金属锰和中碳锰铁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形貌和尺寸,并通过高温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系统探讨了采用3种锰原料进行合金化后TRIP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结果表明,电解锰中夹杂物主要为MnC、MnC-MnO和MnO-MnS以及微量MnO,金属锰中夹杂物为球形的纯MnO、纯MnS和MnO-MnS复合夹杂,中碳锰铁中夹杂物主要为MnO-SiO_(3)和MnO-SiO_(3)-MnS复合夹杂,也发现微量MnC颗粒和残余元素富集相;冶炼过程先加入铝、硅后,钢中夹杂物为Al_(2)O_(3),未发现AlN和含硅夹杂物,而加入锰原料后,钢中夹杂物演变为单一Al_(2)O_(3)、MnS、AlN夹杂以及Al_(2)O_(3)-MnS和Al_(2)O_(3)-AlN复合夹杂;对TRIP钢而言,采用电解锰、金属锰和中碳锰铁进行合金化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差别不大;由于TRIP钢的高铝特性,锰合金中MnC和MnS夹杂物在钢液中分解,MnO和SiO_(3)夹杂物在冶炼过程中被铝还原为Al_(2)O_(3)夹杂,锰硅氧化物夹杂的演变路线为MnO/MnO-SiO_(3)→Al_(2)O_(3)→MnS/Al_(2)O_(3)-MnS。由于铝、氮、锰和硫在凝固前沿的偏析和富集,TRIP钢凝固过程中分别析出纯AlN夹杂和纯MnS夹杂,或以异质形核的形式生成Al_(2)O_(3)-MnS和Al_(2)O_(3)-AlN复合夹杂。此外,由于锰合金中含有一定氮元素且锰可增加钢液中氮的固溶度,添加锰原料会促进AlN夹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夹杂物 高铝钢 电解锰 金属锰 锰合金
原文传递
Fe-23Mn-xAl-0.7C低密度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形成机理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伟胜 朱航宇 +3 位作者 宋明明 李建立 韩赟 薛正良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6,共8页
为了研究Fe-23Mn-xAl-0.7C(x=0.87~6.76)低密度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SEMEDS检测了钢中夹杂物形貌和成分,并借助INCA Feature夹杂物自动分析软件分析了钢中夹杂物尺寸分布、数量密度和面积分数等参数。研究发现,低密... 为了研究Fe-23Mn-xAl-0.7C(x=0.87~6.76)低密度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SEMEDS检测了钢中夹杂物形貌和成分,并借助INCA Feature夹杂物自动分析软件分析了钢中夹杂物尺寸分布、数量密度和面积分数等参数。研究发现,低密度钢中夹杂物尺寸以1~5μm为主。w([Al])为0.87%时,钢中主要夹杂物为MnS、MnO、Al2O3和Al2O3-MnS,夹杂物数量较少,但尺寸大于7μm的夹杂物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尺寸为3.45μm;w([Al])为3.28%时,主要夹杂物为AlN、Al2O3、MnS以及AlN-MnS、AlN-Al2O3-MnS复合夹杂物,外包裹MnS尺寸较小,小尺寸夹杂物居多,平均尺寸为2.63μm;w([Al])为6.76%时,钢中夹杂物以AlN或AlN-MnS为主,且AlN夹杂呈聚集状,夹杂物平均尺寸为2.93μm。此外,通过FactSage 7.3热力学计算讨论了Fe-23MnxAl-0.7C低密度钢中夹杂物析出时机及演变过程,为试验结果提供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夹杂物 低密度钢 Fe-Mn-Al-C 氮化铝 硫化锰
原文传递
MgO与低密度钢液相互作用及其对夹杂物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蓝卿 朱航宇 +3 位作者 赵吉轩 李建立 宋明明 薛正良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90,共8页
为了研究高锰高铝低密度钢液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Fe-20Mn-10Al-C(20%Mn、10%Al)低密度钢液与MgO耐火材料棒在1 600℃时界面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反应30和60min后对MgO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进行了观察。... 为了研究高锰高铝低密度钢液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Fe-20Mn-10Al-C(20%Mn、10%Al)低密度钢液与MgO耐火材料棒在1 600℃时界面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反应30和60min后对MgO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反应后MgO耐火材料转变为3层结构,分别为致密的MgO·Al_(2)O_(3)尖晶石界面层,尖晶石颗粒、钙铝酸盐和MgO颗粒组成的过渡层以及MgO颗粒组成的原始层,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尖晶石界面层厚度增加;在高锰高铝低密度钢液与MgO耐火材料的相互作用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包括单一MgO·Al_(2)O_(3)夹杂、AlN夹杂、MgS夹杂和MgO·Al_(2)O_(3)-AlN、MgO·Al_(2)O_(3)-MgS等复合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钢 高锰高铝钢 Fe-Mn-Al-C MgO耐火材料 界面反应 非金属夹杂物
原文传递
钙处理对稀土在大线能量焊接HAZ中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毓敏 宋明明 +3 位作者 门超奇 朱航宇 马国军 薛正良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6-153,163,共9页
为了探明钙处理对稀土改善C-Mn钢焊接HAZ韧性作用的影响,利用Gleeble模拟了热输入为339kJ/cm的焊接热循环过程,对比研究了稀土处理钢和Ca-稀土处理钢焊接HAZ中夹杂物、显微组织和低温冲击韧性差异,分析了钙对稀土在HAZ中作用的影响规律... 为了探明钙处理对稀土改善C-Mn钢焊接HAZ韧性作用的影响,利用Gleeble模拟了热输入为339kJ/cm的焊接热循环过程,对比研究了稀土处理钢和Ca-稀土处理钢焊接HAZ中夹杂物、显微组织和低温冲击韧性差异,分析了钙对稀土在HAZ中作用的影响规律,发现钙处理能促进稀土改善HAZ低温冲击韧性。钙能使稀土处理钢HAZ中的夹杂物从稀土氧化物复合夹杂转变为稀土-Ca的复合夹杂,平均尺寸从1.5增大到2.2μm,长宽比从1.5减小到1.4,夹杂物总量降低。虽然钙对稀土处理钢HAZ中晶内针状铁素体的含量影响不大,但钙能增强稀土对HAZ原奥氏体晶粒粗化的抑制作用,Ca-稀土处理钢HAZ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比稀土处理钢小。热输入为339kJ/cm时,钙处理能使稀土处理钢HAZ低温冲击韧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处理 稀土 焊接热影响区 夹杂物 组织 低温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子午线轮胎用帘线钢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雷家柳 薛正良 +1 位作者 朱航宇 蒋跃东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7-856,共10页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子午线轮胎用帘线钢对夹杂物的要求越趋严格。根据钢帘线用盘条对夹杂物的要求,综述了国内外帘线钢冶炼工艺和目前关于帘线钢中夹杂物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需关注的夹杂物控制方向提出观点。随着90级极高强度级帘...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子午线轮胎用帘线钢对夹杂物的要求越趋严格。根据钢帘线用盘条对夹杂物的要求,综述了国内外帘线钢冶炼工艺和目前关于帘线钢中夹杂物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需关注的夹杂物控制方向提出观点。随着90级极高强度级帘线钢将成为主流产品,富含Al2O3类夹杂物和钛夹杂物依旧是控制的重难点所在。除了进一步加强冶炼过程中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外,对于轧制和拉拔等各个环节中夹杂物的性质行为都应予以重视,从而更好地实现全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帘线钢 Al2O3类夹杂物 钛夹杂物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SWRCH45K冷镦钢非金属夹杂物生成及演变行为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强 朱航宇 +3 位作者 孙剑 段永卿 韩鹏龙 薛正良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6,共6页
为了研究SWRCH45K冷镦钢在精炼和连铸过程中夹杂物形成和变化规律,在相关工序取钢样和渣样,采用SEM-EDS检测了钢中夹杂物形貌和成分,并结合夹杂物自动分析仪统计了夹杂物数量和尺寸分布。结果表明,LF精炼达到了较好的脱硫和脱氧效果,但... 为了研究SWRCH45K冷镦钢在精炼和连铸过程中夹杂物形成和变化规律,在相关工序取钢样和渣样,采用SEM-EDS检测了钢中夹杂物形貌和成分,并结合夹杂物自动分析仪统计了夹杂物数量和尺寸分布。结果表明,LF精炼达到了较好的脱硫和脱氧效果,但钙处理后软吹流量过大造成钢水二次氧化,钢中夹杂物、氮和氧含量有所升高。LF进站时以Al2O3系和MgO-Al2O3系夹杂为主,在精炼渣的作用下,夹杂物转变为CaO-Al2O3系和CaO-MgO-Al2O3系。钙处理后,夹杂物中MgO含量明显降低,CaO含量升高,到中间包工序时钢中夹杂物已基本处于低熔点区。铸坯中夹杂物数量较少,主要为Al2O3-CaS、CaO-Al2O3-CaS和MgO-Al2O3-CaS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冷镦钢 夹杂物 SWRCH45K 钙处理 LF精炼
原文传递
钙处理对稀土在C-Mn钢中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毓敏 宋明明 +3 位作者 薛正良 朱航宇 徐润生 刘升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6,共7页
为了明确钙处理对稀土在C-Mn钢中作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对热轧态试验钢夹杂物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测,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冲击断口分析结果,对比研究了稀土和钙-稀土复合处理对C-Mn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明确钙处理对稀土在C-Mn钢中作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对热轧态试验钢夹杂物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测,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冲击断口分析结果,对比研究了稀土和钙-稀土复合处理对C-Mn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稀土能将钢中典型夹杂物改性为近球形的含硅稀土氧化物的复合夹杂,尺寸细化,长宽比降低。钙-稀土处理后夹杂物变为球形含稀土和钙的复合夹杂,钢洁净度增高;添加钙能将稀土的收得率从7.6%提高到42.4%,有效提高稀土利用率,钙-稀土处理后珠光体所占面积百分比提高,钢的强度提高。证明采用钙处理提高稀土在C-Mn钢中的作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处理 稀土 夹杂物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温度对高锰高铝钢氧化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明明 门超奇 +3 位作者 李建立 朱航宇 韩赟 薛正良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7,156,共11页
为了明确高锰高铝钢在高温下氧化的动力学规律,采用恒温氧化法研究了高锰高铝钢在干燥空气中温度为900~1300℃时的氧化行为,利用XRD、SEM+EDS对氧化皮横截面和表面的的物相及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FactSage软件对样品在不同氧分压... 为了明确高锰高铝钢在高温下氧化的动力学规律,采用恒温氧化法研究了高锰高铝钢在干燥空气中温度为900~1300℃时的氧化行为,利用XRD、SEM+EDS对氧化皮横截面和表面的的物相及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FactSage软件对样品在不同氧分压和不同氧化温度下生成的物相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温度为900~1300℃时,高锰高铝钢氧化均遵循抛物线规律。温度小于1100℃时,氧化反应活化能为128.04 kJ/mol,高锰高铝钢氧化皮外层为富锰氧化物,中间层为锰铁氧化物,内层主要是锰铁氧化物还有少量氧化铝。中间层和内层中存在大量的气孔,中间层靠外侧的气孔为束条状气孔,靠内侧为无规则大圆形气孔,内层的气孔多为均匀分布的小尺寸气孔。温度大于1200℃时,氧化反应活化能为212.84 kJ/mol,高锰高铝钢氧化皮有3层,但成分与温度小于1100℃时的氧化结果差异较大,外层为锰铁氧化物,中间层为富锰氧化物,内层以锰铁氧化物为主还均匀分布有少量Al_(2)O_(3)颗粒。高锰高铝钢氧化皮的致密性、连续完整性均优于温度小于1100℃时氧化皮,对氧化过程的阻碍作用明显强于温度小于1100℃时的氧化皮。两温度段的氧化限制性环节在温度小于1100℃时为金属离子的扩散,而在温度大于1200℃时为氧离子的扩散。高锰高铝钢金属基体在氧化过程中,温度小于1100℃时会形成无规则的楔形沿晶氧化物,而在温度大于1200℃时会产生颗粒状锰铁复合氧化物及少量A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高铝钢 高温氧化 氧化动力学 活化能 氧化机制
原文传递
LF软吹时间对硅脱氧弹簧钢氧化物夹杂控制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耀青 李建立 +1 位作者 朱航宇 王昆鹏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4,共7页
对于一些采用硅锰脱氧冶炼工艺的特殊钢,为保证钢水洁净度,常会选择较长时间的LF软吹处理,导致过程能耗增加。通过工业试验,借助FEI Explorer 4自动扫描电镜检测,研究不同LF精炼软吹时间对硅脱氧弹簧钢55SiCr铸坯氧化物夹杂成分、数量... 对于一些采用硅锰脱氧冶炼工艺的特殊钢,为保证钢水洁净度,常会选择较长时间的LF软吹处理,导致过程能耗增加。通过工业试验,借助FEI Explorer 4自动扫描电镜检测,研究不同LF精炼软吹时间对硅脱氧弹簧钢55SiCr铸坯氧化物夹杂成分、数量的影响;并采用夹杂物极值统计法,对比评价不同LF精炼软吹时间对应成品盘条横截面最大夹杂物尺寸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在LF软吹10 min与软吹40 min两种工艺条件下,铸坯中尺寸大于5μm的氧化物夹杂成分接近,均在CaO-SiO_(2)-Al_(2)O_(3)相图中假硅灰石、钙长石和钙铝黄长石共晶低熔点区,其中软吹10 min工艺铸坯氧化物夹杂组成落入低熔点区的数量所占比例更大。LF软吹10 min与软吹40 min铸坯中尺寸大于5μm的氧化物夹杂数量密度分别为11.70个/100 mm^(2)和14.59个/100 mm^(2),尺寸大于15μm的氧化物夹杂数量密度分别为0.53个/100 mm^(2)和1.65个/100 mm^(2),LF软吹10 min工艺铸坯大尺寸氧化物夹杂数量密度略低于LF软吹40 min工艺。当预测面积为30000 mm^(2)时,两种LF软吹时间对应成品盘条横截面最大夹杂物尺寸分别为27.1μm和28.1μm,盘条最大夹杂物尺寸控制无显著差别。结合硅锰脱氧钢中大尺寸低熔点CaO-SiO_(2)-Al_(2)O_(3)系夹杂物主要源自钢包渣乳化卷入,具有与钢水和氩气泡界面接触角很小、难以通过吹氩上浮去除的特点,建议硅锰脱氧钢LF软吹过程按短时间快节奏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 硅脱氧 软吹时间 氧化物夹杂 极值统计法 接触角
原文传递
硅锰脱氧钢中CaO-SiO_(2)-Al_(2)O_(3)夹杂在固态钢中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耀青 李建立 +2 位作者 朱航宇 王昆鹏 王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74,共10页
为了避免Al_(2)O_(3)、MgO·Al_(2)O_(3)等高熔点硬质夹杂物对钢材加工和产品使用性能带来危害,气门簧、切割丝用钢和手撕钢等钢种均采用了硅锰脱氧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只关注夹杂物成分是否处在相图低熔点... 为了避免Al_(2)O_(3)、MgO·Al_(2)O_(3)等高熔点硬质夹杂物对钢材加工和产品使用性能带来危害,气门簧、切割丝用钢和手撕钢等钢种均采用了硅锰脱氧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只关注夹杂物成分是否处在相图低熔点区域是不足的,钢中硅酸盐类夹杂物之所以在非液态条件下能发生良好塑性变形,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玻璃类材料性质,其软化温度点明显低于钢材热轧温度。而硅酸盐夹杂物的热轧流变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晶状态,所以夹杂物从玻璃态到结晶态的转变需要予以研究和控制。从微观结构及加热软化行为方面对比了玻璃态与结晶态夹杂物的不同,指出夹杂物结晶对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阐明在铸坯凝固冷却和轧制前的加热过程中,玻璃态夹杂都有可能发生结晶转变。为了防止玻璃态夹杂出现严重结晶,需要结合夹杂物TTT曲线优化铸坯加热温度和时间,或控制夹杂物组成落入玻璃相更稳定区域。对于CaO-SiO_(2)-Al_(2)O_(3)体系夹杂物,认为磷石英、假硅灰石和钙长石三相共熔区是实现玻璃态稳定控制的理想组成区域。关于MgO及碱金属氧化物对硅锰脱氧钢氧化物夹杂结晶性能的影响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可以借助单丝法等方法来研究氧化物夹杂对应成分的TTT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锰脱氧钢 氧化物夹杂 玻璃态夹杂 结晶 TTT图
原文传递
压缩载荷下夹杂物对低密度钢应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帅 朱航宇 +2 位作者 周杰 董帅 梁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72,共10页
非金属夹杂物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容易引起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为了明确典型非金属夹杂物对低密度钢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低密度钢中典型Al_(2)O_(3)、MnS、AlN、TiN单一夹杂和Al_(2)O_(3)-AlN、AlN-MnS复合夹杂及附近钢基... 非金属夹杂物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容易引起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为了明确典型非金属夹杂物对低密度钢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低密度钢中典型Al_(2)O_(3)、MnS、AlN、TiN单一夹杂和Al_(2)O_(3)-AlN、AlN-MnS复合夹杂及附近钢基体的应力场,研究了非金属夹杂物类型、尺寸、方向、分布等因素对低密度钢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形能力、形状和尺寸显著影响低密度钢中应力场分布,夹杂物及其附近钢基体的最大应力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iN、AlN、Al_(2)O_(3)和MnS。夹杂物尺寸越大,应力场范围和最大应力值也越大。夹杂物长轴与载荷的夹角会造成裂纹萌生位置和传播方向发生变化,TiN和AlN夹杂物尖角位于载荷方向时可缓解夹杂物引起的应力集中。此外,团聚状的夹杂物易引起应力集中,夹杂物间距越小,引起的应力富集越大。对于复合夹杂物而言,Al_(2)O_(3)-AlN内部的Al_(2)O_(3)夹杂会阻碍复合夹杂物变形,引起应力值升高,增加AlN夹杂的危害性;而AlN-MnS复合夹杂物外部的MnS可以适度缓解内部AlN尖角处引起的应力集中,降低AlN夹杂的危害性。因此,在冶炼过程中应尽量控制脆性夹杂物数量和尺寸、避免聚集状AlN夹杂物的生成,通过工艺调控实现硫化物对AlN夹杂的完全包裹等措施可降低夹杂物对低密度钢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钢 Fe-Mn-Al-C 非金属夹杂物 应力场 有限元模拟 压缩载荷
原文传递
高强度帘线钢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行为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雷家柳 赵栋楠 +1 位作者 朱航宇 蒋跃东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35,共5页
为了提高帘线钢盘条的质量,实现轧制过程高强度帘线钢中大颗粒氮化钛夹杂的有效控制,通过试验钢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强度帘线钢在加热过程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行为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氮化钛夹杂在加热升温阶段存在较... 为了提高帘线钢盘条的质量,实现轧制过程高强度帘线钢中大颗粒氮化钛夹杂的有效控制,通过试验钢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强度帘线钢在加热过程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行为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氮化钛夹杂在加热升温阶段存在较为明显的固溶行为,且固溶效果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密切相关。通过适当提高轧钢加热炉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以及随后的快速冷却,可以对高强度帘线钢中大颗粒氮化钛夹杂的尺寸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线钢 氮化钛 固溶 热处理 激光共聚焦高温扫描显微镜
原文传递
基于IMCT理论的CaO-SiO_2-MgO-Al_2O_3-Na_2O渣系的脱硫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雷家柳 赵栋楠 +1 位作者 朱航宇 蒋跃东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了精确表征含Na_2O渣系的脱硫能力,改善脱硫效果,基于熔渣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IMCT)建立了CaO-SiO_2-MgO-Al_2O_3-Na_2O渣系结构单元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和1 753 K时该渣系的脱硫热力学模型。并对渣系的总硫分配比及各自硫分配比的影... 为了精确表征含Na_2O渣系的脱硫能力,改善脱硫效果,基于熔渣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IMCT)建立了CaO-SiO_2-MgO-Al_2O_3-Na_2O渣系结构单元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和1 753 K时该渣系的脱硫热力学模型。并对渣系的总硫分配比及各自硫分配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理论结果表明,除LS,MgS外,随着Al_2O_3质量分数的增加,该渣系的脱硫能力明显下降,而MgO和Na_2O质量分数的增加,对提高渣系的脱硫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少量的Na_2O即可表现出很强的脱硫效果,这为含有Na_2O的冶金二次资源在铁水脱硫过程中的应用以及铁水脱硫渣系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理论 质量作用浓度 硫分配比 热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Y-S-O三维稳定相图及夹杂物形成机理
15
作者 陈跻 朱航宇 +2 位作者 郑志豪 李建立 宋明明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51,共7页
基于Fe-Y-S-O体系热力学数据,采用Matlab软件绘制了1 873 K温度下Y-S-O三维稳定相图,该相图可直观地反映元素变化规律和夹杂物析出顺序。结果表明,Fe-Y-S-O体系中含钇夹杂物主要包括Y_(2)O_(3)、Y_(2)O_(2)S、YS和Y_(2)S_(3)。常规炼钢... 基于Fe-Y-S-O体系热力学数据,采用Matlab软件绘制了1 873 K温度下Y-S-O三维稳定相图,该相图可直观地反映元素变化规律和夹杂物析出顺序。结果表明,Fe-Y-S-O体系中含钇夹杂物主要包括Y_(2)O_(3)、Y_(2)O_(2)S、YS和Y_(2)S_(3)。常规炼钢工艺下Y_(2)S_(3)夹杂物较难形成,通常含钇夹杂物以Y_(2)O_(3)、Y_(2)O_(2)S和YS为主;当硫质量分数大于0.07%时,Y_(2)S_(3)夹杂物才能生成。稀土钇加入钢液后,首先形成Y_(2)O_(3)夹杂物,而后与硫反应生成Y_(2)O_(2)S夹杂物,最后形成YS夹杂物,随着氧质量分数的降低,含钇夹杂物转变路径为Y_(2)O_(3)→Y_(2)O_(2)S→YS。由于基础热力学数据对Y-S-O体系稳定相图影响较大,目前报道的稀土钇在钢中热力学数据的可靠性仍需探讨,一次和二次相互作用系数亟需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夹杂物 稀土处理 稀土钇 三维稳定相图 Y-S-O 热力学
原文传递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MoO_3 for Direct Alloying Process
16
作者 zhu hang-yu LI Zheng-bang +1 位作者 YANG Hai-sen LUO Lin-ge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51-56,共6页
The thermodynamics of Mo-O- C and Ca-Mc-O-C systems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molybdenum trioxide, and kinetic studies were also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rmogravimetrie analysi... The thermodynamics of Mo-O- C and Ca-Mc-O-C systems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molybdenum trioxide, and kinetic studies were also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rmogravimetrie analysis under argon atmosphere with a heating rate of 10 ℃/min. Subsequently, reaction product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previous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Mean- while, it was found that intermediate products MoO2 and CaMoO4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MoO3 with or without CaO, which were subsequently reduced to Mo or molybdenum carbide. An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and discussed. The reduction reaction of MoO3 with carb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ncludes the direct reaction between MoO3 and carbon and the carbon gasifica- tion reaction.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gas-solid reaction between CO and MoO2, and the diffusion of gases through the surface of MoO2 determines the overall reaction rate.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mixtures with or without CaO were estimated to be 56.6 and 52.9 kJ/mo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thermic reduction molybdenum trioxide stabilizing calcium oxi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