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的困局及“双适应”进路
1
作者 朱恬恬 杨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4,共11页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昭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纪元。如何以数字经济新动能为契机,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升级至关重要。本文...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昭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纪元。如何以数字经济新动能为契机,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升级至关重要。本文在数字鸿沟、人才结构布局、技术追赶与跨越方面研判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的困局;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以及强国建设时代背景下,洞悉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耦合逻辑;继而从数字化“新基建”“教育专业改进共同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提出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双适应”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耦合系统 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建设
下载PDF
生理病理状态下PI4KⅢβ的调控机制
2
作者 朱甜甜 张玉 +5 位作者 桑雨琪 李黎 尤霜竹 祁金龙 黄东阳 张海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5-1030,共6页
磷脂酰肌醇4激酶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起始和关键分子。其中,Ⅲ型磷脂酰肌醇4-激酶β亚型(PI4KⅢβ)参与合成高尔基体PI4P库,在众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酶是介导一些致病性RNA病毒复制的重要宿主因子,也参与了细菌感染以... 磷脂酰肌醇4激酶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起始和关键分子。其中,Ⅲ型磷脂酰肌醇4-激酶β亚型(PI4KⅢβ)参与合成高尔基体PI4P库,在众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酶是介导一些致病性RNA病毒复制的重要宿主因子,也参与了细菌感染以及疟疾等病理过程。研究表明,PI4KⅢβ的功能受众多因素调控,包括宿主和病毒蛋白结合伴侣等。该综述将对PI4KⅢβ的结构及其生理病理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4KⅢβ 磷脂酰肌醇4-磷酸 膜募集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疟疾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基于朱子文化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3
作者 朱甜甜 王美玲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朱熹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021年3月22日,福建朱子文化园和武夷精舍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走访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朱子文化的重视。朱子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思想对当代大... 朱熹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021年3月22日,福建朱子文化园和武夷精舍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走访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朱子文化的重视。朱子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有助益,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与互联网贸易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紧迫性,文章就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融入朱子文化,阐述该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路径,对高校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文化 课程思政 电子商务概述
下载PDF
蔗渣白泥在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中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甜甜 陆宾 叶有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蔗渣白泥是甘蔗渣制浆造纸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少量的无机盐、有机杂质等,对蔗渣白泥的综合利用是广西蔗渣造纸行业面临的难题。从蔗渣白泥的主要来源、成分及当前主要用途进行分析,并对蔗渣白泥在电解二氧化锰行业中... 蔗渣白泥是甘蔗渣制浆造纸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少量的无机盐、有机杂质等,对蔗渣白泥的综合利用是广西蔗渣造纸行业面临的难题。从蔗渣白泥的主要来源、成分及当前主要用途进行分析,并对蔗渣白泥在电解二氧化锰行业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为蔗渣白泥在电解二氧化锰行业实现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白泥 电解二氧化锰 碳酸钙 资源化利用 硫酸锰溶液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例
5
作者 朱甜甜 张晔明 张建钦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年第3期31-37,80,共8页
应用型高校强调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建构相应的专业群建设模式。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例,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总结应用型高校的专业群建设模式,提出如深化专业集群“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减少专业... 应用型高校强调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建构相应的专业群建设模式。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例,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总结应用型高校的专业群建设模式,提出如深化专业集群“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减少专业群与企业人才需求差距等建议,为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思路,更好协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优化对策,促进区域经济进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专业群 协同发展 应用型高校
下载PDF
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尚智 朱田田 +1 位作者 晋玲 李应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综述国内当归单体成分和复合制剂功效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对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的功效已基本阐明,对当归多糖药理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糖层面。由此认为,当归成分的药理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其单一组分的分离、鉴定、表征、靶向... 综述国内当归单体成分和复合制剂功效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对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的功效已基本阐明,对当归多糖药理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糖层面。由此认为,当归成分的药理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其单一组分的分离、鉴定、表征、靶向及相应功效还需明确,当归多组分间的相互关系需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单体成分 复合制剂 综述
下载PDF
两阶段视角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恬恬 卢雅华 张跃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加上互动频繁,导致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差异,且可能有溢出现象,但尚未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将高校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阶段,... 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加上互动频繁,导致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差异,且可能有溢出现象,但尚未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将高校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阶段,然后利用两阶段DEA方法测算高校科技创新整体效率、知识创新效率以及成果转化效率,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在样本期间内,总体上我国高校成果转化效率高于知识创新效率,但它们的效率水平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布均为:西部-东部-中部。第二,高校之间科技创新整体效率和知识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而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高校知识创新效率尚未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产学合作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周边地区知识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未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效率 两阶段DEA方法 溢出效应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政策下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及其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恬恬 杨菲 张跃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82,共13页
科技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双一流”政策对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及其地区差异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高校科技资源数据,运用CRITIC赋权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高校综合科技资源配置指... 科技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双一流”政策对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及其地区差异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高校科技资源数据,运用CRITIC赋权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高校综合科技资源配置指数及其地区差异,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校科技资源从丰富到匮乏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二,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差异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其次是地区内部差异与交叉重叠效应;第三,2015年后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东部“一枝独秀”现象仍较为明显,但西部与其他地区资源配置差距有所缓解;第四,“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高校综合科技资源配置量,尤其是科技人力资源配置量,但也加剧了四大地区内部高校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科技资源 CRITIC赋权法 Dagum基尼系数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晓辉 晋玲 +2 位作者 朱田田 何微微 黄得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分别在16.2~519μg/mL(r=0.9998)、14.9~447μg/mL(r=0.9999)、0.5~16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5%~195%,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中麻黄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麻黄碱 伪麻黄碱 甲基麻黄碱 HPLC
下载PDF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调研与改进 被引量:97
10
作者 朱恬恬 舒霞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93,共11页
通过调研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4所普通本科高校的2576名在校大学生发现:我国大多数高校构建了兼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教材以及选课咨询指导服务等方面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学... 通过调研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4所普通本科高校的2576名在校大学生发现:我国大多数高校构建了兼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教材以及选课咨询指导服务等方面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其资源的满意度较高,且通过课程学习他们的创新创业素质提升较大;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实践平台和选课咨询指导服务的满意度。然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也存在“专创融合”课程开设率不足、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较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校际共享程度较低、学生缺乏了解其所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教育相关部门和高校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认知、“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质资源共享以及课程平台完善等方面健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建设 改进策略
下载PDF
多功能电动轮椅关键机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援超 皮莹 +1 位作者 朱天天 段天卓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2-215,220,共5页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下肢残障人士的护理需求,设计了一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动轮椅。通过对电动轮椅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机构,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电动轮椅的三维模型;基于Adams仿真软件对电动轮椅的升降机构、脚...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下肢残障人士的护理需求,设计了一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动轮椅。通过对电动轮椅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机构,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电动轮椅的三维模型;基于Adams仿真软件对电动轮椅的升降机构、脚踏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获取关键节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升降机构、脚踏姿态调节机构运动平稳,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升降机构在两种极限工况下以及脚踏机构在使用者上下轮椅工况下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升降机构和脚踏机构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椅 升降机构 脚踏机构 运动仿真 静力学分析
下载PDF
智能沼气池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亮 朱甜甜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0年第7期196-196,200,共2页
在现实生活中,沼气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首先,采用沼气工艺(厌氧消化)是可再生能源的创造者,但是对于某些农村地区来说,沼气池的安装与管理还面对较大挑战。所以对该方面的研发与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沼气应用方面的实际场景,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沼气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首先,采用沼气工艺(厌氧消化)是可再生能源的创造者,但是对于某些农村地区来说,沼气池的安装与管理还面对较大挑战。所以对该方面的研发与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沼气应用方面的实际场景,解释智能沼气池研发的重要意义,设计了完整的沼气池方案,解决农友的生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沼气池 监控功能
下载PDF
肉苁蓉属植物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田田 徐丽 +5 位作者 康舒淇 张明惠 张菁 刘天乐 陈博 晋玲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637-643,共7页
肉苁蓉是我国常用珍稀药材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基于DNA水平的分子鉴定技术逐步完善与成熟,肉苁蓉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近10年来有关肉苁蓉属植物DNA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 肉苁蓉是我国常用珍稀药材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基于DNA水平的分子鉴定技术逐步完善与成熟,肉苁蓉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近10年来有关肉苁蓉属植物DNA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肉苁蓉真伪优劣的精准鉴别及其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属植物 分子鉴定 分子标记技术 真伪优劣 资源保护
下载PDF
教育管理与政策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分布特征研究
14
作者 朱恬恬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3,共7页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通过考察2007~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教育管理与政策类项目中一些典型因素对基金立项的异质性影响,并剖析获批项目的关键词的主要特点,结果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获批项目数占绝对优势;从项目获...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通过考察2007~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教育管理与政策类项目中一些典型因素对基金立项的异质性影响,并剖析获批项目的关键词的主要特点,结果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获批项目数占绝对优势;从项目获批的概率看,北京或上海的依托单位比其他地区略占优势,重点大学、研究选题聚焦于高等教育的项目优势明显;获批项目的关键词集中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人力资本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时间序列分析等,而获取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微观调查数据库等。这些结果可以为高校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者确定研究选题以及申报基金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 教育管理与政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项目选题 项目申请
下载PDF
基于SIRT6/NF-κB信号通路研究杠板归总黄酮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连苑宇 徐杰 +5 位作者 朱田田 马晓辉 曹后康 张可锋 韦日明 高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18-1825,共8页
研究杠板归总黄酮(TFP)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将70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TFP对照组(200 mg/kg)、CCl4模型组、CCl4+水飞蓟素组(120 mg/kg)及CCl4+TFP高、中、低剂量组(20... 研究杠板归总黄酮(TFP)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将70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TFP对照组(200 mg/kg)、CCl4模型组、CCl4+水飞蓟素组(120 mg/kg)及CCl4+TFP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10只。正常组和CCl4模型组灌胃蒸馏水(8 mL/kg),其余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每天1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除正常组和TFP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2%的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不禁水16 h,眼球取血后采集肝组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的肝功能、氧化应激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SIRT6/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检查肝组织病变程度,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中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FP可改善肝功能指标和肝损伤状况,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SIRT6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组织中炎症因子和NF-κB等相关蛋白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TF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IRT6/NF-κB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总黄酮 CCL4 急性肝损伤 SIRT6 NF-ΚB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调节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怡坤 朱田田 +1 位作者 赵中亭 严兴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31-133,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艾灸治疗RA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不产生依赖性,缓解症状的同时能促进机体逐步恢复正常免疫水平。本文从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及免疫器官等方面综述近年来艾灸治疗RA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艾灸治疗RA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不产生依赖性,缓解症状的同时能促进机体逐步恢复正常免疫水平。本文从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及免疫器官等方面综述近年来艾灸治疗RA的机制研究,并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艾灸 免疫 综述
下载PDF
藁本药材的市场调查及正品与习用品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得栋 马晓辉 +5 位作者 杨燕梅 卢有媛 林丽 朱田田 吕培霖 晋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对藁本药材的市场流通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相关文献加以整理,对正品藁本及习用品在本草考证、功能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等方面作对比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 藁本 市场调查 正品 习用品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唐古特白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成功 孙高洁 +3 位作者 段娜 李清河 朱甜甜 李慧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4-702,共9页
本文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源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对荒漠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荧光比Rf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P为3 gP·m^-2下,添加... 本文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源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对荒漠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荧光比Rf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P为3 gP·m^-2下,添加N为5 gN·m^-2,10 gN·m^-2和15 gN·m^-2时白刺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随着P的添加,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P3时(3 gN·m^-2+6 gP·m^-2)最大;外源N、P对白刺的Fm,Fv,Fv/Fm和Rfd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外源N、P未损害PSⅡ反应中心;单施P时,白刺的Rfd最大,荧光强度最强,而P3时的光化学效率较好,叶柄以上至中部的荧光较强。因此,本研究得出外源N、P对白刺叶绿素含量和荧光活性的影响具有耦合效应,N添加为3 gN·m^-2下配施6 gP·m^-2能够改善白刺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活性;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可直观地看出白刺的叶绿素荧光分布特征,为及时发现荒漠植物的胁迫症状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氮磷添加 光合活性 叶绿素荧光成像
下载PDF
金钗石斛超微粉增强免疫力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贺雨馨 曾宇馨 +3 位作者 祝天添 孙志蓉 朱南南 王德斌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8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金钗石斛超微粉细胞破壁率及增强免疫力作用,为金钗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破壁率;采用免疫器官重量法和碳粒廓清试验法测定小鼠免疫功能。结果金钗石斛300目和400目超微粉的细胞破壁...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金钗石斛超微粉细胞破壁率及增强免疫力作用,为金钗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破壁率;采用免疫器官重量法和碳粒廓清试验法测定小鼠免疫功能。结果金钗石斛300目和400目超微粉的细胞破壁率分别达到93.6%和97.8%。金钗石斛200目超微粉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但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00、600、800目的金钗石斛超微粉能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但不同粒径超微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400目金钗石斛与黄芪破壁粉配合使用,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免疫能力都相应提高。结论金钗石斛400目超微粉的破壁效果及增强免疫作用较好;金钗石斛与黄芪破壁粉配合使用能提高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超微粉 增强免疫力 剂量 细胞破壁
下载PDF
功能性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Huh7细胞株的构建及其HBV易感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甜甜 李毓雯 +2 位作者 胡平平 李军 朱传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功能性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表达短暂,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癌细胞模型的效率低下且不稳定。文中旨在将GV358-NTCP转染Huh7细胞构建NTCP-Huh7细胞,并鉴定其是否具有HBV易感性。方法使用GV358作为慢病毒载体,和... 目的功能性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表达短暂,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癌细胞模型的效率低下且不稳定。文中旨在将GV358-NTCP转染Huh7细胞构建NTCP-Huh7细胞,并鉴定其是否具有HBV易感性。方法使用GV358作为慢病毒载体,和NTCP编码基因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GV358-NTCP,构建NTCP基因重组慢病毒,将GV358-NTCP转染Huh7细胞构建NTCP-Huh7细胞。采用HBV感染NTCP-Huh7细胞(NTCP-Huh7组)和Huh7细胞(Huh7组)。将HBV分别与NTCP-Huh7组和Huh7组细胞共孵育18 h,换液后继续培养,并在第2、4、6、8、10、12天做相关检测。检测上清中HBsAg、HBeAg、HBc Ag、HBV DNA以及细胞内HBV ccc DNA含量,确定NTCP-Huh7重组细胞是否具有HBV易感性。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TCP-Huh7细胞株可稳定表达NTCP蛋白。其孵育第8天,NTCP-Huh7组HBsAg、HBeAg(0.866±0.040、0.603±0.053)明显高于Huh7组(0.237±0.063、0.209±0.112),且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第4、6、10天亦明显高于Huh7组(P<0.05)。NTCP-Huh7组第4、6、8、10、12天上清中HBV DNA、HBV ccc DNA明显高于Huh7组(P<0.05)。免疫荧光法显示NTCP-Huh7细胞内检测到核心抗原,Huh7细胞内未检测到。结论构建GV358-NTCP重组质粒转染Huh7后,获得的NTCP-Huh7细胞具有HBV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易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