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C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预测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程智 高辉 +3 位作者 朱月佳 史跃玲 刘俊杰 汪栩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08-1519,共12页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的回报和实时预测数据,利用同期和滞后相关、偏相关分析以及联合EOF分解等方法,评估了其对夏季东亚环流和降水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高低层环流和降水气候态的空间分布形势,特别是强降水中心...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的回报和实时预测数据,利用同期和滞后相关、偏相关分析以及联合EOF分解等方法,评估了其对夏季东亚环流和降水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高低层环流和降水气候态的空间分布形势,特别是强降水中心和季风系统成员位置的预测较为合理,但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模式对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预测能力较弱,但对于东亚500 hPa高度场年际变化的预测效果较好,并且随着起报月的临近,技巧有所改进,此外模式对于东亚夏季气候变率主要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模式较好地反映出了东亚夏季气候对El Nino发展和衰减响应的主要特征,其技巧主要来源于对于东部型El Nino影响的准确把握。总体来看,该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的预测能力较好,对短期气候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模式评估 BCC二代气候系统模式 东亚气候
下载PDF
2018年初安徽省两次罕见大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姚晨 杨祖祥 +1 位作者 朱月佳 叶金印 《暴雨灾害》 2018年第5期401-409,共9页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地基GPS/MET水汽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8年1月3—4日和24—28日先后发生在安徽的两次暴雪过程(以下简称"0103"过程和"0124"过程)的环流背景...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地基GPS/MET水汽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8年1月3—4日和24—28日先后发生在安徽的两次暴雪过程(以下简称"0103"过程和"0124"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水汽输送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次过程降水相态转变过程中大气温度变化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发生在500 h Pa高空槽东移、低层切变线东伸的环流背景下,且在700 h Pa存在西南急流和逆温层;850 h Pa温度场上可见明显温度锋区,大气斜压性强;大气可降水量峰值出现在强降雪时段;暴雪过程伴随暖平流增强,暴雪区位于低层冷平流和高层暖平流叠加区域。(2)两次过程的不同点是,"0103"过程先有暖湿气流增强北上,暖湿输送强,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层结,动力辐合区深厚,降雪的对流性特征明显,而"0124"过程先有低层冷空气南下形成冷垫,垂直运动发展厚度、暖湿气流强度均不如"0103"过程;强冷空气在华东沿海形成高压,使西风槽东移较慢,造成"0124"过程降雪持续时间长。(3)双偏振雷达整体上正确识别出了两次过程中降水粒子相态,其降水粒子分类产品对预报员开展降雪短临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冷暖平流 逆温层 GPS水汽 降水相态 双偏振雷达 降水粒子
下载PDF
处方精简在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朱悦嘉 牛奉华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6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处方精简在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均为本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药师有无进行评估精简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90)仅接受常规用药咨询和处方审核服务,并没有开展... 目的分析处方精简在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均为本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药师有无进行评估精简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90)仅接受常规用药咨询和处方审核服务,并没有开展处方精简,研究组(n=110)则在接受常规用药咨询及处方审核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处方精简,对两组的使用药品种类数、药品费用、死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11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处方精简后,并没有出现撤药后不良反应;其中精简1种药物的患者共有107例,占比为97.27%(107/110),精简2种药物的患者共有3例,占比为2.73%(3/110)。根据药理作用对精简药物进行分类,精简药物主要为代谢及内分泌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等;精简方式主要为停药、减量,其中共有75例患者为减量,占比为68.18%(75/110);全部110例患者中,主要的药物治疗问题为给药剂量过高、不必要药物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不依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总费用明显减少(P<0.05);而在药品种类数、药品费用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死亡。结论在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中应用处方精简能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优化,让不必要的治疗药物明显减少,进而让治疗费用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精简 老年 多重用药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的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邢蕊 易笑园 +3 位作者 朱月佳 冯呈呈 王庆元 马建铭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2期53-62,共10页
为揭示环渤海地区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Tropical Cyclone Remote Precipitation,简称TRP)的基本特征及热带气旋(TC)、副高、远距离降水三者间的关系,利用NCEP FNL(1°×1°)全球分析资料和TRMM热带降雨测量卫星资料,对20052... 为揭示环渤海地区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Tropical Cyclone Remote Precipitation,简称TRP)的基本特征及热带气旋(TC)、副高、远距离降水三者间的关系,利用NCEP FNL(1°×1°)全球分析资料和TRMM热带降雨测量卫星资料,对20052015年间的69月发生在环渤海地区的TRP进行统计、合成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的69月有12.9%的TC产生了远距离降水。根据TRP发生时850 hPa环流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4种类型,合成分析后命名为低涡型、副高脊线南部边缘型、低涡底部型和副高脊线北部边缘型。远距离降水均发生在500 hPa高空槽前,并与TC间有一条显著的水汽输送通道相连接。两者间还存在动力方面的联系,在第一、二种类型中,与TC相关的低空急流和中纬度的高空急流耦合,触发了TRP。数值模拟试验进一步表明,在高低空急流耦合的背景下,台风北上引起的中纬度地区低层急流边缘水平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可导致远距离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 统计分析 合成分析
下载PDF
联合概率方法在安徽强对流潜势预报中的应用和检验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月佳 邢蕊 +2 位作者 朱明佳 王东勇 邱学兴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1-746,共16页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很大,集合预报是定量估计预报不确定性的动力学方法。联合概率方法是基于集合预报模式输出,综合考虑多个重要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而预报天气事件可能发生的关键区。通过时空匹配2009—2015年4~9月(暖季)安徽...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很大,集合预报是定量估计预报不确定性的动力学方法。联合概率方法是基于集合预报模式输出,综合考虑多个重要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而预报天气事件可能发生的关键区。通过时空匹配2009—2015年4~9月(暖季)安徽省80个国家站逐日灾害性天气观测资料、降水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FNL资料,借鉴"配料法"思路统计分析得到弱降水对流、强降水对流天气各4个具有较好表征意义的对流参数及各对流参数在暖季逐月的阈值,据此建立弱降水对流、强降水对流联合概率预报方程。利用2016—2017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和同期观测资料开展联合概率预报的系统性ROC检验和不同天气过程检验。结果表明,联合概率方法对于是否发生弱降水对流或强降水对流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对判别强降水对流发生与否更优,不同时效的预报表现相当。弱降水对流联合概率对于区域性或范围较小的对流天气均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报。强降水对流联合概率对于区域性集中短时强降水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对较小范围的强降水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此方法也存在个别漏报,可以大致将10%作为联合概率预报阈值以获得较高的TS评分。基于集合预报的联合概率方法可以为强对流天气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短期概率预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联合概率 弱降水对流 强降水对流 检验
原文传递
基于综合观测的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次严重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于彩霞 石春娥 +2 位作者 凌新锋 朱月佳 范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46-2355,共10页
利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GRIMM80颗粒物监测仪、Aurora3000浊度计等探测的气溶胶浓度、大气散射系数分析了2018年1月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一次严重污染过程.利用Airda微波辐射计探测的近地层温湿廓线数据,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EC... 利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GRIMM80颗粒物监测仪、Aurora3000浊度计等探测的气溶胶浓度、大气散射系数分析了2018年1月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一次严重污染过程.利用Airda微波辐射计探测的近地层温湿廓线数据,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EC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此次污染过程形成、短时消散及清除的气象原因.结果表明:与历史同期相比,500 hPa极涡较浅、经向环流减弱;850 hPa西南气流强盛,中低层水汽充足加剧污染.污染发生于冷空气间歇期.在此污染过程中,地面平均风速为1.5 m·s^-1,日均日照时数为0.1 h,相对湿度为91.2%,高湿、小风、多云寡照不利于污染水平扩散.1月18-22日边界层持续存在多层逆温,第一逆温层基本多为贴地逆温,逆温高度低于200 m,近地层大气比湿超过5 g·kg^-1,最大值高于7 g·kg^-1.在此期间出现两次空气质量短时段好转,这主要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转为西北风,900 hPa以下聚集相当位温(Qe)低于288 K的浅薄冷空气堆,导致贴地逆温层消失地面污染被稀释.但两次弱冷空气没有打破边界层内有利于污染聚集的逆温、高湿结构,地面气团温度露点差无明显变化.23日较强冷空气使高空干洁大气入侵近地层,850 hPa以下Qe<284 K,表明地面污染气团被置换,污染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气候异常 露点温度 冷空气
原文传递
Possible linkage between winter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over China and synoptic-scale transient wave activity 被引量:11
7
作者 CHEN HaiShan LIU Lei zhu yueji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266-1280,共15页
Based on NEC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daily temperature data of 743 stations in China, possible causes of winter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ynoptic-scale transient wave (... Based on NEC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daily temperature data of 743 stations in China, possible causes of winter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ynoptic-scale transient wave (STW) activit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close linkage between STW activity an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Firstly, case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years with the most and least frequent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the winter of 1967, two strong and stable STW trains were maintained over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the strong westerly jet provided a good channel for the propagation of STW. Located in the downstream area of those two STW trains, China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m and experienced frequent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intensity of the upstream transient wave and the areas where the transient waves reached are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nsity of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areas where frequent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 happened,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Westerly jet in 2006 was weaker and the path of transient wave propagation was shorter and weaker, resulting in the low frequency of extreme temperature. Secondly, in their long term variations, westerly jet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frequency. The transient wave path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1980s. Further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transient wave intensities in key areas exhibit in-phase changes with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the periods of 1959-1979 and 1986-2006. Meanwhile, the main features of transient wave activities in high-frequent years and low-frequent years of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1967 and 2006,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nter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 hav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nsient wave activity, implying the propagation and activity of STW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winter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 This study can also provide a new clu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synoptic scale transient wave activity westerly je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