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卸荷的Mogi-Coulomb强度准则适用性研究
1
作者 陈浩南 朱泽奇 +3 位作者 庞鑫 万道春 夏禄清 张少军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3期602-608,共7页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在卸荷条件下的强度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结合岩石卸荷的破坏特征和强度特性,建立了岩桥贯通力计算模型,并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叠加减原理,推导了岩石卸荷条件下的岩桥贯通力计算公式,从而探究Mog...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在卸荷条件下的强度特性与加载条件下相比,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结合岩石卸荷的破坏特征和强度特性,建立了岩桥贯通力计算模型,并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叠加减原理,推导了岩石卸荷条件下的岩桥贯通力计算公式,从而探究Mogi-Coulomb强度准则对于岩石卸荷强度的适用性。将岩桥贯通力作为表征岩石卸荷破坏的强度参数,并与Mogi-Coulomb强度准则的核心参数——八面体剪应力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量值具有极高相似性,这一发现可以间接证明Mogi-Coulomb强度准则适用于岩石卸荷强度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揭示了岩石卸荷破坏时其岩桥贯通与八面体剪应力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可为岩石卸荷破坏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卸荷强度 岩桥贯通 八面体剪应力 Mogi-Coulomb强度准则
下载PDF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Long-Term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pped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Chengzhi LUAN Maotian zhu zeqi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2年第1期62-68,共7页
Model tests and numerical analyses of stepped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heology of backfill and creep of geogrids on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The geogrid... Model tests and numerical analyses of stepped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heology of backfill and creep of geogrids on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The geogrid tensions,soil pressures,wall deformations and foundation pressure were measured during model construction and loading.A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and an empirical nonlinear visco-elastic model were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s of geogrid-reinforced earth-retaining wall under long-term loads.By comparing test data with numerical results,it is shown that the founda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nonlinear,and the lateral constraint of geogrids for backfill can cause a redistribution of foundation pressure.The curve of soil pressure is outside convex at each step initially,and it is close to the distribution for the case of vertical wall subsequently.The variation trend of geogrid tensions at different heights is obtained.Moreover,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potential slip surface in retaining wall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test GEOGRID stepped reintbrced retaining wall finite element method visco-elasto-plasticity model
下载PDF
越江盾构隧道施工工序对上浮变形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章超 朱泽奇 何应道 《工程建设》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在高水压、浅覆土的地层中,盾构隧道往往会出现管片上浮的问题。本文以沅江某越江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盾构隧道同步施工、异步施工、先后施工3种开挖工序对隧道上浮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 在高水压、浅覆土的地层中,盾构隧道往往会出现管片上浮的问题。本文以沅江某越江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盾构隧道同步施工、异步施工、先后施工3种开挖工序对隧道上浮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盾构隧道整体上浮变形表现为在始发端变形较小,随盾构推进,隧道上浮量逐渐增大,管片结构变形均表现为下部管片的上浮变形大于上部;受先施工隧道对未施工隧道围岩应力渗流场的扰动影响,先施工隧道上浮变形小于后施工隧道,且先后施工相隔的距离越大,两者之间的上浮变形相差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浮变形 施工工序 管片 FLAC3D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崔臻 盛谦 +3 位作者 陈平志 冷先伦 朱泽奇 陈柳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3-1532,共10页
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参数是对岩石工程准确地进行地震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在探究地震作用下岩石材料合理应变速率基础上,利用动态力学试验与岩体力学参数的经验估算方法,讨论考虑地震作用的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问题。结果表明:(1... 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参数是对岩石工程准确地进行地震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在探究地震作用下岩石材料合理应变速率基础上,利用动态力学试验与岩体力学参数的经验估算方法,讨论考虑地震作用的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问题。结果表明:(1)对于依托工程而言,相应的地震代表性应变速率为10^-2~5×10^-2/s。这一应变速率范围介于准静态和传统上的"中等应变速率"之间。(2)对动力学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时发现,强度包络线的形状并不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化,仅有强度包络线截距变化。基于此提出考虑动态应变速率的地震动态强度参数估算经验公式,可在静态参数和应变速率的基础上估算考虑地震作用的动态强度参数。(3)基于Hoek&Diederichs经验公式,给出地震作用下岩体动态模量的估算方法。(4)最终,结合岩体的地震动态强度参数与模量参数的估算方法,提出考虑地震作用的岩石动态力学参数估算方法。并以白鹤滩水电站岩体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震作用 动态力学参数 动力学试验 应变率效应
原文传递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5
作者 邱茜 朱泽琦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2023年第3期48-56,共9页
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增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和难度。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着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机制亟需建立和健全、数据开放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需要协调和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有待创新和完善、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仍需强化和落... 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增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和难度。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着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机制亟需建立和健全、数据开放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需要协调和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有待创新和完善、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仍需强化和落实等困境和挑战。本文在对其他国家经验进行借鉴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平衡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和执行力度等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数据 开放共享 个人信息保护
原文传递
双洞洞距洞径比对地震下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永锋 朱照清 +3 位作者 卢智成 朱泽奇 盛谦 周永强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2-627,共16页
为确保洞群间围岩的稳定性、施工及运行期的安全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选择相应合理的洞间距则至关重要.对于确定双洞合理洞距洞径比,规范往往只是针对开挖情况,并没有考虑地震作用.本文针对不同洞径的相邻隧洞,分析了在不同地震作用和... 为确保洞群间围岩的稳定性、施工及运行期的安全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选择相应合理的洞间距则至关重要.对于确定双洞合理洞距洞径比,规范往往只是针对开挖情况,并没有考虑地震作用.本文针对不同洞径的相邻隧洞,分析了在不同地震作用和不同本构下不同间距对软岩型洞室围岩的动力响应,基于洞间岩体塑性区贯通与否、隧洞围岩关键点相对位移曲线拐点,初步确定地震作用下软岩型双洞的合理洞距洞径比.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双洞距离越近,围岩监测点的相对位移就越大,当距离小于洞径时,相对变形则远远大于其他情况,当距离在2~3倍时,相对变形则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值;对于不同直径的洞室,在开挖作用下其合理间距是不一样的,但基本在1.5左右;先开挖,后受地震作用时,双洞围岩的响应趋势是一致的,与洞径大小无关,且其合理洞距洞径比大约在2~3之间;相比于开挖扰动影响,地震作用下的合理洞距洞径比要大,因此当需要确定高地震烈度地区软岩型双洞的合理洞间距时,除了要考虑开挖稳定情况,还要考虑地震作用.在类比其他文献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几个典型隧道的洞距洞径比的基础上,说明本文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合理洞距洞径比 软岩型双洞 相对位移 塑性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