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plastic and Heavy Metals Distributions in Urban Rivers Sediments,China
1
作者 SONG Dandan SHANG Yujun +4 位作者 WANG Xiuli zhuang yuwei GUO Hui BI Shuping HU Jianj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15-1025,共11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and heavy metals,along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sediments of urban rivers in Chin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microplastics rang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and heavy metals,along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sediments of urban rivers in Chin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microplastics ranged from 2412±187.5 to 7638±1312items kg^(-1)dry sediment across different survey stations,with an average abundance at(4388±713)items kg^(-1)dry sediment.Upon further categorization,it was found that transparent fragments were the primary color and type of microplastics present.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I)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suggested a low level of ecological risk within a majority of the urban rivers studied.Cd was identified as the mai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studied areas.There was a relatively good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abundance of microplastics,bolstering the linkage between these two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However,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microplastics were not dependent on their corresponding contents in sediments.In fact,the concentration of Cu,Cd,and As in microplastic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ediments.This finding confirmed that microplastics could serve as carriers of heavy metals and introduce potential risks to aquatic wildlife and human through the food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stic heavy metals risk assessment river sediments
下载PDF
玻璃瓶用标签粘合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志杰 庄玉伟 +3 位作者 刘昊芃 李晓丽 王作堯 张彦昌 《河南科学》 2023年第9期1274-1278,共5页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干酪素、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碳酸锆铵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为增溶剂,尿素为黏度调节剂,氨水为pH值调节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玻璃瓶用标签粘合剂.考察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用量、干酪素用量、聚乙烯...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干酪素、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碳酸锆铵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为增溶剂,尿素为黏度调节剂,氨水为pH值调节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玻璃瓶用标签粘合剂.考察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用量、干酪素用量、聚乙烯醇用量、交联剂用量、增溶剂用量、体系pH值对粘合剂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谱带归属,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粘合剂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增粘剂 胶体保护剂 交联剂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郭辉 庄玉伟 +3 位作者 褚艳红 曹健 赵根锁 张国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55-3163,共9页
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生产能力和油气井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而压裂液是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相较于水基植物胶压裂液和以单链表面活性剂为稠化剂的传统清洁压裂液,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在耐温、携砂和保护油气层等使用性... 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生产能力和油气井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而压裂液是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相较于水基植物胶压裂液和以单链表面活性剂为稠化剂的传统清洁压裂液,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在耐温、携砂和保护油气层等使用性能上更具优势,是新一代清洁压裂液发展重点。本文综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等的优缺点,讨论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在油田领域的应用现状: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的制备方法成熟,耐温性能较好,可以应用于中高温油田,但是其生产成本较高;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能有效减少表面活性剂在地层的吸附损失,降低储层渗透率伤害,但是其合成条件苛刻,耐温性不高,适用于中低温油田;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溶液的耐温性好,但是其制备过程繁琐、成本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发展低成本的合成方法及耐高温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的制备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清洁压裂液 油田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郑州市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丹丹 王秀莉 +6 位作者 尚玉俊 庞海岩 宋晓宇 庄玉伟 郭辉 张倩 张金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5,共7页
本文以郑州市主要河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密度浮选法分离提取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采用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μ-FTIR)分析微塑料的丰度、组成、形状、尺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郑州市7条主要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以干... 本文以郑州市主要河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密度浮选法分离提取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采用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μ-FTIR)分析微塑料的丰度、组成、形状、尺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郑州市7条主要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以干重计):(2412±188)~(7638±1312)个·kg^(-1),平均丰度为(以干重计):(4388±713)个·kg^(-1);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碎片状、纤维状、薄膜状和球状;微塑料组成类型为:聚丙烯、聚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酯树脂、聚氯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多数河道沉积物中的小尺寸微塑料(粒径<1 mm)占比在80%以上。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城市河道,郑州市河道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为中高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城市河道 沉积物 丰度 类型 尺寸
下载PDF
塑料瓶用新型标签黏合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庄玉伟 陈宝元 +4 位作者 刘志杰 王作堯 郭辉 张国宝 曹健 《中国胶粘剂》 CAS 2021年第2期40-43,共4页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和烯丙基聚乙氧基磺酸盐(SE-10N)为复合乳化剂,水溶性低分子有机脲为链转移剂,乙酸乙烯(VAC)、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和烯丙基聚乙氧基磺酸盐(SE-10N)为复合乳化剂,水溶性低分子有机脲为链转移剂,乙酸乙烯(VAC)、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塑料瓶用新型标签黏合剂。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链转移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w(单体)=20%[m(VAC)∶m(BA)∶m(2-EHA)∶m(MAA)=1∶12∶3∶4]、w(引发剂)=0.2%、w(乳化剂)=0.6%、w(链转移剂)=0.25%(均相对于体系总质量而言),该条件下黏合剂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签黏合剂 塑料瓶 链转移剂 复合乳化剂 种子乳液聚合
下载PDF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N-氰乙基-N-羟乙基苯胺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辉 殷园园 +3 位作者 张学颖 庄玉伟 曹健 张国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517,共6页
N-氰乙基-N-羟乙基苯胺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染料中间体,针对传统合成方法中的缺陷,以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 4)为催化剂,丙烯腈和N-羟乙基苯胺为原料,建立了N-氰乙基-N-羟乙基苯胺的绿色合成新工艺。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 N-氰乙基-N-羟乙基苯胺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染料中间体,针对传统合成方法中的缺陷,以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 4)为催化剂,丙烯腈和N-羟乙基苯胺为原料,建立了N-氰乙基-N-羟乙基苯胺的绿色合成新工艺。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离子液体用量、底物比例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MIM]HSO 4用量为0.8 mmol,n(N-羟乙基苯胺)∶[KG-*3/5]n(丙烯腈)=1∶[KG-*3/5]1.2,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2 h时,N-氰乙基-N-羟乙基苯胺产率最高(89%),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离子液体 N-氰乙基-N-羟乙基苯胺 丙烯腈 N-羟乙基苯胺
下载PDF
AA/AMPS/DMDAAC阻垢分散剂及反渗透水处理剂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庄玉伟 李晓丽 +4 位作者 王作堯 郭辉 张倩 张国宝 曹健 《河南科学》 2020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在小试试验基础上,对合成AA/AMPS/DMDAAC阻垢分散剂进行了半吨级中试研究,并进行了反渗透水处理剂的中试研究.中试产品反渗透水处理剂和美国King Lee公司PTP-0150反渗透水处理剂进行了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中试阶段AA/AMPS/DMDAAC共... 在小试试验基础上,对合成AA/AMPS/DMDAAC阻垢分散剂进行了半吨级中试研究,并进行了反渗透水处理剂的中试研究.中试产品反渗透水处理剂和美国King Lee公司PTP-0150反渗透水处理剂进行了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中试阶段AA/AMPS/DMDAAC共聚物阻垢分散剂的阻垢率数据略低于小试阶段;两种反渗透水处理剂的阻垢、分散性能相当;中试产品反渗透水处理剂应用于反渗透水处理系统时,系统脱盐率在97.57%以上,水的回收率在86.5%以上,满足工业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水处理剂 AA/AMPS/DMDAAC 三元共聚物 阻垢分散剂
下载PDF
早强型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辉 李昊楠 +3 位作者 曹潇月 庄玉伟 曹健 张国宝 《河南科学》 2019年第5期700-705,共6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衣康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采用大单体直接共聚法,合成早强型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对单体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系统考察,得到最佳合成工...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衣康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采用大单体直接共聚法,合成早强型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对单体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系统考察,得到最佳合成工艺参数:聚乙二醇单甲醚衣康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的摩尔分数分别为35%,35%,30%,引发剂用量为3%(占单体总量),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与传统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进行对比的实验结果显示,所合成的早强型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在减水率及抗压强度等方面都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高分子减水剂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桐油酰胺的合成及温敏性谱学研究
9
作者 庄玉伟 李晓丽 +4 位作者 王作堯 郭辉 张倩 张国宝 曹健 《河南科学》 2020年第8期1228-1232,共5页
以桐油和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反应制备桐油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桐油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谱带归属;用傅里叶变温红外光谱(temperature-dependent FTIR)对合成产物的温敏性、谱带变化和双键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桐油和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反应制备桐油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桐油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谱带归属;用傅里叶变温红外光谱(temperature-dependent FTIR)对合成产物的温敏性、谱带变化和双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30 cm-1和991 cm-1为桐油的红外和拉曼特征吸收峰;25~225℃范围内,桐油酰胺变温红外光谱在1737 cm-1(—C=O—)处吸收峰的吸光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温度高于125℃,991 cm-1处的—CH=CH2键断裂,产物发生分解;找出了桐油酰胺应用的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桐油酰胺 变温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温敏性
下载PDF
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的绿色合成研究
10
作者 郭辉 庄玉伟 +3 位作者 庞海岩 姜垒 付阳 张国宝 《河南科学》 2019年第3期375-380,共6页
以固体超强碱为催化剂,利用脂肪酸和N,N-二甲基丙二胺的缩合反应合成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及其用量、底物比例、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即以固体超强碱KF/γ-Al2O3为催化... 以固体超强碱为催化剂,利用脂肪酸和N,N-二甲基丙二胺的缩合反应合成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及其用量、底物比例、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即以固体超强碱KF/γ-Al2O3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0.1 mmol、n(脂肪酸)∶n(N,N-二甲基丙二胺)为1∶1、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120℃.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产率高,反应结束后无须进行纯化处理;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无须使用惰性气体保护;催化剂易分离且可循环利用,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合成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碱 缩合反应 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
下载PDF
新型自动贴标机用塑料标签黏合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志杰 陈利佳 +2 位作者 庄玉伟 王鲜珍 张海军 《河南科学》 2018年第12期1901-1904,共4页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BA)等为单体,正十二烷基硫醇为分子量调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S-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氨水为pH值调节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新...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BA)等为单体,正十二烷基硫醇为分子量调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S-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氨水为pH值调节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自动贴标机用塑料标签黏合剂.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单体组成比例、pH调节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贴标机 黏合剂 塑料瓶 乳化剂
下载PDF
工业含碳粉料制备新型环境吸附材料工艺研究
12
作者 陈宝元 刘志杰 +3 位作者 周广宇 周玺 庄玉伟 张国宝 《河南科学》 2019年第8期1334-1338,共5页
以工业含碳粉料、高黏结指数肥煤和GY型黏结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均化、造粒、碳化、活化方法,制得新型环境吸附材料.研究了原料配比、物料成型以及碳化、活化条件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新型环境吸附材料可以有效... 以工业含碳粉料、高黏结指数肥煤和GY型黏结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均化、造粒、碳化、活化方法,制得新型环境吸附材料.研究了原料配比、物料成型以及碳化、活化条件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新型环境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吸附工业排放中SO2、NOX等有害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吸附材料 含碳粉料 肥煤 黏结剂
下载PDF
聚乙二醇-400/NO_(2)催化氧化丁酮制备2,3-丁二酮的研究
13
作者 李晓丽 高煜 +3 位作者 庄玉伟 张国宝 王作堯 张倩 《河南科学》 2021年第8期1234-1238,共5页
研究了一种以聚乙二醇-400/NO_(2)为氧化剂,自制吸收塔为反应发生器,催化氧化丁酮制备2,3-丁二酮的新方法.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2,3-丁二酮.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 研究了一种以聚乙二醇-400/NO_(2)为氧化剂,自制吸收塔为反应发生器,催化氧化丁酮制备2,3-丁二酮的新方法.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2,3-丁二酮.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2,3-丁二酮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最佳制备实验条件为:n(聚乙二醇-400/NO_(2))∶n(丁酮)=1.3∶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该条件下2,3-丁二酮的收率可达86.5%,催化剂经循环使用5次,产物2,3-丁二酮的收率并未明显降低.本研究方法可为NO_(2)的回收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丁二酮 丁酮 催化氧化 NO_(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