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东部完达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国宾 杨言辰 +3 位作者 梁冰 韩世炯 禚喜准 袁学旭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603,共16页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的玄武岩、堆晶岩、(超)基性熔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组成,为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区,出露有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组合。研究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中型矿床1处,...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的玄武岩、堆晶岩、(超)基性熔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组成,为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区,出露有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组合。研究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找矿前景较好。在全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完达山地区16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u、Ni、Cr、Bi、Hg异常高值点多、离散性强,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优越,成矿潜力强。Au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岩相关,Ni、Cr成矿作用主要与(超)基性岩浆熔离作用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构造、物探和已知矿床(点)等信息,优选出4处成矿远景区,即258高地金成矿远景区、八里桥—仙人台铜镍钨锡成矿远景区、四平山—358高地金银成矿远景区和跃进山—先锋北山金银铜铁成矿远景区,为完达山地区整体找矿工作部署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远景区 完达山地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页岩储层水平最小主应力实测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东生 禚喜准 +3 位作者 淡永 李阿伟 杨跃辉 陈群策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7,共8页
水平最小主应力是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设计、压裂缝高控制和压裂后效果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深孔水压致裂原位地应力测试系统,对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泥页岩储层进行地应力实测,获取深度1179~1188 m泥质粉砂岩层段水... 水平最小主应力是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设计、压裂缝高控制和压裂后效果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深孔水压致裂原位地应力测试系统,对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泥页岩储层进行地应力实测,获取深度1179~1188 m泥质粉砂岩层段水平最小主应力为24.9~25.3 MPa,1207~1208 m灰岩层段的水平最小主应力为21.4 MPa。结合公开报道的泥页岩储层地应力测量结果,定量评价泥页岩储层内水平最小地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泥页岩储层内地应力明显受岩石的矿物含量控制,随着黏土等塑性矿物含量的增加,水平最小主应力明显增大;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泥页岩层的水平最小主应力比砂岩或灰岩等脆性夹层高4~15 MPa;对于深层页岩气,应选择脆性矿物含量高的水平最小主应力低值区作为水平井穿行层段,不仅有利于压裂缝的起裂和扩展,且裂缝的闭合压力低,可有效避免支撑剂的破碎和嵌入,保持压裂缝的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最小主应力 水压致裂法 页岩储层 塑性矿物含量 深层页岩气
下载PDF
现代盐湖沉积与岩盐析出模拟的相似性及其对成盐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禚喜准 张林炎 +3 位作者 陈骁帅 闫清涣 崔建军 杨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9-1130,共12页
盐类析出模拟实验有助于增进对成盐模式的理解,但运用正演模拟进行类比分析的前提是实验模型与盐湖原型的沉积机理具有相似性。基于现代盐湖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岩盐析出模型与现代盐湖在沉积物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沉积机理的相似性等方... 盐类析出模拟实验有助于增进对成盐模式的理解,但运用正演模拟进行类比分析的前提是实验模型与盐湖原型的沉积机理具有相似性。基于现代盐湖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岩盐析出模型与现代盐湖在沉积物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沉积机理的相似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深度较小的水槽,以空气—卤水界面析盐和蒸发泵成盐为主;而对于水深和规模较大的现代盐湖来说,上述两种成盐方式主要分布于湖盆边缘的浅水区,水深较大的斜坡带和洼陷带以卤水—湖底沉积物界面析盐为主,反映了水深较浅的水槽无法再现古代盐湖的湖盆底形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现代沉积调查显示,在封闭的内陆盐湖盆地中,岩盐通常形成于湖退期—低位期,其沉积厚度从湖盆边缘向洼陷中心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即岩盐的沉积中心和洼陷中心保持一致。岩盐的结构跟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盆缘滨岸带的岩盐多为薄层状与砂岩共存,晶体粒度小;而洼陷带以粗粒结晶的盐岩为主,单层厚度大,常与暗色泥岩互层。岩盐沉积中心和洼陷中心关系的厘定,对于湖盆的古地貌恢复和沉积体的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盐 水槽模拟 类比分析 现代沉积 成盐模式
下载PDF
内陆湖盆“深水成盐”形成条件和识别标志:以东濮凹陷与现代盐湖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禚喜准 郑旭 +2 位作者 陈骁帅 徐田武 崔建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9,共17页
位于我国东部的许多新生代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发育了巨厚的岩盐沉积。尽管这些盆地的成盐模式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但由于缺乏“深水成盐”的现代沉积模式,到底是“深盆深水”还是“深盆浅水”成盐,一直难以定论。为了理解“深水成盐”... 位于我国东部的许多新生代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发育了巨厚的岩盐沉积。尽管这些盆地的成盐模式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但由于缺乏“深水成盐”的现代沉积模式,到底是“深盆深水”还是“深盆浅水”成盐,一直难以定论。为了理解“深水成盐”的控制因素,很多现代盐湖开展了水文学和水化学调查,然而这些湖盆的矿物组合各不相同,“深水成盐”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尚不清楚。本文对死海、佛瑞湖等“深水成盐”的现代盐湖以及我国东濮凹陷沙三段的成盐特征进行了解剖,从盐度、水深、湖平面波动以及卤水分层等角度探讨了“深水成盐”的形成条件,对比分析了“深水成盐”的相对位置以及沉积物特征,总结了“深水成盐”的识别标志。研究表明,盐岩层系在岩心和测井资料上显示出多尺度的旋回性。“深水成盐”为水深较大的洼陷中心成盐,与盆缘的“浅水成盐”同盆共存。沉积相对岩盐层系的结构和组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洼陷带的“深水成盐”,主要在洼陷带的卤水湖底沉积物界面附近,析出和增生粗晶的盐类矿物,常与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的暗色泥岩共存;而湖滨附近的“浅水成盐”,单层厚度薄,结晶粒度细小,通常含有较多的陆源碎屑。死海为代表的现代盐湖以及东濮凹陷等古代成盐盆地的沉积特征表明,“深水成盐”发生于湖平面的下降期,而且卤水剖面的厚度对蒸发岩的形成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具有“深水”和“深盆”特征的内陆盐湖更容易形成单层厚度大、横向稳定的岩盐沉积。本研究有助于改变人们以往对内陆湖盆成盐机理的认知,尤其是现代盐湖的卤水分层析盐特征,对解读地质历史中的其他成盐事件具有重要启示。基于现代沉积实例的“深水成盐”识别标志,可以为古代岩盐沉积模式的建立提供限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 深水成盐 洼陷中心成盐 卤水分层 形成条件 东濮凹陷 死海
下载PDF
碎屑颗粒含量与泥页岩孔隙分布关系的概念模型--以黔西北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
5
作者 禚喜准 闫清涣 +3 位作者 张姣姣 张林炎 陈骁帅 马立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9-980,共12页
岩石的组分、结构和颗粒排列,决定了孔隙的发育特征,但从结构—成因角度探讨碎屑颗粒含量及其排列样式对泥页岩孔隙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黔西北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为例,基于薄片分析、XRD分析和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根据碎屑颗... 岩石的组分、结构和颗粒排列,决定了孔隙的发育特征,但从结构—成因角度探讨碎屑颗粒含量及其排列样式对泥页岩孔隙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黔西北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为例,基于薄片分析、XRD分析和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根据碎屑颗粒排列方式,将泥页岩分为"颗粒分散状"和"纹层状"两种类型,提出泥页岩孔隙结构的概念模型,由此分析碎屑颗粒含量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对于"颗粒分散状"泥页岩来讲,碎屑颗粒含量低于52.4%时,主要发育黏土矿物微孔隙,孔隙度随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碎屑颗粒含量达到52.4%时,颗粒间全部为黏土矿物充填,孔隙度最低;当碎屑颗粒含量继续增加时,粒间孔隙大量出现,孔隙度也将迅速增大。对于"纹层状"泥页岩,颗粒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砂质纹层内的粒间孔隙不断增多,孔隙度也随之增大,逐渐向常规的碎屑岩储层转变。本模型有助于加深对泥页岩、致密砂岩和常规砂岩孔隙发育机理的理解,对非常规储层的预测评价也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散状泥页岩 纹层状泥页岩 微孔隙 粒间孔隙 孔隙度
下载PDF
胶莱盆地K/Pg界线下陆相红层的旋回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雨 付文钊 +5 位作者 余继峰 宁振国 崔建军 李卿 禚喜准 陈建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2-952,共11页
陆相红层因为其含古生物化石稀少给高精度生物、年代地层的对比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旋回地层学可以将地层与地时结合起来,解决地层沉积的时限问题。基于前人在对胶莱盆地K/Pg界线识别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尺度分析法与频... 陆相红层因为其含古生物化石稀少给高精度生物、年代地层的对比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旋回地层学可以将地层与地时结合起来,解决地层沉积的时限问题。基于前人在对胶莱盆地K/Pg界线识别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尺度分析法与频谱分析法对胶莱盆地胶州组K/Pg界线之下、晚白垩世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之上的陆相红层进行旋回地层分析,认为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的陆相红层中保存有米兰科维奇旋回,岁差、斜率和偏心率各个周期在不同的层段响应程度略有不同。根据旋回识别结果及K/Pg界线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推测在66~67.77 Ma期间,胶莱盆地陆相红层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5.15 cm/kyr,胶州地区[(67.77~73)±0.3]Ma期间为玄武岩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玄武岩进而遭受风化剥蚀及构造沉降的时期,红土崖组与胶州组的时间界线约为67.28 Ma,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的年龄应早于67.7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红层 旋回地层学 小波变换尺度分析 频谱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何保 燕亚东 +3 位作者 禚喜准 彭博 刘起源 余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野外剖面的踏勘实测及样品采集,综合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分析方法,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物性相对较差,但次生...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野外剖面的踏勘实测及样品采集,综合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分析方法,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物性相对较差,但次生孔隙,如溶蚀性孔洞、裂缝及孔洞-裂缝等孔隙类型优势发育;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和构造运动等。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结构是以原生孔隙为基础,经后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及多期构造叠加改造而成的;先期的溶蚀是受岩石组构控制的选择性溶蚀,而后期构造运动产生的缝隙是溶蚀性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石灰沟地区 早古生代 碳酸盐岩储层 岩石组构 溶蚀
下载PD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carbonate cements of different phases in terrigenous siliciclastic reservoirs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ir origin:A case study from sandstones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southwestern Ordos Basin,China 被引量:11
8
作者 WANG Qi zhuo xizhun +1 位作者 CHEN Guojun LI Xiaoy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3期249-256,共8页
Early carbonate cements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sandstone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calcite with relatively heavier carbon isotope(their δ18O values range from-0.3‰--0.1‰) and lighter oxygen isotope(their δ18O val... Early carbonate cements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sandstone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calcite with relatively heavier carbon isotope(their δ18O values range from-0.3‰--0.1‰) and lighter oxygen isotope(their δ18O values range from-22.1‰--19.5‰).Generally,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rect precipitation of oversaturated calcium carbonate from alkaline lake water.This kind of cemen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anti-compaction ability of sandstones,preserving intragranular volume and providing the mass basis for later disso-lution caused by acidic fluid flow to produce secondary porosity.Ferriferous calc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ight carbon isotope with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8.02‰ to-3.23‰,and lighter oxygen isotope with δ18O values ranging from-22.9‰ to-19.7‰,which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de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early diagenesis to the early period of late diagenesis.As the mid-late diagenetic products,ferriferous calcit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onsider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authigenic minerals for indicating large-scaled hydrocarbon influx and migration within the clastic reservoir.The late ankerite is relatively heavy in carbon isotope with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1.92‰ to-0.84‰,and shows a wide range of variations in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with δ18O values ranging from-20.5‰ to-12.6‰.They are believed t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decarboxylation,but the previously formed marine carbonate rock fragments may serve as the chief carbon source for their precipitation,and the alkaline diagenetic environment at the mid-late stage would promote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合成 碳酸盐水泥 碳源 可分解水池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ore Evolution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Coupled Models in the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Sweet Spots" in Tight Sandstones 被引量:3
9
作者 ZHANG Linyan zhuo xizhun +3 位作者 MA Licheng CHEN Xiaoshuai SONG Licai ZHOU Xing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51-1052,共2页
The Chang-63 reservoir in the Huaqing area has widely developed tight sandstone "thick sand layers, but not reservoirs characterized by rich in oil", and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its oil and gas enrichm... The Chang-63 reservoir in the Huaqing area has widely developed tight sandstone "thick sand layers, but not reservoirs characterized by rich in oil", and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its oil and gas enrichment law. This study builds porosity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models in different deposition environments, through core observation, casting thin section, SEM,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alysis, burial history analysis, and "four-property-relationships"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Spots in Tight Sandstones Application of Pore Evolution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Coupled Models in the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