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原县草原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卓玛措 沈敏 +3 位作者 史长光 王钰 刘刚 肖冰雪 《草学》 2023年第3期64-71,共8页
草原虫害的爆发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草原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治工作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性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红原县2013~2021年草原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红原县草原虫害年平均发生... 草原虫害的爆发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草原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治工作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性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红原县2013~2021年草原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红原县草原虫害年平均发生面积为6.59×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2.86×10^(4)hm^(2)。其中土蝗年平均危害面积为2.41×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为1.23×10^(4)hm^(2);草原毛虫年平均危害面积为4.04×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为1.45×10^(4)hm^(2);其他害虫年平均危害面积为0.16×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为0.03×10^(4)hm^(2);红原县2013~2021年间累计防治1.08×105hm^(2)。此外,草原害虫发生面积随温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本文的结果为草原虫害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虫害 土蝗 草原毛虫 气候因子
下载PDF
藏药复方白脉软膏配伍特点及其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格知加 周杨措 +4 位作者 卓玛措 明吉措姆 赛悟杰 仁增平措 尼玛次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17-4824,共8页
目的 通过了解经典藏药白脉软膏的配伍特点及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为藏医临床治疗白脉病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对白脉软膏各成分药的味、化味、性效、入方率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库;通过查阅《长寿珠串》等藏医药经典古文献,选出20首... 目的 通过了解经典藏药白脉软膏的配伍特点及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为藏医临床治疗白脉病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对白脉软膏各成分药的味、化味、性效、入方率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库;通过查阅《长寿珠串》等藏医药经典古文献,选出20首常用白脉病的方剂药,统计白脉软膏各成分药在20首方剂内的单味药和药对频次。结果 发现白脉软膏的各成分药中姜黄、藏茴香、山奈入药量最大,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化味以“苦化味”为主,药性以“温”为主,效能以“凉”、“糙”、“轻”为主。白脉软膏各成分药在20首白脉病的常用方剂中麝香、白豆蔻、甘草的使用频次最多,在药对组中麝香、白豆蔻、甘草的两对组合的频次和支持度最大。结论 白脉软膏是以温补、活血、通络、行气、消炎为主的配伍组方,主要治疗白脉病,其核心成分为麝香、白豆蔻、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脉软膏 配伍特点 核心药物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格知加 扎西卓玛 +4 位作者 李秀优 卓玛措 南兴加 仁增平措 尼玛次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四部医典》《藏医临床札记》等藏医古籍中寻找用于治疗真布病的方剂,建立组方数据库,使用R version4.1.1和Excel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用量分析、关联规... 目的:探讨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四部医典》《藏医临床札记》等藏医古籍中寻找用于治疗真布病的方剂,建立组方数据库,使用R version4.1.1和Excel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用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多角度探析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与特征。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方剂统计共得二十五味旺查丸、五味宽筋藤等18首高频方剂,单味药统计共得到诃子、白豆蔻、红花等32味单味药;六味三化味药统计发现甘味和苦味最常用,苦化味最常见;高频药物的药用剂量以0.2 g~0.4 g的区间使用最多,但因方剂中的定位不同,导致入药剂量各具特色;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15组二项常用药对,其中麝香-诃子,川木香-诃子最常见;6组三项常用药对,其中毛诃子、余甘子-诃子最常见;聚类分析得到7组针对不同证型的常用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式,客观总结出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布病 藏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Visual FoxPro和复杂网络分析的《四部医典》方剂数据库构建及其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文成当智 贡保东知 +7 位作者 夺机仁青 卓玛措 齐美措 西纳卓玛 供秋措 罗让卓玛 东改措 张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75-185,共11页
目的:构建《四部医典》方剂数据库,挖掘其用药规律,为研究藏族医学(简称藏医)用药规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部医典》中《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记载的方剂,应用Visual Fox Pro 9. 0构建方剂数据库,结合藏医疾病的'十五会'... 目的:构建《四部医典》方剂数据库,挖掘其用药规律,为研究藏族医学(简称藏医)用药规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部医典》中《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记载的方剂,应用Visual Fox Pro 9. 0构建方剂数据库,结合藏医疾病的'十五会'及其治疗的'十八实践'双视角,应用Gephi 0. 9. 2复杂网络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部医典》共收载2 695首藏药方剂,构成每一方剂的药味均数为6. 6味,其中≤7的占总方剂的69. 2%,总方剂涉及的药物有1 002种,其中诃子、竺黄、红花、荜茇、干姜等节点度≥156,藏医特色药食两用药物酥油、白糖、青稞甜醅、蜂蜜、红糖等节点度≥91,根据十五会(skabs bco lnga)的疾病分类,伤科病会有495首方剂、热病会有323首、毒症会有278首、三因病会有197首等。根据十八实践(lag len bco brgyad)治疗方法,散剂有162首,汤剂有77首,催泻法有84首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冰片、竺黄、红花、檀香等凉性药物的边权重≥59,石榴子、荜茇、肉桂、豆蔻等温性药物的边权重≥45。结论:《四部医典》具有以'凉-温'药性为双核心的椭圆式哲学用药规律,以'消-泻'(zhi-sbyong)二法为用药方法,隆-赤巴-培根的权重为用药辨证思维等特点,其中酥油、青稞甜醅、白糖等藏医特色送服剂的临床应用突出,体现了以整体平衡为重心的藏族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食疗加药物,药物加治法'的多维立体用药规律,对揭示藏医用药规律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藏族药 方剂 数据库 用药规律 复杂网络 十五会 十八实践
原文传递
Drivers of Residents’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China:From PLS-SEM and fs/QCA
5
作者 BU Shijie WANG Qun +1 位作者 HU Changwei zhuoma cu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4年第5期1274-1285,共12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erception,adaptive capacity,and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n the residents’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a national park.Using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Park in Sa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erception,adaptive capacity,and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n the residents’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a national park.Using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Park in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China as a case study,this study simultaneously used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LS-SEM)and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to explore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dynamic impacts among the variables.PLS-SE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daptive capacity and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positively affect livelihood resilience;tourism development perception negatively affects livelihood resilience but positively affects adaptive capacity and transformation capacity.Tourism development perception and adaptive capacity can positively influence livelihood resilience through transformation capacity.The fs/QCA revealed that simple antecedent variables do not constitute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romoting residents'high livelihood resilience,which depends on the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another element.The analysis identified two combination paths of high livelihood resilience and three combination paths of low livelihood resilience,where adaptive and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are essential for triggering high livelihood resilience,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erception is a significant driver of low livelihood resil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lihood resilience tourism development perception adaptive capacity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fs/QCA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