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坐高下肢长比和坐高身高比的参照标准与生长曲线
1
作者 张亚钦 李辉 +1 位作者 宗心南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8-302,共5页
背景坐高下肢长比(SH/LL)、坐高身高比(SH/H)是评价身材匀称度的主要指标,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我国尚缺乏这2个指标完整详实的参照标准值和曲线图供实际工作使用。目的 研究制定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SH/LL和SH/H的... 背景坐高下肢长比(SH/LL)、坐高身高比(SH/H)是评价身材匀称度的主要指标,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我国尚缺乏这2个指标完整详实的参照标准值和曲线图供实际工作使用。目的 研究制定我国0~18岁儿童青少年SH/LL和SH/H的参照标准值和生长曲线。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和“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九省(市)城区92 494名0~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和坐高测量数据,以身高减去坐高计算获得下肢长,并计算SH/LL和SH/H,应用LMS方法进行拟合,制定SH/LL和SH/H的标准差单位参照值并绘制生长曲线。主要结局指标SH/LL和SH/H的生长参照值。结果 建立了SH/LL和SH/H的标准差单位参照数值(-3SD、-2SD、-1SD、0、+1SD、+2SD、+3SD)及曲线图。儿童SH/LL出生时平均为2.0,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男童13岁、女童11岁达到最低点(1.11和1.13),之后出现小幅增长,18岁时男、女分别为1.16和1.18。SH/H的变化规律与SH/LL一致,出生时平均为0.67,即出生时坐高在身高中所占比例为67%,随年龄增长下降至最低(0.53),18岁时升至0.54。结论 SH/LL和SH/H参照标准与生长曲线适用于评价中国儿童青少年身材比例匀称度,可与“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标准”配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身材比例 坐高下肢长比 坐高身高比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中国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生长参照标准 被引量:4
2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为全面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格生长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 目的研究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为全面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格生长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和深圳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排除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建立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百分位参照值及生长曲线。结果共调查24375名出生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男13197名、女11178名。体重/头围比随胎龄增长呈快速增长趋势,身长/头围比随胎龄增长在胎龄37周前呈增长趋势,胎龄37周后增长趋势不明显。研制出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P 3、P 10、P 25、P 50、P 75、P 90、P 97生长参照值及曲线图。男新生儿体重/头围比略高于女新生儿,在不同胎龄P 10、P 50、P 90上差值范围0.21~0.37 kg/m。男、女新生儿身长/头围比差异较小,在不同胎龄P 10、P 50、P 90上差值范围-0.01~0.01。体重/头围比在主要百分位上的拟合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身长/头围比在主要百分位上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在胎龄32周后一致性较好、在胎龄32周前差异略大。结论采用最新的有国家代表性的大样本数据,建立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头围比和身长/头围比的标准化生长参照值,供临床及科研相关工作者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 体重 身长 头围 身体比例 生长曲线
下载PDF
Physical Growth of Children in Urban,Suburban and Rural China's Mainland:A Study of 20 Years' Change 被引量:3
3
作者 LI Hui zong xinnan +1 位作者 ZHANG Jing ZHU zongH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Growth Secular trends HEIGHT WEIGHT Chest circumference
下载PDF
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的修订
4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建立中国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标准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2015年儿童生长发育国家调查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调查7岁以下健康儿童83628... 目的:建立中国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标准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2015年儿童生长发育国家调查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调查7岁以下健康儿童83628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按照统一的测量方法获得儿童体重、身长(身高)和头围的测量值。采用基于偏度、位置和变异的曲线平滑方法建立7岁以下男、女童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身高)、年龄的头围、身长(身高)的体重、年龄的体质指数的生长曲线模型。将新建立的生长标准各指标的标准差单位曲线与2009年参照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制订出7岁以下男、女童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身高)、年龄的头围、身长(身高)的体重、年龄的体质指数的百分位数(P_(3)、P_(10)、P_(25)、P_(50)、P_(75)、P_(90)、P_(97))和标准差单位(-3、-2、-1、0、+1、+2、+3)标准值。与2009年参照标准相比,体重在P50上差值为-0.1~0.4 kg,身长(身高)在P50上差值为0.1~1.3 cm,头围在P50上差值为-0.2~0.2 cm,身长(身高)的体重在P50上差值为-0.2~0.5 kg,体质指数在P50上差值为-0.2~0.2 kg/m^(2),主要差别表现在:5.0~<7.0岁女体重在+2 s上高0.4~0.6 kg,2.0~<7.0岁男、女身高在-2 s上高0.4~1.4 cm,5.0~<7.0岁男、女体质指数在+2 s上高0.1~0.3 kg/m^(2)。结论:新建立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实现了对2009年参照标准的微小修订,可在全国范围内用于儿童生长监测与营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重 身高 体质指数 生长标准 生长曲线
原文传递
中国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
5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433,共9页
目的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深... 目的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深圳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0)~42^(+6)周单胎活产新生儿24 375名,排除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及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构建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百分位数参照值及生长曲线。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将研制的参照标准与已报道的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重量指数、体重头围比、身长头围比5个身体比例指标在小于胎龄儿匀称型和非匀称型判别中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 24 375名新生儿中男13 197名(早产7 042名、足月6 155名)、女11 178名(早产5 222名、足月5 956名)。制定出生胎龄24^(+0)~42^(+6)周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百分位数(P_(3)、P_(10)、P_(25)、P_(50)、P_(75)、P_(90)、P_(97))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在出生体重1 500、2 500、3 000、4 000 g时男性对应的出生身长中位数分别为40.4、47.0、49.3、52.1 cm,女性分别为40.4、47.0、49.2、51.8 cm;男性对应的出生头围中位数分别为28.4、32.0、33.2、35.2 cm,女性分别为28.4、32.0、33.1、35.1 cm。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差异均较小,在P_(50)上差值范围分别为-0.3~0.3和0~0.2 cm。以出生身长是否与出生体重相匹配进行小于胎龄儿匀称型和非匀称型临床分型时,体重的身长和重量指数贡献较大,分别占0.32和0.25;以出生头围是否与出生体重相匹配进行临床分型时,体重的头围和体重头围比贡献较大,分别占0.55和0.12;以出生身长或头围是否与出生体重相匹配进行临床分型时,体重的头围和体重的身长贡献较大,分别占0.26和0.21。结论建立中国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标准化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可供临床及科研相关工作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出生体重 出生身长 出生头围 生长标准
原文传递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巨大儿的交互作用研究
6
作者 余程东 张亚钦 +2 位作者 武华红 宗心南 李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74-1179,1207,共7页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巨大儿的影响,为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13个城市2015年6月—2018年11月调查的12040名母亲及足月新生儿相关数据,根据中国超重肥胖标准和...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巨大儿的影响,为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13个城市2015年6月—2018年11月调查的12040名母亲及足月新生儿相关数据,根据中国超重肥胖标准和GWG标准,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GWG对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单独和交互效应。结果随着孕前BMI水平的增加,GWG均值逐渐降低(P_(trend)<0.001)。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孕前超重/肥胖(OR=1.67,95%CI:1.35~2.05)和GWG过多(OR=1.78,95%CI:1.48~2.16)增加了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孕前超重/肥胖和GWG过多同时存在时,进一步增加了巨大儿发生风险,但未发现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和GWG过多是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女性应保持孕前正常体质量和孕期适宜增重,特别是孕前超重/肥胖人群应保持更低的GWG,以降低子代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孕期增重 巨大儿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亚钦 李辉 +10 位作者 武华红 宗心南 李一辰 李佳 相晓妹 张晶 童梅玲 曹中强 林穗方 陈为 朱克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4-198,199,200,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9个城市(简称九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北片),上海、南京、武汉(中片),广州、福州、昆明(南片)九市对7岁以下的110499名儿童体格生长情况...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9个城市(简称九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北片),上海、南京、武汉(中片),广州、福州、昆明(南片)九市对7岁以下的110499名儿童体格生长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2009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为参照,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身高标准第3百分位判定为生长迟缓,位于第3~10百分位判定为身高偏矮。检出率按性别、地区、年龄等分组,组间生长迟缓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九市7岁以下儿童应调查113084名,实际调查110499名,调查率97.7%。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1.9%(2141/110499);城区低于郊区[1.6%(904/55524)比2.3%(1237/54975),χ2=56.246,P<0.0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121/57921)比1.9%(1020/52578),χ2=0.003,P=0.965];生长迟缓检出率在0~<3岁随年龄略下降[从0~<1岁组1.8%(312/17080)至2~<3岁组1.2%(168/13740)],之后略提高,6~<7岁为2.2%(240/11073)。不同地区比较,南片高于北、中片[城区3.3%(557/16664)比0.9%(193/20374)、0.8%(154/18486),郊区4.7%(769/16276)比1.1%(241/21924)、1.4%(227/16775),χ2=437.736、646.533,P均<0.01];而城区北、中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9,P=0.232),郊区中片略高于北片(χ2=5.130,P=0.024)。九市中广州市生长迟缓率最高(6.1%,613/10019),各城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64,P<0.01)。生长迟缓程度构成显示以临界和轻度为主(78.4%,1679/2141),重度较少(7.2%,154/2141)。身高偏矮儿童检出率为5.2%(5721/110499)。结论九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处于较低流行状态,且检出生长迟缓儿童多为轻度。生长迟缓检出率郊区高于城区,男女差别不明显,南片地区高于北、中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生长 生长迟缓 检出率
原文传递
中国9个城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3~7岁儿童63292名。基于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 目的分析我国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3~7岁儿童63292名。基于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界值点筛检出肥胖儿童1522名(男童1006名、女童516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同性别、年龄相差≤6个月、身高相差≤5 cm”随机选择同一调查区域内体重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进行配对。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①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7个肥胖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包括出生体重≥4.0 kg、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出生后前6个月人工喂养、食欲强、进食速度快或慢、户外活动强度较低、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每日视屏时间<1 h或≥2 h、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母亲超重、父亲超重、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非核心家庭、孩子日常生活主要照护人为(外)祖父母和/或保姆。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2个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出生体重≥4.0 kg(OR=1.83,95%CI:1.29~2.61,P<0.001)、剖宫产(OR=1.22,95%CI:1.07~1.39,P=0.003)、妊娠期糖尿病(OR=4.57,95%CI:2.13~9.79,P<0.001)、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1.52,95%CI:1.11~2.07,P=0.008)、单亲家庭(OR=4.79,95%CI:1.44~15.88,P=0.010)、母亲超重(OR=2.58,95%CI:1.93~3.46,P<0.001)、父亲超重(OR=2.40,95%CI:1.86~3.10,P<0.001)、食欲强(OR=7.78,95%CI:5.38~11.27,P<0.001)、进食速度快(OR=6.59,95%CI:4.86~8.94,P<0.001)、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OR=1.42,95%CI:1.09~1.85,P=0.009)、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OR=1.59,95%CI:1.13~2.23,P=0.007)、每日视屏时间≥2 h(OR=1.69,95%CI:1.27~2.24,P<0.001)。③交互作用分析显示4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较强交互作用,包括母亲超重和父亲超重(OR=5.53,95%CI:3.76~8.13,P<0.001)、食欲强和进食速度快(OR=54.48,95%CI:32.95~90.06,P<0.001)、户外活动强度较低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OR=2.12,95%CI:1.29~3.48,P=0.002)、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和每日视屏时间≥2 h(OR=2.83,95%CI:1.71~4.68,P<0.001)。结论筛选出12个肥胖影响因素,包括高出生体重、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单亲家庭、母亲超重、父亲超重、食欲强、进食速度快、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短、每日夜间睡眠时间较短、每日视屏时间过长,其中母亲超重与父亲超重、食欲强与进食速度快、户外活动强度较低与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短、每日夜间睡眠时间较短与每日视屏时间过长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九城市七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1 位作者 宗心南 李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3-751,共9页
目的:分析中国九城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6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和昆明9个城市,以社区和幼儿园为调查点,身高低... 目的:分析中国九城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6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和昆明9个城市,以社区和幼儿园为调查点,身高低于2009年中国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的7岁以下生长迟缓儿童作为病例组,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身高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共调查2562名儿童(病例、对照各为1281名)。现场测量获得身高、体重,问卷方式收集家庭情况、围生期信息、饮食喂养、生活习惯及患病史等信息。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或配对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81对生长迟缓和对照儿童中男677对,女604对,3岁以下238对,3~<7岁1043对。生长迟缓组身高、体重Z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7(-2.54,-2.08)比-0.59(-1.04,-0.10)、-1.85(-2.35,-1.38)比-0.69(-1.20,-0.21),Z=30.982、25.580,均P<0.01]。家庭相关因素中,生长迟缓组父母受教育程度、身高、体重及祖辈身高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个体相关因素中,生长迟缓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短、母孕期合并疾病、婴儿期乳类或辅食添加困难、食欲差、进食速度慢、挑食偏食、非主动进食、经常吃零食、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婴儿期经常感染疾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父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身高越低生长迟缓风险越高,如父、母亲矮身材子女生长迟缓发生风险是中等身高的6.46倍(95%CI:2.73~15.30)和10.56倍(95%CI:4.92~22.69)。早产或低出生体重(OR=2.27,95%CI:1.33~3.88)、出生身长<45 cm(OR=3.56,95%CI:1.41~8.98)、婴儿期乳类或辅食添加困难(OR=2.04,95%CI:1.32~3.15)、食欲差(OR=3.20,95%CI:1.74~5.89)、进食速度慢(OR=1.85,95%CI:1.31~2.63)、食物过敏(OR=1.80,95%CI:1.02~3.16)儿童的生长迟缓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结论:父母身高矮、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短、早期喂养困难、食欲差、进食速度慢、食物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及儿童期生长迟缓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生长迟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 被引量:6
10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武华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1-188,共8页
目的:制定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及营养状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 目的:制定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及营养状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等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24375名,排除了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构建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百分位数(P 3、P 10、P 25、P 50、P 75、P 90、P 97)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将研制的参照标准与我国1988年数值、INTERGROWTH项目及美国相关参照值进行比较。结果:24375名新生儿中早产儿12264名(男7042名、女5222名),足月儿12111名(男6155名、女5956名)。研制出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百分位数生长参照值及生长曲线。男新生儿体重身长比在不同出生胎龄P 10、P 50、P 90上比女新生儿高0~0.2 kg/m,男新生儿体质指数在不同出生胎龄P 10、P 50、P 90上比女新生儿高0.1~0.3 kg/m^(2)。体重身长比和体质指数曲线在高百分位数上、重量指数曲线在高、低百分位数上与我国1988年数值均有较大差异,如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重量指数与我国1988年数值在P 90上的差值范围分别为-1.09~0.40 kg/m、-1.19~0.92 kg/m^(2)、-0.64~0.81 kg/m^(3)。体重身长比曲线与INTERGROWTH项目参照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在P 50上的差值范围-0.17~0.20 kg/m,出生胎龄≤32周时在P 90上低0.02~0.40 kg/m、在P 10上高0.13~0.41 kg/m。体质指数曲线与美国参照值差异较为明显,在P 50上的差值范围-0.47~0.17 kg/m^(2),出生胎龄≥37周时在P 90上低0.53~1.10 kg/m^(2)但≤28周时高0.17~0.45 kg/m^(2)。结论:建立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新生儿不同性别的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标准化参照值,可供临床及相关科研工作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体重 身高 人体质量指数 生长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九市城郊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及1985年至2015年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1
作者 武华红 张亚钦 +1 位作者 宗心南 李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45-450,共6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9个城市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及30年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1985、1995、2005及2015年5~10月实施的"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4次调查均在北京、哈尔滨、西安、武汉、南京、上海、广州、...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9个城市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及30年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1985、1995、2005及2015年5~10月实施的"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4次调查均在北京、哈尔滨、西安、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福州和昆明9个城市的城、郊区分别选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点内的健康儿童,每市城郊、每个年龄组、男女童均不少于150例。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获得调查前24 h内喂养情况。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率用构成比表示,城郊比较采用χ^2检验,断奶月龄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结果(1)2015年母乳喂养状况:城区和郊区6月龄以下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8.8%(9 143/18 722)和48.4%(8 652/17 878),1岁持续母乳喂养率为36.1%(1 351/3 746)和29.9%(1 128/3 776),2岁持续母乳喂养率为5.8%(211/3 668)和4.3%(157/3 683)。≥1~<2、≥2~<3、≥3~<4、≥5~<6、≥10~<12、≥12~<15、≥18~<21和≥21~<24月各月龄组母乳喂养方式在城区与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575~36.299,P值均<0.01)。断奶月龄城区为9.4月,郊区为9.3月。(2)母乳喂养变化趋势:自1985年至2005年,母乳喂养率呈现下降趋势,郊区下降明显,如郊区儿童6月龄以下完全母乳喂养率由60.2%(8 898/14 780)降至42.5%(6 487/15 261),1岁持续母乳喂养率由60.1%(2 164/3 600)降至27.6%(783/2 838),2岁持续母乳喂养率由1995年的8.9%(320/3 600)降至2015年的3.0%(85/2 850)。2005年至2015年,母乳喂养率呈现升高趋势,城区升高明显,如城区6月龄以下完全母乳喂养率由32.8%(5 176/15 782)升至48.8%(9 143/18 722),1岁持续母乳喂养率由17.0%(499/2 940)升至36.1%(1 351/3 746),2岁持续母乳喂养率由1.2%(34/2 856)升至5.8%(211/3 668)。结论1985年至2015年9个城市婴幼儿母乳喂养方式存在明显的年代变化趋势,前20年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持续时间缩短,近10年母乳喂养率提高,至2015年6月龄以下婴幼儿完全母乳喂养率已接近50%,城郊比例接近,提示近10年我国婴幼儿喂养策略及相关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婴儿
原文传递
中国9个城市3~7岁儿童腰围百分位数参照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宗心南 李辉 +1 位作者 张亚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研究和制定中国3~7岁儿童的腰围百分位数参照值。方法腰围数据来自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开展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共调查26480名3~7岁健康儿童。采用基于偏度、位置和变异... 目的研究和制定中国3~7岁儿童的腰围百分位数参照值。方法腰围数据来自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开展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共调查26480名3~7岁健康儿童。采用基于偏度、位置和变异的曲线平滑方法建立性别、年龄别腰围百分位数曲线。将获得的3~7岁儿童腰围P75和P90与已发表的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P75和P90)进行对接验证。将本研究腰围P50与国外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3~7岁男、女童每半岁间隔的腰围P5、P10、P15、P20、P25、P50、P75、P80、P85、P90和P95参照值。腰围值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男童P50从3岁的47.5 cm增长到7岁的54.2 cm、女童从3岁的47.0 cm增长到7岁的52.2 cm。各年龄组男童腰围的各百分位数值均略高于女童,差值波动范围0.4~3.6 cm。3~7岁男、女童腰围在不同百分位数上实测值与拟合值的差值波动范围-0.3~0.5 cm。9个城市男、女童3~7岁腰围P75和P90数值与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P75和P90)在年龄上能实现较好的对接。中国3~7岁儿童腰围数值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显示,随年龄增长腰围增加的趋势一致,但我国男童处于中等水平、女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我国3~7岁儿童的腰围百分位数参照值,并实现与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参照值的良好衔接,可供相关临床、预防保健及科研工作等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参照值 生长曲线 儿童
原文传递
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九叶 宗心南 +3 位作者 常韶燕 高月乔 张丽 邱如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8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将发生PIVH的早产儿作为出血组,未发生PIVH的早产儿作为未...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将发生PIVH的早产儿作为出血组,未发生PIVH的早产儿作为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发生PIVH的影响因素。结果509例早产儿中共180例(35.4%)发生PIVH,其中Ⅰ级30例、Ⅱ级123例、Ⅲ级25例、Ⅳ级2例。出血组母亲高龄者占比及患儿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 g、出生后窒息、呼吸困难、使用有创呼吸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首次感染指标异常者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胎龄≤32周[OR=2.831,95%CI(1.314,6.102)]、出生体质量≤1500 g[OR=6.210,95%CI(2.439,15.807)]、首次感染指标异常[OR=9.532,95%CI(5.710,15.910)]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使用表面活性物质[OR=0.311,95%CI(0.141,0.685)]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儿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 g、首次感染指标异常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早产儿 危险因素 出生体质量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身高别高血压筛查界值简化表的制定与验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亚苹 刘琴 +3 位作者 羊柳 赵敏 宗心南 席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建立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别高血压筛查界值简化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依据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简称"复杂标准")建立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别高血压筛查界值简化表。以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展... 目的建立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别高血压筛查界值简化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依据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简称"复杂标准")建立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别高血压筛查界值简化表。以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展的"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预警、诊治技术研究"项目济南调查点人群("济南人群")和在淄博市开展的"山东儿童心血管队列研究"项目人群("淄博人群")为验证人群,以"复杂标准"为参照,评价该简化表筛查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和高血压的效果。结果所建立的身高别高血压筛查界值简化表包括7个身高组,共28个界值。"济南人群"和"淄博人群"均为方便整群抽样所确定,前者包含7 233名7~17岁学生,其中男生3 790名(52.4%);后者包含1 277名7~11岁学生,其中男生681名(53.3%)。以"济南人群"验证基于该简化表筛查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95%CI)、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0.96(0.95~0.97)、93.0%、98.5%和0.91,与"淄博人群"的验证结果相近[分别为0.92(0.90~0.95)、87.0%、98.0%和0.85]。以"济南人群"验证筛查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95%CI)、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0.92(0.91~0.94)、86.9%、98.1%和0.85,亦与"淄博人群"的验证结果相近[分别为0.94(0.91~0.96)、88.2%、98.9%和0.88]。结论基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别高血压筛查界值简化表筛查血压偏高和高血压步骤简便,筛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儿童 青少年 横断面研究 界值点
原文传递
6~11岁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参考值的初步制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羊柳 宗心南 +3 位作者 刘琴 侯亚苹 赵敏 席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6-700,共5页
目的研制6~11岁儿童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百分位数参考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所小学作为调查点,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选取了该学校6~11岁的所有儿童。排除肥胖和高血压儿童后,共有... 目的研制6~11岁儿童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百分位数参考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所小学作为调查点,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选取了该学校6~11岁的所有儿童。排除肥胖和高血压儿童后,共有1 033名儿童纳入分析。采用基于偏度、位置和变异的曲线平滑方法(LMS)拟合cIMT的百分位数曲线。结果本研究制定出6~11岁儿童cIMT性别和年龄别的百分位数参考值,包括左右侧cIMT及其均值的P90和P95参考值。随着年龄的增长,cIMT P90和P95的界值逐渐增加。对于同年龄同百分位而言,男生的cIMT界值高于女生。结论制定出了6~11岁儿童性别和年龄别cIMT百分位数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参考值 横断面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