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成善 高远 +22 位作者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430,511-534,共43页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古气候 年代地层格架 海侵事件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邹长春 王成善 +2 位作者 彭诚 伍操为 高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和最重要手段,在解决“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科技问题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历程和深钻的发展现状,分析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特点与态势;围绕中国大陆科学深钻,梳...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和最重要手段,在解决“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科技问题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历程和深钻的发展现状,分析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特点与态势;围绕中国大陆科学深钻,梳理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的目标、优先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建议。大陆科学深钻能够为地球动力学过程、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和环境变化等全球关注的地球科学前沿问题提供独特的研究途径,但是其实施深度又受超高温和超高压等恶劣井眼环境的制约;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大陆科学深钻中各项技术的发展,为超深井和特深井科学钻探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应以9000~15000 m特深井为目标,注重“超深”“深时”和“深观”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优先发展地球深部构造、深部生命、深时气候和深部资源探测等方向,研究超深物质、动力学过程和岩石物理等实验技术,研发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钻井、测井和长期观测等技术与装备,促使我国深地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一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探测 大陆科学钻探 特深井 地球物理测井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设计
3
作者 江昭宏 邹长春 +1 位作者 李亚光 彭旺 《仪表技术》 2024年第4期32-35,54,共5页
针对目前变电站存在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情况,以及人工巡检受限于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芯片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具备自动巡检和人工遥控巡检两种模式,能够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温度监测、设... 针对目前变电站存在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情况,以及人工巡检受限于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芯片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具备自动巡检和人工遥控巡检两种模式,能够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温度监测、设备表计抄录、位置状态识别以及SF6气体监测等功能,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报警。详细阐述了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流程,以及各功能模块实现方案。在实验室制作了巡检机器人样机,并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巡检机器人能够在自动或人工遥控的方式下,对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故障报警,不仅巡检精度高、效果好,而且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变电站 机器视觉 单片机
下载PDF
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地球物理勘探类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传辉 邹长春 +1 位作者 刘国峰 肖亮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地震与测井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了培养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的人才而设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授课团队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预修知识基础不足、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在“... “地震与测井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了培养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的人才而设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授课团队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预修知识基础不足、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从预修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三个知识维度开展了线上线下“三维”混合式教学创新,让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取得了实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 地球物理勘探类课程 教学创新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测井的冻土区水合物储层AMT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昆 邹长春 +3 位作者 卢振权 杨亚新 李红星 段忠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79-4197,共19页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是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来研究地层电性结构的有效探测方法。冻土区水合物具有显著的高阻特征,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异,AMT方法可用于冻土区水合物勘探评价。基于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储层的实际赋存地质特征,结合电...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是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来研究地层电性结构的有效探测方法。冻土区水合物具有显著的高阻特征,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异,AMT方法可用于冻土区水合物勘探评价。基于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储层的实际赋存地质特征,结合电阻率测井建立水合物储层的地电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和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数值模拟了AMT方法探测水合物储层的适用范围和最佳采集参数设置方案。当水合物储层孔隙度小于5%、水合物饱和度大于70%、赋存规模小于50 m、埋深超过500 m时,AMT方法难以识别与圈定水合物储层;在水合物可能赋存区域,效果最佳的采集参数为3倍区域宽度的测线长度、11个测点数、4个高频段(100~1000 Hz)的频点数。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电法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冻土区 水合物 电阻率测井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响应特征
下载PDF
海域孔隙型储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模式定量化表征:声波和电阻率测井的约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圣宜 邹长春 +6 位作者 彭诚 王红才 陆敬安 康冬菊 伍操为 蓝茜茜 谢莹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海域孔隙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以颗粒胶结、包裹胶结、骨架支撑、孔隙悬浮4种赋存模式充填沉积物孔隙,水合物饱和度与赋存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储层弹性和电性的差异,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测井资料联合处理可以进行水合物赋存模式的... 海域孔隙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以颗粒胶结、包裹胶结、骨架支撑、孔隙悬浮4种赋存模式充填沉积物孔隙,水合物饱和度与赋存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储层弹性和电性的差异,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测井资料联合处理可以进行水合物赋存模式的定量表征。首先利用Simandoux公式计算水合物饱和度,然后通过有效介质模型构建的岩石物理模板识别水合物赋存模式,最后计算储层中不同赋存模式水合物的相对占比。以全球范围内三个典型区域(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北美Blake海台、新西兰Hikurangi边缘)为例,利用水合物储层的实际钻探资料,对水合物赋存模式进行定量分析:(1)中国南海神狐海域SH2站位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以骨架支撑模式产出,约占水合物总量的64%;(2)Blake海台994C站位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为颗粒胶结和包裹胶结模式,分别占总量的27%和51%;(3)Hikurangi边缘U1518B站位的水合物储层中,水合物主要为包裹胶结和骨架支撑模式,分别占总量的32%和47%。前人针对水合物形成和赋存模式的实验研究显示,水合物更易以颗粒胶结、包裹胶结和骨架支撑模式赋存,从侧面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使用的声波和电阻率测井资料联合处理方法可实现海域孔隙型储层水合物赋存模式定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赋存模式 测井评价 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位场分离方法的极地冰盖重力异常剥离:以模型试验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海 王俊 +4 位作者 邹长春 郭良辉 刘燕东 周智文 方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了提高极地重力数据处理的质量,降低巨厚冰层对重力数据解释的影响,将极地大陆冰盖引起的重力异常从叠加异常中剥离出来成为极地重力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两个极地大陆冰层构造模型,对不同模型进行正演获得对... 为了提高极地重力数据处理的质量,降低巨厚冰层对重力数据解释的影响,将极地大陆冰盖引起的重力异常从叠加异常中剥离出来成为极地重力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两个极地大陆冰层构造模型,对不同模型进行正演获得对应布格重力异常,再尝试利用三种位场分离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向上延拓法和优化滤波法,对冰层引起的重力异常进行剥离试验,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不同位场分离方法对极地冰层重力效应剥离的应用效果。模型试验结果显示,趋势分析法在冰层界面起伏较平缓情况下效果较好,但当冰层界面起伏复杂时难以用数学表达式精确拟合区域场,因此易在结果中引入虚假异常;向上延拓法在局部场源较浅的异常分离中效果较好,但由于极地模型冰盖深度较深及延拓高度选取不合理,在试验中出现了分离不足的情况;优化滤波法在相对复杂模型中分离效果相对好,但由于频段选取的主观性,使得该方法也易出现分离不足或过度情况。综合上述模型试验表明,在剥离极地冰盖引起的重力异常时,由于极地冰盖厚度起伏等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及其他可获得的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用于具体情况的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大陆冰盖 位场分离 趋势分析法 向上延拓法 优化滤波法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8
作者 侯贺晟 王成善 +10 位作者 张交东 马峰 符伟 王璞珺 黄永建 邹长春 高有峰 高远 张来明 杨瑨 国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1-657,共17页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二井 深部能源资源 白垩纪古气候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下载PDF
松科二井东孔营城组火山岩测井响应特征及岩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金环 邹长春 +9 位作者 王稳石 张小环 朱永宜 张金昌 张恒春 丁娱娇 林峰 秦宇星 周海 孙文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4-1183,共10页
为开展松辽盆地深部长期观测、流体实验和探索白垩纪火山事件,利用松科二井东孔丰富、齐全的测井资料,对营城组火山岩岩性进行评价。通过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发现,松科二井东孔营城组凝灰岩具有最强的放射性和导电性,高孔隙度的集块熔岩密... 为开展松辽盆地深部长期观测、流体实验和探索白垩纪火山事件,利用松科二井东孔丰富、齐全的测井资料,对营城组火山岩岩性进行评价。通过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发现,松科二井东孔营城组凝灰岩具有最强的放射性和导电性,高孔隙度的集块熔岩密度为低值,流纹岩表现出高密度和低导电性。利用测井交会图和成像识别模式,识别出松科二井东孔营城组火山岩以流纹岩、凝灰熔岩和集块熔岩为主,少量的凝灰岩。结合凝灰岩处测井曲线变化特点,证明了火山喷发间断的存在。流纹岩具有高碱、高Si、低Fe和低黏土矿物特征。T2谱分析认为流纹岩有利于后期深部长期观测和流体实验的开展。研究成果对松科二井东孔后续火石岭组火成岩及整个松辽盆地火山岩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勘查工程 松科二井东孔 火山岩 测井响应特征 岩性评价
下载PDF
松科2井东孔营城组高放射性异常层测井响应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淑霞 邹长春 +5 位作者 彭诚 赵金环 李宁 张小环 马火林 牛一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12-4728,共17页
松科2井东孔是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的主体钻孔,按照计划在全井段进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采集,为深部资源勘探及白垩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准确和全面的地球物理信息.在诸多测井方法中,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能够测量地层的... 松科2井东孔是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的主体钻孔,按照计划在全井段进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采集,为深部资源勘探及白垩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准确和全面的地球物理信息.在诸多测井方法中,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能够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强度和铀、钍、钾元素含量等参数,被有效地应用于放射性矿床勘查,尤其是铀资源的勘查与研究;电阻率、声波、密度和中子测井等常规测井和核磁共振成像、电阻率成像、元素俘获谱测井等特殊测井能够获取地层岩性和物性参数等信息,为铀矿勘查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利用松科2井东孔自然伽马测井资料来识别高放射性异常层;基于常规测井与特殊测井资料,结合前人的地质研究成果,分析放射性异常层的特征和成因.核测井曲线指示营城组存在两段高放射性异常层,深度分别为3096.8~3102.8 m(I号层)、3168.3~3170.9 m(II号层).I号层自然伽马值最高达360 API,铀含量范围20.5~29.3 ppm,综合测井和岩心资料判断该层为砾岩,具有铀成矿潜力;分析表明,构造条件和后生改造作用是影响I号层铀富集的关键因素,推测断裂-火山活动和盆地抬升剥蚀为含铀地下水及油气运移至I号层提供了通道,油气的后生还原作用最终导致了I号异常层的铀富集.II号层自然伽马值最高达250API,钍含量22.4~37.3 ppm,铀含量5.9~11.0 ppm,为集块熔岩及凝灰岩,高放射性异常可能是高钍含量的流纹质成分和粘土矿物对铀的吸附作用导致的.松科2井东孔营城组高放射性异常层具有埋藏深度深、铀含量高等特点,表明松辽盆地深部具有找铀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2井东孔 高放射性异常层 测井响应 成因
下载PDF
基于科教融合的“岩石物理学”课程设计与探索
11
作者 彭诚 邹长春 +1 位作者 肖亮 徐敬领 《科教导刊》 2022年第28期101-104,共4页
为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助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以研究生课程“岩石物理学”为例开展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课程设计。针对“岩石物理学”课程的特点,构建了“问题引导―理论与案例结合”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 为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助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以研究生课程“岩石物理学”为例开展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课程设计。针对“岩石物理学”课程的特点,构建了“问题引导―理论与案例结合”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构建了“情境设置―方案制订―教学与操作―总结”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研究的能力。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科研工作元素,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学 课程设计 科教融合 研究生教育 实验
下载PDF
松科二井火石岭组地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丁玉 邹长春 +13 位作者 彭诚 王稳石 吕庆田 侯贺晟 朱永宜 张金昌 张恒春 丁娱娇 林峰 崔立伟 窦如胜 徐常民 卓坤 杨金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1173,共13页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是针对白垩纪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地球深部资源调查以及基础地质研究等一系列科学问题而实施的科学钻探。松科二井是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的主体钻孔,设计的测井项目齐全,采集了丰富、连续、原位的地球...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是针对白垩纪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地球深部资源调查以及基础地质研究等一系列科学问题而实施的科学钻探。松科二井是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的主体钻孔,设计的测井项目齐全,采集了丰富、连续、原位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本文主要利用该孔的测井资料研究深部火石岭组地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结合实验室岩心核磁共振测试结果,分析不同岩性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火石岭组地层主要发育安山岩、凝灰岩、复成分砾岩和凝灰质泥岩,其中火成岩岩相以爆发相和喷溢相为主,安山岩和复成分砾岩表现为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特征,凝灰岩为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特征,凝灰质泥岩电阻率最低;储层整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但凝灰岩储层小孔和中孔发育,物性相对较好,是较为有利的储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价松辽盆地深部油气资源和地层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二井 岩石物理 地球物理测井 孔隙结构特征 深地勘查工程
下载PDF
基于声波测井的冻土区孔隙型水合物储层水合物饱和度估算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昆 邹长春 +3 位作者 卢振权 李红星 秦臻 葛坤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4-1674,共11页
水合物饱和度参数的准确计算对于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利用超声波测井资料与等效介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评价祁连山冻土区孔隙型水合物储层水合物饱和度变化特征,并在典型孔隙型水合物钻孔DKXX-13进行了应用。基... 水合物饱和度参数的准确计算对于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利用超声波测井资料与等效介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评价祁连山冻土区孔隙型水合物储层水合物饱和度变化特征,并在典型孔隙型水合物钻孔DKXX-13进行了应用。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的弹性波速度模型正演模拟的纵波速度相比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弹性波速度模型更加吻合实际测井纵波速度,可用于分析孔隙型水合物储层的纵波速度特征;通过正演模拟的纵波速度与实际测井纵波速度的对比,识别出X30.0~X30.2m、X30.3~X30.4m、X31.1~X31.6m、X31.7~X31.9m、X32.0~X32.2m井段存在水合物,水合物赋存井段地层的水合物饱和度变化范围为13.0%~85.0%,平均值为61.9%,与标准阿尔奇公式估算结果和现场岩芯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地层测井评价与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冻土区 孔隙型水合物 超声波成像测井 等效介质理论 水合物饱和度
下载PDF
流体饱和储层砂岩超声波纵波速度频散的定量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照 何涛 +2 位作者 杨志强 邹长春 任科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1041,共11页
针对岩芯的实验室超声波测试速度由于频散误差而不能直接用于涠西南凹陷声波测井速度标定的问题,利用涠三段5块不同物性的储层砂岩,通过比较盐水和4种不同密度油作为孔隙流体时的饱和岩样超声波纵波速度变化,优化和完善速度频散机制分... 针对岩芯的实验室超声波测试速度由于频散误差而不能直接用于涠西南凹陷声波测井速度标定的问题,利用涠三段5块不同物性的储层砂岩,通过比较盐水和4种不同密度油作为孔隙流体时的饱和岩样超声波纵波速度变化,优化和完善速度频散机制分析流程,提出和验证样品被喷射流机制统治时的非弛豫湿骨架模量与高压情况下的干骨架模量相当的假设,并探索出一种BISQ理论特征喷射流长度(R)的估计方法。最后建立对涠三段储层砂岩的纵波速度频散进行全频带定量预测的方法,从而能够确定速度频散的机制和大小。通过提出的全频带速度频散预测公式,可将实验室的超声波测试速度校正到不同频率条件,在实际应用中满足测井(中频带)和勘探地震(低频带)的岩石物理分析需求,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砂岩 流体黏度 超声波 速度频散 定量预测
下载PDF
气体水合物生成实验过程动态监测:一种新的ERT方法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洋 陈强 +5 位作者 邹长春 赵金环 彭诚 孙建业 刘昌岭 伍操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3-201,共9页
现阶段适用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采过程获得其空间分布变化的现场监测技术仍不完善。以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为基础,研发一套新的ERT阵列(由两组平行的垂向电极组合而成,每组阵列有24个环形电极)应用于水合物储层动态变化监测模拟实... 现阶段适用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采过程获得其空间分布变化的现场监测技术仍不完善。以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为基础,研发一套新的ERT阵列(由两组平行的垂向电极组合而成,每组阵列有24个环形电极)应用于水合物储层动态变化监测模拟实验。通过开展物理模拟实验,采用新的ERT方法对水合物生成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动态监测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92%的数据标准偏差小于5%,证实该装置获取的电学数据资料具有较高质量。通过对高阻介质模拟实验,发现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对ERT监测结果影响较小,成像结果显示饱含3.5%NaCl溶液的沉积物电阻率约为1Ω·m与阿尔奇公式计算所得电阻率基本一致,验证了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新的ERT方法有效地监测了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电阻率变化,平均电阻率随着水合物的生成从0.95Ω·m增大至1.95Ω·m并观察到"爬壁效应",证明其在水合物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并有助于实现对水合物饱和度空间分布的动态监测。研究成果为开展实验室内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演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也有助于研发现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动态变化监测技术和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电阻率层析成像 物理实验模拟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基于ERT技术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可视化探测模拟实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金环 刘昌岭 +4 位作者 邹长春 陈强 孟庆国 刘洋 卜庆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6-212,共7页
基于电阻率响应特征的储层识别和饱和度估算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开展了沉积物内水合物生成的物理模拟实验,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生... 基于电阻率响应特征的储层识别和饱和度估算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开展了沉积物内水合物生成的物理模拟实验,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生长过程的可视化探测,研究了两种赋存形态水合物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分散状水合物的高值电阻率零散分布,块状水合物的高值电阻率聚集分布;沉积物内的游离气导致块状水合物的电阻率层析成像位置发生偏移;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差异明显,与分散状水合物相比,块状水合物电阻率随着水合物的生成升高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电阻率层析成像 赋存形态 电阻率响应
下载PDF
基于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的浸染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岩石物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伍操为 邹长春 +2 位作者 吴涛 周建平 陶春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3-403,共11页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主要分布于洋中脊,是极具潜力的新型战略资源,其中以浸染型最难识别,探索有效的勘探评价方法必要且紧迫.弛豫时间谱起源于石油勘探中的激发极化测井,在金属矿尤其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中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本征半导体...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主要分布于洋中脊,是极具潜力的新型战略资源,其中以浸染型最难识别,探索有效的勘探评价方法必要且紧迫.弛豫时间谱起源于石油勘探中的激发极化测井,在金属矿尤其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中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将本征半导体极化理论引入原本以薄膜极化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弛豫时间谱中,提出了一种评价浸染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岩石物性尤其是激发极化特性的新方法,并通过理论和岩石物理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价浸染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岩石的激发极化特性,包括对岩石弛豫时间常数、极化率等常规物性的评价,以及岩石中不同极化源的识别,此外还可以确定岩石中金属硫化物的含量和粒径;根据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岩石的弛豫时间谱分为四种典型类型,能够反映多种分布形态的金属硫化物共存时岩石的激发极化特性;断电延时是影响激发极化特性评价的重要因素,稍大的断电延时就会导致浸染型金属硫化物的激发极化效应被大幅低估.该方法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激发极化测井解释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染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 物性评价 激发极化测井 弛豫时间谱 岩石物理实验
下载PDF
楔形管桩沉桩挤土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长春 何杰 +3 位作者 刘孟鑫 熊猛 郭端伟 吴政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为深入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楔形管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挤土效应,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直型管桩与楔形管桩在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差异,着重探讨楔角对楔形管桩沉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楔形管桩贯入阻力曲线呈斜“Z”型,直型管... 为深入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楔形管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挤土效应,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直型管桩与楔形管桩在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差异,着重探讨楔角对楔形管桩沉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楔形管桩贯入阻力曲线呈斜“Z”型,直型管桩贯入阻力在沉桩中后期出现48.5%幅度的减小,楔形侧壁对土体的挤压效应是楔形管桩较大贯入阻力和较高竖向承载力的主要来源;无论径向还是竖向位移,沉桩前期楔形管桩位移较小,位移增长主要在中后期,挤土效应较直型管桩明显,而直型管桩沉桩过程中位移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挤土范围小于一般桩体;楔形管桩桩身应变随沉桩深度和楔角的增加而增大,量值上远大于直型管桩;针对两种桩型“应力集中”现象出现的不同位置,对管桩桩身强度设计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楔形管桩 挤土效应 贯入阻力 土体位移 桩身应变
下载PDF
Study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cycles by well-seismic calibration 被引量:4
19
作者 Xu Jingling Liu Luofu +2 位作者 Wang Guiwen zou changchun Lai J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5-72,共8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fine division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cycles and their change in two-dimensional space as well as lateral extension contrast, we developed a method of wavelet depth-frequency anal...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fine division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cycles and their change in two-dimensional space as well as lateral extension contrast, we developed a method of wavelet depth-frequency analysis. The single signal and composite signal of different Milankovitch cycles ar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simulated composite signal can be separated into single signals of a single frequency cycle. We also develop a well-seismic calibration insertion technology which helps to realize the calibration from th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well to the seismic profile. And then we determine the chang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ectrum cycles in the two-dimensional space. 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in determin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regional sedimentary sequence cycles, underground strata structure and 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sequence cycles wavelet depth-frequency analysis well-seismic calibration spectrum cycles well logging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id density and saturation and sonic wave velocity of rock samples from the WXS Depression,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20
作者 Pei Fagen zou changchun +4 位作者 He Tao Pan Lingzhi Xiao Kun Shi Ge Ren Keyi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3-48,共6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id density and saturation and sonic wave velocity of rock samples taken from the WXS Depress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studied by an oil-water replacement experiment under simula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id density and saturation and sonic wave velocity of rock samples taken from the WXS Depress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studied by an oil-water replacement experiment under simulated in-situ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Two kinds of low-density oils(0.691 and 0.749 g/cm^3) and two kinds of high-density oils(0.834 and 0.873 g/cm^3) were used to saturate the rock samples at different oil-saturation states,and the saturated P- and S-wave velocities were measured.Through Gassmann's equation,the theoretical P- and S-wave velocities were also calculated by the fluid replacement method.With the comparison of the measured values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s, this study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 With the increase of oil satura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water saturation,the P-wave velocity of rock samples saturated by low-density oil increases and the changing rule is in accord with the effective fluid theory;the P-wave velocity of rock samples saturated by high-density oil decreases and the changing rule goes against the theory.(2) With the increase of oil density(namely 0.691→0.749→0.834→0.873 g/cm^3) when oil saturation is unchanged,P-wave velocity increases gradually.(3) The S-wave velocity is always stable an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oil density and saturation.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constrain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and the variation rule of sonic wave velocity is valuable for hydrocarbon identifi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physics SATURATION compressional wave shear wave water drive Gassmann's equation fluid replac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