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倍体异育银鲫新品种“长丰鲫”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忠 梁宏伟 +2 位作者 王忠卫 邹桂伟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3-858,共6页
研究对长丰鲫、彭泽鲫、异育银鲫D系以及红鲫的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肌纤维密度方面,单位面积肌纤维密度长丰鲫最高[(184.26±24.11)fiber/mm^2],其次为彭泽鲫[(149.72±12.51)fiber/mm^2]、异育银鲫D系... 研究对长丰鲫、彭泽鲫、异育银鲫D系以及红鲫的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肌纤维密度方面,单位面积肌纤维密度长丰鲫最高[(184.26±24.11)fiber/mm^2],其次为彭泽鲫[(149.72±12.51)fiber/mm^2]、异育银鲫D系[(134.45±15.96)fiber/mm2]和红鲫[(119.85±22.86)fiber/mm^2]。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方面,长丰鲫、彭泽鲫和异育银鲫D系无明显区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n≥3),长丰鲫含量最高(24.2%),依次为彭泽鲫(14.4%),异育银鲫(11.3%)和红鲫(8.3%)。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长丰鲫含量最高(10.3%),依次为红鲫(4.9%)、彭泽鲫(4.5%)和银鲫(2.9%);花生四烯酸(AA)长丰鲫含量最高(8.3%),依次为彭泽鲫(5.1%)、银鲫(3.8%)和红鲫(0.6%)。结果表明,长丰鲫新品种在所检测的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指标方面,优于彭泽鲫、异育银鲫D系和红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丰鲫 肌肉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鲢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与生长性状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丹 邹桂伟 罗相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500,共7页
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卵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多态EST-SSR标记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测序组装总Unigene 77129个, SSR共24458个,占所测EST数据的31.7%。鲢包... 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卵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多态EST-SSR标记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测序组装总Unigene 77129个, SSR共24458个,占所测EST数据的31.7%。鲢包含SSR的EST序列主要有二碱基、三碱基、四碱基和五碱基组成。二碱基中, AC含量最丰富;(2)随机挑选175条EST序列设计SSR引物,筛选出多态EST-SSR标记36个, Blast结果显示有10条已知基因功能;(3)全同胞家系检测结果显示有两个标记与鲢的生长性状相关。SCE26与体长和体重显著相关(P<0.05), SCE65与肥满度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将为鲢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SSR 分子标记 家系 生长性状
下载PDF
从公共数据库中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开发15条黄金鲈EST-SSR标记(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丹 姚红 +2 位作者 王卫民 邹桂伟 王汉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6-1193,共8页
黄金鲈是美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淡水经济型鱼类。TypeⅠ型标记对于比较作图和遗传学研究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黄金鲈的TypeⅠ标记数量相当少。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挖掘黄金鲈的TypeⅠ型即EST-SSR标记。实验结果分析了2... 黄金鲈是美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淡水经济型鱼类。TypeⅠ型标记对于比较作图和遗传学研究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黄金鲈的TypeⅠ标记数量相当少。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挖掘黄金鲈的TypeⅠ型即EST-SSR标记。实验结果分析了21968条EST序列,约14.4%的序列包含不同类型的核心重复单元。CA重复是最丰富的二碱基重复单元。从中挑选62条包含SSR的EST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得到15对多态的微卫星位点。群体遗传学参数显示15对EST-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4—19(平均数为9),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范围分别为0.103—0.929和0.116—0.934,有4个位点偏离HWE平衡。研究得到的EST-SSR标记适用于黄金鲈的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作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鲈 EST 微卫星 EST-SSR 基因注释
下载PDF
鲢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4
作者 罗相忠 时乐 +4 位作者 沙航 李晓晖 梁宏伟 邹桂伟 崔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5,共9页
为分析湘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长丰鲢(H.molitri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筛选与其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应用96对微卫星引物,使用普通PCR扩增与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在湘江鲢和长丰鲢2个群体中共筛选到13个多态性较高的... 为分析湘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长丰鲢(H.molitri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筛选与其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应用96对微卫星引物,使用普通PCR扩增与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在湘江鲢和长丰鲢2个群体中共筛选到13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基于这些微卫星标记并对湘江鲢和长丰鲢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湘江鲢和长丰鲢的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处于中度多态,PIC均值分别为0.422、0.440,表明两个鲢群体均具有中等多态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湘江鲢筛选出8个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长丰鲢筛选出2个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位于染色体LG5上的位点P086和位于染色体LG23上的位点P041均在两个鲢群体中找到显著相关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长丰鲢(H.molitrix)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CO I和Cytb DNA条形码在鲌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利华 罗相忠 +4 位作者 王丹 李伟 李忠 邹桂伟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8,共7页
为探究线粒体CO I和Cyt b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鲌属鱼类鉴定中的可行性,分别扩增达氏鲌(Culter dabryi)、海南鲌(C.recurviceps)、尖头鲌(C.oxycephalus)、蒙古鲌(C.mongolicus)、拟尖头鲌(C.oxycephaloides)和翘嘴鲌(C.alburnus)六种鲌... 为探究线粒体CO I和Cyt b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鲌属鱼类鉴定中的可行性,分别扩增达氏鲌(Culter dabryi)、海南鲌(C.recurviceps)、尖头鲌(C.oxycephalus)、蒙古鲌(C.mongolicus)、拟尖头鲌(C.oxycephaloides)和翘嘴鲌(C.alburnus)六种鲌属鱼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 I)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的基因片段,并对六种鲌属鱼类同源序列的碱基组成、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以及系统进化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645 bp的CO I基因片段中,A、T、G、C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5.65%、28.18%、18.33%和27.84%;长度为970 bp的Cyt b序列片段中,A、T、G、C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7.97%、27.93%、14.53%和29.57%。基于CO I基因序列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3.54%,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17%,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20.82倍;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5.92%,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18%,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32.89倍。基于CO I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显示除尖头鲌与拟尖头鲌外,其余4种鲌均形成独立分支,而基于Cyt b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六种鲌属均能独立形成分支,鲌属六种鱼能够进行有效区分,将CO I和Cyt b作为DNA条形码进行鲌属鱼类的物种鉴定是可行的,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鉴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鲌属 COI CYTB 物种鉴定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低氧-复氧胁迫对鲢抗氧化酶活性及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美东 凌晨 +5 位作者 沙航 陈梦 王丹 罗相忠 邹桂伟 梁宏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8-506,共9页
为探究低氧-复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抗氧化酶活性及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对鲢进行急性低氧、持续低氧及复氧实验,进而分析血清、心脏和肝脏中不同抗氧化酶和SODs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急性低... 为探究低氧-复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抗氧化酶活性及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对鲢进行急性低氧、持续低氧及复氧实验,进而分析血清、心脏和肝脏中不同抗氧化酶和SODs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急性低氧胁迫后,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均呈上升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持续低氧胁迫后,血清中T-AOC和GSH-PX活性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心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但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低于常氧水平(P<0.05);肝脏中SOD活性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且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也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复氧后,血清、心脏和肝脏中T-AOC、SOD、CAT和GSHPX活性均能恢复至常氧水平,且心脏和肝脏中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也能恢复至常氧水平,但肝脏中Mn-SOD基因表达恢复至常氧水平较在心脏中所需时间更少。因而,鲢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保护自身免受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研究为解析低氧胁迫下鲢抗氧化应激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胁迫 抗氧化酶 Cu/Zn-SOD基因 Mn-SOD基因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鲢抗氧化酶活性及SOD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凌晨 张美东 +3 位作者 沙航 邹桂伟 罗相忠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及对相关基因的影响,将体重(200±12.4)g的鲢放置于密闭水箱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在常氧[溶氧为(6.42±0.3)mg/L]、浮头[溶氧为(0.76±0....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及对相关基因的影响,将体重(200±12.4)g的鲢放置于密闭水箱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在常氧[溶氧为(6.42±0.3)mg/L]、浮头[溶氧为(0.76±0.03)mg/L]、半窒息[溶氧为(0.58±0.06)mg/L]和窒息[溶氧为(0.27±0.06)mg/L]时分析血液、鳃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s)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逐渐增加,CAT活力在半窒息时显著升高,GPX无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相比其他组均显著降低;肝脏中SOD、CAT酶活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窒息组时酶活力显著降低,GPX无明显变化。肝脏中Cu/Zn-SOD mRNA表达量在浮头和窒息时相比于常氧组有显著差异,鳃中Cu/Zn-SOD表达量在低氧胁迫组均显著低于常氧组;Mn-SOD基因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在半窒息时显著降低;鳃中Mn-SOD在浮头时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后趋于平稳。鲢对低氧胁迫产生氧化应激,但其可以通过自身的抗氧化系统进行调节,而当溶解氧过低时机体出现损伤,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低氧胁迫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Cu/Zn-SOD MN-SOD
下载PDF
长江中游鳙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沙航 罗相忠 +1 位作者 邹桂伟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了解长江中游鳙(Aristichthys nobilis)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游石首、监利和长沙3个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8个为高度多态位点,4对为中度多态位点,群体的观察杂合... 为了解长江中游鳙(Aristichthys nobilis)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游石首、监利和长沙3个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8个为高度多态位点,4对为中度多态位点,群体的观察杂合度(Ho)为0.398~0.778,期望杂合度(He)为0.425~0.919,多态含量信息(PIC)为0.371~0.907,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95.60%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4.40%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44),石首和监利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小(Fst=0.00253),遗传距离最近(d=0.0319),监利和长沙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均最大(Fst=0.02369,d=0.0766)。结果表明长江中游三个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长江中游干流群体与长沙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长江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A RAPID PCR-QUALITY DNA EXTRACTION METHOD IN FISH
9
作者 LI Zhong LIANG Hong-Wei zou gui-wei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5-367,共3页
PCR has been a general preferred method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in fish,and previous research have enabled us to extract and purify PCR-quality DNA templates in laboratories [1-4].The same problem among these procedur... PCR has been a general preferred method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in fish,and previous research have enabled us to extract and purify PCR-quality DNA templates in laboratories [1-4].The same problem among these procedures is waiting for tissue digesting for a long time.The overabundance time spent on PCR-quality DNA extraction restricts the efficiency of PCR assay,especially in large-scale PCR amplification,such as SSR-based genetic-mapping construction [5,6],identification of germ plasm resource[7,8] and evolution research [9,10],etc.In this study,a stable and rapid PCR-quality DNA extraction method was explored,using a modified alkaline lysis protocol.Extracting DNA for PCR only takes approximately 25 minutes.This stable and rapid DNA extraction method could save much laboratory time and promo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quality DNA Fin of fish SSR MITOCHONDRI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