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音涡轮转子叶尖间隙内流动分析与建模
1
作者 轩笠铭 邹正平 曾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74-2384,共11页
为明确跨音涡轮叶尖泄漏流动机理,进一步提升涡轮效率,对跨音条件下叶顶喷气对平叶尖及凹槽叶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跨音条件下平叶尖及凹槽叶尖间隙内部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跨音条件下,叶顶喷气可以增加平叶尖叶栅的气动效率,... 为明确跨音涡轮叶尖泄漏流动机理,进一步提升涡轮效率,对跨音条件下叶顶喷气对平叶尖及凹槽叶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跨音条件下平叶尖及凹槽叶尖间隙内部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跨音条件下,叶顶喷气可以增加平叶尖叶栅的气动效率,而刮削涡仍是凹槽内的主控流动结构;喷气流量的增加对平叶尖的总泄漏流量影响有限,但会增加凹槽叶尖的总泄漏流量。在更高负荷情况下,平叶尖间隙内呈跨音速流动特征,具体状态与叶片负荷、叶片厚度有关;凹槽叶尖条件下,泄漏流动在吸力侧肋条上方快速膨胀至超声速状态。基于此,建立可用于跨音条件下的泄漏流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涡轮 泄漏流动 叶尖间隙 叶顶喷气 流动模型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邹正平 王一帆 +3 位作者 姚李超 刘火星 许鹏程 李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43-1677,共3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闭式布莱顿循环凭借高热效率、高紧凑性和高经济-环保性等优势,已成为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详细介绍了工作原理、优势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循环总体热力、超临...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闭式布莱顿循环凭借高热效率、高紧凑性和高经济-环保性等优势,已成为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详细介绍了工作原理、优势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循环总体热力、超临界工质叶轮机、紧凑高效换热器、控制及储热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工程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分析表明,循环总体热力设计阶段应涵盖部件低维性能分析,以评估部件性能指标的可实现性,并综合考虑全寿命周期性能、紧凑性、经济性等指标。工质的剧烈物性变化导致叶轮机与换热器内部特殊流动与换热机理,需发展充分考虑工质特殊物性影响的叶轮机和紧凑换热器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机器深度学习相结合构建不同工质叶轮机相似方法,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叶轮机气动性能试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此外,鲁棒高效的控制策略可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有效可靠调控,而集成新型介质储热技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系统将为高温光热发电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 闭式布莱顿循环 热力建模与分析 叶轮机 紧凑高效换热器
下载PDF
强预冷发动机新型热力循环布局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正平 王一帆 +2 位作者 杜鹏程 南向谊 马元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6期62-75,共14页
为兼顾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的比冲及系统复杂度,提出了一种耦合闭式氦循环的强预冷发动机新型热力循环布局。该热力循环采用空气适度预冷,闭式氦循环采用较为简单的二支路分流冷却压缩方式。在支路1中,使用较少的液氢即可保证氦被冷却... 为兼顾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的比冲及系统复杂度,提出了一种耦合闭式氦循环的强预冷发动机新型热力循环布局。该热力循环采用空气适度预冷,闭式氦循环采用较为简单的二支路分流冷却压缩方式。在支路1中,使用较少的液氢即可保证氦被冷却至低温以便于压缩,可提高闭式循环增压比进而增加闭式循环输出功率;在支路2中,利用温度相对较低的氢气对预冷器出口分流的部分高温氦冷却,保证支路1和支路2掺混后的氦温度满足预冷器要求。对该新型强预冷发动机的设计点性能进行了参数化影响分析及优化设计,马赫数5工作点比冲可达3287 s。通过旁路冲压当量比和喷管喉道面积的调节,可保证进气道、预冷涡轮通道和旁路冲压通道的匹配工作,且能实现冷却与燃烧所需燃料量的平衡;通过对闭式氦循环基准压力的调节可实现发动机推力的有效调节,且各主要部件均能匹配稳定工作。沿典型飞行轨迹的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表明,在马赫数0~5工作范围内,该新型强预冷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推力和比冲性能;且闭式氦循环较为简单,利于工程实现,该新型热力循环布局可为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设计提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强预冷发动机 热力循环 闭式氦循环 总体性能 控制规律
下载PDF
微小尺度通道内超临界甲烷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辉 汝卓霖 +1 位作者 邹正平 周双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3-520,共8页
研究微小尺度通道内超临界甲烷的传热特性对于碳氢燃料预冷器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实验方法探究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量以及系统压力等边界条件对微细圆管内超临界甲烷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数值方法分析了跨临界传热强... 研究微小尺度通道内超临界甲烷的传热特性对于碳氢燃料预冷器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实验方法探究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量以及系统压力等边界条件对微细圆管内超临界甲烷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数值方法分析了跨临界传热强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当超临界甲烷温度接近拟临界温度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传热强化现象,且质量流量和系统压力变化对换热系数峰值的影响更大。传热强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拟临界点附近较大的径向密度梯度导致了浮升力的产生,进而在浮升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生成二次流,增强了流体掺混;二是此处的超临界甲烷定压比热急剧增加,增强了自身的载热能力。最终,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微细圆管内超临界甲烷对流换热预测的经验关联式,以期为碳氢燃料预冷器精细化设计提供模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超临界流体 甲烷 微细圆管
下载PDF
无卤阻燃型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邹政平 肖啸 +2 位作者 田杰 汤林静 张富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从两大类无卤阻燃型环氧树脂,即添加型阻燃环氧树脂和反应型阻燃环氧树脂的应用研究出发,综述了其阻燃效果和阻燃机理。无卤阻燃型环氧树脂因具有优异的特性成为研究热点,但依旧存在耐热、耐烧蚀、阻燃性能差的缺陷,不能适用于对性能要... 从两大类无卤阻燃型环氧树脂,即添加型阻燃环氧树脂和反应型阻燃环氧树脂的应用研究出发,综述了其阻燃效果和阻燃机理。无卤阻燃型环氧树脂因具有优异的特性成为研究热点,但依旧存在耐热、耐烧蚀、阻燃性能差的缺陷,不能适用于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工作环境。基于相关模拟和实验研究,从阻燃环氧树脂特性出发深入探究了其在阻燃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阻燃 研究进展 无卤阻燃
下载PDF
DNTF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邹政平 赵凤起 +2 位作者 张明 田杰 王晓飞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6,22,共7页
从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的能量特性出发,系统综述了DNTF在混合炸药、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CMDB)和发射药中的应用研究。DNTF优异的熔铸性能使其可作为新型熔铸载体用于熔铸混合炸药中,以提升炸药的能量特性。此外,高能量密度材... 从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的能量特性出发,系统综述了DNTF在混合炸药、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CMDB)和发射药中的应用研究。DNTF优异的熔铸性能使其可作为新型熔铸载体用于熔铸混合炸药中,以提升炸药的能量特性。此外,高能量密度材料DNTF的引入,不仅可显著提升改性双基推进剂和发射药的能量特性,还可有效改善CMDB的燃烧和力学性能。对DNTF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以下几点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DNTF的制备工艺优化,以满足工程化应用需求;基于安全性考虑的DNTF基混合炸药配方优化设计;DNTF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晶析现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 力学性能 高能量密度材料 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
下载PDF
超流氦低温恒温器冷质量准直调节及低温变形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瑞雄 邹正平 +3 位作者 朱洪岩 常正则 葛锐 李少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9-1984,共6页
为满足超导射频腔及超导磁体低温下的加速器准直精度要求,对超流氦低温恒温器冷质量的准直调节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对冷质量的低温位移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获得其在2 K超流氦温区的位移变形量,利用拉伸丝型位移监测仪(WPM)在线测量数据... 为满足超导射频腔及超导磁体低温下的加速器准直精度要求,对超流氦低温恒温器冷质量的准直调节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对冷质量的低温位移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获得其在2 K超流氦温区的位移变形量,利用拉伸丝型位移监测仪(WPM)在线测量数据来验证模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模拟值与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底部支撑型式低温恒温器的准直调节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流氦 低温恒温器 低温位移 拉伸丝型位移监测仪 准直
下载PDF
计及机匣相对运动的涡轮叶片叶顶凹槽流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杜金霖 邹正平 +2 位作者 黄霖 轩笠铭 王元鹏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5,82,共15页
叶尖泄漏流是造成航空发动机涡轮内部损失的重要因素,而凹槽叶尖是控制叶尖泄漏流的有效手段,准确了解凹槽内的流动结构有助于认识泄漏流的流动规律和泄漏损失的物理机制。为了详细研究考虑机匣相对运动时叶尖凹槽腔内流动结构变化及其... 叶尖泄漏流是造成航空发动机涡轮内部损失的重要因素,而凹槽叶尖是控制叶尖泄漏流的有效手段,准确了解凹槽内的流动结构有助于认识泄漏流的流动规律和泄漏损失的物理机制。为了详细研究考虑机匣相对运动时叶尖凹槽腔内流动结构变化及其对泄漏流的影响,搭建了可模拟机匣相对运动的低速平面叶栅实验台,该实验台可以进行不同叶型、不同叶顶结构以及不同攻角等因素的研究。采用PIV技术设计了一种可以在机匣相对运动时对凹槽腔内流动进行测量的可视化测量方法。使用该测量方法捕捉到了凹槽腔内旋涡的流动结构,结合数值结果分析了不同机匣运动状态下凹槽腔内流动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刮削涡在凹槽腔内形成类似气动篦齿的封严效果,减小了间隙出口有效流通面积,降低了凹槽叶尖的射流系数,从而达到了控制泄漏流动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负荷分布和凹槽几何能够提升刮削涡的堵塞效果并扩大控制范围;均匀加载叶片使用叶尖凹槽时控制泄漏流的效果更加明显;径向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叶顶凹槽内部流动结构的产生和演化,从而改变凹槽叶尖控制叶尖泄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栅 机匣运动 凹槽叶尖 泄漏流动 PIV
下载PDF
低压涡轮在工作剖面内的多学科耦合仿真
9
作者 张云达 邹正平 姚李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4-1384,共11页
在涡轮的典型工作剖面内,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两种多学科耦合求解方式对某二级低压涡轮部件进行仿真,比较不同求解方式所预测的涡轮气动热力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工作剖面内局部几何的形变规律以及局部形变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学科... 在涡轮的典型工作剖面内,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两种多学科耦合求解方式对某二级低压涡轮部件进行仿真,比较不同求解方式所预测的涡轮气动热力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工作剖面内局部几何的形变规律以及局部形变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学科耦合作用对低叶高位置叶型负荷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影响规律与不同工况密切相关。考虑固体域热传导和形变的多学科耦合求解方式所预测的效率值更高。随着涡轮功率的提升,级间轮缘间歇和封严篦齿间隙的改变会导致更多封严冷气聚集在前腔中,影响盘腔内的流动结构,削弱了燃气入侵现象,实现盘腔内更好的冷却和封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耦合 低压涡轮 工作剖面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热力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帆 邹正平 陈懋章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1-77,共37页
先进动力系统是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核心支撑,其中,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动力方案,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深入研究强预冷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掌握发动机热力循环工作特性对发动机的方案设计至关重要。本... 先进动力系统是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核心支撑,其中,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动力方案,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深入研究强预冷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掌握发动机热力循环工作特性对发动机的方案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热力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发动机热力循环建模分析方法、性能分析手段、典型强预冷发动机热力循环方案研究等。其中,根据热力循环方案的显著差异,分别介绍了开式直接预冷循环及中间介质闭式预冷热力循环。已有研究表明,对于开式直接预冷循环,燃料类型是决定其性能的根本,提升燃料的热沉是提升发动机性能的重要途径。对于中间介质闭式预冷热力循环,发动机的比冲、单位推力等性能与闭式循环系统的复杂性存在一定的矛盾。整体来看,需继续开展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核心部件的研究,提炼更加准确的部件性能模型,完善部件尺寸、重量等估算模型,实现对于发动机比冲、单位推力、推重比等整机性能参数的准确评估,支撑高可行性的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热力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强预冷发动机 组合动力 热力循环构型 控制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管材胀形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正平 张猛 郎利辉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33-544,共12页
相较于传统材料性能测试试验,管材液压胀形试验能更准确的复现管材在流体面力作用下的材料流动及硬化规律。针对传统测量方法中存在的破裂冲击及轴向轮廓测量难等现象,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3D-DIC)对5A02铝合金管材胀形试验进行测量... 相较于传统材料性能测试试验,管材液压胀形试验能更准确的复现管材在流体面力作用下的材料流动及硬化规律。针对传统测量方法中存在的破裂冲击及轴向轮廓测量难等现象,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3D-DIC)对5A02铝合金管材胀形试验进行测量。建立了管材自由区域的力学模型,给出了自由区域壁厚分布计算的一般方法,获取了5A02铝合金管材的本构方程,并采取有限元方法对上述结果进行对照验证。结果表明,采取幂指数形式的本构方程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轮廓最大相对误差误差小于1.5%,壁厚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最后,通过控制自由区域的长径比获得了5A02管材左侧成形极限曲线(F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胀形试验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 本构方程 壁厚分布 成形极限曲线
原文传递
涡轮动叶凹槽叶尖流动传热机理及建模研究进展
12
作者 邹正平 轩笠铭 付超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60-2573,共14页
针对凹槽叶尖流动机理及组织方法,考虑冷却的凹槽叶尖气动与传热特征分析和凹槽叶尖泄漏流动的模化等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已有的研究表明:凹槽内部的流动对传热有明显的影响;凹槽内的冷却气与泄漏流动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针对凹槽叶尖流动机理及组织方法,考虑冷却的凹槽叶尖气动与传热特征分析和凹槽叶尖泄漏流动的模化等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已有的研究表明:凹槽内部的流动对传热有明显的影响;凹槽内的冷却气与泄漏流动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合理的凹槽形状和喷气孔位置可以有效提升叶尖的气动效率并降低热负荷;叶尖的加工和气动参数的不确定性会显著影响凹槽叶尖性能;通过对凹槽内流动结构进行模化,得到的考虑喷气的可压缩条件下的凹槽叶尖性能预测模型经过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可以有效评估凹槽叶尖性能,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 凹槽叶尖 泄漏流动 流动组织 传热特性 不确定性 流动建模
原文传递
叶顶喷气对凹槽叶尖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轩笠铭 邹正平 +3 位作者 赵强 黄霖 杜金霖 陈云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0-1041,共12页
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通过相似变换得到的低速叶型进行研究,探讨叶尖机匣相对运动条件下,叶顶喷气对凹槽叶尖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喷气对平叶尖的气动性能影响有限,但会降低凹槽叶尖效率;在相同喷气条件下,使用凹... 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通过相似变换得到的低速叶型进行研究,探讨叶尖机匣相对运动条件下,叶顶喷气对凹槽叶尖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喷气对平叶尖的气动性能影响有限,但会降低凹槽叶尖效率;在相同喷气条件下,使用凹槽叶尖相比于使用平叶尖可降低20%的叶尖泄漏损失;泄漏流在凹槽内部的能量耗散主要来自于泄漏流动与凹槽涡和刮削涡的相互作用,在喷气条件下,刮削涡仍然是泄漏流动的主要控制结构。喷气位置对凹槽叶尖性能有显著的的影响;在靠近吸力侧和前缘布置喷气孔,有利于凹槽气动性能的提升;基于以上研究,建立可用于凹槽叶尖的泄漏流动损失模型,新模型相比Denton模型误差降低了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槽叶尖 叶尖泄漏流动 叶顶喷气 气动性能 流动机理 损失模型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Squealer Geometry of Turbine Blade Tip on the Tip-Leakage Flow and Loss 被引量:4
14
作者 ZENG Fei ZHANG Weihao +2 位作者 WANG Yufan CAO Xia zou zhengpi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376-1387,共12页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tip-leakage flow and lo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ip-leakage flow in a transonic high press...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tip-leakage flow and lo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ip-leakage flow in a transonic high pressure turbine with a squealer tip is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The impacts of squealer geometric,such as the inclined pressure side rim and squealer rim width,on the vortex structure in the gap and tip-leakage loss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raping vortex inside the cavity plays the role of aero-labyrinth seal,and forms interlocking sealing labyrinth structure with the rims on both sides,which has an effective sealing effect on the tip-leakage flow.The inclined pressure side squealer rim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ure side squealer corner vortex,which is beneficial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range of the scraping vortex and enhance the sealing effect on the tip-leakage flow.The increase of the suction side squealer rim width reduces the effective flow area at the gap exit,which is conducive to reduction of the tip-leakage flow rate and tip-leakage loss.However,the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 side squealer rim width strengthens the pressure side squealer corner vortex and limits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scraping vortex,caus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control of tip-leakage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NE squealer tip tip-leakage flow squealer width tip-leakage loss
原文传递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investigations of turbine vane based on transition models 被引量:5
15
作者 Zhang Hongjun zou zhengping +2 位作者 Li Yu Ye Jian Song Songh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90-897,共8页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of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proc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diction of turbine blade temperature field. Based on the Abu-Ghannam and Shaw (AGS) and c-Re h transition models, a ...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of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proc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diction of turbine blade temperature field. Based on the Abu-Ghannam and Shaw (AGS) and c-Re h transition models, a 3D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solver is developed, where the fluid domain is discretized by multi-block structured grids, and the solid domain is discretized by unstructured grids. At the unmatched fluid/solid interface, the shape function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ensur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heat flux. Then the shear stress transport (SST) model, SST & AGS model and SST & c-Re h model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ark II turbine va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ull turbulence model (SST model), the transition models could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t the laminar zone near the blade leading edge. Compared with the AGS transition model, the c-Re h model could predict the transition onset location induced by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more accurately,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field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 and c-Re h transition models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 acteristics Temperature prediction accuracy Transition flow
原文传递
A novel multi-fidelity coupled simulation method for flow systems 被引量:1
16
作者 Wang Peng Zheng Yun +2 位作者 zou zhengping Qi Lei Zhou Zhi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68-875,共8页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ystems with various complex components, the traditional one-dimensional (1D) network method has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ime consuming and the CFD method has its absolute a...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ystems with various complex components, the traditional one-dimensional (1D) network method has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ime consuming and the CFD method has its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detailed flow capturing. The proper coupling of th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dimensional methods can strike balance well between time cost and accuracy and the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whole design cycle for the flow systems in modern machines. A novel multi-fidelity coupled simulation method with numerical zooming is developed for flow systems. This method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one-,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codes for various components. Coupled iterative process for the different dimensional simulation cycles of sub-systems is performed until the concerned flow variables of the whole system achieve convergence. Numerical zooming is employed to update boundary data of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alities. Based on this method, a highly automatic, multi-discipline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integrated zooming is develop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Y-Junction and the air system of a jet engine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solution method. They indicate that this type of multi-fidelity simulation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for the flow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flow system Coupling Jet engine Multi-fidelity Zoom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