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对旱作春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嘉男 李玲玲 +6 位作者 谢军红 王林林 郭喜军 康彩睿 刘畅 zechariah effah 王进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3-1500,共8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提高春小麦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依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2001年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于2019年研究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免耕秸秆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四种耕作措施... 为探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提高春小麦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依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2001年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于2019年研究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免耕秸秆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四种耕作措施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相关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峰值,保护性耕作延缓了花后叶片衰老,其中NTS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乳熟期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耕作措施对开花期小麦旗叶RuBP羧化酶活性没有影响,但在灌浆期免耕和秸秆还田均提高了RuBP羧化酶活性,其中NTS处理的RuBP羧化酶活性是T处理的1.95倍;秸秆覆盖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影响显著,NTS处理可有效改善春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光合性能,其中NTS处理的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比T处理分别提高了19.2%、30.7%、23.0%;免耕处理(NT和NTS)下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较耕作处理(T和TS)提高了41.7%,秸秆还田处理(TS和NTS)花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不还田处理(T和NT)分别提高了71.2%和35.7%;NTS处理有效促进了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显著增加了穗数和千粒重,使产量较T处理提高了18.7%。因此,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应用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促进春小麦旗叶花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分配,延缓灌浆后期叶片衰老和叶绿素降解,协调和优化光合性能、光合时间、光合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RUBP羧化酶 光合作用 叶面积 产量
下载PDF
旱作春小麦旗叶生理生化特征及籽粒灌浆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敏 谢军红 +4 位作者 李玲玲 zechariah effah 刘雪宁 杜常亮 王进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7-5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旗叶生理生化特征与籽粒灌浆特性,为春小麦氮素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依托于2003年建立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0(N_(1))、52.5(N_(2))、105(N_(3))、157.5(N_(4))和210 kg/hm^(...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旗叶生理生化特征与籽粒灌浆特性,为春小麦氮素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依托于2003年建立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0(N_(1))、52.5(N_(2))、105(N_(3))、157.5(N_(4))和210 kg/hm^(2)(N_(5))5个施氮水平下旗叶光合特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施氮增加了小麦旗叶SPAD值,N_(3)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最高、胞间CO_(2)浓度最低.开花期和花后第7天,N_(3)处理的旗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N_(4)、N_(5)处理.N_(3)在维持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灌浆速率、延长了快增期持续时间,其千粒质量较N_(4)、N_(5)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0.5%和8.7%.N_(3)处理的籽粒产量达2550 kg/hm^(2),与回归分析所得理论最高籽粒产量一致,分别较N_(4)、N_(5)增产5%、14%.春小麦产量与旗叶SPAD、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与灌浆参数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与灌浆参数可作为氮素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参数,陇中旱农区春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春小麦 旗叶生理生化 灌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康云强 李玲玲 +3 位作者 谢军红 张健 杜常亮 zechariah effah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以6种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HN12PZ16-2’‘、HN12PZ16-65’和‘平试8’,甘蓝型冬油菜‘QL-GAU-201’‘、QL-GAU-196’和‘低(1)-19’)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陇中地区的越冬率...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以6种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HN12PZ16-2’‘、HN12PZ16-65’和‘平试8’,甘蓝型冬油菜‘QL-GAU-201’‘、QL-GAU-196’和‘低(1)-19’)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陇中地区的越冬率、防风蚀效应、产量及含油量。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由于冬前根冠比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越冬存活率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越冬率最高,达88.33%。白菜型油菜由于较高的株高和千粒重,产量和含油量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产量(2937.00 kg/hm2)和含油量(43.67%)均最高。冬油菜冬前干物质积累量高,提高了农田起动风速,显著降低农田风蚀量,6个冬油菜品种农田土壤风蚀量较露地下降了88.77%~92.79%。因此‘,HN12PZ16-65’在陇中地区有较强的抗旱性,越冬率高,产量和含油量好,适应性好,且具有良好的防风蚀效应,适于陇中旱农区防风蚀越冬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适应性 防风蚀效应 越冬率 含油量
下载PDF
Integrating microRNAs and mRNAs reveals the hormones synthe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maize under different N rates
4
作者 YUE Kai LI Ling-ling +5 位作者 XIE Jun-hong zechariah effah Sumera ANWAR WANG Lin-lin MENG Hao-feng LI Lin-zh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673-2686,共14页
The effect of nitrogen(N)fertiliz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kernels has yet to be fully explored.MicroRNA-mRNA analyses could help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kernels respond to N.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orp... The effect of nitrogen(N)fertiliz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kernels has yet to be fully explored.MicroRNA-mRNA analyses could help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kernels respond to N.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and transcriptomic changes in maize kernels under different N rates(0,100,200,and 300 kg ha–1).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creasing N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aize grains’fresh and dry weight until N reached 200 kg ha–1.Higher levels of indole-3-acetic acid,cytokinin,gibberellin,and a lower level of ethylene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N applications.We obtained 3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in hormone synthesis and transduction,and 9 DEGs were regulated by 14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croRNAs(DEMIs)in 26 pairs.The candidate DEGs and DEMI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for manipulating grain filling under different N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kernels PHYTOHORMONE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icro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