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声速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余立 杨兴华 +2 位作者 寇西平 曾开春 吕彬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533,共8页
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 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动。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主动减振系统使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俯仰一、二阶阻尼比分别提高20.8倍和12.8倍。风洞试验结果显示,法向力和俯仰力矩振动幅度分别下降71.0%和57.5%,风洞试验结果还表明主动减振系统对气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主动减振系统在多个模型的风洞试验中也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减振性能和模型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模型振动 阻尼 压电陶瓷作动器
下载PDF
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结构作动器效率定量表征与提升研究
2
作者 曾开春 欧阳炎 +2 位作者 寇西平 余立 杨兴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66-175,191,共11页
提升作动器效率是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结构设计的首要目标。基于风洞试验、地面模态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提取了高速风洞模型尾支撑结构振动特征及振动控制过程中各部件的运动、变形模式,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控制耦合模型,发展了适用于主... 提升作动器效率是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结构设计的首要目标。基于风洞试验、地面模态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提取了高速风洞模型尾支撑结构振动特征及振动控制过程中各部件的运动、变形模式,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控制耦合模型,发展了适用于主动减振结构设计的作动器效率表征方法。以双弹性铰链形式的典型主动减振结构为对象,从一组标称设计参数出发,研究作动器效率对弹性铰链的几何、位置及刚度参数敏感性特征,探索提升作动器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性铰链的几何参数和位置参数对主动减振系统作动器效率影响均呈现非线性、非单调特征;而采用弹性铰链的拉伸刚度和弯曲刚度作为变量,获得的影响规律在主要设计域中呈现近似线性特征,便于进行弹性铰链改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模型振动 主动振动控制 弹性铰链 作动器效率
下载PDF
跨声速风洞试验模型主动减振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开春 寇西平 +2 位作者 杨兴华 余立 查俊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针对跨声速风洞试验模型支撑结构,采用压电作动器嵌入支杆,形成一体化主动减振系统来抑制模型在风洞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分析了模型支撑结构在风洞试验过程中的振动特性和主动减振系统的控制原理,建立了压电作动器/风洞模型支撑结构相互... 针对跨声速风洞试验模型支撑结构,采用压电作动器嵌入支杆,形成一体化主动减振系统来抑制模型在风洞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分析了模型支撑结构在风洞试验过程中的振动特性和主动减振系统的控制原理,建立了压电作动器/风洞模型支撑结构相互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态可控性理论及模态价值理论,给出了主动减振结构控制能力的定量描述方法,构建了能够表征系统各受控模态可控性的优化设计目标函数。最后,针对一个简化的风洞试验模型主动减振结构,建立了动力学解析模型,给出了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表达和约束指标,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给出的方法对主动减振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在满足约束指标要求前提下,显著提高压电作动器对系统各受控模态的可控性,进而提高系统的减振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模型振动 压电作动器 结构优化 主动振动控制
原文传递
全模颤振风洞试验三索悬挂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振军 闫昱 +1 位作者 曾开春 赵治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2-282,共11页
全模颤振风洞试验需要通过软支撑系统模拟飞行器的自由飞行状态并调整模型姿态达到配平状态。参考NASA双索悬挂方案,提出了一种两电机驱动的三索悬挂系统,利用后方两索的同向/反向联动实现模型俯仰和滚转姿态的调整,利用弹簧刚度以及钢... 全模颤振风洞试验需要通过软支撑系统模拟飞行器的自由飞行状态并调整模型姿态达到配平状态。参考NASA双索悬挂方案,提出了一种两电机驱动的三索悬挂系统,利用后方两索的同向/反向联动实现模型俯仰和滚转姿态的调整,利用弹簧刚度以及钢绳张力设计实现支撑频率要求。基于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包括飞行器刚体模型、柔性索、滑轮、弹簧、气动力模型、伺服电机控制在内的复杂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变长度索单元描述钢绳,利用不约束物质坐标的索结点约束描述钢绳与滑轮相互作用,利用索结点物质输运速度约束描述伺服电机绞盘,利用飞行力学的气动力模型描述吹风下的气动力。基于该模型,通过小扰动响应辨识研究了弹簧刚度、钢绳张力、连接点位置等因素对支撑频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系统姿态调整能力,俯仰调整范围达到-12.5°~12.5°,滚转调整范围达到-45°~45°。采用滑轮处电位计测量的钢绳相对位移作为反馈信号,基于设计的控制律利用多体动力学求解器与Simulink对风洞吹风下的姿态调整过程进行仿真,模型达到配平状态,获得了吹风下的索拉力和伺服电机功率,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模颤振 风洞试验 索悬挂系统 柔性多体动力学 气动弹性 反馈控制
原文传递
Aeroservoelast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canard-configured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s 被引量:7
5
作者 zeng kaichun Xiang Jinwu Li Daochu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31-840,共10页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s (HSVs) are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interactions of elasticity, propulsion and rigid-body flight dynamics, which may result in intractable aeroservoelastic problem. When canard is...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s (HSVs) are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interactions of elasticity, propulsion and rigid-body flight dynamics, which may result in intractable aeroservoelastic problem. When canard is added, this problem would be even intensifi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low-frequency canard pivot mode. This paper concerns how the aeroservoelastic stability of a canard-configured HSV is affected by the pivot stiffnesses of all-moveable horizontal tail (HT) and canard. A wing/pivot system model is developed by considering the pivot torsional flexibility, fuselage vibration, and control input.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aeroservoelastic system are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equations of rigid-body motion, elastic fuselage model, wing/pivot system models and actuator dynamics. An unsteady aerodynamic model is developed by steady Shock-Expansion theory with an unsteady correction using local piston theory. A baseline controller is given to provide approximate inf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rigid-body modes. The vehicle is trimmed for equilibrium state, around which the linearized equations are derived for stability analys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amping ratios, closed-loop poles and responses are conducted with varying controller gains and pivot stiffnesses. Available bandwidth for control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feasible region for pivot stiffnesses of HT and canard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ervoelasticity Canard Flight dynamics Hypersonic vehicles Pivot Stability
原文传递
重气体介质中超临界翼型跨声速流动特性
6
作者 查俊 曾开春 +2 位作者 寇西平 杨兴华 张汇卓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94-1905,共12页
采用Peng-Robinson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模拟重气体介质的热力学特性,并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结合,形成封闭的重气体介质流动模型。针对超临界翼型流动问题,利用LU-SGS(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隐式时间推进格式和有... 采用Peng-Robinson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模拟重气体介质的热力学特性,并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结合,形成封闭的重气体介质流动模型。针对超临界翼型流动问题,利用LU-SGS(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隐式时间推进格式和有限体积法,分别求解空气介质和重气体介质下的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跨声速条件下重气体介质中超临界翼型的升阻力增大、超声速区域表面负压增加、边界层位移厚度减小、激波后移、表面摩擦阻力明显增大、后缘流动分离推迟。该研究为后续重气体介质中飞行器颤振特性研究及修正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气体介质 非理想气体 超临界翼型 跨声速流动 气动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