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植物营养与肥料”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战秀梅 韩晓日 +4 位作者 杨劲峰 罗培宇 王月 李娜 孙振涛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6期131-133,共3页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植物营养与肥料”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最重要的专业领域之一,通过分析“植物营养与肥料”类课程教学建设的必要性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植物营养与肥料”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最重要的专业领域之一,通过分析“植物营养与肥料”类课程教学建设的必要性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行业发展和国家需求角度树立教学理念、从实践教学的各环节来加强改革与创新等措施,旨在提高农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社会对农资专业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建设”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植物营养与肥料 实践教学 改革创新
下载PDF
生物炭及炭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陈坤 徐晓楠 +4 位作者 彭靖 冯小杰 李亚朋 战秀梅 韩晓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0-1930,共11页
【目的】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起到转换者的作用。论文以传统有机肥(玉米秸秆和猪厩肥)为对照,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等新型有机物料培肥改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沈阳... 【目的】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起到转换者的作用。论文以传统有机肥(玉米秸秆和猪厩肥)为对照,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等新型有机物料培肥改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沈阳农业大学棕壤改土定位试验平台(始于2009年),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长期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试验处理包括:秸秆配施化肥还田(CS)、猪厩肥配施化肥(PMC)、炭基肥(BF)以及生物炭配施化肥(BIO)。【结果】PMC和BF处理的pH显著高于BIO处理;PMC处理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BF和CS处理,BIO与PMC处理没有显著差异;PMC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BF和BIO处理;PMC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M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最高,其他处理间没有差异;PMC处理的细菌PLFAs含量最高,BF处理的细菌PLFAs含量显著低于BIO和CS处理;PMC处理的真菌、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含量显著高于BIO处理,BF与PMC处理差异不显著;PMC处理的放线菌含量显著高于CS处理,BF和BIO处理居于中间无显著差异。BF处理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真菌/细菌比值显著高于BIO处理,BF和PMC处理的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比值显著低于BIO处理。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pH、全氮和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各PLFA有极显著影响(P<0.01),含水量和全钾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生物炭和炭基肥长期施用明显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相较猪厩肥,施用生物炭不利于真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积累,而且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施用生物炭有利于细菌群落的繁殖,施用炭基肥有利于土壤真菌/细菌比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提高;土壤pH、全氮、有机质、含水量和全钾依次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炭基肥 磷脂脂肪酸 群落结构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植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战秀梅 韩晓日 +3 位作者 李娜 安宁 任彬彬 孙振涛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第1期79-81,共3页
《植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骨干课程之一。从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和教师等角度分析在《植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教学改革建议,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为培养适应社... 《植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骨干课程之一。从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和教师等角度分析在《植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教学改革建议,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农林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与施肥 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
下载PDF
厦门邻近海域沉积物汞的监测
4
作者 吴丽卿 詹秀美 许昆灿 《台湾海峡》 CAS 1983年第2期41-46,共6页
沉积物是海洋重金属污染物的积蓄场所,能较好地记录海区的污染状况;同时,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比海水高得多,便於分析。因此,沉积物的污染调查已成为评价海域污染状况,特别是确定局部污染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估计厦门海区汞的污染状况... 沉积物是海洋重金属污染物的积蓄场所,能较好地记录海区的污染状况;同时,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比海水高得多,便於分析。因此,沉积物的污染调查已成为评价海域污染状况,特别是确定局部污染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估计厦门海区汞的污染状况,我们详细地调查了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分布,並用有机质校正汞含量和判别污染站位,评价了汞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状况,比较了厦门海区与东海海域沉积物中的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含量 背景值 萃取相 邻近海域 有机质含量 钱塘江口 厦门 福建
下载PDF
包膜尿素不同配比减施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冯小杰 战秀梅 +3 位作者 王雪鑫 陈坤 彭靖 韩晓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3-1745,共13页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释放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旨在筛选有利于东北春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利用的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比例,为控释氮肥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释放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旨在筛选有利于东北春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利用的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比例,为控释氮肥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海城市两地以当地主栽品种东单6531和铁研358开展田间试验。供试肥料: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两个试验区均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0)、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和减氮对照处理(CK1)、树脂包膜尿素较CK减氮处理(T0);沈阳试验区还设置了3个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及减氮处理(T1、T2、T3),海城试验区设置了两个处理(T1、T2)。T1、T2、T3处理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分别为8﹕2、6﹕4、4﹕6;沈阳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44 kg·hm^(-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220 kg·hm^(-2);海城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17 kg·hm^(-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195 kg·hm^(-2)。玉米生长季内各生育时期分别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每个小区单独采收记录产量。【结果】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且随着配施比例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T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10 250 kg·hm^(-2)),CK1产量最低(9 307 kg·hm^(-2))。在等氮素条件下,玉米产量表现为T2>T3>T1>T0>CK1,籽粒产量较CK1处理增产幅度为3.89%—25.76%。在减氮10%条件下,T2处理产量与CK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树脂包膜尿素可以为玉米中后期生长提供氮源,且在等氮条件下,随着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配比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均以T2处理最高,CK1处理最低,两地结果一致。【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以T2处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为6﹕4,效果最好;根据两种肥料不同时期的释放特点,通过拟合曲线,在辽中南地区,当62%包膜尿素搭配38%普通尿素条件下,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且最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普通尿素和包膜肥料优势,可有效增加春玉米中后期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包膜尿素 土壤无机氮 氮肥利用效率 春玉米 产量 减氮
下载PDF
连续6年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棕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潘全良 宋涛 +5 位作者 陈坤 徐晓楠 彭靖 战秀梅 王月 韩晓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为了明确生物炭与传统土壤培肥方式对土壤中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连续6年微区定位试验,以传统的土壤培肥方式作为对照,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更好地揭示施用生物炭对农业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物炭农... 为了明确生物炭与传统土壤培肥方式对土壤中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连续6年微区定位试验,以传统的土壤培肥方式作为对照,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更好地揭示施用生物炭对农业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物炭农用提供理论参考。定位试验于2009年开始,连续6年进行了花生微区田间试验(2 m2)。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NPK(CS)、施用猪厩肥+NPK(PMC)、生物炭+NPK(BIO)和炭基肥(BF)处理。测定了2014年播前以及花生各生育时期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以及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连续施用6年后,BIO处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除播前和成熟期与CS及PMC处理相近外,其他生育时期均显著(P<0.05)低于这2个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除成熟期外其他时期均高于CS和PMC处理。BF处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除播前处于较高水平,其他生育时期与CS和PMC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土壤蔗糖酶活性除结荚期外其他生育时期均接近或者低于CS和PMC处理。与CS和PMC处理相比,BIO和BF处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BIO和BF处理除成熟期外,其他生育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低于PMC处理。在花针期相对于CS和PMC处理,BIO处理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BF中处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与CS和PMC相比,施用生物炭会抑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炭基肥抑制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生物炭和炭基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对微生物活性提高的作用在秸秆还田和施用猪厩肥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炭基肥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碳
下载PDF
农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考
7
作者 李娜 战秀梅 +2 位作者 刘侯俊 王月 杨劲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第12期78-80,共3页
强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农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双导师与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的措施,旨在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 强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农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双导师与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的措施,旨在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农业创新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专业型硕士 创新能力 培养
下载PDF
不同耕地空间聚类算法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詹秀眉 李亚星 +1 位作者 欧阳俐 朱文婷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开展耕地科学分区对于耕地管理利用、种养结合、耕地集约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URE、K-medoid、Single link和BIRCH 4种空间聚类算法,以上街镇耕地数据为例,利用SuperMap iObjects. NET8C组件开展耕地空间聚类对比分析... 开展耕地科学分区对于耕地管理利用、种养结合、耕地集约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URE、K-medoid、Single link和BIRCH 4种空间聚类算法,以上街镇耕地数据为例,利用SuperMap iObjects. NET8C组件开展耕地空间聚类对比分析研究,并采用轮廓系数,从凝聚度和分离度的角度比较各种耕地聚类算法的合理性,进而得到耕地的最佳空间聚类结果,以期为区域耕地资源科学配置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聚类算法 耕地 组件GIS 轮廓系数
下载PDF
中职汽车专业学生小组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助教学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战秀梅 《时代汽车》 2021年第12期50-51,共2页
根据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任务及新时代对公民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传统教师讲学生只听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出来的学... 根据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任务及新时代对公民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传统教师讲学生只听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要直接走入工作岗位,那么教师的教授与培养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故本文从中职《汽车构造》专业课教学的角度,来阐述学生小组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助的这种创新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汽车专业课 课堂互动 课外互助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multi-view and geo-event-driven real-time collaborative GIS
10
作者 Sun Yaqin Xu Chen +4 位作者 Wu Jinxiong Yuan Hang Shi Haibo zhan xiumei zhang 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22年第1期134-147,共14页
Supporting distributed real-time collaborative 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trend in GIS.It enables group users to cooperate and improve the use of scientific data and collaboration technologies.Real-time ... Supporting distributed real-time collaborative 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trend in GIS.It enables group users to cooperate and improve the use of scientific data and collaboration technologies.Real-time collaborative GIS(RCGIS)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upporting synchronous collaboration using geospatial data in various forms.Traditional RCGIS generally works on a single map view,which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collaborative interface confusion.The traditional system-driven mechanism of RCGIS is a computer-interaction event that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an unfriendly collaborative perception.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and prototype of a RCGIS based on multi-view and geo-event driven mechanisms.The geo-event-driven mechanism provides users with a smoother collaborative perception and interactions that are more natural and friendly.The collaboration process for a GIS that is driven by geo-events is also discussed.A multi-view technique is used to make real-time GIS collaboration more orderly.The paper also proposes a synchronization strategy for public–private views.Finally,walk-through example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use of RCGIS within a web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COLLABORATION REAL-TIME MULTI-VIEW geo-event drive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