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究——以德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1
作者 冯传起 张晨韵 辛炳炜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体制实践教学欠缺的问题,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导师负责制为基础,加大对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力度,与企业协同育人,提升产学研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应用型高校化工人才“学业指导、科技创新、...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体制实践教学欠缺的问题,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导师负责制为基础,加大对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力度,与企业协同育人,提升产学研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应用型高校化工人才“学业指导、科技创新、就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化工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 教研实习一体化
下载PDF
经导管取出脱载并嵌顿于迂曲钙化锁骨下动脉的支架1例
2
作者 李宗庄 岳峰 +7 位作者 刘微 周凯 张陈匀 韦方 刘志琴 冯琳 赵昌莉 吴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5期298-300,共3页
支架脱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少见并发症。本文介绍了1例发生支架脱载的患者,该患者在左回旋支有一貌似简单的病变,当支架通过病变失败回撤时,导管尖端导致支架近端变形,系统整体回撤时支架脱载并嵌顿于锁骨下动脉钙化迂曲部位。... 支架脱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少见并发症。本文介绍了1例发生支架脱载的患者,该患者在左回旋支有一貌似简单的病变,当支架通过病变失败回撤时,导管尖端导致支架近端变形,系统整体回撤时支架脱载并嵌顿于锁骨下动脉钙化迂曲部位。尝试同侧圈套器抓捕和缠绕导丝技术失败。经对侧桡动脉指引导管辅助圈套器抓捕导丝成功,并将脱载支架推送至左侧腋动脉,因回撤时圈套器与冠状动脉导丝脱离,故左侧导管系统取出支架失败。遂于球囊指引导管内锚定冠状动脉导丝,再逆向转运支架至右侧腋动脉后,最终完成经右侧导管腋动脉圈套器抓捕并成功取出支架。对该病例通过多种技术联合并实时技术转换,为处理类似支架脱载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脱载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圈套器
下载PDF
卵巢内膜样囊肿保守性手术后不同用药方案对短期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晨云 卢媛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5期742-749,共8页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囊肿保守性手术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复发的预防作用,并选出最优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136例,按照术后药物处理方案分...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囊肿保守性手术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复发的预防作用,并选出最优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136例,按照术后药物处理方案分为4组,即单纯手术组(n=58)、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组(术后注射3个周期GnRHa,n=28)、避孕药治疗组(术后口服避孕药12个月,n=20)和序贯治疗组(术后先给予3个周期的GnRHa注射,月经恢复后口服避孕药至术后12个月,n=30)。于术后1、3、6、12、18、24个月随访,比较各组患者的累计复发率、不良反应,并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4个月,136例患者中23例复发,复发率为16.9%。单纯手术组、GnRHa治疗组、避孕药治疗组、序贯治疗组患者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8.3%、28.1%、15.0%、3.3%,中位无复发间期分别为27.37、25.89、29.47、30.16个月。序贯治疗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累计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GnRHa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手术史(HR=3.480,P=0.015)和囊肿为多房或分隔状(HR=2.307,P=0.049)。结论:卵巢内膜样囊肿保守手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既往EMs手术史、囊肿多房或分隔状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GnRHa联合口服避孕药序贯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卵巢内膜样囊肿复发,但会并发围绝经期症状等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内膜样囊肿 保守性手术 口服避孕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复发
下载PDF
四川省休闲体育专科学生专业认同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波 楚振国 +2 位作者 吴晓博 张晨云 吴小彩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39期49-52,共4页
为了调查四川省高职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2021年11月—12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省内4所学校的255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专业认同总平均分为3.96±0.61,专业认同维度由高到... 为了调查四川省高职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2021年11月—12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省内4所学校的255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专业认同总平均分为3.96±0.61,专业认同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行为性、情感性、适切性、认知性。结果表明,四川省休闲体育专科学生专业认同度较高,为专业教育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专科 大学生 专业认同度
下载PDF
自我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谢菁 张晨韵 +2 位作者 林皞 张燕萍 张文昌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评估自我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在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Ovid数据库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收集2017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有关自我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文献,采用Stata 13.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 目的评估自我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在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Ovid数据库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收集2017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有关自我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文献,采用Stata 13.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为主要效应指标。结果共计获得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WMD=-5.51 mmHg,95%CI:-8.07~-2.94,P=0.04)和舒张压(WMD=-3.70 mmHg,95%CI:-5.62~-1.79,P=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定性较高;Egger线性回归法结果表明没有发表偏倚。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我管理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运动干预对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燕萍 张晨韵 +2 位作者 唐姚 黄慧玲 张文昌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5-753,共9页
目的评估运动干预对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为我国高血压干预方案的进一步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SpringerLink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国... 目的评估运动干预对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为我国高血压干预方案的进一步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SpringerLink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并进一步亚组分析,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为主要效应指标。结果纳入22篇文献,干预组1105人,对照组1067人;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干预后运动干预组收缩压[加权均数差(WMD)=-10.71,95%CI-14.56^-6.86 mm Hg]和舒张压(WMD=-5.77 mm Hg,95%CI-8.26^-3.28)低于对照组(均P<0.01);不同运动干预时长、运动方式、运动频率及是否联合用药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敏感性分析显示荟萃分析结果较为稳定可靠;Egger's线性回归法结果显示文章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有一定的作用,不同方式运动干预达2个月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燕萍 张晨韵 +1 位作者 唐姚 张文昌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干预效果,为高血压病人群血脂干预方案的进一步选择和优化提供参照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和Springer Link数据库全面收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 目的评价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干预效果,为高血压病人群血脂干预方案的进一步选择和优化提供参照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和Springer Link数据库全面收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我国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脂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影响,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干预组人数472,对照组人数458。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运动干预组TC(WMD=-0.50,95%CI:-0.79^-0.20)、TG(WMD=-0.38,95%CI:-0.59^-0.16)、LDL-C(WMD=-0.86,95%CI:-1.37^-0.36)降低,HDL-C(WMD=-0.45,95%CI:-1.10^-0.1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稳定可靠;Egger’s线性回归法结果表明研究没有发表偏倚。结论运动干预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干预 血脂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microporous stent in real-world practice: 1-year follow-up of the SERY-I registry 被引量:3
8
作者 zhang Rui-yan zhang Qi +26 位作者 Zhu Jin-zhou Chen Liang-long zhang chen-yun Zhou Xu-chen Yuan Yong Zhong Zhi-xiong Li Lang Qiu Jian Wang Wei Chen Xi-ming Yang Zhi-jian Yan Jin-chuan Chen Shao-liang Hou Yu-qing Wu Yan-qing Luo Hai-ming Qiu Jian-ping Zhu Li Wang Yan Fu Guo-sheng Wang Jian-an Ma Kang-hua Yin Yue-hui zhang Dai-fu Hu Xue-song Zhu Guo-ying Shen Wei-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1期3521-3526,共6页
Background Polymer coating on coronary stents induces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duces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affect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 SERY-1 registry ... Background Polymer coating on coronary stents induces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duces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affect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 SERY-1 registr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novel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microporous Yinyi stent could improve 1-year outcome after index procedure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data and follow-up outcome were collected in 104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CI with implantation of 〉1 Yinyi stents between June 2008 and August 2009 at 27 medical centers.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cumulative rate of composit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stent thrombosis at 1 year. Results Overall, 1376 lesion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1713 Yinyi stents, and 1019 (98.7%) patients receiv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at least 12 months. During 1-year follow-up, 8 patients (0.78%) had cardiac death, 6 (0.58%) suffered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46 (4.46%) underwent repeat PCI due to recurrence of angina, resulting in 1-year MACE-free survival of 94.09%. Stent thrombosis occurred in 10 (0.97%) patients, and the rate of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ARC) definite or probable stent thrombosis was 0.78%. Conclusions Polymer-free paclitaxel-eluting microporous Yinyi stent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 without recourse to carrier polymer. Potential long-term clinical advantages of this stent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free microporous stent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stent thromb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