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垩纪特提斯域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油气作用
1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8 位作者 罗贝维 喻志骅 张磊 何治亮 白国平 尹继全 祝厚勤 殷进垠 姚健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对特提斯域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125 Ma±),新特提洋处于快速张开阶段,在特提斯域近劳亚大陆一侧的欧洲—北非段、中东—中亚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弧后盆地,在中国西部—印度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和弧后盆地,中国东部—东南亚段主要发育克拉通内盆地。在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广泛发育被动陆缘盆地。②晚白垩世(90 Ma±),新特提洋处于萎缩早期阶段,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被动陆缘盆地及近劳亚大陆一侧裂谷盆地与弧后盆地继承发展。③特提斯域北缘与南缘在早、晚白垩世均广泛发育厚层以砂岩+泥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组合,纵向上形成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北非、中东及澳大利亚板块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④中东波斯湾地区白垩纪在相对稳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发育了被动陆缘原型盆地及滨浅海-半深海沉积,加之阿拉伯板块持续位于低纬度环境,由此形成和保存了白垩系富有机质烃源岩和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大规模油气富集提供了优越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格局 白垩纪 原型盆地 特提斯域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导数-高斯寻峰算法的自动稳谱研究
2
作者 武雷超 李江坤 +2 位作者 张光雅 吴雪 李艺舟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58,共8页
航空γ能谱仪在高空测量过程中由于本底计数率较低,容易产生稳谱周期长、受温度影响较大等因素造成的谱线漂移问题,严重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导数-高斯联合寻峰算法,以达到航空γ能谱仪在低本底环境下快... 航空γ能谱仪在高空测量过程中由于本底计数率较低,容易产生稳谱周期长、受温度影响较大等因素造成的谱线漂移问题,严重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导数-高斯联合寻峰算法,以达到航空γ能谱仪在低本底环境下快速寻峰、稳峰的目的。首先对导数寻峰算法的过程进行了优化,算法根据限定条件自动确定峰位道址及其左右边界,实现高斯寻峰算法的自适应变换本底窗宽扣除,然后使用高斯寻峰结果与导数寻峰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确保寻峰结果的准确性。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自适应导数-高斯联合寻峰算法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1024道航空γ能谱仪在-20~50℃范围内40K峰实测最大谱漂不超过±3道,为低本底环境下的航空γ能谱准确测量提供了新的稳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γ能谱仪 自适应 寻峰算法 低本底
下载PDF
高校混合式教学发展与应用现状述评
3
作者 苟娜英 张光亚 祁江涛 《高教论坛》 2024年第7期40-43,共4页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总结出了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应用,并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发现国内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对教学资源的建...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总结出了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应用,并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发现国内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对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混合式教学模式 发展 应用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我国高校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
4
作者 祁江涛 苟娜英 张光亚 《高教论坛》 2024年第7期113-117,共5页
高校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我们国家信息化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文献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高校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 高校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我们国家信息化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文献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高校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两个大的方面。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诸如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缺乏、管理与评价存在纰漏等问题与不足之处。今后应强化全社会的共建共享意识,多元化满足师生用户快速增长的信息化需求,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数字化转型机制,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数字化转型 发展 文献计量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基于航放航磁数据的两种成矿预测软件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亚运 李兵海 +6 位作者 张光雅 李江坤 张翔 孟祥宝 张伟 叶发旺 张川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974-982,共9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航放航磁数据,提供铀及多金属矿找矿线索,将自主研发的成矿预测专家系统和引进的俄罗斯半定量预测软件在阿拉善盟中部和乌拉特后旗-包头一带开展铀矿和金矿成矿预测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航放航磁数据开展...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航放航磁数据,提供铀及多金属矿找矿线索,将自主研发的成矿预测专家系统和引进的俄罗斯半定量预测软件在阿拉善盟中部和乌拉特后旗-包头一带开展铀矿和金矿成矿预测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航放航磁数据开展成矿预测,成矿预测专家系统结果和半定量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且在基岩出露地区专家预测结果更为精准、科学。成矿预测专家系统具有自主研发、数据准备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可有效代替原有半定量预测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放航磁数据 铀及多金属 成矿预测软件应用 结果对比
下载PDF
苏丹Fula凹陷Fula-Moga变换构造特征分析
6
作者 王彦奇 张光亚 +6 位作者 魏国齐 陈竹新 任荣 黄彤飞 喻志骅 刘计国 万宜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88,共16页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 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位于该盆地东北部的Fula凹陷内的中央断裂带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受地震资料品质及勘探研究程度限制,前人对于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Fula凹陷地震及钻、测井资料,采用二维及三维断距定量分析技术,对中央断裂带的构造几何特征、断距分布特点及形成演化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Fula凹陷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之间的几何关系为背向倾斜,位移变换方式为叠覆式,中部地区以堑垒式结构向东、西两侧过渡,其属于背向叠置型变换构造。2)中央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沿走向分段性明显,每条主干断裂都由数目不等的多条小断层连接而成。其中F1、F3与F2断层分别由2、3与3条小断层首尾相接而成。3)中央断裂带各主干断裂主要从第二期裂陷时开始活动,并在后两期裂陷作用中主干断裂活动强度表现为“由强转弱”的突变特征,同时研究区内伸展作用并不均衡,伸展中心快速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特征 断层分段生长 断距回剥 Fula-Moga变换构造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非洲
下载PDF
基于虚拟切割线法的航空物探测网疏密度软件开发
7
作者 张光雅 李江坤 +3 位作者 李兵海 卢亚运 张翔 张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57-558,共2页
航空物探是通过飞机上安装的专用物探仪器在飞行过程中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种物探方法。测网的合理设计和布置是航空物探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1],测网疏密度是用来评价飞行测线平面上实际均匀... 航空物探是通过飞机上安装的专用物探仪器在飞行过程中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种物探方法。测网的合理设计和布置是航空物探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1],测网疏密度是用来评价飞行测线平面上实际均匀分布情况的指标,表征飞行质量。而通常个测区数据量巨大,对其测网疏密度进行统计会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物探 疏密度统计 虚拟切割线法
下载PDF
Muglad盆地Unity凹陷及邻区AG2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分析
8
作者 喻志骅 刘计国 +2 位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王彦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5-318,共14页
通过研究沉积相与沉积模式,明确有利砂体展布特征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Muglad盆地Unity凹陷Abu Gabra组2段(简称AG2,下同)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尚不明确,制约着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本文针对该问题,综合利用测井... 通过研究沉积相与沉积模式,明确有利砂体展布特征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Muglad盆地Unity凹陷Abu Gabra组2段(简称AG2,下同)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尚不明确,制约着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本文针对该问题,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构造演化分析,揭示了Unity凹陷AG2段沉积特征并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AG2段的物源区为东部Toor凸起,凹陷内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及湖泊相,凹陷东部边缘发育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发育区均可成为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区。研究成果可为Unity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glad盆地 Unity凹陷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岩性—地层油气藏
下载PDF
曲波变换在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兵海 卢亚运 +4 位作者 张光雅 李江坤 叶发旺 童勤龙 张翔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963-973,共11页
为提高航空伽马能谱数据的利用效果,进行了基于曲波变换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降噪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曲波变换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降噪方法。利用曲波变换可以将航空伽马能谱数据重构为不同尺度的图件,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数据解释,粗糙信息... 为提高航空伽马能谱数据的利用效果,进行了基于曲波变换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降噪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曲波变换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降噪方法。利用曲波变换可以将航空伽马能谱数据重构为不同尺度的图件,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数据解释,粗糙信息图件适用于区域场特征分析、迁移富集规律分析、补径排特征分析等;细节信息图件适用于航空伽马能谱异常分布规律及分类解释;精细信息图件适用于局部异常特征分析及异常解释。利用曲波变换多尺度和多方向的特点,可以在不降低分辨率,不损失局部异常信息的前提下去除其他降噪方法难于去除的沿测线方向不同尺度的条带,通过技术处理后的曲波重构数据,不产生边界效应。因此,曲波变换用于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快捷方便、信息损失少、成果丰富、效果较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波变换 降噪 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处理
下载PDF
无人机航空物探航线自动规划软件开发
10
作者 武雷超 李江坤 +2 位作者 张翔 吴雪 张光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55-456,共2页
航空物探技术在矿产勘查及基础地质调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周道卿等,2021)。近几年,作为航空物探的个分支,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发展迅猛,但无人机航空物探作业通常在50~120 m高度的超低空进行(吴芳等,2022;李艺舟等,2023)。因此,为保障... 航空物探技术在矿产勘查及基础地质调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周道卿等,2021)。近几年,作为航空物探的个分支,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发展迅猛,但无人机航空物探作业通常在50~120 m高度的超低空进行(吴芳等,2022;李艺舟等,2023)。因此,为保障作业安全,通常由无人机操作员提前设置航线点来控制飞行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航空物探 航线规划
下载PDF
一种车载太阳能充电系统的原理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勇 张光亚 黄炎 《时代汽车》 2023年第15期114-116,共3页
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特性和原理,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折叠机构,使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提高了3倍;并对太阳能充电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合国内实际可利用的太阳能资源,分析表明此新型的太阳能充电系统日均增加续... 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特性和原理,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折叠机构,使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提高了3倍;并对太阳能充电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合国内实际可利用的太阳能资源,分析表明此新型的太阳能充电系统日均增加续航里程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通勤及日常代步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充电系统 太阳能汽车 MPPT 升压电路
下载PDF
基于二次聚类的综合能源用户需求响应潜力分析
12
作者 王振 吴琦 +4 位作者 鲍晓华 刘少华 张光亚 王克峰 朱劲波 《电工技术》 2023年第5期43-47,共5页
随着综合能源系统的迅速发展,用户侧从单一的电负荷转变为冷热电多能耦合负荷,而针对多能负荷特性及需求响应潜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电力公司的重视,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分析的综合能源用户需求响应潜力分析方法。首先进行考... 随着综合能源系统的迅速发展,用户侧从单一的电负荷转变为冷热电多能耦合负荷,而针对多能负荷特性及需求响应潜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电力公司的重视,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分析的综合能源用户需求响应潜力分析方法。首先进行考虑用户典型负荷曲线的一次聚类,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降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虑用户用能模式的二次聚类。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深入挖掘综合能源系统的用能负荷特性和需求响应潜力,为综合能源系统需求响应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负荷特性 需求响应潜力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 被引量:96
13
作者 童晓光 张光亚 +5 位作者 王兆明 温志新 田作基 王红军 马锋 吴义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7-736,共10页
采用以成藏组合为单元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对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不含中国)的常规油气资源和7种类型的非常规资源油气地质与资源潜力进行评价,首次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评价数据。经评价计算,全球常规石油可采资源... 采用以成藏组合为单元的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对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不含中国)的常规油气资源和7种类型的非常规资源油气地质与资源潜力进行评价,首次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评价数据。经评价计算,全球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5 350.0×10~8 t、凝析油可采资源量为496.2×10~8 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588.4×10^(12) m^3;其中剩余油气2P(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采储量为4 212.6×10~8 t,已知油气田可采储量增长量为1 531.7×10~8t,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为3 065.5×10~8 t。全球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 209.4×10~8 t、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95.4×10^(12) m^3。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仍然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含油气盆地 资源评价 常规油气资源 储量增长 非常规油气资源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一)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52,共20页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恢复。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发育22种岩相组合和10种古地理单元,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板块解体、汇聚造山及大陆形成的影响;以前寒武纪及古生代7个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为例,前寒武纪晚期及寒武纪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大规模解体时期,造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较小,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扩展;泥盆纪随劳俄超大陆的形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开始增加,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萎缩;二叠纪潘基亚大陆形成,全球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的发育达到极盛,滨浅海相区分布十分局限。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分析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要素形成条件,揭示全球油气分布规律,科学预测油气富集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图 板块构造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岩相组合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二)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68,共21页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陆生长时期的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显著增加;滨浅海相区具有前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新近纪等3个明显的旋回,与之相对应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亦呈3个旋回;湖泊相在中新生代相对发育;蒸发岩盐沼相主要发育在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系是全球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其次是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油气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泥页岩为盖层的油气藏数量及油气储量最多,而蒸发岩盖层封闭能力最强,可形成一些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板块构造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19
16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6 位作者 张光亚 刘邦 宋换新 刘计国 毛凤军 袁圣强 胡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9-3460,共12页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中西非裂谷盆地上、下白垩统两类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含油气盆地构造、烃源岩发育古环境、古气候、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分析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分别建立了中、西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中非裂谷盆地(Bongor、Muglad、Melut盆地)下白垩统裂陷期快速沉降、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勃发的水生有机质(藻类)控制的深水湖相优质烃源岩"生产力"单因素发育模式;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拗陷期海侵、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优越的保存条件(偏咸水体)优质海相烃源岩"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发育模式。从而进一步锁定富油气凹陷和主力成藏组合,有效指导含油气盆地内选区选带,助推油气规模储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盆地 西非裂谷盆地 白垩系 优质烃源岩 发育模式
下载PDF
非洲Muglad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5 位作者 刘计国 余朝华 赵岩 刘爱香 客伟利 王彦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4-1212,共19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划分,恢复和重建了各阶段原型盆地;基于不同期次裂谷作用发育程度、叠加过程及叠加方式的时空差异性,划分了不同凹陷的叠合类型,建立了不同叠合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大陆周缘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张裂等构造事件的影响,该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Abu Gabra组(简称AG组,下同)沉积期、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以及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期三大同裂谷作用阶段。早白垩世盆地原型为多个地堑及半地堑分隔式分布,为与大西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为地堑及半地堑继承发育,但沉积中心东移,为与印度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主要为发育在Kaikang坳陷的地堑、半地堑,为与红海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所致。依据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的发育程度差异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的不同,将各凹陷裂谷叠合方式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与活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早断型以Sufyan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弱-更弱"特征;继承型以Fula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较强-弱"特征,而活动型以Kaikang坳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强-较强"的特征。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内时空叠合差异控制了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不同,早断型凹陷成藏组合以下部成藏组合为主,继承型则以中部成藏组合为主,而活动型凹陷则以上部成藏组合为主。这些多期叠加型被动裂谷盆地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裂谷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的认识,深化了该类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Muglad盆地 冈瓦纳大陆裂解 被动裂谷 多旋回 叠合盆地 油气分布 白垩纪-新生代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的沉积-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苏玉山 王桐 +5 位作者 李程 张光亚 赵岩 李曰俊 赵巍 赵甜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8-1256,共19页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中、西非中生代裂谷系通过控制贝努埃-尼日尔河系的发育,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尼日尔三角洲是一个进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均规律性穿时,向洋方向变新。尼日尔三角洲层序中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该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伸展构造变形区。挤压构造变形区发育褶皱冲断带,伸展构造变形区发育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尼日尔三角洲的重力构造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进积三角洲 重力滑动构造 泥构造 贝努埃-尼日尔河系 东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 中非裂谷系 西非裂谷系 冈瓦纳裂解
下载PDF
非洲地区裂谷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光亚 余朝华 +5 位作者 黄彤飞 程顶胜 陈忠民 陈曦 刘红 宋成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1,共9页
非洲地区发育多期多类裂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为指导非洲地区油气勘探与战略选区,对非洲地区裂谷盆地形成期次、类型及重点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非洲地区主要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期裂谷盆... 非洲地区发育多期多类裂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为指导非洲地区油气勘探与战略选区,对非洲地区裂谷盆地形成期次、类型及重点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非洲地区主要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期裂谷盆地,形成卡鲁裂谷系、中西非陆内裂谷系、北非陆缘裂谷系及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系;按原型盆地成因,可划分为与热隆拉张有关的主动裂谷盆地以及与走滑或区域伸展应力场有关的被动裂谷盆地;根据盆地所处构造位置及基底特征,可划分为陆内裂谷盆地、陆间裂谷盆地、拗拉谷裂谷盆地和陆缘裂谷盆地。②因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结构的不同,导致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存在差异。北非陆缘裂谷盆地发育海相优质烃源岩,以中—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主,油气主要富集在差异沉降形成的断垒区;中西非陆内裂谷盆地多期裂谷叠置,主力成藏组合存在较大差异,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上白垩统、下白垩统不同层系中;东非陆内裂谷盆地形成晚,以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板块 裂谷盆地 主动裂谷 被动裂谷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5 位作者 刘计国 李曰俊 杜业波 余朝华 张新顺 喻志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9-2553,共15页
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是发育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多旋回陆内裂谷盆地,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跨不同世代、不同性质原型盆地叠合构成的盆地,但对于由多期裂谷活动形成的叠合裂谷盆地,其叠合改造模式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尚不深入... 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是发育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多旋回陆内裂谷盆地,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跨不同世代、不同性质原型盆地叠合构成的盆地,但对于由多期裂谷活动形成的叠合裂谷盆地,其叠合改造模式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基于近年来在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勘探开发中获得的有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原型盆地发育特征、多期叠合、改造类型、模式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自冈瓦纳大陆裂解以来,受非洲大陆周缘板块构造事件及西北非陆块、东北非陆块和中南非陆块间相对运动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盆地大致经历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阶段断裂活动最为强烈,是裂谷盆地主干断裂形成时期,在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了裂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和坳拉谷盆地三类原型盆地,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最大,地层沉积充填厚度大,沉积体系均为陆相碎屑沉积,奠定了裂谷盆地形成演化的基础;晚白垩世阶段,早白垩世原型盆地继承发展,但盆地间裂谷发育程度差异性凸显,沉积充填特征差异变大,由早白垩世统一陆相沉积体系演变为海、陆相并存的沉积体系;古近纪-新近纪阶段,该裂谷系盆地发育变得更为复杂,差异性进一步加剧,裂谷作用、走滑作用和挤压反转作用在不同盆地同步发生,期间可持续发育裂谷盆地或发生挤压反转和构造变形。根据三个阶段原型盆地在盆地性质、沉积充填、垂向叠加、构造变形等方面的差异,将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划分为“继承叠合型”和“反转改造型”两类,进一步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叠加型”、“晚断Ⅰ型”、“晚断Ⅱ型”以及“裂谷盆地反转型”、“走滑-拉分盆地反转型”、“坳拉谷盆地反转型”八种,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叠合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这些成果对于深化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地质认识,指导在全球该类盆地中优选油气有利富集区和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非 构造演化 叠合盆地 裂谷盆地 走滑-拉分盆地 反转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