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构造应力控制走滑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差异性研究——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继标 邓尚 +5 位作者 韩俊 李映涛 刘大卫 邱华标 张仲培 刘雨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5-785,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控制的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综合应用野外、岩心、测录井、地震及钻井动态等资料,开展不同走滑断裂、同一走滑断裂沿走向不同部位、垂向不同层系断控储层发育特征表征,并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多期构造应力恢复,预测断控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走滑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差异显著,其中拉分段内部以张应力为主,主要派生张性裂缝;压隆段内部以挤压应力为主,派生裂缝类型多样。顺北地区勘探目的层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断控裂缝主要在加里东中期Ⅲ幕及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育,海西中—晚期及之后裂缝基本不发育,且滑移距大的顺北18号断裂带较顺北1号断裂带派生裂缝开度、密度更高。走滑断控储层具有“簇状”结构特征,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控制储层结构差异,拉分段“空腔”多,以“双簇”结构为主,核带规模大,压隆段核带结构多,以“多簇”结构为主,分割性强;走滑断裂活动期应力强度控制储集空间类型与规模,小型断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大型断裂带发育核带结构,断控储层规模与断裂活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断控裂缝发育主要受断裂早期活动控制,晚期由于地层埋深增大,岩石不易破裂,新派生裂缝发育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 多期构造应力 分段性 断控缝洞型储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风洞试验的樟子松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研究
2
作者 石振邦 张计标 +2 位作者 袁立敏 蒙仲举 胡志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同距离范围内风速及其流场特征,研究了樟子松防护林不同行带配置与防护效益关系,为常绿针叶树种农田防护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防风效能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增强,且林带后1 H~3 H内风速显著降低,形成风影区,风影区面积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变大。(2)樟子松防护林带后风速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在12 m·s^(-1)风速条件下,1~5行1带的5种林带防风效能分别为15.1%、26.2%、37.5%、51.7%和51.9%,4行1带、5行1带结构配置防风效能均在50.0%以上。(3)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效果,建议在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中可采用樟子松造林,最适结构配置为4行1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农田防护林带 风洞试验 林带结构
下载PDF
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空间生态位
3
作者 王迪 梁皓瑞 +8 位作者 张军晓 陈际雨 梁宇钊 曾芳 马媛 张际标 张鹏 何嘉铧 张伟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9,共10页
【目的】研究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评估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生存状况及污染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撑。【方法】根据2021-2022年在湛江湾开展的四季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利用R语言相关程... 【目的】研究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评估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生存状况及污染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撑。【方法】根据2021-2022年在湛江湾开展的四季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利用R语言相关程序包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等生态位指标进行计算,对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与海水温度(t)、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包括NO_(2)-N,NO_(3)-N,NH_(4)-N)、活性磷酸盐(SRP)质量浓度和氮磷摩尔浓度比(N/P)等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21种,硅藻种数最多。四季优势种共18种,均为硅藻,其中赤潮种类15种。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湛江湾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历史上均出现过的优势种有7种,均为赤潮种,特别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始终是主要优势种。通过对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分析,生态位宽度与优势种丰度变异系数显著负相关(P<0.001)。结合RDA分析结果和物种生态位分化情况分析,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的高低与其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有较大关联,与同一环境因子有同向显著相关性的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他情况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低。盐度、pH和SRP质量浓度则是影响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SRP质量浓度和N/P浓度比是调查期间影响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群落生长的竞争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优势种 生态位 冗余分析(RDA) 湛江湾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碳酸盐岩断溶体发育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52
4
作者 吕海涛 韩俊 +2 位作者 张继标 刘永立 李映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2,共9页
走滑断裂带作为一个空间地质体,具备物理—化学机制下的增容作用,可以在断裂带内部形成独特的缝洞系统及伴生孔洞、孔隙空间,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超深碳酸盐岩断溶体相关的缝洞系统,其储集体与断裂带活动关系密切。以顺北地区走滑断... 走滑断裂带作为一个空间地质体,具备物理—化学机制下的增容作用,可以在断裂带内部形成独特的缝洞系统及伴生孔洞、孔隙空间,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超深碳酸盐岩断溶体相关的缝洞系统,其储集体与断裂带活动关系密切。以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近年来对走滑断裂带解析及勘探实践认识,分析走滑断裂带内部结构,探讨断溶体(储集体)发育特征及成因。其断溶体空间展布明显受到走滑断裂带边界的约束,储集体的外在轮廓主要受断裂带控制,宽度相对窄,纵向发育深度大。其储集空间主要由多期走滑构造破裂作用与断裂带内物质体积调整形成的“空腔”型洞穴和缝网系统组成,并经历了多类型流体的溶蚀—胶结作用叠加改造,形成了在断裂带内沿着断层发育的裂缝—洞穴系统,并伴生发育溶蚀孔洞与各类孔隙空间,导致断溶体内部储集体结构复杂化。根据断裂带内部流体参与程度和流体类型不同,可以细分出3种成因机制的端元模型:断容型、岩溶型和热溶型。断溶体的形成机制可以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是2种或3种类型的组合。断溶体与岩溶缝洞储层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前者缝洞系统的构成和储集规模的形成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后者则主要取决于水—岩作用的方式和所能带走的物质体积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制 断溶体 走滑断裂带 碳酸盐岩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规律及预测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继标 张仲培 +1 位作者 汪必峰 邓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5-963,1055,共10页
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派生发育的裂缝作为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作用机理及规模尚不明确,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及数值模拟的手段开展定量评价。在对顺南地区构造... 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派生发育的裂缝作为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作用机理及规模尚不明确,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及数值模拟的手段开展定量评价。在对顺南地区构造裂缝进行识别与描述的基础上,总结了走滑断控裂缝的发育特征,明确了其主控因素,并通过构建地质模型,开展基于有限元法的走滑断裂派生局部应力场及变形过程模拟,以应力-应变为纽带探讨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及范围,进一步预测了顺南三维区的裂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顺南地区主要发育受主干走滑断裂控制的构造裂缝,裂缝走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以高角度-近垂直缝为主,裂缝发育与断裂分段性及岩性关系密切;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范围为断裂带核部宽度的1.25~6.5倍,且断裂拉分段裂缝发育强度与范围均明显大于平移段;沿岩性界面,走滑断裂控制裂缝发育范围明显变大;岩石能干性越高,更易于产生裂缝,派生裂缝发育范围更大;顺南三维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裂缝整体沿北东向断裂展布,鹰山组较一间房组裂缝发育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数值模拟 预测 裂缝 走滑断裂 奥陶系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热带海岛大气中氯离子沉降速率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杰珍 刘泉兵 +4 位作者 胡欢欢 邓培昌 韩民伟 张际标 王贵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3-466,469,共5页
利用湿烛法采集大气中的氯离子,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采集液中的氯离子含量,获得热带海岛大气中氯离子沉降速率,并分析了距海距离及环境因素与氯离子沉降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带海岛大气中氯离子沉降速率较大,在距海距离50m处,氯... 利用湿烛法采集大气中的氯离子,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采集液中的氯离子含量,获得热带海岛大气中氯离子沉降速率,并分析了距海距离及环境因素与氯离子沉降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带海岛大气中氯离子沉降速率较大,在距海距离50m处,氯离子沉降速率为83~270mg/(m^2·d);在冬季,距海距离150m以内,氯离子沉降速率受海水飞溅和风速的共同影响,距海距离150m以外,氯离子沉降速率与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差;在春季,距海距离150m以内,氯离子沉降速率在100mg/(m^2·d)以下,与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差,距海距离200m处,氯离子沉降速率随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沉降速率 热带海洋大气环境 腐蚀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继标 刘士林 +1 位作者 戴俊生 张仲培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在应用有限元法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不同裂缝发育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破裂准则及应变能守恒,构建裂缝参数与构造应力间定量模型,开展储层裂缝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储层内部裂缝以构造缝为主... 在应用有限元法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不同裂缝发育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破裂准则及应变能守恒,构建裂缝参数与构造应力间定量模型,开展储层裂缝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储层内部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其发育受构造位置控制作用明显,主要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及海西晚期发育,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裂缝密度主要介于0.04~0.2条/m之间,海西晚期裂缝密度主要介于0.2~2.0条/m之间,且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早期裂缝改造作用明显,受海西晚期构造运动改造,早期裂缝开启性明显提高,裂缝开度平均提高78.6%;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及海西晚期两期裂缝继承性发育区,裂缝发育程度及开启性高,更有利于油气运移与聚集,为油气富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定量预测 应力 数值模拟 玉北地区
下载PDF
深圳西部海域河流入海口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同步提取重金属分布特征与生物毒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际标 杨波 +1 位作者 陈涛 陈春亮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101,共13页
对深圳西部海域7个河流入海口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区域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圳西部海域河流入海口沉积物AVS的含量范围为0.54~24.17μm... 对深圳西部海域7个河流入海口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可提取重金属(SEM)的区域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圳西部海域河流入海口沉积物AVS的含量范围为0.54~24.17μmol·g^(-1)之间,平均为10.74μmol·g^(-1),分布规律为后海河河口>西乡河河口>新圳河河口>大沙河河口>铁岗水库洪排口>福永河河口>深圳河河口;ΣSEM含量范围为5.58~32.18μmol·g^(-1)之间,平均值为15.63μmol·g^(-1),分布规律为铁岗水库洪排口>深圳河河口>福永河河口>新圳河河口>西乡河河口>后海河河口>大沙河河口。ΣSEM垂直分布规律与AVS相似,都有先增高后降低趋势;沉积物中AVS与沉积物有机碳(TOC)、粒度以及溶出液p H呈显著性相关,河口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越高、粒度越大、p H越高越有利于AVS生成;对沉积物进行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分析,表层沉积物中(ΣSEM/AVS)、(ΣSEM-AVS)和(ΣSEM-AVS)/foc值(foc为有机碳百分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7~8.93、–5.58~16.85μmol·g^(-1)和-244.30~2071.65μmol·g^(-1),而柱状沉积物中(ΣSEM/AVS)、(ΣSEM-AVS)和(ΣSEM-AVS)/foc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8~8.93、-19.69~36.05μmol·g^(-1)和-1278.27~2931.28μmol·g^(-1)。其中,福永河河口、铁岗水库洪排口和深圳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表现为高生物毒性效应,应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同步可提取重金属 生物毒性效应 河流入海口 深圳西部海域
下载PDF
中国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泥质岩与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东娜 赵爽 +4 位作者 赵峰华 旷红伟 邹雨 张继彪 程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52-4066,共15页
中国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中广泛分布低变质程度的泥质岩与碳酸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地表圈层的历史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收集了近十几年国内外已发表的近2000组泥质岩/碳酸盐岩中地球化学数据,包括40种常... 中国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中广泛分布低变质程度的泥质岩与碳酸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地表圈层的历史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收集了近十几年国内外已发表的近2000组泥质岩/碳酸盐岩中地球化学数据,包括40种常量、微量元素含量组成,涉及华北陆块长城系、蓟县系、待建系及青白口系,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南华系、震旦系。结合文献中样品的岩性、实验方法以及地质背景特征,主要得出了以下认识:①泥质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与中国东部未变质泥质岩中的相似,但其整体上受到了新元古代冰期的影响,化学风化作用较弱,易流失的Na、K及Ca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碳酸盐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组成与中国东部未变质富泥碳酸盐岩对比,具有少量的陆源物质输入且以白云岩为主,Mg含量较高。②碳酸盐岩中较高的Mn/Sr比值应与成岩蚀变作用有关,虽然硅酸盐矿物少于泥质岩,但Sc、REE+Y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更加富集,Sc和REE+Y元素与陆源碎屑的混染作用有关,而后者与氧化的海洋环境有关。③中元古代早期,华北沉积物中记录了Ce元素负异常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增高,响应了一次浅海的氧化事件,并促使了生物的演化。④进入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被塔里木陆块泥质岩大范围变化的化学蚀变指数所记录,伴随着间冰期及冰期后海洋的增氧,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沉积物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又一次增加,对应着伊迪卡拉生物群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泥质岩 碳酸盐岩 元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湖泊水体磷的赋存形态及污染治理措施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崔键 杜易 +6 位作者 丁程成 李金凤 高方述 常雅军 张继彪 刘晓静 姚东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33,共13页
磷是驱动湖泊发生稳态转换的重要环境因子,也是当前中国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探究湖水磷赋存形态和生态修复模式是湖泊生态治理和管理的关键。近30年来,中国在水体磷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磷仍是湖泊污染... 磷是驱动湖泊发生稳态转换的重要环境因子,也是当前中国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探究湖水磷赋存形态和生态修复模式是湖泊生态治理和管理的关键。近30年来,中国在水体磷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磷仍是湖泊污染中的首要污染物,其治理仍任重道远。文章基于国内外文献,统计和整理了中国湖泊水体磷的赋存形态,梳理了水体磷污染治理的单项技术与联合技术,并对技术进展进行了分类评述。结果发现,(1)中国湖泊水体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磷浓度及沉积物无机磷形态方面,而水体磷形态、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及其与水体间的转化机制和PH3产生机制仍需进一步探明。(2)适用于湖泊水体磷去除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法,而生物-生态法为当前湖泊水体磷治理的主导技术而被广泛应用,在湖泊修复和水生态构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仍存在基质和外来动植物等引发的二次生态风险,且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磷去除效果及基质吸附机制上,而对生物特别是植物与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不够深入,工程植物资源化利用开发路径仍需深化。最后,文章指明今后湖泊磷治理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待攻关的湖泊水体有机磷形态的转化机制、水生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PH3产生机制及工程植物残体的高效资源化利用等关键科学问题,旨在为中国湖泊生态安全管控和美丽河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磷赋存形态 磷污染 生物-生态法 技术进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实验评价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映涛 汝智星 +4 位作者 邓尚 林会喜 韩俊 张继标 黄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3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走滑断控油气藏储量丰富,大型走滑断裂和天然裂缝是油气主要储存空间和流动通道,研究此类储层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顺北地区5口钻井储层段39块灰岩样品和7块白云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走滑断控油气藏储量丰富,大型走滑断裂和天然裂缝是油气主要储存空间和流动通道,研究此类储层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顺北地区5口钻井储层段39块灰岩样品和7块白云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钻取心样品开展岩相薄片分析、天然裂缝精细描述和脆性实验评价,研究顺北储层天然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和影响规律。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和一间房组储层岩性为白云岩和灰岩,岩相包括颗粒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粘结岩、泥灰岩、硅化灰岩和粉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在灰岩样品中,泥灰岩脆性指数和天然裂缝发育密度最高,粘结岩脆性指数和天然裂缝发育密度最低;在白云岩样品中,中粗晶白云岩的脆性指数高于粉细晶白云岩,且样品晶粒越粗,天然裂缝越发育。天然裂缝发育密度与岩石样品脆性指数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白云岩的孔渗物性和脆性指数高于灰岩,在相同脆性指数条件下,灰岩的裂缝发育能力更强。因此,灰岩地层中的高脆性段更有可能成为顺北地区的地质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特征 脆性指数 特深层储层 碳酸盐岩 走滑断控油气藏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深层致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与断控储集体簇状发育模式: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映涛 邓尚 +6 位作者 张继标 林会喜 刘雨晴 邱华标 黄诚 刘大卫 姚怿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94,共15页
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常规/成像测井、取心标定以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顺北4号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综合厘定与统计分析,开展走滑断裂断控型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决定了主要储层类型,分段构造样式控制了核带... 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常规/成像测井、取心标定以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顺北4号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综合厘定与统计分析,开展走滑断裂断控型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决定了主要储层类型,分段构造样式控制了核带结构及其对应优势缝洞的发育部位。断裂带内部并非“连片”发育均质储集体,在单个断面的控制范围内,角砾带与裂缝带通常呈组系展布,规模储层之间夹持致密的基岩,整体构成簇状发育特征。不同类型分段内部,断面控制的核带结构也有各自的特点。压隆段活动强度大,内部钻井揭示的角砾带和裂缝带从数量和宽度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呈现出“多破碎带+多裂缝带”的特征。拉分段核带结构多发育在边界断面附近,内部核带结构欠发育,活动强度仅次于压隆段。平移段活动强度为3类分段中最弱,核带结构规模相对最小,单断面控制的裂缝带个数最少且间距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动用有效储层以获得更高的单井产能,应根据不同分段类型各自核带结构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井轨迹,确保尽可能多地钻揭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结合单井单位压降产能分析表明,储集体规模并非控制单井产能的唯一因素,不同性质分段的储集体连通性可能是控制单井产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核带结构样式 走滑断裂 簇状发育模式 顺北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土壤-植物体系重金属富集与迁移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振良 谢群 +4 位作者 曾珍 张际标 冯宇明 赖勇平 林玲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8-409,共12页
选取湛江市霞山区观海长廊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域,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红树林表层土壤及红树植物根、枝、叶中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镍Ni、砷As)的质量分数;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红树林... 选取湛江市霞山区观海长廊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域,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红树林表层土壤及红树植物根、枝、叶中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镍Ni、砷As)的质量分数;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红树林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水平,结合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来源;应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转运系数(TF)分析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富集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7种重金属分布规律为Zn (57.48 mg/kg)>Cr (29.31 mg/kg)>Pb(19.23 mg/kg)>Cu (16.62 mg/kg)>Ni (8.18 mg/kg)>As (6.00 mg/kg)>Cd (0.20 mg/kg)。7种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pH≤5.5)风险筛选值;Cu、Zn、Cd和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2.08、2.74、6.75和1.11倍。2)重金属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很强,其余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重金属与有机质、黏土、粉砂呈正相关关系,与pH、砂呈负相关关系。3) Zn、Cr和Cu在红树植物体内质量分数较高,Pb、Ni和As次之,Cd质量分数最低。除无瓣海桑Zn的根-叶转运系数>1外,重金属在桐花树、木榄和无瓣海桑中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1,说明桐花树、木榄和无瓣海桑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不强,大部分有毒元素主要积累在根部,降低了有毒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传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 重金属 生物富集系数(BCF) 转运系数(TF)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差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雨晴 邓尚 +3 位作者 张继标 邱华标 韩俊 何松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9,共15页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滑移距小、变形弱、埋深大,其成因机制一直以来是构造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新资料,开展了顺北及邻区系统编图和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工作,对比解剖和明确了顺北东区和顺北西区走...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滑移距小、变形弱、埋深大,其成因机制一直以来是构造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新资料,开展了顺北及邻区系统编图和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工作,对比解剖和明确了顺北东区和顺北西区走滑断裂体系的差异发育特征及活动规律,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顺北东区发育约NE30°走向近平行主次级走滑断裂体系,深部主干走滑断裂变形强于次级走滑断裂且自西向东挤压程度增强,上覆雁列断层活动整体呈现自西向东增强的变化;顺北西区走滑断裂体系南北差异明显,北部以一组由塔北隆起向南延伸减弱的NW向断裂体系发育为主,南部以一组数量多、密度大、多期活动的约NE15°走向断裂发育为主。顺北地区走滑断裂体系“南北分区展布、东西差异活动、多段拼接生长”的发育特征,揭示其由多套形成于不同区域应力场下的走滑断裂体系分区差异展布并向腹部延伸对接而成,推测这与晚奥陶世盆缘受到多方向挤压的构造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结构 分层变形 成因机制 走滑断裂体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扬子西缘洋岛型与岛弧型火山岩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从板内裂谷到洋陆俯冲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继彪 丁孝忠 刘燕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0-266,共17页
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岩浆岩对扬子陆块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至关重要。本文获得扬子西缘会理群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和盐边群渔门组角闪安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5±15)Ma和(884±9)Ma... 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岩浆岩对扬子陆块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至关重要。本文获得扬子西缘会理群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和盐边群渔门组角闪安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5±15)Ma和(884±9)Ma。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正的εNd(t)值(4.6),表现出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天宝山组火山岩来自以石榴子石和尖晶石为稳定区的地幔橄榄岩1%~5%的部分熔融。渔门组角闪安山岩属于钙碱性岛弧玄武岩系列,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εNd(t)值为1.1~2.8。渔门组火山岩来自以石榴子石和尖晶石为稳定区的地幔橄榄岩5%~15%的部分熔融。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指示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板内裂谷盆地,而渔门组角闪安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根据本文获得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笔者认为扬子西缘与大陆裂谷相关的天宝山组火山岩和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渔门组火山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动力学背景由板内裂谷转为洋陆俯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扬子板块西缘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南缘盐边群基性侵入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继彪 丁孝忠 刘燕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3-24,共2页
扬子西南缘川滇地区广泛发育一系列新元古代岩浆岩,对进一步理解扬子西南缘的构造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尹福光等,2012;耿元生等,2017)。但是区内新元古岩浆岩成因及构造背景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对侵入盐边群... 扬子西南缘川滇地区广泛发育一系列新元古代岩浆岩,对进一步理解扬子西南缘的构造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尹福光等,2012;耿元生等,2017)。但是区内新元古岩浆岩成因及构造背景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对侵入盐边群的变质辉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910.6±4.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扬子西南缘
下载PDF
湛江钢铁钢渣混凝土在海水中的溶出行为与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容宇媚 张际标 +3 位作者 梁可安 肖永贤 陈春亮 王学锋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51-57,共7页
以钢渣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配比钢渣混凝土在海水中静态溶出和动态溶出实验,分析钢渣混凝土中pH、盐度、钙、镁及常见重金属元素和营养要素在海水中溶出特性和溶出规律。结果表明,钢渣混凝土实验组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盐度下降,pH... 以钢渣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配比钢渣混凝土在海水中静态溶出和动态溶出实验,分析钢渣混凝土中pH、盐度、钙、镁及常见重金属元素和营养要素在海水中溶出特性和溶出规律。结果表明,钢渣混凝土实验组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盐度下降,pH上升,混凝土中添加钢渣在静态条件下能促进pH升高,在动态条件下pH变化不显著;钙、镁元素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均表现为正溶出,添加钢渣能抑制钙、镁的溶出,且含35%钢渣混凝土组对钙镁溶出的抑制效应最小;Cr、Cd和Pb表现为负溶出,动态实验对Cr、Cd和Pb的吸附效果优于静态实验,Hg表现为未检出,Fe、Mn、Cu表现为正溶出,钢渣实验组在静态条件下Fe的平均溶出增量是动态条件下的2.9倍,Cu的平均溶出增量是动态条件下的2.3倍;总氮、总磷和溶解硅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均表现为正溶出,添加钢渣能促进总氮和溶解硅的溶出,促进动态条件下总磷的溶出,抑制静态条件下总磷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钢渣混凝土 重金属 营养盐 溶出特征
下载PDF
湖湾沉积物磷吸附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涛 靳郑海 +2 位作者 凃成琪 张继彪 黄威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1期127-136,共10页
沉积物作为湖湾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微生物群落在磷的吸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选取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为研究区域,首先对研究区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浓度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同时,进一步分析沉积物磷吸附特征和微生物群落... 沉积物作为湖湾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微生物群落在磷的吸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选取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为研究区域,首先对研究区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浓度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同时,进一步分析沉积物磷吸附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差异性,阐明沉积物磷吸附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区域水体总磷(TP)质量浓度分别为0.136、0.220 mg/L,总氮(TN)质量浓度分别为1.279、2.004 mg/L,沉积物TP质量分数分别为440.29、586.37 mg/kg,TN质量分数分别为1161.21、1445.84 mg/kg。梅梁湾区域沉积物理论最大磷吸附量(Q_(max))较高,最高可达0.799 mg/g,且对磷的吸附速度快,吸附动力学常数达1.997 g/(mg·min),两个区域沉积物均存在扮演“源”的点位(M11和A10)。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贡湖湾藻型区域微生物多样性高于草型区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两个区域门分类级别上丰富度最高的门。M11和A10点位沉积物具有较大的磷吸附量,在微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是解磷功能微生物解磷能量来源,从而加剧沉积物磷的释放,也进一步说明在微生物介导下,两个区域沉积物均有较强的磷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微生物 吸附 群落
下载PDF
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规律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加林 邓清海 +2 位作者 张继标 蒋爱萍 万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2-459,共8页
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主要借助数值模拟的手段,通过构建不同断裂带核部宽度、不同性质及不同组合的断裂模型,开展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范围的定量预测,以明确不同断裂要素对裂缝发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走滑断裂带... 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主要借助数值模拟的手段,通过构建不同断裂带核部宽度、不同性质及不同组合的断裂模型,开展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范围的定量预测,以明确不同断裂要素对裂缝发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走滑断裂带核部宽度逐步增大,派生裂缝发育范围的最大值、均值以及最小值均无明显变化;在同等条件下,压扭断层派生裂缝带宽度明显高于纯走滑断层与逆冲断层;当平行断层组合间距小于某一距离之后,两条断裂派生裂缝发育相互叠加,受两条断裂共同控制,断裂之间派生裂缝发育强度明显变大。共轭断层交叉部位,派生裂缝发育范围明显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派生裂缝 发育范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Whole Rock Sr-Nd and Zircon Hf-O Isotopes of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Volcanic Rocks in Jiangshan, Eastern Part of the Jiangnan Orogen: Constraints on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5
20
作者 zhang Heng LIU Yanxue +5 位作者 DING Xiaozhong GAO Linzhi YANG Chun zhang jibiao GONG Chengqiang LIU Haog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117-1137,共2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ombined studies of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whole rock Sr-Nd and zircon Hf-O isotopes carried out upon the rhyodacite and ignimbrite of Shangshu village, Shangyu town and Shangh...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ombined studies of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whole rock Sr-Nd and zircon Hf-O isotopes carried out upon the rhyodacite and ignimbrite of Shangshu village, Shangyu town and Shanghupeng village of Jiang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along the northwestern side of the Jiangshan–Shaoxing suture.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of samples in the three areas yielded weighted mean 206 Pb/238 U ages of 842.8 ± 6.9 Ma and 850.0 ± 7.3 Ma, 839 ± 9 Ma and 832.2 ± 8.1 Ma, 828.3 ± 8.5 Ma and 836.9 ± 9.9 Ma, respectively. These ages are older than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Shangshu Formation dated at around 780 Ma distributed in Fuyang City, Hangzhou City, Kaihua County, etc. The volcanic rocks generally have high SiO2(54.08–76.80 wt%) and Al2 O3(12.40–21.31 wt%), low Fe2 O3(0.68–8.92 wt%), MgO(0.29–2.49 wt%), CaO(0.12–2.86 wt%), TiO2(0.10–1.59 wt%) and P2 O5(0.01–0.39 wt%), with variable total alkalis(K2 O + Na2 O =5.42–8.29 wt%). There exists a clea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iO2 and P2 O5. The volcanic rocks have A/CNK ratios of 1.03–2.77 and thus are peraluminou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LREE, Rb, Ba, Zr, Hf, K, Th, La, U and depletion in Nb, Sr, P, Ti, with distinct LREE and HREE fractionation of(La/Yb)N values of 5.68–11.67, and with a moderate negative Eu anomaly(&Eu=0.58–0.89). Whole-rock geochem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Jiangshan volcanic rocks are possibly I-type granitic rocks, even though they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S-type granites due to the magma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 Zircon δ18 O values are 3.97‰–5.49‰(average 4.50‰), 2.90‰–5.21‰(average 4.32‰) for ignimbrite from Shangshu village section, and Shanghupeng village section, respectively. They a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δ18 O values of igneous zircons in equilibrium with mantle magmas(5.3 ± 0.6‰(2σ)), the lower δ18 O value also demonstrating the presence of high temperature water-rock interactions. The ignimbrite rocks have positive εNd(t)(4.02, 3.37, 3.91, 4.74, 2.85, 4.39, totals from the three areas) and εNd(t)(in-situ zircon)(4.3–14.6, a weighted mean of 8.4;6.6–12.7, a weighted mean of 9.0;8.1–12.0, a weighted mean of 9.5, respectively, from the three area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race element studies, they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Jiangshan volcanic rocks was mainly composed of juvenile lower crustal material, mixed with some mantle-sourced magma. Detailed elemental and isotopic data suggest that the Jiangshan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in a continental arc setting. There is a series of ca. 860–830 Ma volcanic rocks formed in a back-arc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eastern Jiangnan Orogen, along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Jiangshan–Shaoxing suture. The first stage rift-related anorogenic magmatism may have occurred as early as ca. 860 Ma in the eastern Jiangnan O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age zircon Hf-O isotopes volcanic rocks continental arc NEOPROTEROZOIC Jiangnan Oroge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