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抗褐锈病Bru1区域的鉴定及候选抗病基因的功能分析
1
作者 吴期滨 谢婉婕 +5 位作者 钟惠 冯春燕 潘浩然 齐浥颖 张积森 王恒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5-867,共13页
【目的】甘蔗褐锈病是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 Sydow&P. Sydow)引起的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之一,能造成蔗糖分降低10%—36%,严重威胁甘蔗产业发展。已有研究揭示抗褐锈病主效基因定位于Bru1区域,克隆其关键候选基因... 【目的】甘蔗褐锈病是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 Sydow&P. Sydow)引起的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之一,能造成蔗糖分降低10%—36%,严重威胁甘蔗产业发展。已有研究揭示抗褐锈病主效基因定位于Bru1区域,克隆其关键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为选育抗褐锈病甘蔗新品种提供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方法】利用PacBio SequelⅡ测序平台获得甘蔗栽培品种ROC22的contig水平基因组信息,鉴定到抗褐锈病Bru1区域,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和克隆,分析其组织特异性和抗、感褐锈病甘蔗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在烟草叶片的亚细胞定位和瞬时表达。【结果】基于Bru1位点区域紧密连锁的标记R12H16和9O20-F4,从该区域中注释到33个基因,结合典型抗病基因结构域,共筛选获得5个候选抗病基因,分别为Brrg99、Brrg103、Brrg108、Brrg115和Brrg116。以甘蔗栽培品种ROC22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Brrg116的全长序列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残基。将该基因序列分别比对甘蔗热带种和割手密种及二倍体近缘种高粱的基因组数据库,发现其与热带种和割手密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达到98%以上,而与高粱的相似性为93.77%。系统进化树揭示该基因起源甘蔗割手密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Brrg116在甘蔗栽培品种的多个组织中组成型表达,尤其是在+1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蔗芽的9.8倍;在褐锈病菌侵染抗、感甘蔗栽培品种的6和72 h时,呈现显著差异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中瞬时过表达Brrg116,其后接种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二氨基联苯胺法(3,3′-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逐渐加深,超敏反应相关基因、水杨酸信号和乙烯信号途径中的相关基因持续上调表达。【结论】Brrg116在甘蔗不同组织中组成型表达,且在受褐锈病菌侵染的抗病甘蔗栽培品种中呈现快速的诱导表达。此外,过表达Brrg116引发水杨酸和乙烯等激素信号通路产生防御响应,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Bru1区域 褐锈病 候选抗病基因 连锁标记
下载PDF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少泉 曾黎辉 +3 位作者 张积森 林河通 邓朝军 庄伊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4-1420,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 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树保鲜期长、成熟期配套、优质丰产等优异性状的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系列新品种;利用新育成的不同熟期龙眼品种,结合催花技术和生态差异选择,在我国实现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研发出了龙眼安全保鲜物流新技术;先后构建了龙眼的基因组草图和精细参考基因组图谱,促进龙眼基础研究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时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龙眼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新中国 70年 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曙明 徐春归 +3 位作者 张积森 许新忠 徐又佳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21-5325,共5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但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但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均接受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复查X射线片判定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尺骨茎突愈合情况分为愈合组(n=20)和未愈合组(n=19),依据X射线片比较两组间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检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和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研究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愈合组术后腕关节尺侧疼痛1例,未愈合组尺侧疼痛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桡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健侧(P<0.05),桡骨高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腕关节背伸、屈曲活动范围均小于健侧(P<0.0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故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可仅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尺骨茎突 骨折 内固定 腕关节 钢板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程文丹 吴晗 +6 位作者 张积森 张鑫 张硕 李子煜 吴一博 白文艺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前后联合入路等入路来获得充分暴露,但上述入路都不可避免的损伤了强直性髋关节患者长期失用性萎缩的髋关节周围肌肉。而直接前方入路是通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进入,最符合微创手术标准的全髋置换入路,髋臼侧显露充分,同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置换治疗后恢复快等优点。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12 例(17 髋)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直腿抬高时间并随访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试验获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院医字(2018)7 号。结果与结论:①12 例患者(17 髋)平均的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直腿抬高时间分别为(11.12±1.69)cm、(122.47±25.40)min、(279.41±135.85)mL 和(9.59±4.62)d;②假体位置良好:平均前倾角度为(15.76±2.84)°,平均外展角为(40.00±3.45)°;③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 Harris评分明显增加,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且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④置换治疗中发生 1 例股骨Cheng Wendan, MD,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3 个月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塞、假体松动、肢体长度不等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Associate professor,强直性髋关节能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同时创伤小, Master’s supervisor,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是强直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强直性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HARRIS评分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在留学生手外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5
作者 叶曙明 徐春归 +3 位作者 张积森 许新忠 徐又佳 荆珏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4期152-154,161,共4页
目的 分析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手外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轮转的30名留学生分为两组,A组15名留学生分别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业型研究生结伴成对子... 目的 分析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手外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轮转的30名留学生分为两组,A组15名留学生分别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业型研究生结伴成对子为“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组”,B组15名留学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留学生日常工作考核、手外伤急诊处理的理论知识考核、清创缝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以及留学生对“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 A组留学生日常工作考核、清创缝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和对“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二者在手外伤急诊处理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提高留学生对手外伤处理的教学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师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 留学生 临床实践 手外伤
下载PDF
粉碎性股骨逆转子间骨折一期重建外侧壁:如何提高修复后骨生物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钟汉 许新忠 +5 位作者 张积森 赵耀 叶曙明 余水生 孙健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5838-5843,共6页
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股骨近端解剖结构认识的不断提高,是否需要一期修复外侧壁成为伴外侧壁损伤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需要考虑的问题。目的:围绕近年来重建粉碎性股骨逆转子间骨折(AO/OTA分型A3.3型骨折)外侧壁常用的手术方式进... 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股骨近端解剖结构认识的不断提高,是否需要一期修复外侧壁成为伴外侧壁损伤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需要考虑的问题。目的:围绕近年来重建粉碎性股骨逆转子间骨折(AO/OTA分型A3.3型骨折)外侧壁常用的手术方式进行综述,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展望外侧壁重建治疗的发展方向。方法:以"A3.3型,粉碎性,逆转子间骨折,外侧壁,内固定手术,修复重建"及"AO/OTA 31-A3.3,comminuted,reverse oblique 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lateralwall,internalfixationtechniques,repairmentandreconstruction"作为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至2021年,共选取6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针对粉碎性股骨逆转子间骨折,单纯髓外固定能够重建外侧壁且防旋性能较好,但软组织剥离较多且生物力学较差;(2)髓内固定联合髓外固定,同样不可避免地对软组织及血运有所破坏,但生物力学稳定、内固定失效率低、髋关节功能明显提高;(3)其中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为代表的髓内+有限髓外固定,有效降低了联合固定的创伤,综合疗效最佳,也揭示了粉碎性逆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微创化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股骨转子间骨折 A3.3型 粉碎性 外侧壁 内固定 修复重建 综述
下载PDF
芦竹属菌草的分子鉴定及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源长 王天友 +5 位作者 罗琳 蔡杨星 林辉 林冬梅 张积森 林占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8-1581,共14页
目前芦竹属(Arundo)菌草形态学的鉴定方法已经建立,但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较少。对芦竹属菌草进行分子鉴定与选择压力分析可为菌草的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芦竹属菌草的ITS2基因序列,并对它们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 目前芦竹属(Arundo)菌草形态学的鉴定方法已经建立,但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较少。对芦竹属菌草进行分子鉴定与选择压力分析可为菌草的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芦竹属菌草的ITS2基因序列,并对它们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与选择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在6.21百万年-9.75百万年前,以及5.14百万年-8.07百万年前分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化,将它们分为3大类(‘绿洲3号’‘绿洲5号’‘绿洲6号’‘绿洲8号’、‘绿洲2号’‘绿洲4号’‘绿洲7号’‘绿洲12号’和其他菌草)。选择压力分析筛选出‘绿洲1号’和‘绿洲3号’的正选择基因,它们大部分与转录调控、抗逆与发育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芦竹属菌草品种之间的关系和受到正向选择的基因与位点,为芦竹属菌草的适应性进化提供见解,也为今后的遗传改良提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ITS2序列 系统发育 转录组 分歧时间 选择压力
下载PDF
[足母]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家刘 张积森 +3 位作者 许新忠 谢武昆 詹俊锋 荆珏华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17-19,48,共4页
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7月—2019年6月,采用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治疗17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男14例,女3例;年龄26~55岁,平均40岁;16例为运动致伤,1例为开放性跟腱断... 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7月—2019年6月,采用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治疗17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男14例,女3例;年龄26~55岁,平均40岁;16例为运动致伤,1例为开放性跟腱断裂伴感染;左侧6例,右侧11例。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of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55.6±5.5)分。MRI检查显示陈旧性跟腱完全断裂。结果手术时间55~82 min,平均(66±6.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30 ml。切口均I期愈合,无腓肠神经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6±7.4)个月。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3.5±5.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12例,良5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均无跟腱再断裂发生。结论[足母]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配合术后科学、规范、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长屈肌腱 腓肠肌筋膜瓣 陈旧性跟腱断裂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的四旋翼姿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辉 李秀娟 +1 位作者 张济森 苏子康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2年第3期168-172,共5页
鉴于四旋翼强非线性耦合、易受扰动等特点,采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风扰下的四旋翼非线性数学模型。针对风扰下四旋翼模型中存在的风扰、非线性耦合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姿态角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并证明其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环... 鉴于四旋翼强非线性耦合、易受扰动等特点,采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风扰下的四旋翼非线性数学模型。针对风扰下四旋翼模型中存在的风扰、非线性耦合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姿态角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并证明其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并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线性自抗扰姿态控制器在外界风扰和参数不确定性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 线性自抗扰控制 紊流风扰 参数不确定性
下载PDF
龄期对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承载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继森 吴超凡 +2 位作者 梁衡国 韩庆奎 孙斌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7-222,共6页
结合湖南省潭邵高速公路再生项目,通过室内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龄期试验,采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乳化沥青冷再生层养生龄期对路面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路面的累计当量轴次随着乳化沥青冷再生层养生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速... 结合湖南省潭邵高速公路再生项目,通过室内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龄期试验,采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乳化沥青冷再生层养生龄期对路面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路面的累计当量轴次随着乳化沥青冷再生层养生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速率随之减小;路面的极限轴载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降低,且降低的速率随之减小;龄期从5 d到28 d,乳化再生层厚度从8 cm增加到18 cm,累计当量轴次增加幅度在104%~242%,极限轴载降低幅度均在36%左右;随着乳化再生层养生龄期的增加,路面累计当量轴次与极限轴载将趋于某一稳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再生路面 乳化沥青 龄期 累计当量轴次 极限轴载
下载PDF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Y2O3: Yb, Er Microstructures
11
作者 De Gejihu Qin Weiping +1 位作者 zhang jisen Zhao Da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40-143,共4页
The Y2O3: Yb3+ , Er3 + microstructures were fabricat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out surfactants.The microstructure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KYKY... The Y2O3: Yb3+ , Er3 + microstructures were fabricat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out surfactants.The microstructure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KYKY 1000B).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spectra were studied under 978 nm laser diode excitation.In Yb3 + and Er3 + codoped Y2 O3 microcrystals,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green emission became stronger as the morphology of sample changed from wires to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Y2O3:Yb3+ Er3+microstructures rare earths
下载PDF
身体质量指数对桡骨远端骨折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的影响
12
作者 叶曙明 金能 +3 位作者 李晶 张积森 谢武昆 荆珏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桡骨远端骨折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我科自2016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依照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进行分组:A组29例(23-A2.2、23-A2.3、23-A3型),B组26例(23-B... 目的观察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桡骨远端骨折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我科自2016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依照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进行分组:A组29例(23-A2.2、23-A2.3、23-A3型),B组26例(23-B型),C组29例(23-C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受伤至医院时间,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受伤的侧别,手术时间及BMI。利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及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估年龄、性别、吸烟史、受伤的侧别、受伤至医院时间、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BMI与A,B,C三组之间的关系。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的影响,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使用卡方检验比较A、B、C三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受伤至医院时间、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BMI和受伤侧别之间的差异,发现年龄、性别、吸烟史和BMI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性别、吸烟史、BMI、受伤侧别、受伤至医院时间、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和BMI是致桡骨远端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把A组作为对照组进一步分析BMI对B组和C组的影响,得出BMI是发生23-B型和23-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危险因素。使用线性回归分析BMI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的影响,得出BMI与手术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BMI是发生23-B型和23-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危险因素,并且BMI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随着BMI的增高,手术时间相应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身体质量指数 手术时间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多倍体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以星 齐浥颖 +3 位作者 王宇浩 黄育敏 张积森 唐海宝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3-1302,共10页
植物物种形成和多样化过程中,多倍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汇聚了新的等位基因,产生了多倍体。自然界中有许多重要作物是多倍体,相关研究发现,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更广泛的生态环境。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多倍... 植物物种形成和多样化过程中,多倍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汇聚了新的等位基因,产生了多倍体。自然界中有许多重要作物是多倍体,相关研究发现,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更广泛的生态环境。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多倍化及其影响,并总结了近几年来多倍体植物基因组组装、起源与演化、三维基因组和甲基化修饰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就多倍体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图泛基因组等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化与起源 基因组组装 甲基化修饰 三维基因组
原文传递
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许新忠 常菁 +5 位作者 余水生 赵耀 徐春归 张积森 谢武昆 荆珏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6例。16例患者均采用FNS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评定:16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15 min,平均41.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47次,平均26次;术中出血量为35~210 mL,平均76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6 d;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0例,良5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单一微创切口置入股骨颈动力棒、外侧钢板、锁定螺钉及抗旋螺钉,固定可靠,对外侧肌肉软组织的激惹小,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许新忠 徐春归 +5 位作者 高哲辰 张积森 赵耀 余水生 叶曙明 荆珏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90-1196,共7页
目的比较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4例远端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徒手复位组和斯氏针辅助复位组(简称斯氏针复位组)。徒... 目的比较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4例远端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徒手复位组和斯氏针辅助复位组(简称斯氏针复位组)。徒手复位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7.5±9.2)岁(范围,21~59岁);骨折AO/OTA分型:32-A型16例,32-B型7例,32-C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9±6.2)d。斯氏针复位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6.4±9.8)岁(范围,18~55岁);骨折AO/OTA分型:32-A型19例,32-B型7例,32-C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2±6.4)d。比较两组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斯氏针复位组(94.81±17.71)ml,徒手复位组(142.78±29.76)ml;骨折复位时间,斯氏针复位组(5.02±1.69)min,徒手复位组(14.19±2.50)min;复位时透视次数,斯氏针复位组(5.01±1.51)次,徒手复位组(12.56±2.01)次;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9,4.02,5.47;均P<0.05)。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4个月(范围,12~51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斯氏针复位组愈合时间(5.99±0.97)个月,徒手复位组(7.01±1.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247)。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徒手复位组术前(23.7±4.1)分,术后1、2、3、6、12个月分别为(61.3±4.5)分、(70.2±4.2)分、(78.9±5.9)分、(87.9±4.6)分、(93.1±5.8)分;斯氏针复位组术前(22.5±3.8)分,术后1、2、3、6、12个月分别为(62.2±5.1)分、(69.1±4.7)分、(79.2±4.3)分、(88.6±5.3)分、(92.3±6.1)分;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3,0.689,0.908,0.212,0.519,0.494,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42,815.52,均P<0.001)。术后斯氏针复位组未发生进针点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术后均可获得优良疗效,但斯氏针辅助复位较徒手复位的复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是更为安全的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难复性胫骨干骨折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新忠 赵耀 +5 位作者 张积森 徐春归 叶曙明 谢武昆 余水生 荆珏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提出难复性胫骨干骨折的概念,并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术中需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的21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2l^66岁,平均3... 目的提出难复性胫骨干骨折的概念,并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术中需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的21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2l^66岁,平均34.9岁;左侧15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首先闭合复位,通过牵引折叠旋转等手法,反复多次不能顺利复位、插入导针,改为局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收集患者的X线片和CT资料并分析其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归纳难复位性胫骨干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形式有4种:单一节段胫骨型,即胫骨干单一节段骨折,腓骨完整;多段型,即胫骨骨折为多段;交锁型,常见于短螺旋形及短斜形骨折,远、近骨折端形成交锁;嵌顿型,即骨折间隙有骨块的阻挡。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Kofoed评分标准踝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1例患者中,单一节段胫骨型2例,多段型4例,交锁型13例,嵌顿型2例。21例患者术后获7~50个月(平均22.7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5~16个月(平均7.3个月)。术后膝前疼痛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骨髓炎、浅表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或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和Kofoed踝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90.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难复性胫骨干骨折概念可在术前提示避免反复多次复位、减少局部骨折断端血供破坏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关节 踝关节 影像学 难复性
原文传递
组合式撑开器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积森 方家刘 +2 位作者 谢武昆 荆珏华 许新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1-289,共9页
目的探究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复位治疗32例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照1∶1匹配设立非撑开器组,... 目的探究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复位治疗32例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照1∶1匹配设立非撑开器组,共32例患者。撑开器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4.9±15.8)岁(范围18~77岁);根据AO分型,A3型3例、B3型3例、C2型16例、C3型10例。非撑开器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59.7±14.8)岁(范围21~79岁);A3型4例、B3型5例、C2型12例、C3型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改良Mayo腕部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 score,MMWS),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17.8个月。撑开器组手术时间为(91.2±14.6)min,低于非撑开器组的(137.6±2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P<0.001);撑开器组桡骨高度为(11.5±1.4)mm,大于非撑开器组的(10.6±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2)。末次随访时,撑开器组与非撑开器组掌倾角(7.9°±4.4°vs.7.5°±3.5°)、尺偏角(23.3°±5.7°vs.22.3°±4.5°)、腕关节掌屈(63.2°±15.3°vs.62.6°±11.1°)、背伸(63.5°±10.7°vs.62.4°±15.2°)、旋前(69.2°±11.8°vs.67.0°±11.0°)、旋后(73.1°±10.4°vs.72.0°±8.7°)、VAS评分[(0.8±0.5)分vs.(0.9±0.7)分]、DASH评分[(12.9±6.6)分vs.(13.4±7.0)分],MMWS评分[(84.1±5.8)分vs.(83.5±6.2)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器组1例出现伸肌健激惹症状,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非撑开器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经切开减压治疗后好转。结论对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使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可达到更好的桡骨高度恢复,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积森 荆珏华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肩肘外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骨科的亚专业学科。2013年11月,《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创刊,这标志着肩肘外科得到了全国骨科同行的认可。其后全国多家医院的骨科成立了肩肘外科亚专业组或病区,同时涌现了一批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肩肘外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骨科的亚专业学科。2013年11月,《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创刊,这标志着肩肘外科得到了全国骨科同行的认可。其后全国多家医院的骨科成立了肩肘外科亚专业组或病区,同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肩肘外科医师,分别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关节镜等微创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内植入物的发明和改进,国内、外肩肘外科近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肩肘方面相关问题在争议中不断完善,但仍然有许多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综合了2002~2019年JBJS等杂志所刊登的肩肘外科新进展以及本刊所收录文章的部分内容,并对肩肘外科的发展提出一些展望。这些内容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肩关节置换、肱骨近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肘关节不稳、肘关节骨折脱位、肘关节置换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领域的争议点作一概述,其中部分观点来源于Ⅰ和Ⅱ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 肩肘外科 肩袖损伤 收录文章 肩关节置换 电子杂志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载地塞米松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纪森 苏美玲 尹宗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地塞米松聚合物胶束,为血管炎症提供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载体和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阳离子载体为材料制备地塞米松载药聚合物胶束。对所制备的载药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粒径、...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地塞米松聚合物胶束,为血管炎症提供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载体和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阳离子载体为材料制备地塞米松载药聚合物胶束。对所制备的载药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粒径、PDI、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进行表征。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噻唑蓝法考察载药胶束对HUVECs的细胞毒性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HUVECs对胶束的摄取情况。结果制备的载药胶束为椭球形,粒径约161 nm,Zeta电位为17.0±0.9 m V,包封率为83.87%±1.28%,载药量为15.06%±0.28%。为使载地塞米松胶束对细胞的毒性降到最低,其胶束浓度应不高于400μg·m L^(-1)。细胞摄取结果证实了阳离子载体具有加速细胞摄取的作用,当阳离子载体含量为50%时,其细胞摄取量为游离组的2.3倍。结论成功制备了相容性好且包封率高的地塞米松载药胶束,可加速药物进入内皮细胞,更好地达到治疗血管炎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 血管炎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地塞米松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 药物载体 细胞摄取 聚合物胶束
原文传递
亚热带特色农业的本科教改探索——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
20
作者 张积森 徐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1-1266,共6页
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孕育了鲜明的农业特色。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亚热带农业省(区),但在广西高校的农学本科教育中,对亚热带农业特色的关注度稍显不足。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主要... 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孕育了鲜明的农业特色。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亚热带农业省(区),但在广西高校的农学本科教育中,对亚热带农业特色的关注度稍显不足。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师资力量不足三方面,导致学生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限。在实施“双碳”(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传统农业正在向智慧农业转变,农学本科教学面临着新农科建设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亚热带特色农业本科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亚热带农业特色课程的建设、扩大师资队伍、加强学生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并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农业 本科教改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