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7例儿童川崎病临床特点及护理
1
作者 朱丽 汪燕 +3 位作者 方瑞 项云 张坤龙 戴瑞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明确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特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KD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探讨儿童KD症状护理特殊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因KD引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 目的:明确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特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KD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探讨儿童KD症状护理特殊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因KD引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87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24例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其余63例为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分析两组患儿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K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独立危险因素对KD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CAL组KD患儿中,男童18例(75.0%),两组临床资料中四肢指(趾)端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腹痛和呕吐联合预测冠状动脉损害的AUC为0.760(P<0.05),是发生KD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中等的诊断价值;CAL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反流例数明显增多。优质护理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率,减轻家属焦虑程度,改善KD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结论:长期发热伴有胃肠道症状的男童、PCT显著增高者,需完善心脏彩超;男性、腹痛和呕吐可作为KD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冠状动脉并发症
下载PDF
2016-2021年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海玉 张坤龙 +2 位作者 储金华 王宁玲 程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儿童血液病房发生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等。结果...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儿童血液病房发生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等。结果 发生BSI患者145例,共分离出菌种1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2株(59.3%),革兰阳性菌59株(38.1%)。前四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肺炎克雷伯菌(16.1%)、大肠埃希菌(13.5%)和铜绿假单胞菌(9.7%)。铜绿假单胞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更易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66.7%和4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88.0%和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6.6%和13.3%。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MRSA)检出率分别为81.1%和32.4%。葡萄球菌属无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儿童血液病房BSI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ALL患者相比,AML患者更易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各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液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机型飞行员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慧琳 张昆龙 +7 位作者 孟斌 白博 蒋小兵 庞洁 康鑫 赵晨光 袁华 孙晓龙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8-150,155,共4页
目的调研空军飞行员睡眠质量,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精准改善飞行员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飞行员125名(战斗机61名、运输机64名),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患者健康问卷(PHQ-9)... 目的调研空军飞行员睡眠质量,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精准改善飞行员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飞行员125名(战斗机61名、运输机64名),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飞行员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单元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飞行员睡眠质量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运输机飞行员PSQI得分显著高于战斗机飞行员[(5.97±3.14)分vs(4.89±2.84)分,P=0.046],其中在入睡时间子类有显著性差异[(1.30±0.81)分vs(0.90±0.85)分,P=0.009];两类飞行员在焦虑和抑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单元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飞行员PSQI与加速度(B=-0.313,P=0.023)和PHQ-9(B=0.508,P<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要重点关注运输机及低加速度战斗机飞行员的睡眠质量,通过改善抑郁情绪可能有助于改善飞行员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问卷调查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飞行员
下载PDF
动物行为学检测方法在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瑞青 吴菲菲 +5 位作者 张昆龙 刘慧 李淑娇 王亚云 杨雁灵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小脑共济失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且临床治疗措施有限。对于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研究,通常采用啮齿动物作为研究模型,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引起的行为异常也在模型动物中得到广泛证实。因此,对小... 小脑共济失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且临床治疗措施有限。对于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研究,通常采用啮齿动物作为研究模型,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引起的行为异常也在模型动物中得到广泛证实。因此,对小脑共济失调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相关机制。传统动物行为学检测,如旷场实验、平衡木实验和转棒实验等,已用于啮齿动物研究多年,但在检测小脑共济失调行为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亟需可靠的行为学检测助力小脑共济失调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研发。本文对动物小脑共济失调行为学检测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重点介绍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动物疾病模型、行为学实验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共济失调 动物疾病模型 动物行为学检测
下载PDF
脊髓背角UCP4调节线粒体膜电位参与神经病理性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菲菲 黄云强 +7 位作者 夏雨露 刘勃志 张昆龙 郑杰 拜云虎 朱昌磊 杨雁灵 王亚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阐明脊髓背角线粒体解偶联蛋白4(UCP4)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脊髓背角定位注射UCP4腺相关过表达和干扰病毒,2周后制备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0、14 d进行机械痛... 目的阐明脊髓背角线粒体解偶联蛋白4(UCP4)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脊髓背角定位注射UCP4腺相关过表达和干扰病毒,2周后制备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0、14 d进行机械痛和热板痛行为学检测;同时术后14 d时取脊髓腰膨大L5-L6部位,使用流式细胞仪、透射电子显微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脊髓背角中线粒体膜电位(MMP)、线粒体超微结构及UCP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NI小鼠脊髓背角UCP4本底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MMP超极化,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减少(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线粒体内部出现大量“空泡样”结构。靶向上调脊髓背角UCP4,显著缓解小鼠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P<0.01);MMP恢复正常;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上升(P<0.01),线粒体抗氧化功能恢复正常。而下调UCP4,与SNI结果一致。结论上调脊髓背角UCP4显著缓解小鼠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可能通过稳定MMP及其抗氧化能力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脊髓背角 线粒体膜电位 UCP4 抗氧化
下载PDF
高原驻训官兵作业疲劳状态调查及脱习服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晨彬 徐莉 +4 位作者 韩麒智 杨磊 郭广会 张昆龙 曾金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42-444,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原驻训官兵作业疲劳状态及下高原脱习服对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赴海拔4000 m高原驻训部队3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返回平原后进行脱习服训练。在上高原前10天,驻高原第10天、第30天、第90天、第150天及返... 目的研究高原驻训官兵作业疲劳状态及下高原脱习服对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赴海拔4000 m高原驻训部队3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返回平原后进行脱习服训练。在上高原前10天,驻高原第10天、第30天、第90天、第150天及返回平原后第3天、第15天分别对两组进行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分析。结果驻高原第30天与驻高原第10天相比较疲劳症状各因子得分均有降低(P<0.05),尤其表现在困倦感、不快感、视觉疲劳感和总分上有显著降低(P<0.01);驻高原第90天、第150天与驻高原第30天相比,各因子得分均有明显降低(P<0.001);驻高原第30天与上高原前10天的量表总分接近。高原驻训部队返回平原脱习服干预实验组在返回平原后第15天较第3天疲劳状况均有改善,尤其在不快感、怠倦感和视觉疲劳感上表现明显(P<0.01)。结论随着高原驻训时间延长,机体对高原逐渐适应,下高原后脱习服措施能够改善高原驻训官兵疲劳情况,对于促进高原驻训官兵恢复军事作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驻训 作业疲劳 疗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横流式蒸发冷凝器鼓泡式板片传热性能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席鹏飞 章立新 +7 位作者 张坤龙 陈权 周庆权 高明 刘婧楠 陈永保 潘旭光 陈婷婷 《暖通空调》 2021年第4期136-140,129,共6页
为预测蒸发冷凝器中鼓泡式板片空气侧的复合换热系数,搭建了一个由2块鼓泡式板片组成的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在一定工况下通过调节电加热功率以保持板片壁温为60℃。实验期间环境条件变化范围为:大气压98.8~99.3 kPa,进口空气干球温度2... 为预测蒸发冷凝器中鼓泡式板片空气侧的复合换热系数,搭建了一个由2块鼓泡式板片组成的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在一定工况下通过调节电加热功率以保持板片壁温为60℃。实验期间环境条件变化范围为:大气压98.8~99.3 kPa,进口空气干球温度26~37℃,进口空气湿球温度23~32℃。可调节参数的范围为:喷淋水流量100~400 L/h,截面风速1.0~3.7 m/s,板片间距20~30 mm。计算了板片与空气间的复合换热系数。利用3层BP神经网络处理实验数据,输入参数为进口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喷淋水流量、截面风速及板片间距,输出参数为板片与空气间的复合换热系数。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 2,平均相对误差为0.355 94%,均方根误差为0.508 01 W/(m^(2)·K),表明BP神经网络对蒸发冷凝器中鼓泡式板片空气侧复合换热系数的预测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凝器 鼓泡式板片 BP神经网络 传热性能 复合换热系数
下载PDF
许昌市典型区域土壤磁化率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慧 曹军芬 +3 位作者 张坤龙 袁冬颜 吉梦洁 邓亚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为探讨土壤磁化率对有机质含量的指示作用,对许昌市典型区域土壤磁化率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样品Xlf变化范围在15×10~-8125×10-8m3/kg,平均值为64×10-8m3/kg,说明研究区土壤样品中磁性... 为探讨土壤磁化率对有机质含量的指示作用,对许昌市典型区域土壤磁化率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样品Xlf变化范围在15×10~-8125×10-8m3/kg,平均值为64×10-8m3/kg,说明研究区土壤样品中磁性矿物含量较低。Xfd值在4.67%~26.67%之间,平均值为10.02%,反映了样品中超顺磁颗粒含量很高,说明研究区域土壤磁性矿物主要由自然成土作用形成,现代工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活动贡献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3.74~31.93 g/kg,均值为17.09 g/kg。研究区域土壤磁化率与有机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性,反映了在长期人工施肥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导致土壤各理化因子之间发生学联系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磁化率 有机质 频率磁化率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混合流蒸发式冷凝器中鼓泡板片喷淋侧热质传递研究
9
作者 周庆权 张坤龙 +5 位作者 潘旭光 刘婧楠 高明 陈永保 彭昕 章立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7,共7页
本文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混合流状态下的鼓泡式换热板片喷淋水侧的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参数对鼓泡板片喷淋水侧热质传递以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喷淋水量可以改善鼓泡板片表面水膜分布的均匀性,提升鼓泡板片的换... 本文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混合流状态下的鼓泡式换热板片喷淋水侧的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参数对鼓泡板片喷淋水侧热质传递以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喷淋水量可以改善鼓泡板片表面水膜分布的均匀性,提升鼓泡板片的换热效果,建议不低于0.347 kg/(s·m);板片间距从20 mm增至30 mm时,板间空气的进出口压损下降较为显著,随着间距的进一步增大,空气的流通截面积并不会对板间空气的进出口压损产生很大影响;综合考虑,喷淋侧板间距为25 mm、平均截面风速为6.66 m/s时兼顾了压损影响和换热性能,为最优方案;相较于正位布置,板片错位布置更合理,换热性能更好,换热效果是正位布置的1.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式冷凝器 鼓泡板片 喷淋测流道 热质传递
下载PDF
福尔马林急性痛小鼠小脑线粒体相关分子表达变化
10
作者 王正梅 杨依 +5 位作者 吴菲菲 张昆龙 杨雁灵 阮彩莲 王璐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目的:探索急性痛状态下小脑线粒体可塑性变化规律。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15)和福尔马林组(formalin,n=27),formalin组小鼠再以3个关键时间点(5 min,30 min,1h)分为3组。利用动物行为学方法观察各组... 目的:探索急性痛状态下小脑线粒体可塑性变化规律。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15)和福尔马林组(formalin,n=27),formalin组小鼠再以3个关键时间点(5 min,30 min,1h)分为3组。利用动物行为学方法观察各组小鼠舔足情况、旷场实验和6个诺达思(Noldus)行为学指标;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小脑组织匀浆上清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变化;利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小脑ANXA10、Drp1、Mfn1、Mfn2、OPA1、SGK1、TFAM、UCP2和UCP4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formalin组小鼠舔足时间及次数呈明显双峰模式增加(0~5 min和20~40 min,P <0.05)。旷场实验可见formalin组小鼠呈明显焦虑样情绪(中央活动路程、中央区域停留时间以及中央进入次数均明显减少,P <0.05)。Noldus行为学结果显示formalin组小鼠运动能力减弱(包括移动距离、移动速度及后肢支撑能力显著减小,P <0.05;而休息时间增加,P <0.01)以及探索行为减少(探嗅时间减少,P <0.05)。同时,与control组相比,formalin组小鼠小脑内GSH含量和SOD酶活性显著下降(P <0.05),且伴随小脑内SGK1、UCP2和UCP4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 <0.01)。结论:formalin小鼠小脑线粒体功能受损伴线粒体分子表达增高,提示小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可能参与急性痛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尔马林急性痛 小脑 线粒体 小鼠
下载PDF
动物痛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昆龙 朱慧 +5 位作者 王正梅 杨依 吴菲菲 杨雁灵 王亚云 袁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疼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有效镇痛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充分控制顽固性疼痛,主要归结于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实验室动物痛行为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相关机制。经典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如vonFrey痛阈实验、甩尾实验... 疼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有效镇痛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充分控制顽固性疼痛,主要归结于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实验室动物痛行为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相关机制。经典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如vonFrey痛阈实验、甩尾实验、热板实验哈格里夫斯实验等,已用于大鼠和小鼠动物研究多年,且在检测镇痛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新的可靠的行为学检测助力痛觉机制研究和镇痛策略研发。本文对动物痛行为学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8种检测方法:鬼脸量表、自主行为、转轮跑步行为、挖洞行为、筑巢行为、家庭笼监控、步态分析以及条件性位置偏爱/厌恶。每种检测方法均给出其优缺点,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实验 家庭笼监控 步态分析
下载PDF
疗养院专业人才现状调查及教育培养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莉 鲍臻 +3 位作者 单述刚 张昆龙 邢文娟 张鹏飞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8期785-791,共7页
目的 调查疗养院人才队伍现状,分析疗养专业教育培养策略.方法 选择国内疗养院、军医大学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应用Excel表格双人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 调查疗养院人才队伍现状,分析疗养专业教育培养策略.方法 选择国内疗养院、军医大学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应用Excel表格双人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构成比等.结果调研可见疗养院人才队伍的编配结构与现实需求、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配套机制与成长路径有差距,现行院校培养疗养专业人才在知识及能力结构方面不能满足需求,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未突出疗养专业人才需求,专项培训和在职教育的力度不能满足需要.结论 疗养院是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的重要场所,加速疗养院人才培养是促进疗养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培养策略要各级高度重视,以改革培养制度为前提,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打通疗养专业人才培养从院校教育源头系统到疗养院末端培训形成人材闭环衔接机制, 合理设置院校教育和优化基础课程设置,加大和增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力度,促进疗养专业教育培养改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养学 专业 教育 课程 教学 策略
下载PDF
人骨髓胎儿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分化
13
作者 朱慧 吴菲菲 +3 位作者 王正梅 张昆龙 杨依 王亚云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13,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胎儿间充质干细胞(hfMSC)的特性及其在X染色体-连锁肌萎缩(mdx)小鼠体内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胎儿骨髓中分离扩增hfMSC,检测hfMSC Oct-4和Nanog-3的表达。经DIR标记后注射hfMSC到mdx小鼠腹股沟三角皮下,采用活体成像法... 目的:探讨人骨髓胎儿间充质干细胞(hfMSC)的特性及其在X染色体-连锁肌萎缩(mdx)小鼠体内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胎儿骨髓中分离扩增hfMSC,检测hfMSC Oct-4和Nanog-3的表达。经DIR标记后注射hfMSC到mdx小鼠腹股沟三角皮下,采用活体成像法观察小鼠离体后肢肌肉植入细胞的存活状态,观察是否出现畸胎瘤,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ystrophin的表达。结果:从胎儿骨髓中分离到表达Oct-4和Nanog-3的hfMSC。在注射hfMSC的mdx小鼠离体后肢肌肉中检测到明显的荧光信号,并在肌肉组织中检测到人dystrophin的表达,而没有发现畸胎瘤的出现。结论:hfMSC表达多潜能抗原标志Oct-4和Nanog-3,hfMSC在mdx小鼠体内可以产生dystrophin,且不会形成畸胎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胎儿间充质干细胞 多潜能抗原标志 移植 DYSTROPHIN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煤基油品中的Ni、Fe、V元素
14
作者 赵静 张坤龙 +5 位作者 张生娟 姬鹏军 杨猛 杜宁 石欣 时肖栋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4期66-69,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煤基油品中的Ni、Fe、V元素,对比分析了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的前处理方法,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各元素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5以上,加标回收率为98.8%~104.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6)。
关键词 煤基油品 微波消解 金属元素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水中的烃类
15
作者 刘鹏 黄楠楠 +2 位作者 云雪 张坤龙 魏兵兵 《云南化工》 CAS 2022年第8期46-48,共3页
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污水中烃类的定量分析方法,可快速判定污水中烃类的峰面积,并通过红外测油仪定量分析污水中烃类的含量。将定量完成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稀释形成梯度浓度,然后根据峰面积与含量做出校正曲线,计算出烃类的含量判定装... 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污水中烃类的定量分析方法,可快速判定污水中烃类的峰面积,并通过红外测油仪定量分析污水中烃类的含量。将定量完成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稀释形成梯度浓度,然后根据峰面积与含量做出校正曲线,计算出烃类的含量判定装置是否存在漏点。方法分析时间短,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出限最低可达0.8 mL/m^(3),定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污水 烃类
下载PDF
Drpl is widely,yet heterogeneously,distributed in the mo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16
作者 Luo Tingting Dai Chunqiu +6 位作者 Wang Jiaqi Wang Zhengmei Yang Yi zhang kunlong Wu Feifei Yang Yanling Wang Yayun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39-139,共1页
Drp1 is widely expressed in the mo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lays a role in inducing the 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cess.Clarifying the specific Drp1 distribution could be a good approach to targeted treatment or p... Drp1 is widely expressed in the mo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lays a role in inducing the 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cess.Clarifying the specific Drp1 distribution could be a good approach to targeted treatment or prognosis of many neurological diseases.We visualized the distribution of Drpl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and explic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pl and mitochondria.GAD67-GFP knock-in mice were utiliz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Drp1 in GABAergic neurons.We also further analyzed Drp1 expression in human malignant glioma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p1 process. PROGNOSIS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文化底蕴与实践指向
17
作者 张坤龙 房正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4,34,共9页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向全党提出的政治要求。“三个务必”的生成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中蕴含了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居安思危和自强不息的...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向全党提出的政治要求。“三个务必”的生成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中蕴含了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居安思危和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品格引领高质量发展,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提升党的斗争本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党的建设 生成逻辑 文化底蕴 实践指向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ERK和p-CREB的影响
18
作者 马黎倩 王晓翔 +11 位作者 张坤龙 马益琪 胡群祺 康玉蓉 王涵芝 瞿思颖 郑崯沐 李斯苡 邵晓梅 蒋永亮 方剑乔 何晓芬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9-68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和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从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2只采用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和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从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2只采用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共16只大鼠造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于链脲佐菌素注射后15 d开始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30 min,干预1周,穴位选择双侧"后三里"和"昆仑"穴。链脲佐菌素注射前、注射后7 d、14 d、21 d,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热痛阈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REB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元共表达情况。结果链脲佐菌素注射后7 d、14 d、21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0.05)、空腹血糖升高(P<0.015)。链脲佐菌素注射后7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热痛阈无显著变化;链脲佐菌素注射后14 d、21 d,模型组大鼠热痛阈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链脲佐菌素注射后21 d,电针组大鼠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CREB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p-CREB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CREB与神经元存在共表达。结论电针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糖尿病神经痛 脊髓背角 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